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人力资本的估算.pdf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216008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374.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城市人力资本的估算.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国城市人力资本的估算.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国城市人力资本的估算.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国城市人力资本的估算.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国城市人力资本的估算.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城市人力资本的估算.pdf

《中国城市人力资本的估算.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城市人力资本的估算.pdf(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城市人力资本的估算.pdf

中国城市人力资本的估算朱平芳徐大丰内容提要:

针对中国城市人力资本估算中的困难,在CaseyB.Mulligan和XavierSala-I-Martin(1995)关于人力资本估算思想的启发下,本文明确提出单位人力资本的概念;在对技术进行适当假设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关于人力资本估算的、可实现的框架。

运用中国行政地级以上城市的统计资料,本文对中国各城市的人力资本进行了估算。

结果表明,各城市的人力资本都呈现出增长的态势。

对人力资本估算的相关性检验表明,本文所估算的人力资本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通过对中国各城市人均人力资本标准差的计算,本文还发现中国各城市之间的人力资本表现出了较大的差异性,并且这种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扩大。

初始的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本的增长率具有正向的关系也为此结论提供了一个支持。

关键词:

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工资朱平芳,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上海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研究中心,邮政编码:

200020,电子信箱:

zpf;徐大丰,华东政法大学商学院,邮政编码:

201620,电子信箱:

dafeng-。

非常感谢匿名审稿人的宝贵建议,当然文责自负。

一般认为,人力资本是指劳动者的知识水平、个人能力和基本技能,是反映在劳动者身上的生产技术。

在对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进行参数化分析的基础上,Lucas(1988)系统地讨论了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中,可能对不同国家人均收入及增长率水平的差异性进行解释的各种因素。

结果发现,新古典经济增长框架下的各种因素对人均收入及增长率水平差异的解释力极为有限。

因此,他认为,必须将人力资本引入经济增长模型之中。

在引入了人力资本后,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对于国家之间人均收入及增长率的巨大差异的解释力大大增强。

人力资本的差异性对于人均收入的差异性提供了一个较有说服力的解释。

自此,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受到了经济增长研究人员的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

尽管人力资本对于经济增长和地区差异的解释从理论上极鼓舞人心,但是人们发现对人力资本进行量化,以便对含人力资本的经济增长理论进行实证检验是件非常艰苦的工作。

而城市是人力资本的集中地,城市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集聚了大量的人力资本。

因此,城市中含有非常丰富的人力资本的信息,是人们认识人力资本及对人力资本进行研究的理想地。

本文关注的对象是中国城市的人力资本,主要目的是针对中国城市人力资本估算的困难,对中国各城市的人力资本进行量化,也对各城市之间人力资本的差异性进行分析。

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

第一部分对人力资本的估算方法进行综述,并阐述这些方法应用到中国城市人力资本估算上的困难;第二部分给出本文关于人力资本估算的框架;第三部分给出本文关于人力资本估算的主要结果,并对此结果进行一定的解释,也对文中所估算的人力资本进行相关性检验;第四部分对中国各城市人力资本的差异性进行分析;第五部分则是本文的结论和对人力资本估算的述评。

一、人力资本估算的方法及中国城市人力资本估算的主要困难自人力资本的作用在经济理论中受到研究人员的重视起,对人力资本的量化就自然成了实证84朱平芳、徐大丰:

中国城市人力资本的估算工作的一个重要问题。

但是正如Lucas(1988)所指出的那样,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的模型分析中是经济增长的动力,可人力资本却是无法在现实中观察到的力量。

但是,经过对人力资本理论近几十年的研究和应用,人们对人力资本的认识得到了加深,对人力资本的估算也提出了一些精致的方法。

总体而言,对人力资本的估算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进行:

一个角度是基于人力资本积累的考虑,认为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一样,也是由积累形成的,一定的积累就能生成相应的人力资本;另一角度是基于人力资本贡献的考虑,这是一种基于收入的做法。

其主要观点是工资收入中含有人力资本的信息,高人力资本意味着高工资收入,不同的工资收入水平意味着不同的人力资本,工资的相对差异反映了人力资本的相对差异。

1.人力资本的估算方法方法之一:

教育年限法从人力资本的生成上来看,大量的研究表明,家庭教育、正规教育(学校教育)、干中学(LearningByDoing)等是人力资本积累的主要途径。

从人力资本积累的角度对人力资本进行估算就是一个天然的选择。

Barro和Lee(1993)提出了一种用人们所受的教育对人力资本进行估算的、较为正式的方法。

其主要想法是:

受教育年限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人力资本,受教育年限的多少反映了人力资本水平的高低。

一个经济体的人力资本,可以用下式表示:

H=jhjLjhj=e(Ej)其中:

hj、Ej、Lj分别是经济体中第j类劳动者的人均人力资本、受教育的年限和劳动力总数,H是经济体的人力资本总量。

这种度量人力资本的方法是把劳动者按受教育年限的不同进行分类,运用教育的回报函数对各类劳动者的人力资本进行估算,进而对各类劳动者的人力资本进行汇总,以得到经济体的人力资本总量。

由此可见,这种估算方法仅考虑教育对人力资本积累的作用,并没有考虑人力资本积累的其他方式。

在具体使用时,还存在着一个教育回报函数的选择,人力资本估算的结果强烈地依赖于对不同年限的教育回报所进行的估算。

尽管如此,经验研究中,Barro和Lee的方法却因其简单、使用方便而为研究者所广泛使用。

方法之二:

收入法CaseyB.Mulligan和XavierSala-I-Martin(1995)提出了一种将教育与劳动力收入相结合的人力资本的测量方法(Labor-Income-BasedHumanCapital,简称为LIHK,下同)。

这种估算方法仍然认为,教育是人力资本积累的重要途径。

假设:

没有任何教育经历的劳动者在任何经济体、在任何时点上具有相同的人力资本。

以这样的人所具有的人力资本作为人力资本的计量单位(称为单位人力资本)。

将经济体所有劳动力的人力资本用这个单位来计算,并加总,以得到经济体人力资本的总量。

由于单位人力资本在不同的经济体以及在不同的时刻是不变的,因此,LIHK方法估算的人力资本就使不同经济体及经济体在不同时刻的人力资本量的比较成为可能。

值得指出的是,单位人力资本尽管在不同的经济体、在不同的时刻下是相同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单位人力资本在不同的经济体及经济体的不同时刻会取得相同的工资收入。

因为工资不仅仅与人力资本有关,还与劳动力以外的其他投入要素有关(如人均物质资本、技术水平等)。

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下,由于人力资本以外的因素是不同的,因此,即使人力资本相同,劳动者也未必取得相同的工资收入。

但是对于处于同一经济环境下的劳动者而言,工资的差异就源于人力资本的差异。

工资的相对差异就代表了人力资本的相对差异。

只要能够估算出一个经济体的单位人力资本所能获得的工资水平,用劳动者所得到的实际工资水平与之作比,就可以估算出每个劳动者相应的人力资本。

每个劳动者的人力资本既然已经算出,只要把所有劳动者的人力资本加总即可(此时每个劳动者的人力资本具有相同的852007年第9期单位)。

由此可见,这种方法实施的关键是如何得到或估算出单位人力资本所能获得的实际工资。

对于单位人力资本工资的确定,有两种做法:

一种是从劳动力工资数据中直接抽出那些没有受过教育的劳动力的工资,并以此作为单位人力资本工资的代表进行估算;另一种是用MincerWageRegression(Mincer,1974)方程,对各经济体中劳动力的工资数据进行回归,取其常数项作为未受过教育的劳动力在相应经济体中所得到的工资。

CaseyB.Mulligan和XavierSala-I-Martin(1995)的实际做法是后者,这样做的好处是避免了劳动力数据中可能没有从未受过教育的劳动力统计资料的问题。

用LIHK方法,CaseyB.Mulligan和XavierSala-I-Martin估算了美国52个州、四个人口普查年的人力资本的数量,并进行了州之间的比较分析。

LIHK方法给出了人力资本估算的又一选择。

尽管有着非常大的缺点:

影响工资的因素除生产的投入外,还受经济体分配制度的影响;且工资易变,用这个方法估算的人力资本,波动性较强,对于工资水平会相当敏感。

尽管如此,LIHK方法确实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关于人力资本测量的思路。

从以上两种关于人力资本估算的方法中可以看出,经济体人力资本的估算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将异质劳动者的人力资本进行汇总的问题。

方法之一认为,劳动者的异质性主要体现在受教育年限的不同上,不同的受教育年限得到的回报是不同的,利用受教育年限回报的不同将劳动者的人力资本进行折算,从而解决劳动者人力资本的异质性问题。

而方法之二则是通过单位人力资本的设定,用单位人力资本所获得的工资与劳动者的工资水平之间的对应关系将人力资本用单位人力资本来表示,从而实现人力资本异质性的消除。

2.中国城市人力资本估算的困难:

统计资料的不可得性对于中国城市人力资本的估算而言,只要具备人力资本估算方法所需要的统计资料(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工资等等),直接套用上述人力资本估算的方法就可以得到中国城市人力资本的估算。

然而,非常遗憾,中国目前并没有完整地提供各城市劳动力受教育年限及工资的统计数据。

此外,由于城市间庞大的劳动力的流动,用各城市关于人口的统计资料来替代劳动力资料是不恰当的。

因此,对中国城市人力资本的估算不仅要考虑估算方法的问题,而且还要考虑估算方法的可实现性问题。

下面本文对上述人力资本的估算方法之二进行改造,以使在现行的统计资料约束下,关于人力资本的估算具有可行性。

二、人力资本估算的框架:

LIHK方法的启发本文拓展LIHK方法关于单位人力资本的假设。

假定经济体中的单位人力资本不仅没有受过任何的教育,而且没有任何的工作经历,单位人力资本只具备一些生产活动所需要的最基本的要素:

健康的身体及其他一些最为基本的能力(如语言等等);单位人力资本只能从事一些最简单的生产活动;除此之外,不具备生产活动所需的其他任何技能。

单位人力资本恒定:

不随经济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由于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下,劳动力以外的其他经济因素是不同的,单位人力资本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下可以取得不同的工资水平。

而处于同一经济环境下的劳动者之间工资水平的差异反映了人力资本的差异。

假设总量生产函数为C-D型生产函数,满足新古典生产函数的基本假定。

生产中的投入要素为物质资本和附着在劳动力上的人力资本,生产技术具有Harrod中性。

具体而言,生产函数如下:

Y=K1-(AH)

(1)其中:

Y、K、H、A分别表示经济体的产出、经济体的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技术水平。

而经济86朱平芳、徐大丰:

中国城市人力资本的估算用人口资料的数据来替代劳动力数据似乎已经成为中国地区人力资本研究的通行做法,这种做法对劳动力流动的有意或无意的忽略,却极可能是无奈之举。

体的人力资本总量与劳动力总量的关系为:

H=hL

(2)L和h分别表示劳动力总量和人力资本的平均拥有量。

为方便起见,省去时间及区分不同经济体的下标。

根据要素报酬的边际生产力决定理论,劳动者的工资决定于劳动力的边际生产力水平。

因此,人力资本为h的劳动者,其工资由下式决定:

w(h)=K1-(Ah)L-1(3)或者w(h)=k1-(Ah)(4)其中k为人均物质资本量。

从此式可以看出,劳动力的工资水平取决于经济体的人均物质资本量、人力资本量及技术水平。

不同经济体的劳动力工资水平的差异是由人均物质资本量、人力资本量及技术水平的差异造成的。

设单位人力资本的劳动者所具有的人力资本为1,对于技术水平,本文认为,一定经济体的技术水平是与一定的人力资本水平相对应着的。

设由单位人力资本形成的经济体,其技术水平为A1,单位人力资本在经济体中也只能享有这样的技术水平。

由于单位人力资本是固定的,因此A1是一个常量。

单位人力资本的拥有者所获得的工资水平为:

w

(1)=A1k1-(5)而人力资本为h的经济体,其技术水平为Ah。

设A1、Ah与h之间的关系如下:

Ah=hA1(6)这样,将(4)、(5)两式等号两边分别相除,并经过简单整理,我们可以得到下式:

w(h)w

(1)=h2(7)即:

h=w(h)w

(1)1

(2)(8)从(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