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的概念和特点.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208038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刑事诉讼的概念和特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刑事诉讼的概念和特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刑事诉讼的概念和特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刑事诉讼的概念和特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刑事诉讼的概念和特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刑事诉讼的概念和特点.docx

《刑事诉讼的概念和特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刑事诉讼的概念和特点.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刑事诉讼的概念和特点.docx

刑事诉讼的概念和特点

1.刑事诉讼的概念和特点?

答:

刑事诉讼是在国家专门机关的主持下,在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查明犯罪和追究犯罪的活动。

特点:

必须由法定的专门机关主持进行,其他国家机关均无权进行;必须是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进行;必须是依法进行的;刑事诉讼活动的内容是解决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是否犯罪,犯了什么罪,是否应当受到刑事处罚,以及处以何种刑罚等问题;是在特定的诉讼形式下进行;刑事诉讼是准确、及时、合法地揭露和证实犯罪,依法惩罚犯罪,同时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以达到维护社会主义法制,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保障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顺利进行等目的。

2.简述刑事诉讼职能的含义?

答:

侦查职能;控诉职能;辩护职能;审判职能;执行职能;协助诉讼职能;诉讼监督职能。

3.现代刑事诉讼职能制度的基本结构和原则是什么?

答:

控审分离;控辩对等;审判中立。

4.外国刑事诉讼制度的基本原则?

答:

司法独立原则;无罪推定原则;控审分离原则;平等对抗原则;诉讼迅速原则;有效辩护原则;禁止重复追究原则;适度原则。

5.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加强惩罚犯罪,同时重视保障人权;建立公、检、法三机关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诉讼机制;确立了一系列科学的适合我国国情的刑事原则;实行职权主义与当事人主义相结合的诉讼模式;赋予人民检察院对刑事诉讼的法律监督权;规定了一些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诉讼程序和证据制度。

6.人民检察院在刑事诉讼中的主要职权?

答:

对于依法由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进行侦查;对于公安机关侦查的案件进行审查,决定是否逮捕、起诉或者不起诉,对于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对于决定起诉的刑事案件提起公诉,支持公诉,对于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对于刑事案件判决、裁定的执行和监狱、看守所的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

7.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及权利义务?

答:

被害人是刑事诉讼的当事人,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一样,具有独立的诉讼地位,享有一定的诉讼权利,也承担一定的诉讼义务。

8.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的权利:

请求立案;申请回避;委托代理人;要求赔偿损失;对不立案和不起诉的决定向检察院提出申诉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自诉;有权参加法庭调查与法庭辩论;对一审判决不服在法定期限内请求人民检察院抗诉;对生效判决或者裁定提出申诉,请求重新审判。

9.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的义务:

如实向公安、司法机关陈述案件事实;接受公安、司法机关对其进行人身检查;接受司法机关的传唤;在法庭上接受询问;遵守法庭秩序,等等。

10.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及其权利义务?

答: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既是诉讼的主体,应当享有并保障其享有必要的诉讼权利,同时又是刑事诉讼的被追诉者,应当配合、协助公安、司法机关依法进行的诉讼活动,承担相应的诉讼义务。

11.犯罪嫌疑人在刑事诉讼中的权利:

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后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有权聘请律师提供法律咨询、代理申诉控告、申请取保候审;对侦查人员在其讯问中提出的与本案无关的问题,有权拒绝回答;犯罪嫌疑人系聋、哑人的,有权要求通晓聋、哑手势的人参加;有权核对侦查人员对其讯问所作出的讯问笔录,如果记载有遗漏或者差错,有权提出补充或者改正;有权要求自行书写供述;对于侦查机关用作证据的鉴定结论有权要求向其告知并有权申请补充鉴定或者重新鉴定;自公诉案件移送审查之日起,有权委托辩护人;对于人民检察院作出的不起诉决定,有权向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

12.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的权利:

辩护权;参加法庭调查的权利;参加法庭辩论;有权向法庭作最后的陈述;自诉案件的被告人有权对自诉人提出反诉;有权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的第一审判决、裁定提起上诉;有权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依法提起申诉,等等

13.自诉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及其权利义务?

答:

自诉人在诉讼中享有广泛的诉讼权利,主要有:

向人民法院直接提出自诉和委托诉讼代理人;申请撤回自诉;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同被告人自行和解;作为原告人出席法庭参加法庭审判和同被告方辩论;申请回避;提出上诉;对生效判决裁定提出申诉,请求重新审判等。

自诉人负有举证责任,捏造事实,伪造证据要承担诬告陷害的法律责任;自诉人应当亲自参加诉讼。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第171条增加规定,自诉人经两次依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按撤诉处理。

14.对哪些人可以扭送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处理?

答:

(一)正在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

(二)通缉在案的;

(三)越狱逃跑的;

(四)正在被追捕的。

15.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特点?

答:

刑事诉讼基本原则是进行刑事诉讼的基本准则,包含着丰富的诉讼原理,体现了刑事诉讼活动的基本规律;刑事诉讼基本原则是由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的法律原则,具有法律效力;刑事诉讼基本原则一般贯穿于刑事诉讼全过程,对所有参加诉讼的国家机关和个人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16.简述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的含义?

答:

分工负责,是指在刑事诉讼中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公安机关分别按照法律的规定行使职权,各负其责、各尽其职,不可混淆也不可代替;互相配合,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公、检、法三机关应当通力合作、协调一致,共同完成刑事诉讼的任务;互相制约是指公、检、法三机关在分工负责,互相配合的基础上,不仅应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而且对其他机关发生的错误和偏差应予以纠正,对重要的刑事诉讼活动或者措施,由其他机关予以把关,以达到互相牵制、互相约束的目的,防止权力的滥用导致司法腐败。

17.公开审判原则?

答:

是指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和宣告判决都必须公开进行,既要允许公民到法庭旁听,又要允许记者采访和报道,但也有例外的情况:

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有关个人隐私的案件,不公开审理;14岁以上不满16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16岁以上不满18岁的末未成年犯罪的案件,一般也不公开审理。

18.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由专门机关依法行使的原则?

答:

只有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和法院有权行使侦查权、检察权和审判权,其他机关、团体和个人都无权行使这些权力;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行使职权,必须遵守法定的程序;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三机关只能分别行使各自的职权,不能混淆或相互取代。

19.依照法定情形不予追究刑事责任原则?

答:

情节显着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犯罪已过追诉时效的;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依照刑事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20.由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案件?

答:

贪污贿赂犯罪;国家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的犯罪案件。

21.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案件?

答:

告诉才处理的案件;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

22.我国确定管辖的原则有哪些?

答:

依法管辖的原则;准确及时的原则;便利诉讼的原则;维护合法权益的原则;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23.回避的理由?

答:

回避是指侦查人员、检察人员、审判人员等同案件有法定的利害关系或者其他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关系,不得参与该案的诉讼活动的一种诉讼制度。

建立回避制度,有利于防止侦查、检察、审判等人员徇私舞弊和先入为主,保证客观、公正地处理刑事案件;有利于消除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思想顾虑,促进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回避制度是诉讼民主性的重要体现之一

24.辩护人承担的诉讼义务有哪些?

答:

律师在接受委托或被指定担任辩护人以后,有义务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进行辩护,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辩护;辩护律师和其他辩护人、不得帮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隐匿、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不得威胁,引诱证人改变证言或者作伪证以及进行其他干扰司法机关诉讼活动的行为;律师担任辩护人应当保守在执业活动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和当事人的商业秘密,不得泄露当事人的隐私;辩护人应当遵守诉讼纪律,按时出庭,在法庭上服从审判长的指挥,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羁押场所的规定等;辩护律师不得私自接受委托,私自向委托人收取费用,收受委托人的财物;辩护律师不得违反规定会见法官、检察官;辩护律师不得向法官、检察官及其他工作人员请客送礼或行贿,或者指使、诱使当事人行贿。

25.辩护人享有的诉讼权利?

答:

职务保障权;阅卷权;会见、通信权;调查取证权;提出辩护意见权;获得出庭通知权;出庭辩护权;拒绝辩护权;要求公安、司法机关对采取强制措施超过法定期限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解除强制措施的权利。

26.强制措施?

它与刑罚、行政处罚的区别?

刑罚:

指依照法律对违法者实行的强制处分。

我国主要是主刑五个?

拘役、管制、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附加刑?

罚金刑、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驱逐出境

强制措施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为了保证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依法对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采取的在一定期限内暂时限制或剥夺其人身自由的一种法定强制方法。

一般包括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逮捕。

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或其他行政主体依法定职权和程序对违反行政法规尚未构成犯罪的相对人给予行政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

27.取保候审和监视居住的条件?

答:

取保候审与监视居住的适用条件是相同,在一般情况下,适用于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虽然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但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28.逮捕的条件?

答:

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这是逮捕的证据条件;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这是逮捕的罪责条件;有逮捕的必要,这是逮捕的社会危险性条件。

29.保证人应具备的条件?

答:

1与本案无牵连;2有能力履行保证义务;3享有政治权利,人身自由未受到限制;4有固定的住处和收入。

30.强制措施的适用原则?

答:

合法性原则;必要性原则;相娄性原则;适时变更原则;人道原则。

31.刑事拘留与行政拘留、司法拘留的区别?

区别 

刑事拘留 

司法拘留 

行政拘留 

法律性质不同 

保障刑事诉讼顺利进行的强制措施,本身不具有惩罚性 

是对妨害民事诉讼行为的人采取的具有惩罚性质的措施 

对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人采取的,具有处罚性质 

适用对象不同 

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 

实施了妨害民事诉讼行为的人,既包括民事诉讼参与人,也包括案外人 

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尚不构成犯罪的人 

法律依据不同 

《刑事诉讼法》 

《民事诉讼法》 

《治安管理处罚法》、《行政处罚法》等行政法规 

适用目的不同 

防止犯罪嫌疑人逃跑、自杀或者继续危害社会,保证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 

保障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 

惩罚一般的行政违法者 

适用机关不同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决定,公安机关执行 

人民法院决定,司法警察执行,交公安机关有关场所看管 

公安机关 

羁押期间不同 

一般为14日,对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的最长拘留期限为37日 

15日以下 

15日,并罚时不超过20日 

法律后果 

先行拘留1日的可以折抵刑期1日 

是对于有妨害诉讼行为人的惩戒,与判决结果无关,可以提前解除 

是对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人的处罚?

32.诉讼中止与诉讼终止的区别?

答:

二者各自适用不同的前提条件。

诉讼终止适用于依法不应当继续进行或没有必要继续进行的各种情况,诉讼中止则适用于因发生某种障碍而使得诉讼无法进行的某些特殊情形;两者产生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