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复习第5讲 酸碱盐及化肥精讲精练含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220451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922.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复习第5讲 酸碱盐及化肥精讲精练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中考化学复习第5讲 酸碱盐及化肥精讲精练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中考化学复习第5讲 酸碱盐及化肥精讲精练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中考化学复习第5讲 酸碱盐及化肥精讲精练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中考化学复习第5讲 酸碱盐及化肥精讲精练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复习第5讲 酸碱盐及化肥精讲精练含答案.docx

《中考化学复习第5讲 酸碱盐及化肥精讲精练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复习第5讲 酸碱盐及化肥精讲精练含答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化学复习第5讲 酸碱盐及化肥精讲精练含答案.docx

中考化学复习第5讲酸碱盐及化肥精讲精练含答案

第5讲酸、碱、盐及化肥

解读·考试说明

考点

3年考频

常考题型分析

常见酸、碱的性质与用途

★★★

以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形式出现,主要考查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中和反应及应用

★★

以选择题、实验探究题形式出现,主要考查中和反应的判断、用途及中和反应的实验操作

盐和化学肥料

★★★

以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形式出现,主要考查盐的化学性质,化肥的分类和鉴别

梳理·考点清单

考点一常见酸、碱的性质与用途

基础梳理

1.酸碱指示剂的变色情况

小结:

石蕊变色规律为“酸红碱蓝中为紫”;酚酞变色规律为“只遇碱性变红色”。

注意:

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某些盐的水溶液也呈碱性,如碳酸钠溶液。

2.常见的酸

(1)浓盐酸和浓硫酸性质比较。

注意:

①浓硫酸溶于水能大量的热且浓硫酸密度大于水,所以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沿烧杯内壁或玻璃棒慢慢注入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扩散。

②若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或衣物上,先,再。

(2)酸的化学性质。

3.常见的碱

(1)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

①氢氧化钠是一种色固体,易溶于水,溶解时能热。

它易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而,故可以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如果不慎沾到皮肤上,先用,再,因此,人们又把氢氧化钠俗称为火碱、和。

②氢氧化钙是白色粉末状物质,溶于水,其水溶液俗称,氢氧化钙有腐蚀性,其俗称为和消石灰。

氢氧化钙能用于配制农药和改良性土壤。

(2)碱的化学性质。

①如图所示,将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分别倒插入盛有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的水槽中。

 

图A中,可以看到的现象是,化学方程式为;图B中,可以看到的现象是,化学方程式为。

②向盛有稀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生成色絮状沉淀,化学方程式为。

重难点解析

1.常见酸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1)稀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

小结:

稀盐酸和稀硫酸中都含有大量的H+,所以二者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酸的化学通性可以用下图表示(“——”表示两种物质间能反应):

(2)用途:

稀盐酸和稀硫酸都能用于除铁锈,硫酸还能用于生产农药、冶炼金属等,盐酸还能用于制药,胃酸中的盐酸可帮助消化。

2.常见的碱

(1)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比较。

(2)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

①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②能与CO2反应,如2NaOH+CO2=Na2CO3+H2O(常用于吸收CO2),Ca(OH)2+CO2=CaCO3↓+H2O(常用于检验CO2)。

因此,实验室中必须密封保存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

③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如Ca(OH)2+CuSO4=CaSO4+Cu(OH)2↓上,反应中产生蓝色絮状沉淀,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①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如NaOH+HCl=NaCl+H2O。

小结:

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中都含有大量的OH–,所以二者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碱的化学通性可以用下图表示(“——”表示两种物质间能反应):

重难点突破

例1甲同学为了区别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组实验方案。

(1)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2)在C组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结束后,甲同学将A、C组四支试管中的溶液倒入同一容器中,看到溶液变浑浊,该现象说明有(填化学式)物质生成,滴入酚酞后溶液呈红色。

(4)滴入酚酞后溶液呈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

使溶液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呢?

甲同学进一步推测:

溶液中呈碱性的物质可能是碳酸钠、氢氧化钙和(填化学式)三种物质中的一种或是三种物质两两混合组成的混合物。

(5)为了验证推测,甲同学查阅资料,获悉氯化钡溶液呈中性,并设计如下实验加以验证。

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空白:

实验内容

预测现象

结论

取少量容器中的上层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静置

①若有白色沉淀,溶液呈无色

物质是碳酸钠

②若无沉淀生成,溶液呈红色

物质是氢氧化钙

③若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6)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第②步验证的结论不严密,原因是。

【思路点拨】解答此题要理解和熟记酸、碱的化学性质、反应现象和化学方程式等,进而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进行推理、分析。

考点二中和反应及应用

基础梳理

1.中和反应是指和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该反应属于热反应。

2.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为色,此时溶液的pH(填“>”“<”或“=”)7,用胶头滴管吸取盐酸逐滴加入烧杯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当溶液刚好变成色时,停止加入盐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中和反应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如用改良酸性土壤,用硫酸中和印染厂排放的性废水等

4.检测溶液的酸碱度最简便的方法是使用,具体的操作方法是:

蘸取试样溶液滴到上,再与比较.读出该溶液的pH。

重难点分析

1.中和反应及应用

(1)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

①实质:

酸溶液中的H+和碱溶液中的OH–结合成H2O

②特征:

放热反应

③注意:

判断某化学反应是否属于中和反应时,应看反应物是否是酸和碱,而不能误认为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如酸和某些金属氧化物、碱和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时,也会生成盐和水,却不属于中和反应。

(2)应用。

①改良土壤,处理工厂的废水。

②碱性洗发水洗头后,使用酸性的护发素

③中和胃液中过量的盐酸。

④蚊虫叮咬后,涂一些碱性物质,可减轻痛痒。

2.NaOH溶液与稀盐酸的反应

(1)实验步骤:

先向NaOH溶液中滴加2~3滴无色酚酞试液,再加稀盐酸。

(2)操作要点:

稀盐酸应逐滴滴加,且边滴边振荡试管,以使盐酸与NaOH充分反应,同时防止盐酸不足或过量。

(3)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及溶液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3.溶液酸碱度的表示

(1)用pH表示溶液酸碱度,范围0~l4,pH<7时,溶液呈酸性;pH=7时,溶液呈中性;pH>7时,溶液呈碱性

(2)用pH试纸检测济液酸碱度的方法:

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干燥洁净的pH试纸上,变色后,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该溶液的pH。

若用湿润的pH试纸检测溶液酸碱度,会使酸性溶液的pH变大、碱性溶液的pH变小、中性溶液的pH不变,可归纳为“酸大碱小中不变”另外,不能将pH试纸插入待测溶液中,否则会污染待测液

(3)使用广泛pH试纸检测溶液酸碱度时,只能读取整数,而不能保留小数。

化工生产中需要准确测定溶液的pH,一般使用pH计。

(4)pH在生产生活中的意义。

①测定雨水的pH,可以了解空气污染情况。

若pH<5.6,则属于酸雨

②测定土壤的pH,可以了解土壤的酸碱性,便于“适土种植”。

重难点突破

例2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后,下列实验能证明两者恰好完全中和的是()

A.滴入适量FeCl3溶液,溶液变黄,但无沉淀生成

B.滴入几滴酚酞试液,酚酞试液不变色

C测得反应后溶液中Na+与Cl–的个数比为1:

1

D.滴入适量AgNO3溶液和稀硝酸,观察到有白色沉淀

【思路点拨】证明二者是否恰好中和,也就是证明溶液中既不含H+、也不含OH–。

考点三盐和化学肥料

基础梳理

1.盐是一类化合物的总称,它是由和构成的,如氯化钠NaCl、硫酸铵(NH4)2SO4等。

根据盐的构成里所含阴、阳离子的特点,可将盐分类并称为某盐。

如:

含有钾离子的盐称为盐,含有碳酸根离子的盐称为盐。

2.盐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请完成下表中的内容:

3.复分解反应:

由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的反应。

形式可以简记为AB+CD=AD+CB。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物中有或有或有生成。

4.化学肥料

(1)氮肥:

主要是氨水(NH3·H2O)、铵盐(如氯化铵和硫酸铵等)、尿素[CO(NH2)2]等。

铵盐能与碱反应,如将硫酸铵与少量熟石灰混合研磨,能闻到气味,化学方程式为,因此铵态氮肥不能与性物质混合施用,以免营养元素氮变为氨气逸出。

(2)磷肥:

主要是磷矿粉[Ca3(PO4)2]、钙镁磷肥(钙和镁的磷酸盐)和(磷酸二氢钙和硫酸钙的混合物)等含磷物质。

(3)钾肥:

主要是硫酸钾(K2SO4)和氯化钾(KCl)等,以及农家肥草木灰(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化学式为)。

(4)复合肥:

含有或营养元素的化肥,叫复合肥。

如NH4H2PO4磷酸二氢铵)和KNO3等。

5.粗盐提纯的实验

(1)溶解:

实验仪器主要是和玻璃棒。

(2)过滤:

实验仪器主要是、烧杯、玻璃棒和带铁圈的铁架台;如果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其原因可能有、、仪器不干净等。

(3)蒸发:

实验仪器主要是、酒精灯、玻璃棒和带铁圈的铁架台等;要注意,倒入蒸发皿里的溶液的体积不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否则加热至沸腾时易造成,蒸发过程中,待蒸发皿中出现时,应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将滤液蒸干。

(4)计算产率:

用把固体转移到纸上,称量后放到指定容器中,并计算精盐的产率;实验中如果出现精盐产率偏低,其原因可能是转移固体时氯化钠有撒落、过滤时液体溅出漏斗、、等。

重难点解析

1.盐的溶解性是判断复分解反应是否发生的条件之一,常见盐的溶解性归纳如下:

2.复分解反应

(1)特征:

双交换(反应物相互交换成分)、价不变(反应前后各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不变化)。

(2)条件。

①酸+某些盐→新盐+新酸:

反应物中酸必须可溶,生成物中至少有一种物质是气体、沉淀或水。

例如:

硫酸与硝酸钡溶液反应:

H2SO4+Ba(NO3)2=2HNO3+BaSO4↓;盐酸与碳酸钠反应:

2HCl+Na2CO3=2NaCl+H2O+CO2↑。

②酸+某些金属氧化物→盐+水:

反应物中的酸必须是可溶性酸。

例如:

盐酸与氧化铁的反应:

6HCl+Fe2O3=2FeCl3+3H2O。

③酸+碱→盐+水:

反应物中至少有一种物质是可溶的。

例如:

硫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H2SO4+2NaOH=2Na2SO4+2H2O。

④碱+盐→新碱+新盐:

反应物全可溶,生成物中至少有一种物质是沉淀或气体。

例如:

石灰水与碳酸钠溶液反应:

Ca(OH)2+Na2CO3=CaCO3↓+2NaOH;氢氧化钙与硫酸铵反

⑤盐+盐→两种新盐:

反应物全可溶,生成物中有沉淀。

例如:

碳酸钾与硝酸钡溶液反应:

K2CO3+Ba(NO3)2=2KNO3+BaCO3↓。

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归纳为:

反应物中,有酸酸溶、无酸两溶;生成物中,要有气体、沉淀或水生成。

(3)复分解反应条件的应用。

如果溶液中的阴、阳离子能结合生成气体、沉淀或者水,那么这样的离子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否则就可以共存。

例如H+和OH–能结合成水,所以H+和OH–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H+和

能结合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H+和

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

和OH–能结合成氢氧化铜沉淀,所以

和OH–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等等。

3.盐的化学性质

(1)盐溶液+金属→新盐+新金属,如Cu+2AgNO3=Cu(NO3)2+2Ag。

应用:

冶炼金属、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

(2)盐溶液+碱溶液→新盐+新碱,如2NaOH+CuSO4=Na2SO4+Cu(OH)2↓。

(3)盐溶液+盐溶液→两种新盐(初中一般不作要求),如BaC12+Na2SO4=2NaCl+BaSO4↓。

(4)某些盐+酸溶液→新盐+新酸,如BaC12+H2SO4=2HCl+Ba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