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态学考研复习资料.pdf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211220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PDF 页数:45 大小:1.4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生态学考研复习资料.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农业生态学考研复习资料.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农业生态学考研复习资料.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农业生态学考研复习资料.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农业生态学考研复习资料.pdf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业生态学考研复习资料.pdf

《农业生态学考研复习资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生态学考研复习资料.pdf(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业生态学考研复习资料.pdf

考研资料农业生态学陈阜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ccopyright2010-10-27一泓秋水作品1陈阜农业生态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生态学: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1866.海格尔)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

(1971.奥德姆)2、农业生态学:

是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及系统论的方法,研究农业生物与其自然和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应用性科学。

3、农业生态系统:

是指在人类的积极参与下,利用农业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以及农业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合理的生态结构和高效生态机能,进行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并按照人类社会需要进行物质生产的综合体。

二、知识点1、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农业生态系统。

即:

研究农业生物之间、环境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调控途径。

利用生态学及系统学的理论与方法对农业系统各组成成分及其相互关系进行研究,以提高其整体效益。

农业生态学的内容包括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及其调控的原理和技术途径。

2、农业生态系统的组分包括:

农业生物部分(农作物、家禽等)、环境部分(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环境)。

3、农业生态学的特点:

理论实用性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其研究内容与农业生产紧密结合,研究成果在农业区划、区域综合开发治理、农业资源利用、生态工程建设等方面都有广泛应用。

学科交叉性农业生态学时介于农学与生态学之间的交叉学科,综合性很强。

从知识内容和研究对象上涉及到很多学科和内容。

且农业生态系统本身就是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

研究统一性农业生态学强调适用于不同学科的共同思想和共同语言,强调适用于生态系统不同组分的通用方法。

宏观层次性农业生态学区别于一般的个体生态学、作物生态学及动物生态学等有明确界限的微观生态学,它的宏观性及伸缩范围很大。

4.农业生态学的任务:

运用农业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研究农业领域中的生态问题,探讨协调农业生态系统组分结构及其功能,促进农业生产的持续高效发展,是农业生态学的根本任务。

5生态学的发展:

以研究生态系统为中心的近代生态学发展阶段1935年,英国,坦斯列首次提出“生态系统”的概念。

1942年,美国,林德曼提出“食物链”和“生态金字塔”理论。

20世纪30年代,贝塔朗菲提出系统论。

20世纪40年代,美国,香农,创立研究系统组分之间各种信息过程的信息论。

20世纪60年代,美国,奥德姆和我国马世俊分别提出“生态工程”。

马世俊教授归纳出“整体、协调、再生、循环”的生态工程原理,提出以生态控制论为基础,对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进行调控和优化。

考研资料农业生态学陈阜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ccopyright2010-10-27一泓秋水作品2第二章农业生态系统一、名词解释1.系统:

系统是指由相互依赖的若干组分结合在一起,能完成特定功能,并朝特定目标发展的有机整体。

2.生态系统:

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并具有一定结构及完成一定功能的综合体。

或者说是有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依存所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3.生产者:

主要是绿色植物和化能合成细菌等,它们具有固定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藏在有机体中。

这类以无机物为原料制造有机物的自养者被称为初级生产者。

4.消费者:

指除了微生物以外的异养生物,主要指依赖初级生产者或其他生物为生的各种动物。

根据食性不同,又分为:

草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寄生动物、腐生动物和杂食性动物5种类型。

5.分解者:

分解者又被称为还原者,主要指以动物残体为生的异养微生物,包括真菌、细菌、放线菌、也包括一些原生动物和腐食性动物,如甲虫、蠕虫、白蚂蚁和某些软体动物。

6.生物圈:

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生活区域称为生物圈,一般指从大气圈到水圈大约20Km的厚度范围,其中包含了边界大小不同、种类各式各样的生态系统。

7.物种结构:

又称组分结构。

是指生态系统中生物组分由哪些生物种群所组成,以及它们之间的量比关系。

8.时空结构:

生态系统中各生物种群在空间上的配置和在时间上的分布,构成了生态系统形态上的特征。

大多数自然生态系统的形态结构都具有水平空间上的镶嵌性、垂直空间上的成层性和时间分布上的发展演替特征。

9.营养结构:

生态系统中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三大功能类群以食物营养关系所组成的食物链、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它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主要路径。

10.能量流动:

能量是生命的动力。

生态系统的能量来自太阳辐射,能量沿着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单向流动,是驱动一切生命活动的齿轮。

11.物质循环:

物质是生命活动的基础。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主要指生物为维持生命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它们沿着食物链在不同营养级生物之间传递,最终归还环境,并可被多次重复吸收利用,构成物质循环。

12.信息传递:

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产生的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营养信息和行为信息在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传递,把生态系统的各组分联系成一个整体,具有调节系统稳定性的功能。

二、知识点1.生物种群是构成生态系统的基本单位,不同的物种(或类群)以及他们之间不同的量比关系,构成了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

2.系统的基本特征:

系统的有序性。

系统均有序,杂乱无章不成系统。

包括两个方面:

a.系统的边界。

系统无论大小均有边界。

边界是区分系统及其环境的依据。

系统边界有的比较明确,有的比较含糊。

系统的边界有可能是自然形成的,也可能是人为划分的。

b.系统的层次。

系统无论简繁均具有分层现象。

即任何系统,它既是由某些要素(或子系统)组成的,同时又是组成更大系统的一个要素(或子系统),在宏观和微观方面都可以逐层分解,从而表现出鲜明的层次关系。

系统的整体性。

主要表现在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要有一定的量比关系和空间位置排列考研资料农业生态学陈阜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ccopyright2010-10-27一泓秋水作品3关系,为了完成某一特定的功能,各要素必须分工合作,相互耦联,这是系统实现能量、物质、信息和价值等转化与循环功能的“目的性”要求。

系统功能的整合性。

系统的整合性是指系统的整体功能大雨各组分功能之和的特性,有叫系统的整合效应。

3.生态系统的组成:

非生物部分:

a.非生物环境:

能源太阳能、其他能源气候光照、温度、降水、风等基质和介质岩石、土壤、水、空气等b.物质代谢原料:

CO2、H2O、O2、N2等无机盐(矿物质原料)腐殖质、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生物部分:

a.生产者绿色植物、光合细菌、化能细菌等b.消费者:

食草动物一级消费者一级食肉动物二级消费者二级食肉动物三级消费者杂食动物杂食消费者腐食消费者、其他消费者c.分解者(还原者)微生物(细菌、真菌等)4.生态系统的结构:

物种结构(组分结构)、时空结构、营养结构。

5.生态系统的功能:

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6.生态系统的类型:

根据环境特性划分:

海洋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

根据人类干预程度划分:

自然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半自然生态系统。

7.农业生态系统是半自然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

8.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组分占主要地位的生物是经过人工训化的农业生物,包括各种大田作物、果树、蔬菜、家禽、养殖水产类、林木等,也包括农田杂草、病、虫等有害生物。

最重要的调节者和主体消费者人类。

环境组分自然环境组分:

水体、土壤、气体、辐射等人工环境组分:

生产、加工、储藏设备和生活设施等9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

组分结构:

指农、林、牧、渔、副(加工)各业之间的量比关系,以及各业内部的物种组成及量比关系。

时空结构:

空间结构分为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

水平结构:

指一定区域内,各种农业生物类群在水平空间上的组合与分布,亦指由农田、人工草地、人工林、池塘等类型的景观单元所组成的农业景观结构。

垂直结构:

指农业生物类群在同一土地单元内,垂直空间上的组合与分布。

时间结构:

指农业生物类群在时间上的分布与发展演替。

10.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

通过生物与环境的有序结构,具有对能量、物质、信息、价值进行转换的功能,形成与之相应的能量流、物质流、信息流和价值流。

11.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区别:

生物构成不同环境条件不同结构与功能不同稳定机制不同生产力特点不同农业生态系统的开放程度高于自然生态系统。

能流特征不同。

养分循环特点不同。

服从规律不同。

10运行的“目标”不同。

13.构成一个系统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

考研资料农业生态学陈阜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ccopyright2010-10-27一泓秋水作品4有两个以上的构成要素各要素之间必须具有某种联系各要素必须以整体的形式完成特定的功能。

第三章生物种群一、名词解释1.种群:

种群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特定空间的同一物种(或有机体)的集合体。

一个物种通常可以包含许多种群。

2.出生率:

出生率是种群增加固有能力的表述,是指种群在以生产、孵化、分裂或出芽等方式下,产生新个体的能力,是种群内个体数量增长的重要因素,常用单位时间内产生新个体的数量来表示。

3.死亡率:

死亡率是出生率的反义词,他描述了种群个体的死亡情况,是种群内个体衰减的数量,用D表示。

4.年龄结构:

指某一种群中,具有不同年龄级的个体生物数目与种群个体总数的比例。

5.迁移:

知识点(三)-2-

(2)6.扩散:

知识点(三)-2-

(2)7.密度调节:

是指通过密度因子对种群大小的调节过程。

8.生态对策:

生物朝不同的方向进化的“对策”称为生态对策。

9.互利共生:

是指两个物种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相互依赖,相互依存,并能直接进行物质交流的一种相互关系。

10.偏利共生:

指种间相互作用仅对一方有利,对另一方无影响。

11.原始协作:

指两种群相互协作,双方获利,但协作是松散的,分离后,双方仍能独立生存。

12.竞争:

包括种间竞争和种内竞争,有直接干涉型和资源利用型两种竞争形式。

13.捕食:

广义的捕食是指高一营养级动物取食或伤害低一营养级的动物和植物的种间关系。

狭义的捕食是指动物捕食食草动物。

14.寄生:

寄生与捕食作用相似,寄生物以寄主身体为定居空间,靠吸取寄主的营养而生活。

15.化感作用:

指由植物体分泌的化学物质对自身或其他种群发生影响的现象,植物的这种分泌物叫做化感作用物质。

是植物界种间竞争的一种表现形式。

二、知识点

(一)种群的概念与特征1.种群的概念:

种群是物种存在的基本形式,同时又是组成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

任何一个种群在自然界都不能孤立的存在,而是与其他物种的种群一起形成群落。

2.种群的基本特征:

指各类生物种群在正常的生长发育条件下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包括:

种群的空间分布特征、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的遗传和邻接效应4个方面。

(1)种群的空间分布:

均匀分布型、随机分布型、成群分布型。

成群分布型又包括成群随机型和成群均匀型。

均匀分布型:

也叫规则分布,即种群内各个体在空间上呈等距离分布。

在统计判定中,每个样地上个体数目相对稳定且等于平均数,而统计方差等于零。

模型为二项分布。

P(n)=e-mmn/n!

n是样点中个体出现的数目,m是每个样方中某种群的个体平均数。

随机分布型:

即种群内个体在空间的位置不受其他个体的影响(即相互独立);同时每个个体在任一空间分布的概率是相等的,即统计方差等于平均数。

模型为泊松分布。

成群分布型:

即种群内个体的分布既不随机,也不均匀,而是形成密集的斑块。

这种分考研资料农业生态学陈阜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ccopyright2010-10-27一泓秋水作品5布在自然界是最常见的。

其各样点的统计方差大于平均数。

模型二项分布。

(2)种群的数量特征:

种群大小和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种群年龄和性别结构。

一个种群全体数目的多少叫种群大小。

单位面积内某个生物种的个体总数叫种群密度。

种群密度分为:

粗密度:

指单位空间内的生物个体数(或生物量);生态密度:

指单位栖息空间内的生物个体数(或生物量)。

a.出生率:

分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城乡园林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