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东中学高三地理小专题复习与训练40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223538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79.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启东中学高三地理小专题复习与训练40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启东中学高三地理小专题复习与训练40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启东中学高三地理小专题复习与训练40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启东中学高三地理小专题复习与训练40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启东中学高三地理小专题复习与训练40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启东中学高三地理小专题复习与训练40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docx

《启东中学高三地理小专题复习与训练40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启东中学高三地理小专题复习与训练40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启东中学高三地理小专题复习与训练40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docx

启东中学高三地理小专题复习与训练40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

一、考点回顾

1.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工业化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伴随着工业化的过程,城市数量逐步增多,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越来越大。

城市化又会反作用于工业化,伴随着城市化过程,工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在一定阶段内越来越大。

两者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推动的发展过程。

一般而言,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相互促进的力量,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

区域环境条件对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道路及其起步早晚、水平高低等产生不同的影响。

工业化和城市化推动人类社会飞速前进,人们开始享受现代文明生活。

但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如:

环境问题、水资源供给问题、人地矛盾问题、就业问题等。

对于环境问题,应采取边发展、边治理的办法,包括按照环境保护的要求、合理规划城市布局、绿化等;关于水资源的供给问题,可优先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低耗水的经济部门,以减少对水资源需求的压力,另外制定法规、加强管理等;关于就业问题,要把握好城市化发展力度,尽可能地做到城市化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以保证充分就业。

2.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发展的特定国际国内背景和有利的地理条件

第一、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密集型和密集型产业要在世界其他地区寻找新的出路,为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发展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提供了契机。

第二、国家的政策:

使得其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

第三、良好的区位条件。

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靠近亚。

这样的区位条件使本区得以发挥劳动力资源丰富、地价的优势,就近接受港澳产业的扩散,利用港澳贸易渠道,大量出口商品,参与广泛的国际分工。

第四、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华侨和港澳台同胞利用他们在海外的各方面关系,通过投资、引资、引商,为推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3.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

阶段

进程特点

形成原因

改革开放初期

城乡融合,农业与非农业相混杂的城乡一体化

以发展小城镇为主导,工业企业发展迅速,分布具有广泛性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

以核心城市(广州、深圳)为中心的城市体系

区域中心城市(、深圳)的辐射带动作用

4.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程: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进程经历了两个阶段

一是夯实基础阶段(1979~1990年):

①主导产业:

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业(低技术和劳动密集型的轻型工业体系)。

②优势条件:

劳动力资源丰富,政策优势和侨乡优势。

③不足:

吸引的外资额和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相对缓慢(原因是什么?

)。

二是稳步发展阶段(1990年以后):

①主导产业:

20世纪90年代以后,珠三角的工业发展在高速度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工业结构得到优化,工业技术水平明显提高,高新技术产业逐渐取代密集型产业而成为珠江三角洲的主导产业。

②优势条件:

恰逢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和发达国家和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

③不足:

政策优势不明显(随全国对外开放范围不断扩大),劳动力成本优势丧失(经济发展带动工资提高),在新的形势下,必须进行产业。

5.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存在问题与对策

问题

对策

发展空间不足、

工业资源有限

发展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9+2),扩大经济腹地,提高区域经济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大量占用耕地、

城镇和工业过度密集

搞好城镇和区域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生态环境问题严重

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产业结构层次偏低

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以产业基础较好的广州为基地,发展石化、钢铁、汽车、造船等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以此推动地区的产业升级)

6.我国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

二、专题训练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不少中小型加工制造企业受“劳工荒”“电荒”“油荒”、原材料涨价等因素影响,目前生存困难,面临倒闭或需要外迁到江西赣州等内陆城市。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小型加工制造企业外迁到江西赣州等内地城市,最主要的原因是

A.国家中部崛起的需要  B.地理区位相同

C.当地基础设施完善D.寻求更好的区位条件

2.对珠江三角洲地区众多的加工型企业而言,目前最需要采取的措施是

A.开展技术创新,实现产业转型和升级

B.缩小生产规模,加大资金投入

C.降低劳动力报酬,节省成本支出

D.申请破产保护,谋求东山再起

推进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拉动新一轮经济增长,促进广东率先实现现代化,是现阶段广东省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重大课题。

据此回答3~4题。

3.下列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有利条件的是

A.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B.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C.原有工业基础较好

D.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4.一个地区城市化发展到高级阶段时表现的特点有

①城镇人口的比重增长缓慢甚至停滞 ②城乡差别很小③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④非农业人口向农业人口转化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下图示意1978~2007年我国东南沿海某省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和城市化水平。

读图完成5~6题。

5.1978~2007年,该省

A.第一产业产值呈下降趋势B.第二产业产值呈上升趋势

C.第三产业产值基本不变D.产业结构变化不大

6.1990年前和1990年后推进该省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动力分别是

A.第二产业、第二产业B.第三产业、第三产业

C.第二产业、第三产业D.第三产业、第二产业

7.长三角和珠三角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

近几年,为了适应经济和城市的进一步发展,这两个地区出台了一系列新举措。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珠三角地区规划纲要正式启动,将建设三大经济圈:

“广佛肇”经济圈、“深莞惠”经济圈和“珠中江”经济圈,下左图为珠三角三大经济圈示意图。

材料二 珠三角城际快速交通图(上右图)

材料三 我国长江三角洲图

(1)珠江三角洲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最快、最富生机活力的地区之一,与其无关的优势条件是

A.区位优势B.政策优势C.矿产资源优势D.侨乡优势

(2)试说明城际快速交通建设对珠三角三大经济圈建设的作用。

 

(3)“长三角”城市带将把15座中心城市,55座中等城市,1446个小城镇全部纳入自己的怀抱。

这将有利于(多选)

A.充分利用基础设施B.加强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合作

C.获得规模效益,实现共同繁荣D.改善城市环境E.缓解老城区衰落

(4)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升级面临困境,许多外资企业迁往长江三角洲地区。

试从影响工业布局因素的角度分析原因。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不少中小型加工制造企业受“劳工荒”“电荒”“油荒”、原材料涨价等因素影响,目前生存困难,面临倒闭或需要外迁到江西赣州等内陆城市。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4~5题。

4.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小型加工制造企业外迁到江西赣州等内地城市,最主要的原因是

A.国家中部崛起的需要  B.地理区位相同

C.当地基础设施完善D.寻求更好的区位条件

5.对珠江三角洲地区众多的加工型企业而言,目前最需要采取的措施是

A.开展技术创新,实现产业转型和升级

B.缩小生产规模,加大资金投入

C.降低劳动力报酬,节省成本支出

D.申请破产保护,谋求东山再起

解析 第4题,中小型加工制造企业基本为劳动密集型企业。

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地区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地租、劳动力价格、环保成本等不断上涨,劳动密集型企业已经失去比较优势,因此,为了寻求更好的区位条件,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企业纷纷向附近的欠发达地区转移。

第5题,珠三角地区经济水平提高后,一方面应当将失去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等产业向外转移;另一方面,应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等,进行产业转型和升级。

答案 4.D 5.A

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2011年和2012年两大产业结构图。

读图回答6~7题。

6.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一产业产值保持稳定

B.2012年该市以第二产业为主

C.2012年该市第三产业比重最大

D.三大产业应坚持均衡发展

7.该市目前发展面临“资源、能源短缺;进一步发展需要更多劳动力,而城市已经不堪人口重负;环境承载力达到极限”的处境。

对此,你认为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禁止外来人口迁入,控制人口规模

B.实行区域合作,加快产业转移

C.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D.提高土地价格,缓解土地、空间不足的问题

解析 第6题,2012年该市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超过第二产业,从产值比重可知该市位于发达地区。

第7题,A选项禁止外来人口迁入不可行;第三产业主要是服务业,需要较多的劳动力,故C选项不可行;应加强土地管理而不是提高土地价格。

答案 6.C 7.B

推进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拉动新一轮经济增长,促进广东率先实现现代化,是现阶段广东省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重大课题。

据此回答8~9题。

8.下列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有利条件的是

A.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B.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C.原有工业基础较好

D.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9.一个地区城市化发展到高级阶段时表现的特点有

①城镇人口的比重增长缓慢甚至停滞 ②城乡差别很小③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④非农业人口向农业人口转化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解析 第8题,改革开放之前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基础并不好。

第9题,城市化发展到高级阶段时,城镇人口的比重增长将趋于缓慢,城乡差别很小,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答案 8.C 9.A

下图示意1978~2007年我国东南沿海某省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和城市化水平。

读图完成10~11题。

10.1978~2007年,该省

A.第一产业产值呈下降趋势

B.第二产业产值呈上升趋势

C.第三产业产值基本不变

D.产业结构变化不大

11.1990年前和1990年后推进该省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动力分别是

A.第二产业、第二产业B.第三产业、第三产业

C.第二产业、第三产业D.第三产业、第二产业

解析 第10题,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下降,该省第二、三产业产值比值呈上升趋势,相应的产值也呈上升趋势。

第1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省1990年前第三产业推动城市化进程,1990年后第二产业推动城市化进程。

答案 10.B 11.D

2013年伊始,民工荒再次来临。

《第一财经日报》春节期间调查发现,几年前就已引起关注的民工荒现象,在今年表现得尤其突出,更值得注意的是,中西部开始与东部展开争抢民工的激烈竞争。

根据材料和相关知识回答12~13题。

12.民工荒的出现,给社会带来多种影响,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民工荒将促使处于困境中的企业加快转型升级脚步

B.民工荒将使东部企业大量倒闭,东部地区进入经济萧条阶段

C.民工荒将使东西部的经济差距越来越小

D.民工荒将使我国结束严格的生育政策,考虑在局部地区实施宽松的生育政策

13.目前长三角的民营企业,总体上与下图中较为一致的是

四类工业产品成本比重分布

解析 第12题,民工荒致使劳动力导向型产业陷入困境,出路是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第13题,长三角的民营企业多为劳动力导向型企业,工资投入所占比重高。

答案 12.A 13.C

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水平较高,但也存在问题。

据此回答14~15题。

14.下列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发展过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