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209125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新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新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新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新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docx

《新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docx

新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适应新生活,谋求新发展

新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2010年10月王铭莉

同学们晚上好!

首先祝贺你们跨入大学,开始了人生的一个新起点。

非常高兴能有机会和新同学们谈一谈心理健康的话题,希望能帮助同学们渡过一个快乐的大学时光。

大学四年,同学们在学校里会遇到哪些问题呢?

比如:

如何认识大学的生活?

如何建立起新的友谊?

如何给自己未来的发展定位?

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还会出现一些郁闷、烦恼、甚至是痛苦的心理反应……,围绕这些问题,我今天和同学们讨论三个问题:

一、大学阶段是一个人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

人生有三个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

0—3岁,我们需要建立起亲密感和安全感

12—16岁,我们处于青少年时期,自我意识开始发展。

这时候我们对自我的认识会比较模糊、盲目、自大。

(青春期)

18—24岁,是青年期,我们开始重新认识自己、确立自我。

对自我的认识会从迷惘、自卑而逐渐地变为清晰和自信。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参禅三境界:

参禅之初,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禅有悟时,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禅中彻悟时,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

大学生心理健康日于2000年“5.25”在北京师范大学首次举行,取谐音“我爱我”,表明了“珍爱自我”的主题。

具体涵义为:

爱自己才能更好的爱他人。

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才能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才能乐观自信,接受、给予爱和友谊。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为什么在大学阶段同学们的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会比较多,大学阶段是我们开始承担人生压力的阶段,这些压力来自学业、人际关系、就业及情感等诸多的方面。

成长是对自己的突破和挑战,新同学在进入大学之初的“迷惘”“困惑”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它是促进大学生从自我否定到自我完善的一个必然的过程,也是大学生在生活环境、生活内容、行为要求变更后的必然反映。

心理疾病和生理疾病的发病规律是不同的,生理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几率会越来越多,而心理疾病的高发期恰恰是在青少年阶段,比如,精神疾病的发病年龄是以16-35岁为最多。

因此同学们,你们现在正处在一个生命力最旺盛、最强壮的时期,然而心理确处在一个最敏感、最动荡的阶段。

但是同学们不用对心理出现一些问题太过紧张,因为这不过是我们“成长中的烦恼”。

在这个阶段,“成长”的确会给我们带来许多麻烦。

我曾经应学生会同学的邀请和他们一起开了个心理沙龙,参加的同学都是一、二年级的,有20多个人,我们开始让大家提问题,然后我们从大家提出的诸多问题中挑选了三个最重要的议题,其中排在第一的是:

进大学以后我们改变了什么?

讨论这个议题的初衷是很多同学认为上了一年的大学,不知道自己学到了什么,非常的迷惘。

大家开始找寻进入大学一年后自己的变化,同学们畅所欲言,最后归类出19条变化,其中有:

1、学到了一点专业知识

2、与人交往的能力增强了

3、在耗命(浪费生命)

4、学会了乱花钱(终于可以对钱做主了,我花钱我做主)

5、感觉自己独立了,自主了

6、越来越懒了

7、浮躁、郁闷(还找不到方向和意义,郁闷是在思考问题,只是暂时还没理清楚)

8、抗挫折的能力变强了

9、内心矛盾冲突大了(在改变)

10、比过去勤劳了

11、忍耐性好了,能容忍他人

12、更现实了(务实是成熟的表现)

13、懂得体谅父母了

14、想问题越来越多了

15、对相貌看得重了(形象是自我的一部分)

16、有一定的责任感了

17、恋爱了

18、结识了许多不同的人

19、为人处世比过去周全了

同学们写完之后,我就问,你们觉得自己是变回去了,还是长大了?

大家都笑了,他们发现原来自己真的改变了,而且是在越变越好。

我们从这些变化中看到了大学生心理成长的轨迹。

不适应是因为我们在改变,改变则意味着我们在成长。

我们要这样对自己说:

我为成长做了些什么,只要你正在做,那么你就是在成长!

即使是你目前正处在无聊、郁闷和耗命的状态,那说明你正在寻找成长的方向和意义。

我们相信你很快就会扬帆起航了。

二、学会识别心理状况

(一)、首先给同学们介绍大学阶段常见的一些心理问题:

学业困难感情困扰就业压力人际交往经济困难生涯发展创伤性事件等

1、学业问题:

①.学习中持久的紧张感与压力感,

②.学习成绩的挫败感和学习厌倦感,

③.考试焦虑恐惧感

(期望过高、生活内容单一、没有学习目标、惯性压力等)

★压力焦虑紧张是成功的助推器,我们要做的仅仅是把这些情绪调整到一个比较合适的位置。

2、人际关系问题:

进入大学,首先遇到的就是需要与人相处。

你看广场上社团招新精彩纷呈,我想很少有新同学会不动心,可是接下来每个人的行动就不一样了。

①.不能正确认识人际交往,(没有需要交往的意识,在临近毕业的时候开始焦虑)

②.缺乏人际交往的技巧(人际交往可是一门大学问)

③.个性的差异(每个人的性格有差异,不是说性格内向的同学人际交往就不行)

★大学校园是人际交往最好的实习基地,“大学生”的社会角色是人际交往最好的个人资源。

(打工、农民工与社会实践、勤工俭学,拜访苏童等)

3、恋爱与性心理问题:

一般包括:

单相思、恋爱受挫、恋爱与学业关系问题、情感破裂出现报复心理等,

性心理问题常见的有:

手淫困扰,性角色混乱、以及由婚前性行为、校园同居等问题引起的恐惧、焦虑、担忧等心理问题。

★爱和人际交往一样,是需要学习的,而且要终身学习。

爱也是一门大学问,它对人一生的幸福关系最密切。

艾里克森认为人的心理发展有八个阶段,人在成年早期,从18岁到25岁心理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获得亲密感,获得爱的体验,避免孤独感。

(这里包括亲情、友情和爱情)爱和人际交往一样,是需要学习的,而且要终身学习。

爱也是一门大学问,它对人一生的幸福关系最密切。

★治疗失恋最好的办法是“时间”,经验证明,当你失恋了爬不起来了,只要坚持一个月你就可以站起来,坚持二个月就可以放下来,再坚持一个月一切就都可以重新开始了。

这是一个规律,大家一定要记住,千万千万不要不到一个月就把自己给交代了,这就太亏、太傻了。

失恋很痛苦、但是不可怕,大多数人都有过失恋的经历,“初恋是艺术家、失恋是哲学家,再恋是科学家”,所以失恋是爱情的成长过程。

4、求职与择业问题:

41%的大学生“对未来的前程感到担忧”;面对择业过程感到迷茫和困惑;在跨入社会时,社会经验不足、心理承受能力差,这些问题给三四年级即将毕业的部分同学带来焦虑和忧虑的心理反应。

★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

5、不良习惯带来的心理问题:

①.沉湎(深深地迷恋着,不能自拔)于交朋友、认老乡、谈恋爱;

②.睡懒觉、旷课、抽烟、喝酒、挥霍金钱……

③.网络成瘾

有一个同学在大三时因成绩欠账太多面临被退学。

他告诉我,大一时他们一个宿舍的同学都在玩游戏,大二时还有近一半在玩,到大三就剩他一个人玩了,和同宿舍的同学话都说不到一起了(游戏语言、网络语言)。

我想为什么现在考研男生考不过女生,大概就是我们男生在大一时游戏玩的多了点吧。

我们来做个推论,那些大一就认真学习的同学毕业时顺利考上研究生了,大二开始认真学习的同学顺利毕业了,大三才开始认真学习的跌跌爬爬补考加清考总算毕业了,剩下的就惨了,真的是来不及了。

前面讲的那个同学也很后悔,也想跟上去,但很可惜补不上了,最后退学回家了。

我每年都会接待几个因为担心不能毕业或者成绩太差用人单位不要的同学,今年有个同学已经在一个不错的单位工作了,到最后签约的时候他非常紧张,因为他还有二门功课没有过,毕业时肯定是不能正常拿到毕业证。

在咨询室里老师会给他们一些心理支持,有时候人生没办法不摔跤不走弯路,试过了才会知道该怎么做。

★每个人都有选择怎样生活的权利,但同时也要承担“得到”或“失去”的后果.

6、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贫困同学与其他同学一样,情感体验也是丰富多彩的,但是由于他们的种种需要都笼罩着经济困难的阴影。

使一些贫困同学长期处于压抑和焦虑的矛盾心理状态下。

我们可以说,“贫穷”是人生命中的一笔财富(励志语言),但是我们来设想一下,如果一个孩子在出生时可以选择贫穷或者富裕,有多少人会因为想获得这笔人生财富而去选择贫穷。

所以贫穷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沉重的心理压力。

但我们要和这些同学们说的是,学校是你们成长的坚强后盾,当你走进南京林业大学的那一刻,你就用你的行动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要相信学校也要相信自己,我们学校有一个著名的贫困生社团“自强社”,从那里走出了许许多多优秀的的同学。

相信你也会成为他们中的一个。

★罗曼·罗兰:

“痛苦一方面割破了你的心,一方面掘出了生命的新水源。

人最大的潜力是由痛苦和磨难激发出来的.

(二).介绍几个常见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症状:

①焦虑情绪

焦虑是对未来即将发生的某些问题过分担心或烦恼。

这种担心或烦恼与现实不相称,使我们感到难以忍受,但又无法摆脱。

(常见的有考试焦虑、就业焦虑等。

焦虑情绪严重的时候会伴随一些行为,举例,一个同学对毕业后能否胜任工作焦虑,出现了接电话时紧张口吃的现象)

②抑郁情绪

抑郁主要指情绪低落。

抑郁症的核心症状有三点:

(1)情绪低落,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

(2)兴趣缺乏对什么事都没兴趣,包括以前喜欢的也没有兴趣了;(3)乐趣丧失生活中总会有些高兴的事,但是啥事也没办法让他从中体验到乐趣。

情绪低落是每个人遇到负性事件时都会有的正常反应,一般随着问题的解决情绪也就变好了。

而抑郁状态下有没有负性刺激情绪都处于低落的状态。

③强迫障碍

强迫障碍以反复出现强迫观念或强迫行为为基本特征,患者在心理和行为上同时存在自我强迫和自我反强迫。

明知不必要,就是没法摆脱。

强迫和焦虑情绪有关,当一个人焦虑情绪严重时,强迫行为会复发或加重。

强迫障碍很顽固,会使人非常痛苦。

④恐怖障碍

是对某些物体、活动或情境产生强烈惧怕的焦虑情绪(有恐惧对象)。

2、对恐惧对象极力回避;

3、明知这种恐惧是过分的或不必要的,但不能控制;

如社交恐怖症,是以害怕与人交往或当众说话,担心在人面前出丑或处于难堪的情况,因而尽力回避为特征的一种恐怖障碍。

另外还有一些如人格障碍(攻击性强、不和群)、性心理异常(界限不清,难于启齿).精神分裂(及时科学的治疗完全可以控制)等,这些问题涉及少数同学,这里就不介绍了,感兴趣的同学以后可以通过选修心理健康方面的课程详细了解。

★特别要说明的是,正常人都会存在或多或少的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的情绪和行为,这是一个人知情意的正常反映,是正常的心理活动,完全不必去大惊小怪。

心理障碍仍然属于正常的心理范围,但有可能成为心理疾病的前兆,通常人们容易将这类问题混同于思想问题,但用毅力、坚持、克服…等方法都无法改变。

遇到这类问题应及时找心理老师、心理医生求助,万万不可大意!

三、顺利渡过心理成长期

(一)、自愈能力,大多数同学掌握了一些心理健康知识,就可以自己调节情绪,改善心理状态

从医学上讲,自愈力是控制人体各种功能的内在力量,它是人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从自然中带来的能力。

研究发现,人体自身有能力治愈60%至70%的不适和疾病。

当然,对不同的人而言,自愈力或者说免疫力是不一样的,有的人面临生活中的重大压力事件,例如:

死亡、灾祸等,不会出现身心状况异常甚至崩溃现象,而有些人即使在轻微压力的情况下也很容易出现情绪困扰?

心理学把这种能力叫做复原力。

我们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的目的就是要提升同学的自愈力、免疫力和复原力。

心理不健康是一种持续的心理不良状态,我们偶尔会出现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但并不等于是心理不健康,更不等于是心理疾病。

(正如健康的人也会患小毛病)。

从良好的心理状态到严重的心理疾病之间还有一个较长的过渡带。

可以长达数年,我们可以在心理出现一些小毛病的时候,就及时的疏导调整,让它回到正常心态,即使出现了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也是可以治疗和控制的,千万不要坚持硬挺。

患心理疾病很正常,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