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重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223639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63 大小:305.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理学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生理学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生理学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生理学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生理学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理学重点.docx

《生理学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学重点.docx(6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理学重点.docx

生理学重点

生理学重点

1.兴奋性:

是指活的组织细胞或机体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征。

2.牵张反射:

骨骼肌受到外力牵拉而伸长时,能反射性地引起受牵拉的肌肉收缩,称牵张反射。

3、血细胞比容:

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的百分比。

4、负反馈:

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作用性质相反的反馈控制。

5、心动周期:

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的一个机械活动周期。

5、HB氧饱和度:

HB(血红蛋白)氧含量和氧容量的百分比。

6、稳态: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内环境的稳态。

7、肾糖阈:

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的最低血糖浓度。

8、主动转运:

细胞通过本身的耗能过程,将小分子物质或离子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的跨膜转运过程。

9、肾小球虑过率:

每分钟两肾所生成的原尿量称肾小球滤过率。

10、内环境的定义:

生理学中把体内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即细胞外液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11、反馈:

使受控部分的功能活动保持相对稳定的是负反馈;使受控部分的功能活动迅速发起,不断加强,直至完成的是正反馈。

12、负反馈调节:

除排尿、排便、分娩、**、血液凝固等都是负反馈。

13、近视佩戴凹面镜,远视戴凸面镜。

14、细胞膜转运物质方式:

被动转运[单纯扩散、易化扩散(载体易化扩散、通道易化扩散)]、主动转运。

15、心交感使心率加快;心迷走使心率变慢。

16、血细胞生成原料:

蛋白质和铁。

17、呼吸全过程的三个环节:

外呼吸与肺呼吸、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内呼吸或组织呼吸。

19、心肌的生理特征:

自动节律性、传导性、兴奋性、收缩性。

20、小肠运动的方式:

紧张性收缩、分节运动、蠕动。

21、心率平均每分钟75次。

22、散热方式:

辐射散热(是指人体以热射线<红外线>的形式将体热传给外界较冷物体)、传导散热(是指人体将热量直接传给同它接触的较冷物体)、对流散热(是指通过气体来交换热量,是传导散热的一种特殊方式。

)、蒸发散热(是机体通过体表水分的蒸发来散热)。

23、胃主要成份:

盐酸(胃酸,由胃腺壁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粘液和内因子等。

24、尿生成的基本过程:

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

25、感受器一般生理特征:

感受器的适宜刺激、感受器的换能作用、感受器的编码作用、感受器的适应现象。

26、声音传入内耳的方式:

声传导和骨传导。

27、胰岛素的来源和功能:

由51个氨基酸组成的小分子蛋白质;可促进合成代谢,调节血糖浓度。

28、人体产热器官:

脑、内脏、骨骼肌。

29、生命的基本特征:

新陈代谢(最基本)、兴奋性。

30、调节呼吸的外周中枢感受器:

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

31、激素的一般特征:

激素的特异性、激素的信息传递作用、激素的高效能生物放大作用、激素的相互作用。

32、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

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凝血酶的形成、纤维蛋白的形成。

33、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搏出量、心率、外周阻力、循环血量和血管容积、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

34、体温生理变动的影响因素:

昼夜的变化、性别的差异。

35、胃酸主要生理作用:

把胃白酶激活(无活性至有活性);使食物中蛋白质变性易分解;杀灭胃内细菌;促进胰液、胆汁、小肠液分泌;有利于小肠对钙、铁、镁的吸收。

36、血浆晶体、胶体渗透压的生理作用:

“晶体”调节细胞内外水平衡,进而保持血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胶体”调节血管内外水的平衡,维持血容量。

37、影响肾小球滤过因素:

滤过膜的通透性和滤过面积、有效滤过压、肾血浆流量。

38、骨骼肌接头处兴奋传递的过程及机制:

接头前是动作电位传导到做东神经末梢引起Ach释放的过程;接头后是Ach作用于终板膜引起终板电位,再引起肌膜动作电位的过程

39、尿液对尿道的刺激可进一步反射性地加强排尿中枢的活动,这是一种反馈过程。

40、内环境稳态主要由负反馈调节。

41、白蛋白主要构成血浆胶体渗透压。

42、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导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43、调节心血管活动的基本中枢位于延髓。

44、激活胃蛋白酶原的物质是盐酸。

45、胆汁中的胆盐可参与对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46、渗透性利尿升高血小管的溶液质容度,其渗透压升高。

47、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是二期。

48、三种食物在胃中排空速度快慢:

糖、蛋白质、脂肪。

49、发生老视主要原因是晶状体弹性减弱。

50、单纯扩散定义:

脂溶性小分子物质由高溶度一侧向低溶度一侧跨膜转运的方式。

51、视野:

不同颜色测得的视野也不同,白色视野最大,黄色、蓝色次之,红色再次之,绿色视野最小。

52、引起动作电位必须是阈刺激或阈上刺激。

53、影响红细胞形态(内外水平正常分布)是血浆晶体渗透压。

54、调节人体基本体温的是下丘脑。

55、抗利尿激素作用:

使水的重吸收量增加,尿量减少。

56、生理学:

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57、反射:

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应答。

58、神经调节:

是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机体各部分所实现的调节。

59、体液调节:

一般主要指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通过血液循环运送到全身各器官组织或某一器官组织所进行的调节作用。

60、自身调节:

指组织细胞在不依赖于外来神经或体液调节情况下,自身对刺激发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61、反馈调节:

由受控部分发生信息而影响控制部分活动的调节方式。

62、神经—体液调节:

人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直接或间接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成为神经调节的一个传出环节,使反射传出道路的延伸,这种调节称为神经—体液调节。

63、正反馈:

指受控部分发生信息反过来加强控制部分活动的调节方式。

64、负反馈:

指受控部分发生信息反过来减弱控制部分活动的调节方式。

65、

66、慢性动物实验:

是以完整、清醒的动物为研究对象,保持外界环境尽可能接近于自然状态、在较长时间内连续进行观察的一种实验方法。

67、急性动物实验:

在麻醉条件下,采用一定的手术暴露出所要研究的体内器官进行直接观察;或将动物的某一器官取出来置于适宜的人工环境中进行观察的动物实验。

68、条件反射:

是后天获得的,是在一定条件下建立于非条件反射基础之上的反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

69、非条件反射:

是先天遗传的,为种族共有的,是一种初级的神经活动。

70、

71、反射弧:

是反射的结构基础,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第一节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

1.生物细胞都被一层薄膜所包被,称为细胞膜或质膜。

2.膜脂主要有三类:

磷脂占脂质总量的70%以上,其次是胆固醇,其余为少量的糖脂。

3.膜蛋白是实现功能的物质基础,主要以表面蛋白(外周蛋白)和整体蛋白(通道蛋白)两种形式与膜脂质结合:

前者以其肽链中带点的氨基酸或基团与膜两侧的脂质极性基团相互吸引,使蛋白分子附着在膜的表面;后者的肽链一次或多次反复贯穿整个脂质双分子层,两端露出在膜的两侧。

胞膜的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同上述的镶嵌蛋白质的功能密切相关。

有的蛋白质与物质的跨膜转运有关;有的与信息传递有关;有的与能量转化有关。

4.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方式

形式

转运特点

特点

动力来源

被动转运

单纯扩散

一种简单的物理扩散,没有生物学的转运机制参与。

扩散的方向和速度取决于膜两侧该物质的浓度差和膜对该物质的通透性,扩散的最终结果是该物质在膜两侧的浓度差消失。

小分子、脂溶性分子(O2、CO2、NO、尿素、脂肪酸、类固醇)

物质的跨膜浓度差

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

不需要另外消耗能量,需依靠特殊膜蛋白质,选择性、竞争性,浓度和电压依从性,有门控机制。

带电离子(Na+、K+、Ca2+、Cl-)

物质的跨膜浓度差与电位差(电化学梯度)

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

不需要另外消耗能量,需依靠特殊膜蛋白质,选择性、饱和性、竞争性,浓度依从性。

某些非脂溶性的分子(氨基酸、葡萄糖)

物质的跨膜浓度差

主动转运

原发性主动运输

细胞直接利用代谢产生的能量(能量由分解ATP来提供)将物质(通常是带点离子)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进行跨膜转运。

依靠特殊膜蛋白质(泵)的“帮助”。

钠-钾泵、

氢-钾泵

ATP分解的能量

继发性主动运输(协同转运)

逆浓度梯度或逆电位梯度的转运,间接消耗能量,伴随着Na+的跨膜运动

 

小肠上皮、肾小管对葡萄糖、氨基酸等营养物质的吸收

能量来自膜两侧的【Na+】差,而【Na+】差是钠-钾泵分解ATP释放的能量建立的

出胞和入胞

胞纳

耗能,不依靠蛋白质载体。

大分子营养物质、细菌、病毒、异物、血浆中的脂蛋白颗粒等

ATP分解

胞吐

耗能,不依靠蛋白质载体。

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内分泌腺分泌激素,外分泌腺分泌酶原颗粒和粘液

ATP分解

②易化扩散:

一些非脂溶性或脂溶解度甚小的物质,在细胞膜结构中的特殊蛋白协助下,能从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扩散,这种转运形式称为易化扩散。

③门控离子通道分三类:

电压门控信道、化学门控信道(配体门控信道)、机械门控信道。

“非门控”通道总是处于开放状态,外在因素对之无明显影响。

这类通道在维持静息膜电位方面起重要作用。

④Na+-K+泵:

是指在哺乳动物的胞膜上普遍存在的离子泵,简称钠泵。

转运过程:

当【Na+】↑或者【K+】↑→分解ATP产生能量→2K+泵至细胞内,3Na+泵至细胞外→维持【Na+】高【K+】高原来的不均匀分布状态。

生理意义:

①维持新陈代谢。

②防止细胞水肿。

③势能贮备:

逆浓度差和电位差进行转运。

这种势能是细胞内外Na+、K+等顺着浓度差和电位差移动的能量来源。

④继发性主动转运:

由于钠泵的作用形成的势能贮备也为某些非离子物质进行跨膜主动转运提供能量来源。

⑤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与钠泵的区别

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

钠钾泵

不需要另外消耗能量

细胞直接利用代谢产生的能量(能量由分解ATP来提供)

依靠载体蛋白

钠钾泵为膜蛋白

浓度依从性

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进行跨膜转运

⑥继发性主动转运的过程:

(葡萄糖、氨基酸的继发性主动转运)葡萄糖在小肠粘膜的吸收是通过Na+-葡萄糖同向转运体完成的。

由于上皮细胞基底侧膜区Na+泵的活动,造成胞内的低Na+,并在顶端膜区的膜内外形成Na+浓度差。

顶端膜上的同向转运体则利用Na+的浓度势能,将肠腔中的Na+和葡萄糖分子一起转运至上皮细胞内。

这一过程中Na+的转运使顺浓度梯度,是转运过程的驱动力,而葡萄糖分子的转运是逆浓度梯度,是间接利用钠泵分解ATP释放能量完成的主动转运。

用药物抑制钠泵的活动后,葡萄糖的继发性主动转运也就减弱或者消失。

进入上皮细胞的葡萄糖分子可经基底侧膜上的葡萄糖载体扩散至组织液,完成葡萄糖在肠腔中的吸收过程。

氨基酸在小肠也是以同样的模式被吸收的。

第二节细胞膜的跨膜信号转导

1.细胞外环境变化的信息以新的信号形式传递到内膜,再引发靶细胞相应的功能改变,这一过程被称为跨膜信号转导。

2.细胞膜的跨膜信号转导的途径有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酶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离子通道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第三节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1.活的细胞或组织不论在安静时还是活动时,都具有电的变化,称为生物电现象。

生物电产生的机制是①膜两侧的离子分布不均,存在浓度差。

②对离子有选择性通道的膜。

静息电位

动作电位

概念

是指细胞未受刺激时(静息状态下)存在于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在原有的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如果胞膜受到一个适当的刺激,其膜电位会发生一次迅速的、短暂的、可扩布性的电位波动。

特点

电位为负

活细胞产生

电位稳定

静状态产生

①具有“全或无”的现象:

当给予细胞的刺激强度太小时,动作电位不会出现,刺激强度达到某一阀值就可以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演讲主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