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205881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浅谈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浅谈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浅谈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浅谈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docx

《浅谈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docx

浅谈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

浅谈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

一、资产负债管理的目的是平衡风险和收益二者间关系

银行本质是经营风险的企业,风险才是银行盈利的来源。

商业银行资产派生负债的特性决定了业务经营要以资产为核心,但资产的投放离不开负债的支撑,资产与负债合二为一才是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全集。

除了资产业务信用风险这一贯穿银行经营始终的因素外,从全局角度和经营特点看,商业银行还面临高杠杆和资产负债期限错配所带来的高风险。

一是高杠杆业务规模带来高风险。

如果说普通企业手里有50块钱,那它基本只敢做100块钱的生意;而商业银行则不同,手里有10块钱也能玩出100块钱(贷款派生存款理论[1])的规模,高杠杆带来高收益的同时必然会带来高风险。

普通银行尚且面临资本充足率和杠杆率的约束,而近期比较热门的蚂蚁金服是30亿元的自有资本玩出3,000亿的贷款规模[2],无怪乎要加强监管。

二是以短(负债)贷长(资产)式的资产负债期限错配盈利模式带来高风险。

银行经营的无论是资产还是负债,内在的本质都只是不同期限、利率和信用评级组合而成的流现金。

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为融入低利率短期资金对接融出高利率长期资金,从中赚取价差。

此类滚短续长的模式,在面临市场收紧无法融入足额资金以偿还到期负债时,容易引发兑付危机和流动性危机。

同时,若利率发生不利变动,还会使银行的盈利能力大幅折损。

杠杆决定规模,错配产生效益。

风险与收益是共生共灭的关系,风险太大,银行将面临破产危机;风险太小,又无法达成收益目标。

如何将杠杆和资产负债期限错配程度控制在合理可接受的水平,并实现自身收益的最大化正是资产负债管理所要解决的问题。

二、资产负债管理的几个关键指标

(一)资本与杠杆

尽管银行做的是高杠杆生意,但其资产规模和所能承受的风险并不是无限扩张的,为保证永续经营,银行需要一定的资本抵御其经营活动中所遇到的风险。

资本越多,资产规模和所能承受的风险就越大,二者间的勾稽关系可用资本充足率和杠杆率衡量。

1、资本充足率(CAR)和杠杆率(LR)决定了银行资产扩张规模,以及所能承受的风险底线。

为使风险合理可控,巴塞尔协议(即近期喜提热搜的老年俱乐部)对资本充足率设置了下限。

CAR=资本/风险加权资产*100%

监管对CAR有底线要求,因此在资本给定的前提下,风险加权资产也会面临上限,但是因为政府债券的风险权重为0,单纯满足CAR要求,无风险资产规模就可以无限扩张,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因此又以杠杆率作为CAR的补充,从而起到限制资产放大倍数的作用。

LR=一级资本/调整后的表内外资产

2、风险调整后资本收益率(RAROC)和风险加权资产收益率(RORWA)是衡量资产业务性价比的最佳指标。

相对于资产收益率这种只单方面体现收益的局限性指标,RAROC分子包含收益、成本和预期损失,分母包含风险量,兼顾风险和收益,更能全方位体现某项资产的资质,也能够时刻提醒员工在与客户议价时重视风险管理。

①RAROC=净利润/经济资本

②净利润=(资产利息收入-增值税及附加-资金成本-风险成本-运营费用)*(1-企业所得税率)

③经济资本=信用风险经济资本+操作风险经济资本+市场风险经济资本

其中,经济资本是指在一定的置信度水平上(如99%),一定时期内(如一年),为弥补银行的非预期损失所需要的资本,因预期损失已作为经营成本计入拨备,无需在经济资本中体现。

而通常情况下,为便于理解和计算,日常工作中更多地会使用风险加权资产收益率(RORWA)来衡量单项资产业务或单个分支机构的性价比。

RORWA=RAROC/资本占用系数=净利润/(期初和期末加权风险资产平均值)

其中,风险加权资产=∑i资产余额*i资产的信用风险权重

通过RAROC和RORWA,看似与信用风险无关的资产负债管理却实实在在地无不体现着信用风险管理的影子。

3、净息差(NIM)是衡量商业银行整体资产负债业务结构和盈利能力的最佳指标。

如果说RAROC/RORWA是衡量资产业务性价比的最佳指标,那么净息差就是衡量整个资产负债业务结构和盈利能力的最佳指标。

它既体现了资产业务的配置效率,又体现了负债业务的经营能力,是最全面的资产负债管理指标。

NIM=(生息资产年化收益-付息负债年化支出)/生息资产日均余额=生息资产年化收益/生息资产日均余额-(付息负债日均余额/生息资产日均余额)*(付息负债年化支出/付息负债日均余额)

从上述因式分解可以看出NIM综合考虑了净利差(生息资产收益率-付息负债成本率)和资产负债结构双重因素影响,能更直观地比较不同结构银行的净利息收益率水平,因此常用于不同银行间的横向比较。

(二)资产负债期限错配与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

以短放长式的资产负债期限错配是银行净利息收入的主要来源,错配程度越大、收益越高,因此,银行天然具有追求期限错配的动力。

但过度的资产负债期限错配,不仅容易引发兑付危机和流动性风险,还会在利率发生不利变动时引起商业银行净利息收入的损失(即所谓的利率风险)。

在赚取收益的同时,更要坚守流动性风险和利率风险的底线。

与资本中可直接使用RAROC和RORWA对资本效益进行评价不同,流动性风险和利率风险目标没有一定之规,合适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如何平衡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与收益之间的关系是资产负债管理的关键和难点。

1、备付金率、LCR与NSFR的下限决定了流动性风险的底线。

与资本的存量概念不同,流动性是边际上的流量概念,衡量的不是你有多少资产,而是手上有多少无变现障碍的资产可用于满足正常和压力情景下的支付清算需要。

因商业银行高杠杆经营的属性,就算家大业大、固定资产多,但是手上要没有充足的流动资金满足客户一段时期内的支付需求,也会因此引发信用危机进而产生挤兑。

我们没有听过哪家银行因为信用风险破产,但是亡于流动性风险的案例却比比皆是(国外巴克莱,国内胡雪岩),确保流动性安全是保障商业银行正常经营的根基和命脉。

①日常存款准备金管理-超额备付率。

最早的流动性管理主要指日常存款准备金管理,央行为了督促商业银行留足头寸用于保障客户的支付结算需要,会要求商业银行在清算账户中留存不低于法定准备金数额的资金。

而我们日常所说的透支并非清算账户没有资金用于兑付,而是指资金低于法定存款准备金,即超额备付率低于0的情况。

基于审慎原则,我国的法定准备金率一直高于其他国家,真正发生挤兑或无法保障支付清算的情况极少,除非是规模很小的银行。

超额备付率=(清算账户余额-法定准备金余额+现金)/各项存款

目前央行将商业银行准备金率由原有的时点考核法改为平均考核法,且允许在个别时点小于0大于-1%,进一步提升了流动性管理的灵活性和便利性。

②中长期流动性风险管理-流动性覆盖率(LCR)和净稳定资金比例(NSFR)。

除日常的存款准备金管理外,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巴塞尔协议又创设了LCR和NSFR并给定了下限要求,上述两个流动性风险指标相对于单纯的存款准备金管理更加强调整个商业银行资产负债品种的选择和期限的合理摆布,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产生了长足而又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要求商业银行持有合理充裕的优质流动性资产以便随时变现,另一方面又要求控制资产负债期限错配程度,确保资金来源运用总体匹配。

——LCR指标。

反映在银保监会规定的流动性压力情景下,银行是否具有充足的合格优质流动性变现以满足未来至少30天的净现金流出。

LCR=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30天以内净现金流出就分子而言,资产等级越高越有利于LCR,如国债等级高于普通债券,对LCR指标的边际影响也越好。

就分母而言,边际影响排序为零售客户>对公客户>同业客户。

零售客户不仅对流动性指标效益优,RAROC也较高,是为数不多风险与收益俱佳的业务,这也是很多银行提出大零售战略的原因之一,但是因为零售业务需要精耕细作,短期难以见效,所以真正坚持做下去的银行少之又少。

——NSFR指标。

反映银行未来1年内权益和负债类等稳定资金来源支持其表内外业务发展(所需稳定资金)的能力。

NSFR=可用的稳定资金/所需的稳定资金

③流动性风险管理方法

一是日常存款准备金管理的对象其实是不确定性,结合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和远期的资金规划,可以测算未来一段时间的资金缺口或资金盈余,进而采取措施进行对冲。

但受资金面变动以及业务发展变化的影响,实际和预测仍可能存在较大差距,培养对市场资金面的波动敏锐度,随时做好应急、将不确定性转变为确定性是日常存款准备金管理的关键。

二是流动性风险指标管理通常要走在前头,在制定业务发展战略导向和资产负债配置方案时即要将流动性指标纳入考虑。

个人以为LCR和NSFR作为巴塞尔协议创设的舶来品,与我国实际国情存在一定差异,未必完全适用。

对此,我们可以在该框架内对不适用于我国实际情况的科目和折算系数进行改良,以便真实地反映流动性情况。

三是流动性风险管理要相机抉择,宽松以及紧张周期中的流动性管理策略有所不同,在相对宽松时期应采取相对激进的策略,而在紧张周期则需采取更为保守的策略。

2、净利息收入变动比例和经济价值变动比例是衡量银行利率风险的基本维度,重定价缺口和久期缺口是上述两个角度对应的利率风险计量工具。

商业银行一般会设置利率风险限额以明确所能承担的最高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是指利率水平和期限结构发生不利变动导致银行净利息收入发生损失的风险。

就目前而言,银行的营业收入主要源于净利息收入,因此利率风险管理也极其重要。

与流动性风险一致,利率风险并非越低越好,甚至可以在利率中枢变化和波动率预期下,保持有利的利率风险敞口方向以促进净利息收入的增加。

为避免净利息收入受利率影响太大,银行通常会对净利息收入变动比例和经济价值变动比例设置利率风险限额。

日常工作中为便于理解和计算,多用重定价缺口和久期缺口来度量利率风险。

重定价缺口=一定期间内到期的资产-一定期间内到期的负债

注:

若缺口+,利率上升会带来净利息收入的增加,若缺口-,利率上升会带来净利息收入的减少。

久期缺口=资产久期-负债久期*负债价值/资产价值

注:

久期是指利率每变动1%,所带来的经济价值变动的比例,久期越长,利率敏感性越高。

当久期缺口为0时,商业银行实现了对利率变动的免疫。

①利率风险来源包括重定价风险、基差风险、期权风险以及信用风险。

一是重定价风险(最主要的利率风险),是指由于不同金融工具重定价期限不同而引发的风险。

当利率上升时负债利率重定价早于资产利率,当利率下降时资产利率重定价早于负债利率,银行就会在一定时间内面临损失。

二是基差风险。

不同金融工具参考的基准利率不同引发的风险。

如贷款利率参考LPR,而存款利率参考基准利率浮动,若LPR或者存款基准利率发生变动,可能给商业银行带来损失。

三是期权风险。

一般是指利率变动时客户通过提前支取或者还款达到减少利息支出、增加利息收入的目的。

四是信用利差风险。

即使无风险利率不变,同一信用等级的资产利率也可能因为风险偏好的变化而变化。

2018年包商银行和近期的“永煤”事件发生后,信用风险利差走阔就是例证。

②利率风险管理方法

银行资产与负债具有相同重定价部分的利率风险可以相互消除,通过优化资产和负债期限结构,可以扩大资产负债利率风险可抵消的规模,降低利率风险水平。

对于不能抵消的部分,利率风险会通过内部资金转移价格(FTP)集中上收至司库统一管理[3]。

目前管理的工具一般是通过调整金融工具的付息方式或者再投资。

而随着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未来通过利率互换、远期利率协议等利率衍生工具进行利率风险敞口的调整将会成为主流趋势。

三、资产负债管理工具

如果说资本充足率、杠杆率、流动性风险和利率风险限额决定了商业银行经营的风险底线,那么RAROC和资产负债期限错配程度则决定了商业银行的盈利上限。

资产负债管理的本质是通过对一系列现金流的量、价、期限和信用评级进行合理有机组合,达成风险合理可控条件下的收益最大化。

目前资产负债工具箱中可供选择的工具包括资源配置、绩效考核和内(F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