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学期开学测试题分类之文言文阅读.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2163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75.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开学测试题分类之文言文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开学测试题分类之文言文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开学测试题分类之文言文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开学测试题分类之文言文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开学测试题分类之文言文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开学测试题分类之文言文阅读.docx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开学测试题分类之文言文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学期开学测试题分类之文言文阅读.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开学测试题分类之文言文阅读.docx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开学测试题分类之文言文阅读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开学测试题分类之文言文阅读

(一)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

“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

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1)未尝识书具()

(2)或以钱币乞之()

(3)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4)明道中,从先人还家()

2.翻译下列句子。

(1)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2)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3.联系上下文回答:

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答:

4.事实上,方仲永“泯然众人矣”的原因有很多,其

一,从其父的角度来看“”;其二,从作者本人来看,“”。

(填原文)

5.你对这个故事有什么看法?

(不少于60字)

【答案】

1.

(1)不曾

(2)求取(3)以宾客之礼相待(4)跟随

2.

(1)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

(2)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3.第一阶段:

方仲永幼时天资聪明,极有作诗的才能;第二阶段:

十二三岁的方仲永才能衰退,大不如前;第三阶段:

方仲永又过了七年后完全变成了一个平庸的人。

4.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5.一个人想要立志成才,关键是后天的的学习和教育;否则即使天资过人,也会一事无成。

【解析】

1.

试题分析:

文言文阅读的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理解。

文言文用单音词表达,现代汉语则用双音词表达。

双音词是在文言文单音词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我们学习文言文,就可用组词的办法来确定文言实词的意义。

组成双音词后,再根据文意来确定文言实词的含义。

“宾客”在这里是名词活用作状语,以宾客之礼相待。

2.

试题分析:

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

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

如:

“异” 对……感到惊异或诧异。

3.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此类考题首先要通读全文,理解主要内容,再从关键语句中查找主要信息。

答题时最好列条款说明,这样比较有条理。

此题作答时可按照“仲永生五年”“十二三矣”“又七年”的顺序来概括各个年龄段的特点。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①顾野有麦场

②其一犬坐于前

2.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久之,目似瞑B.与厅室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 

又数刀毙之 蜀之鄙有二僧

C.吾欲之南海,何如?

D.恐前后受其敌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屠自后断其股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4.结尾两句的含义是什么?

它在文章中起了什么作用?

【答案】

1.向旁边看;像狗一样;

2.A 

3.

(1)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

(2)禽兽的诈骗手段有多少呢?

只不过(给人们)增加一点笑料罢了。

4.面对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不能妥协让步,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有取得胜利。

结尾两句是作者对狼的评价(2分),它是文章的主旨句,点明中心,总起全文。

(1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

还要

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注意“犬”字名词作状语。

2.

试题分析:

A项中的“之”解释为:

代词;的。

B项中的“之”解释为:

的。

C项中的“之”解释为:

到。

D项中的“其”解释为:

代词,狼。

3.

试题分析:

出题思想:

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

注意1句中“洞”“以”的意思,2句中“变诈”“止”的意思。

4.

试题分析:

结合主旨句,分析作用即可。

【难度】一般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赵普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

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

普明日复奏其人,

亦不用。

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普少习吏事()

(2)及为相()

(3)家人发箧视之()(4)卒用其人()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2)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3.下面句子中加点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及为相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B.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跪而拾之以归

C.遂以名楼太祖常劝以读书

D.家人发箧视之主人处处款之

4.仔细研读下面几句话,说说它们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①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②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③他日补缀旧纸。

【答案】

1.熟悉等到打开终于,最后

2.①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本,一读就是一整天。

②赵普脸色没有改变,跪在地上把撕碎的奏章拾起来带回家。

3.C

4.这些句子是细节描写。

作用:

表现出赵普勤奋刻苦读书;不顾个人安危为国家推荐人才的品质。

(作用意思对即可)

【解析】

1.

试题分析:

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

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

如:

“发”在这里的意思是打开。

2.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

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就可以拿满分了。

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

如:

“竟”“颜色”。

3.

试题分析:

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

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

A担任,做/作为,B表转折/表承接,D无实义/代词。

4.

试题分析: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

①句中“读之竟日”可见赵普读书勤奋;“跪而拾之以归”和“他日补缀旧纸”表明赵普不惜一切向国家推荐人才。

【难度】一般

(四)阅读《黔之驴》,完成后面问题。

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所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⑤,荡倚冲冒⑥,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

“技止此耳!

”因跳踉⑦大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船:

(2)稍近益狎

(3)益习其声。

 益:

   (4)乃去

2.翻译下列句子。

(1)慭慭然,莫相知。

                    

(2)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3.寓言简洁,精炼,往往一字传神,请赏析画线句“窥”的表达效果。

4.驴子本是无辜的,可最终却被老虎所吃。

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

1.船:

用船狎:

态度亲近而不庄重益:

逐渐去:

离开

2.

(1)小心谨慎的样子,不了解驴(它)是个什么东西。

(2)可是(老虎)来来回回观察它,觉得驴没有什么特别的本领。

3.“窥”是个动词,是“偷看”的意思

(1),生动形象地写出老虎初见驴时既好奇,又害怕,又不甘心的心理)。

4.老虎机智勇猛;驴子蠢笨无能;好事者安置不当;黔之人未用其才。

【解析】

1.

试题分析:

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

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

如“船”名词用作状语;“去”古今异义。

2.

试题分析:

所谓“翻译句子:

就是能将文言句子译成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的白话文,做到文从字顺,规范简明,通顺畅达。

这里注意关键词“慭慭然”“然”的理解;“莫相知”宾语前置句式的理解。

3.

试题分析:

赏析词语表达

作用的一种考查形式,学生先说出词语的含义和效果,再进行分析表达效果,具体解答方法是:

(1)词的意思或内容。

(2)结合语境谈表达效果。

“窥”是个动词,是“偷看”的意思,生动形象地写出老虎初见驴时既好奇,又害怕,又不甘心的心理。

4.

试题分析:

文章的主旨和思想感情是统领全文的“神”。

分析此题,要结合文章的主旨来谈。

这里学生从“老虎”“驴”“人”几个不同角度来分析理解,合理即可。

【难度】一般

(五)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狼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1.下面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屠乃奔倚其下一狼洞其中B.恐前后受其敌盖以诱敌

C.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D.又数刀毙之久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两狼之并驱如故。

⑵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叙述了屠户和狼相斗的故事,故事情节环环相扣,紧张曲折。

B.“屠惧,投以骨”表明屠户刚开始心存幻想,对狼迁就退让。

C.“屠暴起,以刀劈狼首”中的“暴”字形象地刻画出屠户杀狼时的暴怒。

D.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