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热折射出什么 木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227323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3.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务员热折射出什么 木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公务员热折射出什么 木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公务员热折射出什么 木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公务员热折射出什么 木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公务员热折射出什么 木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务员热折射出什么 木然.docx

《公务员热折射出什么 木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务员热折射出什么 木然.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务员热折射出什么 木然.docx

公务员热折射出什么木然

“公务员热”折射出什么?

 木 然 

据新华网报道:

公务员考试通过资格审查的报考人数为141万在全国46个城市参加考试,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筹办的最大规模的公务员考试。

这次参加考试的人争夺1万6千个公务员职务。

参加考试的人数去年少了3万人,最终参加考试的报考人员比去年少了1万人。

 

对此国家公务员局考试录用司司长聂生奎认为:

“公务员热”只会促进国家发展,他说:

“因为我们采取的方式是集中考试录取,报名自然就会集中,也就是所谓的‘公务员热’。

举个例子,如果让电力、通讯、金融行业的所有大企业集中起来招聘人员,报名人数肯定也会超过百万,录取率可能比公务员考试还要低。

我们公开考试录用国家公务员,就是给所有人以公平竞争的机会,确保把优秀的人才招进国家机关,为国家经济建设发展服务,这只会促进国家的发展,何谈阻碍中国发展呢?

 

与聂生奎官方不同的民间声音则认为,这种公务员热反映出中国实行的官僚市场经济。

在许多中国人眼中,公务员目前是最理想的职业。

人们认为,公务员的社会地位高,福利待遇好,发展空间大。

面对公务员这个诱人的铁饭碗,中国掀起了一股公务员热,甚至还出现了“考碗族”。

因而导致近年来公务员考试的报考人数不断创出新高,从2004年的12万激增至今年的141万。

见下图(图表来自:

北京晨报,2010.12.5):

 

 

年份招考职位数招录人数审核通过参考人数最终比例

20035400547512.5万8760916:

01

20044036757218.2万12万15:

01

20055456827131万29万35:

01:

00

200660531028254万50万48.6:

1

200763611272474万53.5万42:

01:

00

200866911378780万64万46:

01:

00

2009755613566105.2万77.5万(阅卷71万)58:

01:

00

2010927515526(实际14391)144.3万人92.7万59:

01:

00

20119763162071415138

 

具体地说,“公务员热”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公务员已成为特权阶层。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胡星斗认为:

目前中国实行的是权力市场经济,或者说是官僚市场经济。

也就是说,权力或官员决定了市场经济中资源的分配。

严格的说,权力市场经济和官僚市场经济都不是市场经济。

他说,这种公权力的过度扩张就使得许多人为谋求私利而报考公务员。

他说:

“目前这么多人考公务员,恐怕不是因为他们作为公务员可以更好地去为人民服务,恐怕是很多人看上了公务员的这种特殊的地位。

实际上,公务员在中国已经成为一个特权阶层。

比如说,他们的养老、医疗都是由政府财政拨款的。

而工人、城市居民享受另外一种差一点的社会保障,农民享受最差的社会保障。

所以这样的一种状况当然就会促使人们更多地去争夺公务员的位置,因为公务员实际上越来越成为特权阶层。

 

二、公务员热与就业形势严峻有关。

考试培训专家于洪泽说,公务员热高烧不退,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中国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

北京理工大学的胡星斗教授也指出,目前中国民营企业不景气也是导致人们纷纷报考公务员的一个主要原因。

胡星斗说:

“公务员的数量在不断地膨胀,而我们的民营企业大多都生存困难,半死不活。

国有企业的境况当然是非常好的,能够到垄断的国有企业中去那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但是由于这种国进民退,也就是造成了对民营企业的挤压。

所以,民营企业的处境都比较困难,因此学生或者是找工作的人一般都不愿意到民营企业中去工作。

 

三、报考公务员状况冷热不均。

尽管中国2001年度的国家公务员考试设有1万6千个职位,但报考情况却是冷热不均。

在财政、海关和税务等部门,上千人竞争一个职位的现象是很常见的。

竞争最激烈的职位出现在国家能源局,报考与录取的比例竟然高达4961比1,也就是说,将近5千人争抢一个工作机会。

然而,在西部地区及边远的艰苦地区,报考者却是寥寥无几,许多政府部门为找不到合适的公务员而发愁。

 

胡星斗教授对出现这种现象解释说,这是因为有些公务员职位的含金量非常大,所以报考的人很多。

有些职位的含金量很小,薪水比较低,可能也没有多少额外的报酬,因此报考的人就比较少。

“这么多人报考公务员,绝大多数人他们也都是趋利的。

也就是说,公务员是个铁饭碗,而且公务员会拥有巨大的利益,这恐怕是大家考虑的一个根本因素。

 

与聂生奎的官方观点不同,优秀人才进入国家机关是促进国家的发展的观点是奇谈怪论,更是天大的笑话。

“公务员热”不会促进国家的发展。

本来是市场经济精英的人、科技精英的人、思想精英的人都被官本位、权力本位的缰绳牢牢套住,公务员热最终成为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

邓小平早就指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按着这个观点,考公务员的人大都进入国家机关,而不是进入科学技术领域主战场,是浪费了人才。

即使促进国家经济发展,那也是极为间接的。

在现有的官本位体制框架内,人才的内耗是惊人的,中国出不了杰出的科学家、思想家都与官本位体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个以官为命根子的社会是成不了科技大国的,它只会败坏市场经济。

 

给权力经济或官僚市场经济民间的观点做出的补充是,“公务员热”表明:

 

一、意识形态的“为人民服务”已经成为昨日黄花,利益已经成为“公务员热”的根本动力。

公务员的工资本身并不高,可最后因权力不受制约而带来的灰色收入或灰色利益却有极高的吸引力。

比如,一个科级干部每年的公款招待费用低则二十多万,多则百万,住房公积金至少都在千元以上,这还只是个科级公务员。

如果仅仅是公开的公务员工资而没有其它的收入,公务员不会热起来。

试想如果一个在北京只有三千元工资的公务员三百年才能买到一所房子?

他会当公务员吗?

何况房价每年都在长。

 

二、官僚与市场是两股道跑的车,走的不是一条路。

凡是权力和官僚介入的地方都是市场经济窒息的地方,本来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靠其自身的正常运转就能解决好的问题,一旦权力或官僚这只看得见的手的介入,又因为权力本身的利益驱动,市场的自身的活力就难以发挥出来。

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一个日本的经济学家就说过,中国的经济是两个头,一个身子。

身子是经济,一个头是市场,另一个头是权力,两个头往两个方向努力,一个往市场方向,一个往权力方向,结果身子不知要身何方去,日本经济学家对中国的经济分析是有一定道理的。

 

三、“公务员热”使中国的大学和社会功利化倾向严重。

中国的大学已经难以容得下学问,大学的行政化、官本位和追求GDP的冲动,让学问已经难登大雅之堂,各大学的校长和院长对钱与官追逐深深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招本科生为了挣钱、招硕士为了挣钱、招博士更是为了挣钱。

社会的“公务员热”又上大学官员的钱与官的价值观在学生身上得以实现。

 

网易上有一条评论道:

“我们恨贪官,又拚命报考公务员;我们骂垄断,又削减脑袋往高薪单位钻;我们讥讽不正之风,自己办事却忙找关系。

总之,我们愤怒,不是因为觉得不公平,而是觉得自己处在不公平中的不利位置,我们不是想消灭这种不公平,而是想让自己处在不公平中的有利位置。

”这种情绪化的语言却真实捕捉到“公务员热”的社会脉搏。

 

四、“公务员热”只会加重国家的财政负担。

早在2008年任玉岭就指出:

“我们的官民比已达到26:

1,比西汉时高出了306倍,比清末高出了35倍。

即使是同改革开放初期的67:

1和10年前的40:

1相比,吃皇粮者所占总人口的比重攀升之快,也是史无前例的,令人堪忧!

”。

越是贫穷,官员越多。

河南《大河报》的一项统计表明,到1999年为止,陕西的官民比例为1:

34;河北为1:

40;河南为1:

41;山西为1:

27;宁夏为1:

24;青海为1:

22。

在山西32个发不出基本工资的县中,有8个县官民比例在1:

20以下,大宁县为1:

13。

更有甚者,陕西省黄龙县是9个农民养1个。

一位河南的农村干部曾经说,在穷地方,所有的人都一心想要挤入官员的队伍,因为大家都看到了,“只有官员才能活得既轻松,还能有钱拿,最重要的是,官员特威风”。

“公务员热”只会使中国的官员越来越多,财政负担越来越重,财政负担最终转移到纳税人身上。

 

总之,公务员热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使社会价值观扭曲变形。

给公务员降温有很多工作可做,其中,按分权与制衡、防止权力滥用、使公务员灰色收入消失的宪政体制才是治本之策。

 

2010-12-6

本文原载:

中国选举与治理网(首发)

作者最新文章:

取消上访制度已经刻不容缓/木然

“俗”是一种自由权利/木然

>>>更多木然的文章

上一篇:

不那么锱铢必较的市场经济/何怀宏下一篇:

“公考热”争夺的是不公平中的有利位置/张勇

 

网友评论

 

窗体顶端

昵  称:

 

内  容:

验证码:

[3013],请在下面输入框中输入[]中的验证码

发表评论

窗体底端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http:

//www.china- | 版权所有:

北京中评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京ICP备07017632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