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工厂评价要求 1.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207302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4.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绿色工厂评价要求 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绿色工厂评价要求 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绿色工厂评价要求 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绿色工厂评价要求 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绿色工厂评价要求 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绿色工厂评价要求 1.docx

《绿色工厂评价要求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绿色工厂评价要求 1.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绿色工厂评价要求 1.docx

绿色工厂评价要求1

附件1

绿色工厂评价要求

根据工信部制定的《绿色工厂评价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评价要求,用于指导我省绿色工厂创建和评价。

一、总则

(一)评价指标框架

绿色工厂(以下简称“工厂”)应在保证产品功能、质量以及制造过程中员工职业健康安全的前提下,引入生命周期思想,满足基础设施、管理体系、能源与资源投入、产品、环境排放、环境绩效的综合评价要求。

绿色工厂评价指标框架如图1所示。

图1绿色工厂评价指标框架

(二)评价依据

1.依据绿色工厂建设内容及评价指标体系规定的绿色工厂评价要求进行评价。

评价要求需满足本文件指标体系中所有基本要求。

参照预期性指标为更高的要求。

2.工信部制定的《绿色工厂评价通则》以及各行业绿色工厂评价导则标准。

3.绿色工厂试点示范项目评价工作按行业进行,工厂所属行业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分类。

(三)评价方式

1.绿色工厂试点示范评价应由独立于工厂的第三方组织实施。

2.实施评价的组织应收集评价证据,并确保证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证据收集方式包括但不限于:

查看报告文件、统计报表、原始记录;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对相关人员的座谈;实地调查、抽样调查等。

3.实施评价的组织应对评价证据进行分析,评价工厂是否满足评价要求提出的综合评价指标,并对预期性要求进行评分。

满足指标体系中的所有基本要求,并且预期性要求得分达30分(分)以上的,可纳入省级绿色工厂名单。

二、评价指标

绿色工厂评价指标分为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具体要求包括基本要求和预期性要求。

基本要求是纳入绿色工厂试点示范项目的必选评价要求,并需满足所有基本要求;预期性要求按总分50分制评分。

具体指标要求见表1。

表1:

绿色工厂评价指标评分表

一级指标

二级

指标

基本要求

预期性要求

分值

自评

得分

一般要求

(6分)

合规性与相关方要求

1.工厂应依法设立,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应遵守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近三年无重大安全、环保、质量等事故,成立不足三年的企业,成立以来无重大安全、环保、质量等事故。

2.对利益相关方环境要求做出承诺的,应同时满足有关承诺要求。

管理

职责

1.最高管理者应分派绿色工厂相关的职责和权限,确保相关资源的获得,并承诺和确保满足绿色工厂评价要求。

2.工厂应设有绿色工厂管理机构,负责有关绿色制造的制度建设、实施、考核及奖励工作,建立目标责任制。

3.工厂应有绿色工厂建设中长期规划及量化的年度目标和实施方案。

4.工厂定期提供绿色工厂相关教育、培训,并评估教育和培训结果。

基础设施(10分)

建筑

1.工厂新建、改建和扩建建筑时,应遵守国家“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制度”、“三同时制度”、“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等产业政策和有关要求。

1.工厂建筑从建筑材料、建筑结构、绿化及场地、再生资源及能源利用等方面进行建筑的节材、节能、节水、节地及可再生能源利用。

2

2.工厂的建筑应满足国家或地方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的要求。

2.适用时,工厂的厂房采用多层建筑。

1

3.厂房内部装饰装修材料中醛、苯、氨、氡等有害物质必须符合国家和地方法律、标准要求。

4.危险品仓库、有毒有害操作间、废弃物处理间等产生污染物的房间应独立设置。

一级指标

二级

指标

基本要求

预期性要求

分值

自评

得分

计量

设备

工厂应依据GB17167、GB24789等要求配备、使用和管理能源、水以及其他资源的计量器具和装置。

能源及资源使用的类型不同时,应进行分类计量。

照明

工厂厂区及各房间或场所的照明功率密度应符合GB50034规定现行值。

工厂厂区和办公区采用自然光照明。

1

管理体系(13分)

管理体系基本要求

1.工厂应建立、实施并保持满足GB/T19001的要求的质量管理体系和满足GB/T28001的要求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通过质量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第三方认证。

2

环境管理体系

2.工厂应建立、实施并保持满足GB/T24001要求的环境管理体系。

通过环境管理体系第三方认证。

2

能源管理体系

3.工厂应建立、实施并保持满足GB/T23331要求的能源管理体系。

通过能源管理体系第三方认证。

2

社会

责任

每年发布社会责任报告,说明履行利益相关方责任的情况,特别是环境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报告公开可获得。

1

能源资源投入(15分)

能源

投入

1.工厂应优化用能结构,在保证安全、质量的前提下减少能源投入。

1.工厂建有能源管理中心。

2

2.工厂及其生产的产品应满足工业节能相关的强制性标准。

2.工厂建有厂区光伏电站、智能微电网。

1

3.已明令禁止生产、使用的和能耗高、效率低的设备应限期淘汰更新,用能设备或系统的实际运行效率或主要运行参数应符合该设备经济运行的要求。

3.工厂使用的通用用能设备采用了节能型产品或效率高、能耗低的产品。

2

4.适用时,工厂使用的设备应达到相关标准中能效限定值的强制性要求。

4.工厂使用了低碳清洁的新能源。

1

5.可行时,使用可再生能源替代不可再生能源。

1

一级指标

二级

指标

基本要求

预期性要求

分值

自评

得分

资源

投入

1.工厂应减少原材料、尤其是有害物质的使用。

2.工厂应评估有害物质及化学品减量使用或替代的可行性。

采购

1.工厂应制定并实施选择、评价和重新评价供方的准则,确保供方能够提供符合工厂环保要求的材料、元器件、部件或组件。

满足绿色供应链评价要求

2

2.工厂应确定并实施检验或其他必要的活动,确保采购的产品满足规定的采购要求。

产品

(12分)

生态

设计

工厂在产品设计中引入生态设计的理念

满足绿色产品(生态设计产品)评价要求

3

节能

工厂生产的产品若为用能产品,应满足相关产品的国家、行业或地方发布的产品能效标准中的限定值要求,未制定产品能效标准的,产品能效应不低于行业平均值。

达到国家、行业或地方发布的产品能效标准中的先进值要求,未制定产品能效标准的,产品能效达到行业前20%的水平。

3

碳足迹

1.采用公众可获取的标准或规范对产品进行碳足迹盘查或核查。

1

2.利用盘查或核查结果对其产品的碳足迹进行改善。

盘查或核查结果对外公布。

1

有害物质限制使用

工厂生产的产品应减少有害物质的使用,并满足国家对产品中有害物质限制使用的要求。

实现有害物质替代

2

环境排放(15分)

污染物处理设备

工厂应投入适宜的污染物处理设备,以确保其污染物排放达到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要求。

污染物处理设备的处理能力应与工厂生产排放相适应,并应正常运行。

一级指标

二级

指标

基本要求

预期性要求

分值

自评

得分

大气污染物排放

工厂的大气污染物排放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及地方标准要求。

水体污染物排放

工厂的水体污染物排放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及地方标准要求

固体废物排放

工厂需委托具有能力和资质的企业进行固体废弃物处理,适用时应符合相关废弃产品拆解处理要求标准。

噪声排放

工厂的厂界环境噪声排放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及地方标准要求。

温室气体排放

工厂应采用公众可获取的标准或规范对其厂界范围内的温室气体排放进行盘查,并利用盘查结果对其温室气体的排放进行改善。

1.工厂获得温室气体排放量第三方核查声明。

1

2.利用核查结果对其温室气体的排放进行改善。

1

3.核查结果对外公布。

1

绩效(29分)

用地集约化

工厂容积率应不低于《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的要求

工厂容积率达到《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要求的倍以上。

1

单位用地面积产值不低于地方发布的单位用地面积产值的要求。

未发布单位用地面积产值的地区,单位用地面积产值应超过本年度所在省市的单位用地面积产值。

1.单位用地面积产值达到地方发布的单位用地面积产值的要求的倍以上。

1

2.未发布单位用地面积产值的地区,单位用地面积产值应达到本年度所在省市的单位用地面积产值,建议达到倍以上。

生产洁净化

单位产品主要污染物产生量(包括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应不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装备、电子、电器等离散制造业可采用单位产值或单位工业增加值指标。

单位产品主要污染物产生量优于行业前20%水平。

(装备、电子、电器等离散制造业可采用单位产值或单位工业增加值指标。

3

一级指标

二级

指标

基本要求

预期性要求

分值

自评

得分

单位产品废气产生量应不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装备、电子、电器等离散制造业可采用单位产值或单位工业增加值指标。

单位产品废气产生量优于行业前20%水平。

(装备、电子、电器等离散制造业可采用单位产值或单位工业增加值指标。

1

单位产品废水产生量应不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装备、电子、电器等离散制造业可采用单位产值或单位工业增加值指标。

单位产品废水产生量优于行业前20%水平。

(装备、电子、电器等离散制造业可采用单位产值或单位工业增加值指标。

1

废物资源化

单位产品主要原材料消耗量应不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单位产品主要原材料消耗量优于行业前20%水平。

2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应大于65%(根据行业特点,该指标可在±20%之间选取)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3%(根据行业特点,该指标可在±20%之间选取)。

1

废水处理回用率高于行业平均值

废水处理回用率优于行业前20%水平。

1

能源低碳化

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应符合相关国家、行业、或地方标准中的限额要求。

未制定相关标准的,应达到行业平均水平。

(装备、电子、电器等离散制造业可采用单位产值或单位工业增加值指标。

1.单位产品综合能耗达到相关国家、行业、或地方标准中的先进值要求。

4

2.未制定相关标准的,应优于行业前20%水平。

(装备、电子、电器等离散制造业可采用单位产值或单位工业增加值指标。

1

单位产品碳排放量应不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装备、电子、电器等离散制造业可采用单位产值或单位工业增加值指标。

单位产品碳排放量优于行业前20%水平。

(装备、电子、电器等离散制造业可采用单位产值或单位工业增加值指标。

1

得分

50

三、绿色工厂建设内容

本部分给出了绿色工厂创建的一般性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措施。

(一)基础设施

1.建筑

(1)一般要求:

充分利用自然通风,采用围护结构保温、隔热、遮阳等措施,宜采用钢结构建筑和金属建材、生物质建材、节能门窗、新型墙体和节能保温材料等绿色建材,在满足生产需要的前提下优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外窗气密性等参数,降低厂房内部能耗。

(2)新建、改建和扩建:

根据规模生产的特点多采用一次规划、分期实施,厂房分期建设、设备分期采购,产品分期投入的方式以满足生产和企业发展的要求,总体工艺设计应充分考虑分期衔接,实现投资的技术经济合理性、资源、能源的高效利用,预留太阳能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应用场地和设计负荷,考虑与所在园区产业耦合度高,充分利用园区的配套设施。

2.计量设备

(1)需建立起计量体系,包括:

计量仪器符合《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