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饮片炮制操作的质量要求.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214664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饮片炮制操作的质量要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药饮片炮制操作的质量要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药饮片炮制操作的质量要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药饮片炮制操作的质量要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药饮片炮制操作的质量要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药饮片炮制操作的质量要求.docx

《中药饮片炮制操作的质量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饮片炮制操作的质量要求.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药饮片炮制操作的质量要求.docx

中药饮片炮制操作的质量要求

中药饮片炮制操作的质量要求

一、净药材的质量要求和检查方法

1.经净制后的药材必须按大小粗细分档,无虫蛀、无霉变、无走油泛黑,无杂质。

杂质包括非药用部位、伪品、混淆品、异物、无机杂质如沙石、泥块、尘土等。

2。

质量指标

2。

1药典规定

枸杞子杂质不得过0。

5%;五味子、桃仁杂质不得过1%;山茱萸杂质(果核、果梗)不得过3%;女贞子杂质不得过3%;小茴香、穿山甲杂质不得过4%;草乌杂质(残茎)不得过5%;酸枣仁杂质(核壳等)不得过5%;蒲黄杂质不得过10%。

2.2饮片通则规定

2.2.1根、根茎、藤木、叶、花、皮、菌藻类等类的药屑杂质不得过2%。

2。

2。

2果实、种子、全草等类的药屑杂质不得过3%。

2。

2。

3树脂类的杂质不得过3%。

2.2.4动物类的杂质不得过2%。

2.2。

5矿物类的杂质不得过2%.

3。

杂质检查法

3.1取规定量的供试品,摊开,用肉眼或放大镜(5—10倍)观察,将杂质拣出;如其中有可以筛的杂质,则通过适当的筛,将杂质分出。

3。

2将各类杂质分别称重,计算其在供试品的含量(%)。

杂质含量(%)=杂质的重量/样品总重量*100%

3。

3注意

3。

3。

1药材中混杂的杂质如与正品相似,难以从外观鉴别时,可称取适量,进行显微、化学或物理鉴别试验,证明其为杂质后,计入杂质重量中.

3。

3。

2个体大的药材,必要时可破开,检查有无虫蛀、霉烂或变质情况.

3.3。

3杂质检查所用的供试品量,除另有规定外,按药材取样法称取。

中药材软化操作的质量要求、质量指标和检查方法

二、软化药材采取操作的质量要求

1.质量要求

经软化后的药材,必须无泥沙等杂质,无伤水,无腐败,无霉变、异味,软硬适度,达到“药透水尽”的要求。

2质量指标

2.1喷淋药材未润透或水分过大的不得超过5%。

2。

2淘洗及抢水洗药材水分过大或未透者不得超过5%。

2.3浸泡药材未泡透者不得超过5%,伤水的不得超过3%。

2。

4闷润药材未润透的不得超过10%.

3.检查方法

3。

1取定量样品,用下列方法拣出未润透和水分过大的药材,合并称重计算.

3.1.1刀劈质地坚硬药材用刀劈开,内心应有潮湿痕迹。

3。

1.2指掐团块状药材用指甲应能掐入药材表体。

3.1。

3穿刺法(针刺法)用钢针穿刺药材中心,应无坚硬感.

3.1。

4弯曲长条形药材用手弯曲,应曲而不折断。

3.1。

5口尝断面应无异味。

3。

1.6鼻闻应有该药材特有气味,无异味.

3.2表面泥土较重的药材,取定量样品置清水中淘(冲)洗,洗水不得有明显沉积物。

三、切制的质量要求、质量指标和检查方法

1.质量要求

切制后的饮片应均匀、整齐、表面光洁,片面无机油污染,无整体,无长梗,无连刀片和无斧头片。

2。

质量指标

2。

1各类不规格饮片不得超过10%.其中,极薄片不得超过该品种标准厚度的0.5mm;薄片、厚片、丝、块不得超过标准的1mm;段不得超过标准的2mm。

2。

2破碎片(碎丝)不得超过8%。

2。

3斜长片不得超过5%。

2.4以上总的异形片不得超过15%。

3。

检查方法

取定量样品,检出不合格片、破碎片和斜长片,分别计算。

不合格片%=不规格片重量/取样量*100%

破碎片%=破碎片重量/取样量*100%

斜长片%=斜长片重量/取样量*100%

四、干燥的质量要求、质量指标和检查方法

1.质量要求

干燥后的饮片,必须干湿度均匀,保持固有色泽、气味,片形整齐。

2。

质量指标

2.1水分一般饮片含水量为7%—13%。

2.2干燥后不变色。

3.检查方法

取定量样品,按药典附录水分测定法测定水分。

五、炒黄(清炒)质量要求

1。

成品质量

1.1表面特征是呈黄色、或变色、或带火色、或微带焦色斑痕.

1。

2形态特征是鼓起、有裂纹,甚至爆裂,有的能听到爆鸣声。

用手捻之,比生品容易捻碎.

1.3内部特征是基本不变色。

1。

4气味特征是嗅到发出的香味,或透出药物固有的气味。

1。

5炒后不易显露出黄色的药物(如莱菔子、牛蒡子、牵牛子等),炒黄一般是看形体是否鼓起,或带焦斑,嗅到药物的固有气味。

1。

6炒黄品含生片、糊片不得超过2%。

炒黄品含药屑、杂质不得超过1%.

2。

操作方法

将净药物倒入“手掌控制火候法”的热锅内,文火炒至黄的程度后,迅即出锅,放凉,除净药屑。

3操作注意事项

3。

1炒前和炒后都要进行净选,使其符合净度标准。

3.2用“手掌控制火候法”控制好火候,并保持锅温均匀一致。

炒黄大多使用文火;个别药物(如王不留行)要用武火.

3。

3要翻搅均匀,并始终注意锅中药物的“色、形、质、味”等方面的变化.

3。

4炒至符合质量标准后,要迅即出锅。

六、炒焦(清炒)质量要求

1.成品质量

要求药物炒后表面色泽呈焦黄色、褐色、焦褐色;内部色泽为淡黄色或变色;嗅有焦香气味,有些炒至焦化面比较重的药物还能嗅到稍带焦糊气味.炒焦品含生片、糊片不得超过3%;炒焦品含药屑、杂质不得超过2%。

2。

操作方法

将净药物倒入“手掌控制火候法”的热锅内,中火炒至焦黄或焦褐色后,迅即出锅,放凉,除净药屑。

焦化程度重的炮制品,出锅前要喷淋少许清水。

3。

操作注意事项

3.1炒前和炒后都要进行净选,使其符合净度标准。

3。

2用“手掌控制火候法”控制好火候.一般药物炒焦时,先用文火去除药物所含水分;待药物内部受热稍有变色后,改用武火,使表面很快焦化,内部变为淡黄色。

3.3药物焦化程度重者,要喷水降温,防止程度太过.

3.4出锅后,要散尽余热和水汽,再收藏.

七、炒炭(清炒)质量要求

1。

成品质量

要求炒至“黑色、存性”的程度。

药物炒炭后,表面色泽呈黑色、黑褐色、焦褐色、褐色、七至八成黑;内部断面色泽呈焦黑色、褐色、还能显出原来色泽,口尝时仍具有原药物的性味。

花、叶类炒炭一般炒至表面焦褐色。

炒炭品含生品和完全炭化者不得超过5%.含药屑杂质不得超过3%。

2.操作方法

将药物倒入“手掌控制火候法”的热锅内,武火炒至呈黑色、存性时,喷淋少许清水,降温后出锅,及时摊开晾凉,散去余热,除净药屑.

3.操作注意事项

3。

1炒前和炒后都要进行净选,使其符合净度标准。

3.2用文火和武火结合的火候为好,并炒至时间稍长些,可促使药物内部变色.花叶类及薄片药物加热温度稍低,成品要保持原花形、叶形及片形.

3。

3要灵活运用“手捻法”、“掰断法”、甚至口尝法等,检视技巧来控制炭药的质量,以免炒得太过或不及,要保证成品达到“黑色、存性"的质量标准。

3.4如出现火星过多,要及时喷淋适量清水熄灭火星,防止燃烧,失去存性.

3.5出锅后,要及时摊开晾凉,待散尽余热和湿气,检查无复燃可能,再贮存。

八、麸炒(加辅料炒)质量要求

1.成品质量

要求薰炒至表面黄色或深黄色。

一般色白和易赋色的药物,薰炒的黄色稍浅些;色深和不易辨别色泽的药物,薰炒的黄色可深些,麸炒品含生片、糊片不得超过2%。

麸炒品含药屑、杂质不得超过2%。

2。

操作方法

先用武火将锅烧热,用“麦麸控制火候法"预试锅温后,再将定量麦麸均匀撒入锅中,待冒烟时,投入净药物,均匀翻搅,薰炒至药物表面呈黄色或深黄色时,迅速取出,筛去焦麦麸,放凉,除净药屑。

3。

麦麸用量及净制

3。

1除另有规定外,每100Kg净药物用麦麸10Kg。

3。

2炮制用麦麸,要选取大片、无碎麸和无面粉者.麸炒前要筛净碎麸和面粉,以免影响成品色泽.

4.操作注意事项

4.1药物炒前要进行“分档”,使薰炒的时间和色泽一致。

4。

2麦麸的火候用“麦麸控制火候法”,操作手法是:

往武火加热的锅底及其周围的各对称点上撒撮麦麸,都是稍停即焦化冒烟又无火星出现时,即为火候适中。

若麸炒后筛下的焦麦麸呈现鲜艳的焦褐色,亦可佐证火候适中。

4。

3操作中做到“四速”、“三均匀”

4。

3.1撒麸迅速且均匀;

4。

3.2撒药迅速且均匀;

4.3。

3翻搅动作迅速且均匀;

4.3.4出锅动作迅速。

以免药物受热不均和表面色泽不匀。

4.4成品出锅后,若色泽浅些,可暂不筛除焦麦麸,用余烟熏制,使颜色稍深。

九、米炒(加辅料炒)质量要求

1。

成品质量

1。

1用“糯米检视质量规格法",观察贴在锅底上的米已大部分出现黄棕色,少数焦褐色或焦黑色时;或拌炒中的米呈现黄棕色至黄褐色时,即可。

1.2米炒品含药屑杂质不得超过1%。

2.操作方法

2.1拌米法将米撒入中火加热的锅内至米冒烟时,投入净药物,拌炒至米成黄棕色至黄褐色时取出,去净焦米,放凉。

2.2贴米法将渍湿的米平贴于锅底,中火加热至米冒烟时投入净药材,轻轻翻动药物,炒至米的色泽符合“糯米检视质量规格法”要求时,取出,去净焦米,放凉。

2.3米用量

每10Kg药物用米2Kg。

炮制时选用大米或糯米。

十、土炒(加辅料炒)质量要求

1.成品质量

要求炒至药物表面挂匀土色,带火色或微带焦斑,嗅有药物与土的混合气味.土炒品含生片、糊片不得超过2%。

土炒品含药屑、杂质不得超过3%。

2。

操作方法

将土细粉放入中火加热的锅中,待土的热度达到“伏龙肝控制火候法”的要求时,迅速投入净药物,拌炒至药物表面均匀粘染一层土粉,呈现土黄色,透出土香气时,取出,筛去土粉,放凉,除净药屑。

3。

土用量

每100Kg药物用灶心土20—30Kg。

4.灶心土净制

选取全体呈红褐色、无砂粒、质细软的灶心土。

土炒前用刀削去焦黑色部分及杂质,粉碎,过罗,是成极细粉末。

5.操作注意事项

5.1土炒的火候用“伏龙肝控制火候法”,操作手法是:

将灶心土放入中火加热的锅内,在翻搅中观察土的变化。

炒至土色泽稍深,搅动时质地显得轻松、呈现较滑利状态时,即可.土温过热成为土烫,导致片面焦化。

土温不及影响色泽。

5.2筛下的土粉,如果色泽变化不大,基本保持原土色,还可再炒药一次;否则需更换新的土粉,以免影响制品色泽。

十一、砂烫(加辅料炒)质量要求

1。

成品质量

要求烫炒至药物表面呈黄色,质地酥脆;或形体鼓起,毛微焦.烫制品含生片、糊片不得超过2%;醋淬品含水量不得超过10%。

2.操作方法

净河砂放入武火加热的锅内,待河砂的热度达到“河砂控制火候法”或“炒烫预试火候法"的要求时,迅速投入净药物,不断用砂掩埋搅拌,砂烫至质地酥脆或鼓起,表面呈黄色时,有的需烫至毛微焦,取出筛去砂,放凉;鳖甲、穿山甲、龟甲等,需趁热投入醋中浸淬,取出,干燥。

3.沙的用量烫炒时砂的量已能完全掩埋药物为宜。

4.河砂的净制

炮制用河砂要选米粒大小、颗粒均匀、无土粉者。

砂烫前先用铁丝筛筛去粗粒和石块,再用一号罗罗去较细的砂粒,用清水淘洗干净,晒干备用。

5.操作注意事项

5.1砂烫的火候用“河砂控制火候法”,操作技巧是:

将河砂放入武火加热的锅内,在翻搅中观察河砂的变化,炒至翻动质地较为轻松、滑利时,即可.也可用“炒烫预试火候法”,技巧是:

用少量药材投入热砂中试烫,如果符合砂烫的质量标准,说明河砂的温度适中.

5。

2砂可反复使用,但须将其中残留的杂质除去.砂烫过有毒药物的河砂不可再烫炒其他药物。

5.3砂烫温较高,为防止药物烫焦,操作中要勤翻动,快出锅,即使筛砂.

十二.蛤粉烫(加辅料炒)质量要求

1.成品质量

要求烫炒至鼓起、成珠、内无溏心(无胶茬),表面呈黄色。

烫制品含生片、糊片不得超过2%.

2.操作方法

将蛤粉放入中火加热的锅内,待蛤粉的热度达到“蛤粉控制火候法"或“炒烫预试火候法”的要求时,迅速投入净药物,翻炒至色黄、鼓起、成珠、内无溏心时,取出,筛去蛤粉,放凉。

3.蛤粉用量以烫炒时能完全掩埋药物为宜。

4。

操作注意事项

4。

1胶块烘软时,要切制成6mm以下立方块(丁)为宜。

“丁”大,容易产生溏心(胶茬)。

4。

2蛤粉烫的火候用“蛤粉控制火候法”,操作技巧是:

将蛤粉放入中火加热的锅内,在搅拌中观察蛤粉的变化,炒至翻动时显得较为轻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