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市十一五规划纲要.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228215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吴江市十一五规划纲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吴江市十一五规划纲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吴江市十一五规划纲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吴江市十一五规划纲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吴江市十一五规划纲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吴江市十一五规划纲要.docx

《吴江市十一五规划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吴江市十一五规划纲要.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吴江市十一五规划纲要.docx

吴江市十一五规划纲要

吴江市“十一五”规划纲要

2007年度实施情况评估报告

(“十一五”中期)

2007年,我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富民强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等目标,实施“五大战略”,发挥区域经济特色优势,实现了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城乡建设统筹协调、社会保障日趋完善、改革开放继续深化、片区集聚发展成效显著、科教文卫稳步发展、信息化步伐加快、环保生态建设改善,平安吴江、法治吴江、和谐吴江建设有效推进。

根据吴政办﹝2006﹞83号文要求,本报告分10大类、40个子类,对照“十一五”规划纲要的各项指标和任务进行了逐项评估。

2007年度应该完成的121项量化指标中完成110项、未完成8项、没有相应统计数据1项(氨氮排放量降幅)、超过规划控制值2项(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94项明确的单项任务中完成或达序时进度80项、正在推进6项、未实施8项。

对照“十一五”规划纲要期末值,17项核心指标中已达到期末值7项(以美元计是9项);55项主要指标中已达到期末值22项(以美元计是24项)。

总体上,较好地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序时进度目标。

一、对照规划纲要本年度全市的实施情况

(一)富民强市稳步推进

1.就业充分、创业环境改善。

2007年新增就业7.96万人,“十一五”以来累计新增就业17.2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02万人,帮助困难人员就业1760人,实现本地农村劳动力和被征地农民转移就业2.28万人,引进外地劳动力3.97万人。

城镇失业登记率2.04﹪。

组织创业培训938人次,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580人次。

吴江经济开发区创业园建成并投入使用,2007年入住企业18家,创业环境进一步改善。

2.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

2007年全市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累计参保30.69万人,新增5.89万人;医疗保险累计参保35.52万人,新增8.8万人;失业保险累计参保26.96万人,新增4.83万人;覆盖率均达99.1﹪。

工伤保险参保26.95万人,新增4.93万人;生育保险参保26.78万人,新增4.87万人。

全市共有10.61万农民参加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9﹪,到龄享受8.51万人;有12.94万农民纳入“土地换保障”体系,到龄享受3.43万人;全市47.15万农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将6078户、11674人纳入城乡低保,共336户、339人纳入低保边缘人群救助。

3.人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地区生产总值达618亿元,增长23.4﹪;人均GDP达到78149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02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283元;全市恩格尔系数下降至34.5﹪;居民文教娱乐服务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达18.3﹪;全市累计建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6个,居家养老服务站194个,全市养老综合服务设施总床位数累计2000张。

(二)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4.先进制造业强劲发展。

电梯、工业缝纫机、环保设备、纺织机械、汽车配件、输变电设备等装备制造业发展迅速,首批确立了以康力、申龙、科林等重点跟踪服务企业,对康力、万工、科林三家企业安排了60万元的扶持资金,以上六大行业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23亿元,增幅高于其他工业经济。

新民科技创新采用大豆蛋白纤维、天然竹纤维;汉通喷织开发了各类合成纤维;鹰翔化纤多功能差别化细旦纤维项目竣工投产;盛虹化纤“环吹风”超细旦纤维项目二期投产;福华织造开发了仿真丝尼龙面料;方圆纤维开发了PTT记忆特性纤维;华佳集团“高性能真丝新材料及其制品项目”成为江苏省成果转化专项资金创业投资项目;亨通光电“新型抗弯曲高强度单模光纤产业化项目”竣工投产;康力电梯“高速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竣工投产;万工集团研发了喷气织气并获多项专利;恒力集团研发了各类喷水织机。

5.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

2007年,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07.65亿元,同比增长28﹪,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3.6﹪,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服务业投入完成117.84亿元,同比增长38.3﹪,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44.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为99.45亿元,同比增长18.8﹪。

服务业从业人员累计达18.8万人,占全市从业人员的32﹪以上。

专业市场全年成交568亿元,增长27﹪,其中中国东方丝绸市场全年成交额达537.38亿元;接待境内外游客720.6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59.35亿元,增长19.84﹪和18.46﹪,形成服务业集聚区示范试点5家。

黎里古镇、肖甸湖森林公园完成规划修编;同里湖水上旅游新增过桥船闸1座、豪华游船4艘;吴江科技生态园完成基础设施等前期工作,投入1.26亿元;同里景区创建5A级景区,震泽师俭堂创建成3A级景区;华佳集团丝绸工业旅游、肖甸湖森林公园农业旅游项目创建为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杨文头村完成首轮农业旅游规划。

“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推进顺利,新建改造标准化农家店89家,累计151家;新建改造配送中心2家,累计5家。

6.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加快。

2007年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累计达6家;新增苏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累计达7家;苏州众诚鸭业列入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申报范围。

众诚鸭业成功创建为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全年粮食批发市场粮油交易量达4000万公斤,增长35﹪;全年托市收购小麦4955万公斤、油菜籽1200万公斤、粳稻3100万公斤,通过“订单粮食”入库900万公斤,完成2150万公斤地方储备粮吸储;巩固与苏北和安徽8万亩优质粮食基地的合作,改造鱼池3万亩;新增绿化造林1.58万亩,新增投入3.5亿元。

全市累计通过认定无公害农产品基地89个,无公害产品105个,绿色农产品109个,有机食品14个。

全市土地规模化经营面积达20.6万亩,拥有各类各级农产品加工企业102家,新建高标准良田3万多亩。

(三)科教人才事业发展良好

7.科技创新扎实推进。

2007年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达1.69﹪,科技三项经费占市财政支出比例为1.5﹪。

全年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903.8亿元,同比增长25.6﹪,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7.7﹪。

全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2家,累计达114家。

2007年度省级以上重点科技项目36项,其中列入国家级项目4项;省民营科技企业(累计)170家。

8.教育强市成绩显著。

2007年学前教育三年入园率99.21﹪,小学“三率”保持100%,初中入学率、巩固率、高中段入学率分别达到100﹪、99.9﹪、98.62﹪以上,普职比实现1:

1,高等教育毛入学率(18-22周岁)达53﹪。

“师表工程”、“青蓝工程”、“继续教育工程”、“名师名校长工程”继续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小学、初中、普高、中职教师合格学历分别达99.6﹪、97.7﹪、96.7﹪、96.94﹪,小学、初中教师提高学历83.6﹪、70.5﹪。

社区教育中心进一步完善,新增劳动力受教育年限达14.1年。

小学总数调整为38所,城镇就读比例提高到94.13﹪。

震泽中学城区新校建成并启用。

100﹪的村小及90﹪的中心小学和初中完成了苏州市教育现代化学校创建,顺利通过了江苏省县(市、区)教育现代化水平评估验收。

9.人才战略有效实施。

2007年全市人才累计达6.86万人,增长22.9﹪,人才总量增幅达1.28万人。

发布了《吴江市人才柔性引进与人才工作证暂行规定》,已有23名柔性引进人才领到了人才工作证。

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组织了特色专场招聘会和赴外招聘会,举办了“走进吴江——2007年全国百所院校与吴江百家重点企业人才供需洽谈会”,全国186所院校与我市106家重点企业就人才供需进行了接洽,提供了紧缺需求岗位3276个;组织我市32家企业到浙江大学举办校园招聘会,成立了“吴江笠泽人才咨询有限公司”。

4名高校毕业生选聘到基层工作。

(四)民营经济进一步做大做强

10.骨干企业进一步壮大。

2007年全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完成工业产值623.6亿元,同比增长32.06﹪,民资投资达171.88亿元。

全市累计注册私营企业达15958家,注册资本累计达362.03亿元。

全市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民营企业9家,恒力集团实现销售收入118亿元,鹰翔化纤实现销售51亿元。

大力实施“个案帮企”,开展了“亲商、安商月”活动,落实了“四个一批”和规模大户培植计划,全市企业集团累计达29家,无行政区域名称的达11家,已登记注册的股份有限公司达10家。

11.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不断完善。

大力开展新《公司法》培训,建立“产权清晰、出资人到位、政企分开、法人治理、股份制”等现代企业制度,着力推进企业上市,出台了《关于培育和鼓励企业上市的若干意见》等扶持政策。

康力电梯、申龙电梯、恒立化纤、科林集团、祥盛染整、达胜热缩、通鼎集团等10多家企业启动上市工作,其中吴江农商行和康力电梯进入上市辅导程序,震纶棉纺、万宝铜业等后备企业展开前期准备工作。

12.资本运作能力不断增强。

2007年,“新民科技”在深交所上市,首发2800万股,募集资金2.6亿元。

累计争取到国债资金、服务业引导资金、能效电厂资金、农业龙头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等各类资金2850万元;争取到国家开发银行授信30亿元,承诺贷款累计21亿元,贷款余额累计13.55亿元;争取到农发行低息贷款累计6亿元,年内新增贷款2.95亿元。

全市当年贷款余额574.38亿元。

工商局大力开展“融资助企”,办理抵押登记890件,帮助企业融资57.9亿元。

积极开展银企合作,华夏银行等10多家金融机构参与,共计贷款达17.28亿元。

13.创新开发能力进一步提高。

2007年新增科技中介机构4家,累计达7家;工程技术、服务平台累计达23家,为企业提供产品检测2.63万次,提供免费技术咨询1.48万次,组织技术培训61期2241人次;亨通集团技术中心跻身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盛虹、恒力集团技术中心晋升为省级技术中心。

骨干企业科技投入占销售额比重达2.5%;专利申请量8636件;全市21家企业的40个产品通过采标认可,累计达102个;恒力化纤等3家企业通过省级标准化良好行为考核验收。

新增中国名牌7只、复评1只,累计达15只;新增江苏省名牌产品6只,累计达37只;新增苏州名牌产品27只,累计达87只。

至2007年底,全市累计注册商标达3800件,商标注册企业达2679户,建立了“知名、著名、驰名”三级商标培育库;中国驰名商标累计达6件、省著名商标累计达38件、苏州市知名商标累计达78件,成功申报了“盛泽织造”、“绸都染整”2件集体商标。

14.中小企业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

2007全市担保公司累计达29家,注册资本合计达17.4亿元,在担保余额超过30亿元。

引导2家企业通过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指导吴江变压器厂、新民科技等10家企业通过省级计量保证确认,对涉及安全、特种设备、许可证产品的87家小型企业进行市级计量合格确认。

全年举办各类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班22期,受训人数达2377人;开办了4期中小企业负责人培训班,受训人数2159人次;与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合作培训了3013名中高级技术人员;在净化钢构、服装、缝纫机、丝绸纺织等4个集群产业建设了4家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全年累计举办培训班440期,受训人数达2.2万人次。

吴江纺织科技中心、金鼎净化钢构有限公司4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列入省中小企业重点公共技术报务平台。

(五)改革开放继续深化

15.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

2007年继续做好了丝绸集团改制后续工作,做好了吴江变压器厂国有资产退出工作,在撤并部门资产公司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了市属资产经营公司改革,做好了七都镇的发展改革试点小城镇报批工作。

全市70个村建成服务完善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

进一步健全了土地招拍挂制度和措施,成功招拍挂交易土地64宗,面积达3592亩,成交额达49.76亿元。

全年组建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229家,累计达237家,入社农户超过16万户,量化村级集体资产近5.2亿元;全年组织土地股份合作社30家,累计达35家;成立农民专业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