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中心城市崛起的经验与启示.pdf
《国际贸易中心城市崛起的经验与启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贸易中心城市崛起的经验与启示.pdf(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5国际商贸中心研究城市观察2011年第4期UrbanInsight,No.4,2011INTERNATIONALBUSINESSHUB度发达、本土跨国公司总部密集、国际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数量众多、对外贸易辐射全球、零售服务吸纳国际、商贸经济总量全球居前、人文环境等国际化程度高的世界性著名大都市。
国际贸易中心城市既然是一国在某一骨干城市内商贸产业、商贸主体、配套服务业密集聚合的场所,那么,它也必然成为商贸产业和企业主体长足发展的载体和平台,是在横向实现多样化交易行为过程中,形成的大规模服务型综合体,它以大量的商流、物流、金流、人流和信息流等五大流通为主要内容,凭借整个本土区域雄厚的产业基础,较强的经济实力,以及各类信息特别商贸信息等优势,发挥着组织全球范围内的商品、资金、信息的大量流通的主要功能,形成以交易为特征的国际或世界某一区域经济活动的中心。
这一国际贸易中心城市崛起的经验与启示汪亮一、国际贸易中心的定义国际贸易中心一般是指,一国出于参与全球分工,分享全球市场和资源,确保其工业化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战略需要,经过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选择一个或若干个具有比较优势的本土城市作为全球资源配置的前哨战略平台。
在这一平台上集中了国家的主要资源,使其成为国家参与全球竞争的主要载体,承担了国家的战略任务,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
国际贸易中心既然以城市作为载体,那么,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其本质就是这一城市作为国家战略平台的功能建设。
通过国家意志使其建设成为全球或区域商贸要素高度聚合、商贸环境开放宽松、法律环境公正严密、金融和航运及配套服务业高摘要:
通过观察并研究发达国家在工业化的进程中,国际贸易中心城市在其中的作用和贡献,能够使我国在工业化发展的进程中得到更多的启示,同时对我国建设国际贸易中心城市带来许多有益的经验借鉴。
关键词:
国际贸易中心发达国家经验【中图分类号】F7352URBANHIGHLIGHTSGLOBALPERSPECTIVE专题视野城市观察2011年第4期UrbanInsight,No.4,2011国际性中心城市的商贸活动必然对全球或是某一地区的商贸市场和交易活动产生较强的带动力和影响力。
二、国际贸易中心城市的分类国际学术界根据国际贸易中心城市的辐射力和吸纳力等综合影响力,将其分为全球性国际贸易中心城市和区域性国际贸易中心城市的两大类。
目前,世界公认的全球性国际贸易中心城市以美国纽约州的曼哈顿地区、英国的伦敦市、日本的东京市等为代表;而区域性的国际贸易中心城市则有新加坡和我国的香港特别行政区等为代表。
(一)全球性国际贸易中心城市全球国际贸易中心城市主要是指,某一发达国家为实现全球化战略,而设置的辐射全球市场的本土辐射源城市。
这些城市承担着一国实施资源全球化、市场国际化的全球化战略的任务。
在这些城市中,大量聚集着为本国利益服务的本土跨国公司,从事着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和将商品销往各国市场的繁忙工作。
作为基础产业的商贸产业,在这些城市中高效运行,带来了对配套服务业的大量需求,由此带动了配套服务业的繁荣发展。
金融业与商贸业的互动,不仅吸引了世界各国的金融业,而且还大大加快了金融产品的推陈出新,使金融业成为商贸业与航运业的保障性产业。
商贸产业与配套服务业互相作用,大大提升了这些城市的国际竞争力。
配套服务业的不断完善与发展,也使这些城市不仅成为了本土跨国公司的孵化基地,同时也使这些城市在全球范围内的吸纳能力不断加强。
大量来自别国的国际化公司,为寻找商机而纷纷进入,又进一步促进了这些城市的国际化消费,同时也带动了制造业的研发创新和快速发展。
自进入20世纪下半叶以来,国际贸易中心城市配合本国的利益调整,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将处于价值链下游且资源占用大、环境污染严重的制造环节纷纷输出到第三世界欠发达国家,而使处于价值链上游的金融资本、技术研发、品牌开发、市场网络等要素牢牢掌控在本国内,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完成了又一次分工。
从这个意义上说,全球性国际贸易中心城市是国家实现全球化战略的前哨城市,本土跨国公司是实施全球化战略的市场主体,具有全球战略眼光各类CEO精英人才,是实施全球化战略的得力干将。
由此可见,发达国家全球性国际贸易中心城市中聚集着各种商贸服务业要素,在配合实现国家战略意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区域性国际贸易中心城市区域性国际贸易中心城市一般是指,随着贸易距离在全球范围内的不断延伸,发达工业国为实现资源全球化、市场国际化的国家战略目标,为向某一地区的市场进行广泛的渗透,而选择这一地区中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具有较强辐射力和吸纳力的国家或地区,建立的地区级的前哨平台。
通过这一平台,向这一地区中的各国市场实现渗透。
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一般都在这些国家或地区中建立起地区总部,不仅如此,为了提高商贸效率,其本土服务业也往往抱团进入,在本国政府外交和经济政策的有力支持下,这些被开发出来的前哨平台53国际商贸中心研究城市观察2011年第4期UrbanInsight,No.4,2011INTERNATIONALBUSINESSHUB逐渐形成贸易环境开放自由、服务配套完善、服务设施齐全的资源配置型和市场拓展型的庞大产业集群,并通过这一区域性国际贸易中心城市不断增强的商贸产业功能,对周边国家和整个地区的商贸活动甚至于经济和产业,发挥出重大的影响力,实现为本国利益服务的目的。
比如,我国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新加坡之所以形成以转口贸易为特征的区域性国际贸易中心,是与它们当时形成的原因有关,即自身无腹地(不过香港地区在当时还是有华南腹地的),又远离作为宗主国的英国腹地,同时英国只是将这两地仅作为为本国谋取亚太地区经济利益服务的资源配置转口地和延伸性的战略前沿。
从区域性国际贸易中心的历史演变来看,往往经历了一个从为发达国家经济利益服务,转向以传统路径为依赖谋取自身发展的缓慢蜕变。
不过在这种历史蜕变中,在很大程度上一般还往往依赖原先的宗主国,经历了由依赖向自我的转变。
三、国际贸易中心城市崛起的经验借鉴
(一)全球性国际贸易中心城市全球性国际贸易中心城市,是作为工业先发国的发达国家,立足本土、面向全球配置世界资源的后方总部基地型城市。
为此,全球性国际贸易中心城市的战略作用是,发挥发达的大宗商品要素交易平台功能,对包括粮食、矿产、石油等在内的稀缺原始资源按照本国的利益予以吸纳和配置。
发达国家凭借这一以发达的制造业为基础、以对外贸易为先导、以金融航运商业及其相关配套服务业为支撑的外向型前哨城市,高度地集聚世界要素、高效地配置全球资源、积极地发展海外市场,使这一战略型、功能型的城市,形成极具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为本国经济战略服务的国际性大都市。
.伦敦: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脱颖而出伦敦(London)是英国的首都,这一城市自1765年第一次工业革命起,依托其地处英格兰东南平原和泰晤士河入海口有利的区位条件,只用了差不多40年左右的时间,到1810年后就基本形成了城市面积达1580平方公里繁华大都市和贸易、金融、航运、制造等产业高度发达的外向型贸易城市,由此使它成为了英国本土最大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同时也使它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早和最大的全球性国际贸易中心和金融中心及国际航运中心城市。
英格兰在公元1世纪被罗马帝国侵占后,伦敦成为了当时一处纯军事要塞。
当公元5世纪英国收复英格兰后,伦敦因为其优越的地理区位和港口条件,又作为大不列颠岛通往欧洲大陆最重要的港口,随着伦敦周边地区原始手工业的发展,国内原始交易市场逐渐在伦敦形成,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时间,伦敦的商业也因此而逐渐繁荣,人口开始大量集聚,此时又凭借英格兰和苏格兰合并的契机,到了18世纪初,伦敦已然成为英国的首都。
这一原先在简陋的军事要塞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城市,快速地发展成为了当时英国国内最大的初级产品贸易商埠之一,同时也极大地吸引着欧洲的商业和贸易要素不断向英吉利海峡两岸迁移。
这一时期交易的产品主要为具有传统畜牧业优势和农业优势的呢绒产品、谷物产品。
到18世纪中期,在以蒸汽机诞生为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助推下,伦敦54URBANHIGHLIGHTSGLOBALPERSPECTIVE专题视野城市观察2011年第4期UrbanInsight,No.4,2011作为英国最大的商贸交易性城市,吸引着全英制造业向其周边地区集聚,形成以伦敦为中心的大伦敦地区,并推动着大伦敦地区的制造业迅速崛起。
机器生产和技术的介入,改变了传统手工业的生产方式,伦敦市场交易的产品也从最为原始的资源类产品向技术类产品升级,交易产品涵盖了近代工业的丝绸、麻织、呢绒、棉布、印染、成衣、钟表、家具、首饰、兵器、制糖、卷烟、造纸、印刷、食品、饮料、轻化等十余个轻纺工业门类和电气、重化、机械、汽车等五六个重工和装备业门类。
为了更多地获得支持工业化发展的资源和市场,贸易的范围也迅速由国内向国际扩展,与此同时也使当时伦敦口岸的贸易量达到了全英的80%,制造业和贸易作为推动英国经济发展的两大引擎,又吸引了国内外大量资本在伦敦集聚,加快了伦敦银行业的发展,由此使伦敦成为了当时世界瞩目的、面向全球的国际贸易中心城市。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当伦敦正在成为当时全球最为瞩目的国际贸易中心城市时,英国政府审时度势,及时制定了全球化的战略。
这项战略包括了五大方面:
一是尽最大力量使用武力扩大英属殖民地,扩展英国在全球的领地,为获得资源和扩展市场服务;二是改革税制,废除商品附加税,开征包括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等在内的财产税。
同时为了鼓励英商拓展海外市场,输出英制产品,获取海外资源,又制定英商海外获利的免税政策,以及在英属殖民地之间贸易关税的互免政策。
以英属殖民地之间设立的“帝国特惠制”,拓展英国作为宗主国的产品向海外扩展的市场份额,同时也获得价格更为低廉的初级资源;三是在政府推动下,积极组建特许商贸企业。
最具典型的是当时闻名海外的“东印度公司”,在政府的支持和授权下,作为贸易的“海外兵团”,疯狂地获取本国工业化所需的原材料,又通过其建立海外分销网络,积极地输出本国的工业产成品;四是迅速筹组英格兰国家银行和航运保险业市场,建立皇家股票交易所,以此配合“海外兵团”的境外贸易和结算,通过资本市场使资本更为集中,也便于培育更多的“海外兵团”。
通过发展“英榜区”的离岸金融模式,逐渐控制全球市场的贸易结算货币,为本国贸易的国际化战略服务;五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使铁路、公路等以伦敦为中心向国内各制造业基地连结,大大加速物流的便捷度。
这种通过武力扩张、国内立法、政策引导、市场调节、基础设施建设五大手段互为配套、相互呼应而建立起来的全球性国际贸易中心城市,在当时迅速地打开了国际市场的大门,俨然成为当时全球要素最为集中的大宗商品要素交易市场,由此也吸引全球的科研技术、工业资本和贸易要素迅速向其聚合,不断推动其产业的裂变,从而派生出更多的新型产业,为制造业和商贸业配套的金融、航运业迅速发展壮大,以及不断衍生出的相关配套服务业得到了快速地发展,生产力由此大大提高。
自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末,伦敦这座代表英国工业化的商贸城市从崛起到奠定全球性国际贸易中心的地位,足足花了150年的时间,由此也创造了英国这150年的辉煌。
尽管在后来的1个多世纪中,随着世界殖民制度的消亡,英国依托于殖民55国际商贸中心研究城市观察2011年第4期UrbanInsight,No.4,2011INTERNATIONALBUSINESSHUB地的全球贸易战略也随之而衰弱,但它毕竟奠定了英国在19世纪至20世纪的整个工业化基础,英国的科学技术依然排列在全球的前位,伦敦的工业依然发达,资本依然集中,商业依然繁荣,而且作为全球最早的国际贸易中心城市至今对全球贸易仍发挥着重大影响。
客观地说,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伦敦城市的形成与发展,与好多国家城市的发展有着相同之处,然而工业革命和工业化却是其迅速崛起、并由此成为国际贸易中心城市的重要原因。
而当时英国政府把握时机,适时制定的全球化战略,将伦敦作为实施国家贸易战略的前哨城市,并由此制定的所有的对策措施,应该说是十分及时、有效和成功的。
2.纽约: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崛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