危害通识教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228317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00.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危害通识教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危害通识教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危害通识教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危害通识教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危害通识教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危害通识教育.docx

《危害通识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危害通识教育.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危害通识教育.docx

危害通识教育

壹、前言

随着科技的发展,化学物质的制造、处置与使用愈为复杂,危险性增加,缺乏充分的认知,可能因操作不当而导致火灾、爆炸或毒性化学物质漏泄危害人体健康等化学灾害。

职业灾害预防之首要工作为『认知危害』,危害通识制度之建立,以加强事业单位对化学物质危害的认知,建立化学物质管理系统,达到预防化学灾害之目的。

贰、危害通识理念

一、危险物

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化学物质称为危险物,包括爆炸性物质、着火性物质、氧化性物质、引火性液体、可燃性气体等。

二、有害物

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化学物质称为有害物,例如致癌物、毒性物质、腐蚀性物质、刺激性物质、致敏感物等危害人体健康之物质。

三、危害通识

雇主使劳工从事危险物或有害物作业,为避免发生火灾爆炸,或危害劳工健康,应使劳工了解危险物及有害物之特性与安全卫生必要注意事项,即作业劳工有知道的权利。

四、劳工法规规定

劳工安全卫生法第七条规定,雇主对危险物及有害物应予标示,并注明必要之安全卫生注意事项。

行政院劳工委员会依据劳工安全卫生法第七条授权,发布「危险物及有害物通识规则」,规范事业单位应推动危害通识工作。

如有违反规定,以违反劳工安全卫生法第七条规定处理。

参、危害通识制度工作

危害通识的二个基本工作为标示及物质安全资料表,要做好这二个基本工作,并达到使劳工认知,从而遵守安全卫生操作程序,预防职业灾害发生,应有配合措施,包括危害通识计划、危害物质清单及劳工安全卫生教育训练。

一、标示

标示提供简明易懂的危害信息,于危险物或有害物的容器上,告诉劳工容器内的化学物质名称及危险或有害的讯息,及危害预防措施等。

二、物质安全资料表

雇主应提供劳工物质安全资料表,该表内容有详细的安全卫生必要注意事项。

三、配合措施

雇主应订定危害通识计划,据以推动危害通识制度,对危险物及有害物应加以清查盘点建立危害物质清单,以便管理危害物质,并对劳工施以至少三小时危害通识教育训练,使劳工了解标示及物质安全资料表之内容,达到灾害预防之目的。

肆、标示

盛装危害物质之容器,如袋、筒、瓶、箱、罐、桶、反应器、储槽、管路等应予以标示。

标示内容包括二个部分,即图式与内容。

一、危害物质分类与图式

(一)第一类爆炸物

爆炸物依其爆炸危险性,分为六个组,其中以1.1组危险性最高,依序降低爆炸危险性。

各组所代表意义及其图标如下:

 

1.1组

有整体爆炸危险之物质或物品。

1.2组

有拋射危险,但无整体爆炸危险之物质或物品。

1.3组

会引起火灾并有轻微爆炸或拋射危险但无整体爆炸危险之物质或物品。

1.4组

无重大危险之物质或物品。

1.5组

很不敏感,但有整体爆炸危险之物质或物品。

1.6组

极不敏感,且无整体爆炸危险之物质或物品。

(二)第二类气体

分为2.1组易燃气体,2.2组非易燃非毒性气体,主要危害为窒息性或氧化性,2.3毒性气体。

2.1组

易燃气体

爆炸下限(LEL)在13%以下或燃烧范围大于12%者,如氢气、天然气、乙炔、液化石油气。

2.2组

非易燃,非毒性气体窒息性如氮气、二氧化碳。

氧化性如氧气。

2.3组

毒性气体半数致死浓度(LC50)小于5000ppm者,如氯气、光气、氨气

(三)第三类易燃液体(公司使用最多量)

液体随着温度增加,其蒸气压增加,当蒸气与空气混合达燃烧下限时,遇火燃烧,惟一闪即灭,称为闪火点。

液体之开杯闪火点在摄氏六十五度以下者称为易燃液体。

不分组

闪火点在65度以下者如乙醇、甲醇、丙酮

汽油、柴油….。

(四)第四类:

易燃固体、自燃物质、禁水性物质

4.1组

易燃固体

摩擦或遇热易于燃烧之固体如:

铬粉、赤磷

4.2组

自燃物质

与空气接触发热着火,或易于自燃发热者,如黄磷、铝粉末、镁粉末及其它金属粉末。

4.3组

禁水性物质

与水接触反应产生易燃气体者,如:

金属钾、金属钠、碳化钙、磷化钙及其它之物质、具有与水接触能放出易燃之气体。

 

(五)第五类:

氧化性物质、有机过氧化物

5.1组

氧化性物质

能释放出氧,帮助还原性物质燃烧者,如硝酸钾、氯酸钠、过氧化钾。

5.2组

有机过氧化物

有机物含有过氧之分子结构,易于分解爆炸、燃烧或与其它物质发生危险反应者。

如丁酮过氧化物(MEKPO)。

(六)第六类:

毒性物质

列入毒性物质为以下任何一种情形:

1.吞食LP50:

固体200mg/kg以下,液体500mg/kg以下

2.皮肤接触LD50为1000mg/kg以下

3.吸入粉尘或雾滴LC50在10mg/l以下

4.吸入蒸气LC50为5000ppm以下

6.1组

毒性物质

由于吞食、吸入或与皮肤接触,有致人于死、严重伤害或有害健康者。

如:

四氯化碳、甲醇、异氰酸甲酯。

(七)第七类:

放射性物质

放射性比活度大于70KBg/kg(0.002mCI/g)者,其标示图式及分类依行政院原子能委员会有关法令办理。

(八)第八类:

腐蚀性物质

这些物质接触会灼伤皮肤与其它组织,会侵蚀物品。

不分组例如:

硫酸、盐酸、硝酸、氢氧化钠。

(九)第九类:

其它危险物

第一类至第八类的危害性无法涵盖所具有危险特性的物质。

不分组例如:

多氯联苯、石绵、锂电池、二溴二氟甲烷。

二、容器标示

标示包括图标及内容,内容又包括名称、主要成分、危险警告讯息、危害防范措施、制造商或供货商之名称、地址及电话。

以氰化钠为例如下:

图标

主要成分:

氰化钠

危害警告讯息:

※刺激眼睛、皮肤、呼吸系统

※吞食会有剧毒

※与水接触会产生有毒气体

危害防范措施:

内容

※配戴护目镜、口罩、手套

※容器保持干燥

※置于阴凉且通风良好处、紧盖容器

制造商或供货商:

(1)名称

(2)地址

(3)电话

※更详细的资料,请参考物质安全资料表

肆、物质安全资料表

简称MSDS,系提供化学物质安全卫生与环境保护详细信息。

物质安全资料表有关规定

(一)物品与厂商资料

(二)成分辨识资料

(三)危害辨识资料

(四)急救措施

(五)灭火措施

(六)泄漏处理方法

(七)安全处置与储存方式

(八)暴露预防措施

(九)物理及化学性质

(十)安全性及反应性

(十一)毒性资料

(十二)生态资料

(十三)废弃处理方法

(十四)运送资料

(十五)法规资料

(十六)其它资料

一、物品与商资料

物品名称:

物品编号:

制造商或供货商名称、地址及电话:

紧急联络电话,传真电话:

1.1.物品与厂商资料:

欲了解化学物品之性质或其来源,在处理上如果能获得厂商协助,常常可以得到此化学物质安全资料表更多的资料或效果。

二、成分辨识资料

中英文名称:

同义名称:

化学文摘社登记号码(CASNo.)

危害物质成分(成分百分比)

2.1.危害性成分:

具有危险性或有害特性者,而且这种危害性成分如果占全部浓度之1%以上,还要将这种成分的中(英)文名称、化学式及含量列出来。

化学性文摘登记号码(CASNo.)是每一种化学物质经编给的唯一号码在查询上很方便。

混合物:

化学性质;

危害物质成分之中英文名称

浓度或浓度范围(成分百分比)

危害物质分类及图式

 

 

 

2.3.危害性分类:

系依化学物质的特性,作危害性的分类与分组。

所需图式种类,系指危险物、有害物应依法令分类加以标示之图式。

三、危害辨识资料

最重要危害效应

健康危害效应:

环境影响:

物理性及化学性危害:

特殊危害

主要症状:

物品危害分类:

3.1.健康危害效应:

是暴露于(呼吸、接触、吞食)该化学物质后,会对身体产生刺激或伤害而反应出来的现象。

急性效应大部分是暴露在高浓度状况下产生的而慢性效应则多属长期暴露在较低浓度而发生。

3.2.暴露之征兆及症状:

是指暴露在某种化学物质之后,身体可能产生之不舒服或病痛的现象。

征兆是尚未可以称之为病的,如痒、痛、疲倦,而症状如呕吐、红肿、溃烂、黄疸等。

四、急救措施

不同暴露途径急救方法:

吸入:

                 皮肤接触:

眼睛接触:

              食入:

最重要症状及危害效应:

对急救人员之防护:

对医师之提示:

4.1.进入人体途径:

(一)吸入是经由人的呼吸进入人体,包括气体、悬浮微粒、雾滴、熏烟及粉尘。

(二)皮肤接触是物质经由(穿过)皮肤,与组织蛋白结合引发皮肤病或进入血液到达器官发病,甚至引发全身性之危害。

(三)吞食则是吃进去的,卫生习惯不佳,不洗手就吃东西、吸烟等。

五、灭火措施

适用灭火剂:

灭火时可能遭遇之特殊危害:

特殊灭火程序:

消防人员之特殊防护设备:

5.1.特殊灭火程序:

系指多能有效灭火,并保护人员及避免对于环境污染或造成更大之灾害所采行的特殊灭火过程,例如当毒性气体泄出,该气体又属可燃,且燃烧后成为无害时,不妨任其燃烧,而只在旁边警戒;直至阻止其泄漏或燃烧完毕。

六、泄漏处理方法

个人应注意事项:

环境注意事项:

清理方法:

6.1.泄漏处理方法:

是指提供当化学物质发生泄漏时所应采取之适当的方法,加紧急通报处理单位、人员、备妥防护装备、辨认泄漏物质、认清风向及进入路径、设定警戒范围,以手动或遥控方式将泄漏源阻断,救灾及急救医护装备、人员、车辆待命、紧急疏散、防止扩大等。

七、安全处置与储存方式

处置:

储存:

7.1.安全处置与储存方法:

这是针对处理化学物质时,为避免发生意外而定的注意事项,通常包括于操作手册或工作守则中使用时,要依注意事项实施。

八、暴露预防措施

工程控制:

控制参数:

‧八小时日时量平均容许浓度/短时间时量平均容许浓度/最高浓度

‧生物指针:

个人防护设备:

‧呼吸防护

‧手部防护

‧眼睛防护

‧皮肤及身体防护

卫生措施

容许浓度:

是使保护对象不致暴露在有害物质浓度过高的环境,而订定一种界限值,管制不得超过这一个值而可以容忍允许的浓度。

8.2工程控制:

系指使工作场所之空气流通,以降低化学物质存在之浓度,预防因化学物质所发生之毒害或火灾、爆炸,包括将整个工作场所通风的整体换气及将发生化学物质污染之重点处(包括附近)作局部性吸引排除之局部排气两种。

8.3卫生措施:

包括于处理化学物质后之彻底洗净,如洗手、洗澡,并且依化学物质的燃烧危险特性,避免、禁止抽烟。

对于受污染之衣物、简易防护之废弃要依处理之程序、送洗时要告知洗衣人员有关该物质所具之危害性。

指甲要修剪以免藏纳化学毒物。

九、物理及化学性质

物质状态:

形状:

颜色:

气味:

pH值:

沸点/沸点范围:

分解温度:

闪火点:

   ℉    ℃

测试方法:

开杯   闭杯

自燃温度:

爆炸界限:

蒸气压:

蒸气密度:

密度:

溶解度:

9.1.外观:

就是从外面看起来的特征,例如有无颜色,有没有金属光泽,是软的或是硬的,呈什么形状、透不透明、粘不粘,在空气中会不会冒烟,会不会发出萤光等。

9.2.pH值:

就是物质的酸碱值,通常以7表示中性,0~3为强酸,3~6为酸,8~10为碱,11~14为强碱,强酸和强碱对于人体会产生烧灼刺激或腐蚀等,对于材料通常也显示腐蚀性,有时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