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台山旅游景区开发项目策划报告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2075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82.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台山旅游景区开发项目策划报告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云台山旅游景区开发项目策划报告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云台山旅游景区开发项目策划报告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云台山旅游景区开发项目策划报告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云台山旅游景区开发项目策划报告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台山旅游景区开发项目策划报告书.docx

《云台山旅游景区开发项目策划报告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台山旅游景区开发项目策划报告书.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台山旅游景区开发项目策划报告书.docx

云台山旅游景区开发项目策划报告书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概要

1、项目名称

白水县云台山旅游景区开发项目

2、项目开发单位

白水县云台乡人民政府

3、项目法人代表

孙雪玲,云台乡人民政府乡长

4、项目区概况

云台山旅游景区位于白水县城西北部37公里处,距305省道北部5公里,与铜川市的宜君县和印台区交界。

范围包括云台乡全境11个行政村的38个自然村,面积69.8平方公里。

本景区是白水县保存最完整的自然景观之一,其山体最高峰为白水县最高处,区内古树称奇,山顶绕云,山体披绿,山泉涌突,小河奔流,有十二盘、九眼泉、马刨泉、四县圪塔、贺郎担山等二十八处自然景观,其景观、景致特色及视觉效果蔚为壮观,是一处集山、水、民俗、宗教、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

本区由一条沿山体的循环线路贯穿起来,沿途设观景台及出入口。

游客既可以在观景台观赏云台山的壮美景色,也可以由循环线进入主要的景点,观赏行云流水、聆听历史典故,采摘山上野果、体验朴素民俗。

项目区以山水自然景观为主要市场卖点,以云台民俗的深度体验和度假休闲为次级市场吸引点;将成为白水县县旅游的龙头。

二、项目建设性质

1、项目性质

新开发旅游项目

2、开发地点

白水县云台乡

三、项目开发单位概况

项目建设单位白水县云台乡人民政府是负责本辖区社会事务的行政管理机构,其主要职能是执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和上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决定和命令,发布决定和命令;执行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算,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和财政、民政、公安、司法行政、计划生育等行政工作等。

全乡辖11个行政村38个自然村,有人口12012人。

四、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计划和2015-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

2、《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陕政发〔2009)48号

3、《白水县"十一五"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

4、《白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5、国家计划委员会发布的《关于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的试行管理办法》

6、国家计划委员会、建设部发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二版)》

7、国家计划委员会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编写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8、《白水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9、《关于中国生态旅游发展的倡议书》

10、《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

11、白水县委、县政府2009年9月3日云台山现场办公会议纪要

12、白水县委、县政府2010年工作要点

13、《白水县志》、《云台乡志》

14、云台乡提供的有关基础资料和统计数据

五、项目建设理由

1、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的需要

云台乡旅游资源赋存多、品位高,多数仍“深在闺中,不为人知”,在发展上需要加大资源转换力度,审时度势,旅游活乡,利用资源进行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加快经济建设步伐,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云台乡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转型。

2、区域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的需要

利用云台乡具有独特性、品味高的旅游资源,对云台山进行景区开发建设,一方面实现了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云台乡的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有利于云台乡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了区域经济和社会环境发展的双赢。

3、旅游业的综合带动效应

近年来云台乡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加快,但是主要表现在第一产业的快速发展方面,第三产业发展速度仍然较慢。

发展旅游业,可以带动住宿餐饮业、商品销售业、交通运输业、文化产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推动文化宣传、招商引资、区域合作等活动,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云台乡经济的快速发展。

六、项目建设内容

项目组成:

本项目由景点建设、市场启动、服务设施和道路建设等组成。

1、景点建设项目:

包括各观景点及观景台、民俗文化体验中心、娱乐休闲区建设。

2、市场启动:

包括游览路线广告牌、市场促销、人员培训费。

3、基础设施:

包括游客接待中心、医疗救护所及配套、给水排水设施、电力电讯设施、公厕等环卫设施、其它设施。

4、道路建设:

景区内部主干道路、景区与外部连接的道路改造、游览步道以及停车场等附属设施。

七、项目投资及资金来源

项目投资总额6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5570万元,项目建设其他费用230万元。

资金筹措:

拟申请上级财政支持1000万元,招商引资4000万元,群众自筹570万元。

八、项目建设进度

云台山旅游景区开发项目分三个阶段进行,边开发边运营,梯级式循环发展。

2010年:

项目立项宣传

2010—2011年:

进行景点基础设施建设。

2012—2013年:

完成接待服务设施建设。

2014—2020年:

完成全部建设项目,旅游产品服务全面达标,进入良性循环发展。

九、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

本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后%,所得税前%,均大于行业基准收益率10%;财务净现值(Ic=10%)所得税后万元,所得税前万元,均大于零。

投资回收期所得税后年,所得税前年。

2、社会效益

(1)项目开发后,对维护云台乡良好的生态环境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2)项目开发将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增加当地村民收入和政府的财政收入;带动云台乡其他产业的发展。

(3)项目实施将改善区域的基础设施状况,丰富群众精神生活,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质量。

十、结论

云台山旅游景区开发建设项目符合产业发展总体态势,旅游区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经过实地调查和分析,研究了项目的自然、社会、经济、历史、文化等状况,报告基础科学、可靠,市场前景广阔。

通过对云台山旅游景区游客市场规模预测、项目产品的效益分析以及对环境评价的实证分析,项目投资效果好、风险较小、经济效益高,注重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建议尽快实施。

第二章项目提出的背景

一、自然历史背景

云台山得名可考证资料为唐代,诗圣杜甫有诗云:

“天路牵骐骥,云台引栋梁”,另据乾隆二十七年重修云鹤宫歌舞楼台碑纪“邑(白水)西北四十里而遥,奇峰突兀,层峦叠嶂,为一方形胜云台山……”,可想而知云台山之名源远流长,山上山下有十二盘、九眼泉、马刨泉、四县圪塔、贺郎担山等自然景观多处,有“二十八景绕云台”之说。

直至1962年以前,曾“庙宇辉煌,松杉古郁。

每当曙光东启,云霞互映,秀峰金碧,漂渺方涛中,如俊鹤摩天,状觉临海倒挂日,南琼室犹未足,仿佛奇鹿也”。

云台山之巅中峰称神峰,海拔1580米。

西峰称“四县圪塔”,古人常曰“鸡叫一声听四县”。

山内年降水量660毫米,年平均气温16℃,山顶常常云环雾绕,阴雨前有白云压在山顶,是当地群众的预报台,百姓有“北山戴帽,长工睡觉”之谚语。

山坡松苍柏翠,草异花奇,四季如画如诗。

春季连壳、玛茹、山桃、山杏,百花初绽,红、黄、白、绿交相辉映,若少女展示新装;夏季,刺槐、狼牙刺、紫藤诸花盛开,蜜香扑鼻,游人如入仙境;秋季霜叶红遍山野,层林尽染,若天降巨幅绫罗彩缎;冬季,松林更显翠绿,风起如碧波汹涌,雪落若素裹银装,处处翡翠。

山下有千年迎客松长臂伸展,两千年古槐千姿百态,云台河水微波荡漾,沿河有史前人类遗址,磨石沟三水库鱼翔蟹泳,游人或上山登高望远,观景聊天,或下水摸鱼捉蟹,休闲垂钓,皆可深深体会到大自然鬼斧神工打造的无穷奥妙,倍觉心旷神怡,精神焕发。

开发云台山旅游是人们对回归自然的向往。

二、社会经济背景

云台乡因云台山而得名,建置历史悠久,明代万历年间曾为庆云乡修仁里,解放以后,1951年曾在段塬村设乡政府,1956年迁至北圪塔村为管区,1958年改为北圪塔人民公社,1962年公社迁至云鹤宫(云台庙)旧址,改称云台人民公社,1984改为云台乡人民政府。

现辖11个行政村38个自然村48个村民小组,人口12012人。

辖区面积69.8平方公里。

云台山旅游景点几乎遍布云台乡全境,可形成50公里的旅游大环线。

全乡产业以苹果为主,面积已达13000亩,年产苹果1.9万吨,粮食作物1.1万亩,年产350万公斤,畜牧业也较发达,牛存栏已达4000多头,羊存栏5000多只,生猪年饲养量达5000多头,人均纯收入已达到3500元。

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09年已达到3300万元,全乡生产总值2009年已达到8200万元。

社会事业已得到长足发展,油路、水泥路实现了村村通,可直达云台山底的山岔村,饭店、旅馆、农家乐已多处办起,为云台山景区开发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文化发展背景

全乡有初级中学、中心小学、中心幼儿园各1所,4年制小学8所,共有在校生1800多名,建有乡综合文化站一所。

11个村中有9个村拥有锣鼓队,其中郭畔锣鼓队最为驰名,称“蟠桃锣鼓”,已加入陕西省打击乐学会;有5个村拥有自乐班,其中实力最强的是中塬自乐班,拥有流动舞台和剧装价值6万元余元,可出外演出本戏。

有6个村拥有社火,其中以北圪塔村的跑马最为驰名,有60多人的马队,多种传统套路已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有4个锁呐队,可应酬大型文化活动调演和红白喜事。

三月初八古云台庙会,起源于云鹤宫修建之时,虽经历史沧桑,但从未中断“香火”,每年从农历三月初四开始,初八结束,有社火、戏曲、杂技、歌舞等轮番表演,有各种小吃、山货、牲畜、百货、小商品交易。

整个庙会彩旗飘舞,锣鼓喧天,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云台自古有刺绣、剪纸、书画、土织布、花馍等民间艺术流传甚广,随着改革开放和新农村建设的大潮兴起,人民生活走向富裕,群众对于精神文化需求愈加迫切,发展旅游文化正当时宜,开发云台山旅游成为人们精神文化享受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在喧嚣的城市工作生活也需要在这样的环境放松。

四、建设特色旅游名县的发展背景

经过白水县委、县政府及云台乡党委、政府调研,遵循“圣人、山水、农家乐”的旅游发展方针,云台山景区旅游开发已列为白水县2010年工作要点和2010年县人代会政府工作报告的内容之一,开弓没有回头箭,目前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全面展开,景区沿线农家乐已开始兴办,游人已陆续前往,形势逼人,各方面迹象已表明,云台山旅游景区开发已近在眉睫。

第三章项目开发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项目开发建设的必要性

1、项目建设实现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有效途径

旅游业对于一个地区的发展具有“引爆剂”的作用。

通过发展旅游业,可以带动与其相关的住宿餐饮业、商品销售业、交通运输业、文化产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同时借助于旅游的平台,可以推动文化宣传、招商引资、区域合作等活动,促进云台乡经济的快速发展。

2、整合旅游资源、树立旅游品牌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白水县的旅游得到了迅猛发展,现已形成了仓颉庙、林皋湖、方山森林公园、富卓苹果人家农家乐等多处景点,但存在资源整合不足,主题定位不够突出,体量不够大,仅仅在陕西的“旅游板块”中处于附属地位。

云台山旅游景区不仅拥有林皋湖的水、方山森林公园的林与山、还拥有最为原生态的民俗文化,拥有国内冠径最大的千年古槐,是白水县旅游最为精华的部分,与县内其他景区相比,可以说“风光独具”。

项目的开发与建设,将整合云台乡的山水、民俗、历史文化资源,重构区域旅游发展大框架、大品牌,实现资源的优化整合,形成“多业共生”的发展格局。

3、促进与整合白水县区域旅游资源的需要

目前,白水县旅游为单一发展,如苍颉庙以文字和帝陵旅游为主,无山水;富卓人家以农家乐民俗为主,无山水;方山森林公园有山无水;林皋湖有水无山,而云台山景区有山、有水、有民俗、有历史典故,项目的开发建设将大大增强白水旅游的整体影响力,对区域旅游板块的整合、提升、促进及全县旅游空间格局的进一步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

项目区内民俗、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内涵深厚。

云台自古有锣鼓、社火、自乐班等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郭畔锣鼓、北圪塔跑马、刺绣、剪纸、书画、土织布、花馍等民间艺术均处于旅游区内,可依托旅游发展转化为文化产业,旅游兴村,在新的理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