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组态软件的现状与发展.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205344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组态软件的现状与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谈组态软件的现状与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谈组态软件的现状与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谈组态软件的现状与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谈组态软件的现状与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组态软件的现状与发展.docx

《浅谈组态软件的现状与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组态软件的现状与发展.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组态软件的现状与发展.docx

浅谈组态软件的现状与发展

浅谈组态软件的现状与发展

  前言

  本文简要介绍了组态软件在中国的发展历史、现状,并对组态软件市场作了粗浅分析。

同时对当今较为流行的十几种国内外组态软件从产品性能、价格、服务等方面作了一些介绍。

  本文引用了许多业内同仁在公开媒体上发表的不涉及版权或着作权的有关组态软件的调查、统计、分析资料及论述,在此作出声明。

  本文旨在为公司内部从事组态软件开发、销售和服务的工作人员提供一点了解组态软件的参考资料,同时也希望能够引发其他各位同仁对本论坛的兴趣,就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内的各种主题展开讨论,相互交流,互相学习。

  概述

  新型的工业自动控制系统正以标准的工业计算机软、硬件平台构成的集成系统取代传统的封闭式系统,其具有适应性强、开放性好、易于扩展、经济、开发周期短等鲜明优点。

通常可以把这样的系统划分为控制层、监控层、管理层三个层次结构。

  其中监控层对下连接控制层,对上连接管理层,它不但实现对现场的实时监测与控制,且常在自动控制系统中完成上传下达、组态开发的重要作用。

监控层的硬件以工业级的微型计算机和工作站为主,目前更趋向于工业微机。

  组态软件指一些数据采集与过程控制的专用软件,它们是在自动控制系统监控层一级的软件平台和开发环境,能以灵活多样的组态方式(而不是编程方式)提供良好的用户开发界面和简捷的使用方法,其预设置的各种软件模块可以非常容易地实现和完成监控层的各项功能,并能同时支持各种硬件厂家的计算机和I/O设备,与高可靠的工控计算机和网络系统结合,可向控制层和管理层提供软、硬件的全部接口,进行系统集成。

目前世界上有不少专业厂商包括专业软件公司和硬件/系统厂商生产和提供各种组态软件产品。

  组态软件进入中国

  组态软件产品大约在80年代中期在国外出现,在中国也已有将近20年的历史。

早在80年代未90年代初,有些国外的组态软件如ONSPEC、PARAGON等就开始进入中国市场。

但组态软件在中国确确实实经历一段相当困难的时期。

一开始,人们对此产品处于不认识、不了解队段,项目中没有组态软件预算,或宁愿投入人力物力针对具体项目做长周期的繁冗的上位机编程开发,而不采用组态软件。

当时让用户接受和采纳组态软件,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另一方面,由于早期进口的组态软件价格都偏高,一般的中国用户在观念和承受能力上还较难接受,客观上制约了这个市场的发展。

价位的原因也曾一度导致组态软件的盗版比较猖獗,但盗版反过来也对这个市场起到了一定的推波助澜的作用。

  组态软件市场在中国开始有较快的增长,大约1995年底至1996年。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对软件的观念有了重大改观;早些年组态软件的应用推广工作已打下一定的基础,业内人士已认识到组态软件的重要性并接受它而不再热衷于在项目中搞低层次的编程开发;自动控制系统要上等级,对上位监控组态软件的市场需求增加;一些组态软件的生产商和供货商亦逐步加大了在中国市场的推广力度,并在价格方面作出了政策性调整;加之微软32位Windows95和NT的推出,为组态软件提供了一个更适宜的操作系统平台,使各生产供应商同随后跟进的32位组态软件产品的性能指标和功能进一步加强。

所有这些因素的综合,给组态软件在中国的市场带来了新的生机。

从那时起,更多的项目中正式有了组态软件的专项预算,各种相关设计方案和招投标书中也都出现了单列的组态软件栏目,越来越多的专业销售商和系统集成产加入了这个市场。

现在组态软件已在中国市场确立了其应有的地位,并逐步进入了上升期。

  组态软件现状

  目前中国市场上的组态软件产品按厂商划分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即国外专业软件厂商提供的产品,国内外硬件或系统厂商提供的产品,以及国内自行开发的国产化产品。

  从近几年的调查结果来看,国内组态软件市场大部分份额仍被国外几家组态软件占据,如:

FIX、Intouch等。

而这些“洋软件”除了在功能完备性、产品包装、市场推广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外,并非所有方面尽善尽美。

  美国Wonderware公司的InTouch。

  INTOUCH堪称组态软件的“鼻祖”,率先推出的16位Windows环境下的组态软件,在国际上曾得到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InTouch在中国采用代理制,1995年底变换代理后,在中国市场推出了低价小软件包,并结合较强的广告宣传攻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销售量上升很快。

InTouch软件的图形功能比较丰富,使用较方便,但控制功能较弱。

其I/O硬件驱动丰富,只是使用DDE连接方式,实时性较差;另外驱动程序须单独购买。

它的5.6版(16位)很稳定,在中国市场也普遍受到好评。

7.0版(32位)在网络和数据管理方面有所加强,并实现了所谓的实时关系数据库,其实只是在SQLServer上增加了数据传输插件而已。

在32位Windows环境下,InTouch已受到其他产品的猛烈冲击。

InTouch软件小系统软件包价格比较适中,大系统软件包比较贵。

  美国Intellution公司的FIX。

  FIX产品在中国市场也由来已久,1993年Intellution公司就曾到中国参加过展览会(当时专门的组态软件厂商直接在中国参展还不多见),但其在中国的销售渠道比较混乱。

1995年Intellution被爱默生集团收购后,现通过日本分公司的大中国区进入中国,在北京、上海直接成立办事处,新发展了几家代理。

FIX产品系列较全,包括DOS版,16位Windows版,32位Windows版,OS/2版和其他一些版本,功能较Intouch强,但实时性仍欠缺,总体技术一般。

其I/O硬件驱动丰富,只是驱动程序也需单独购买。

最新推出的iFIX,是全新模式的组态软件,思想和体系结构都比较新,提供的功能也较为完整。

但也许过于“庞大”和“臃肿”,对系统资源耗费巨大,用户最为明显的感受就是“缓慢”,提供的许多“大而全”的功能对于中国用户也并不适用。

而且经常受Windows操作系统影响而导致不稳定。

  澳大利亚CIT公司的CITECH。

  CITECH是组态软件中的后起之秀,在世界范围内扩展得很快,近年来CIT公司在中国基本采用直销方式,建有办事处,并聘用一定数量的本地人才直接进行市场销售、技术支持乃至项目开发。

CITECH产品包括16位和32位Windows版,它的计算机味道很浓,与其他软件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使用的方便性和图形功能不及INTOUCH。

界面部分很漂亮,很吸引人。

版本升级不很快,一直没有很大的体系改变。

其控制算法比较好,I/O硬件驱动相对比较少,但大部分驱动程序可随软件包提供给用户。

CITECH的价格略低于INTOUCH和FIX。

  德国西门子公司的WINCC。

  新版软件有了很大进步,但体系结构还是比较老的思想,在网络结构和数据管理方面要比IFIX差,但也属于比较先进的产品之一。

西门子似乎仅是想把这个产品当作其硬件的陪衬,对第三方硬件的支持也不热衷,若选用西门子硬件,能免费得到WINCC,所以对于使用其他硬件的用户,不是个好选择.

  AIMAX也提供了16位和32位Windows下的不同版本。

其3.5版(16位)在国内曾形成一批用户。

AIMAX的图形组态方式比较直观,提供的功能较少,给人总的感觉档次不是很高。

  近年来一些国外着名硬件或系统厂商亦推出了日趋成熟的组态软件产品,如美国GE公司的Cimplicity,美国AB公司(Rockwell自动化)的RSView。

这些组态软件,已一改过去仅为其本身硬件配套的OEM形式或面孔,通过大力加强对其他硬件产品的驱动支持和软件内部的各种功能,而发展成为专业化的通用组态软件。

如美国GE公司成立了近百人的专门软件部门,已将其Cimplicity开发成为通用组态软件产品,尤其加强了服务器及网络冗余和管理层方面的功能,适应了潮流,加之随软件提供各种驱动程序,在国际市场上也获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但CIMPLICITY也好,RSVIEW也罢,都不算有很突出的特点,版本升级也太慢。

  国产化的组态软件产品也正在成为市场上的一支生力军,近年来已有一定影响力的产品有组态王、SYNALL、MCGS、天工、ControlX、虎翼、力控等。

国内有不少单位,如一些高校、研究所、公司,甚至一些个人正在积极地搞组态软件产品的开发。

国产化的组态软件具有较强的价格竞争优势,但总的来讲,由于资金来源缺乏,软件工程的组织薄弱,因此软件商品化的程度还比较差。

目前国产化组态软件主要使用于一些小型的非重要性的项目应用中。

  下面列举并介绍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国内组态软件。

  北京亚控公司的组态王。

  组态王是国内较早出现的组态软件产品之一,至今也有5年左右的历史了。

早期的组态王仿造INTOUCH,只是个人机接口,到了5.1版本,在数据管理和开放性方面有了一些改进。

但体系结构却没有实质性地突破。

有可能还没有摆脱早期形成的不合理的程序构架。

其网络功能较为薄弱,支持不了真正意义上的分布式系统。

6系列版本的结构从广告宣传上看应该很不错。

  MCGS

  思想比较独特的产品,属于很另类的产品,有很多特殊的概念和使用方式,大多数使用过其他组态软件的人都会感觉有些不惯。

据说早期的版本是用VB开发的。

传闻公司经常出现经营管理上的问题,据传1年换了2家投资方.

  SYNALL。

  独特的产品,但使用起来有点别扭,网络方面有独到之处,缺点是效率和稳定性还有待提高。

  哈尔滨华富公司的controX2000。

  比较新的组态软件,尚未听说有关业绩的报导,产品体系结构很新,非常象iFIX的体系结构,界面漂亮,使用起来也比较方便,有许多自己的特色。

但从它DEMO版运行效果来看,执行代码的运行效率不是很高,特别是图形处理环节,似乎有些缺陷。

DEMO运行也不十分稳定,运行其演示应用程序就能导致“死机”。

用一些分析工具观察其执行的结构,感觉其程序结构设计不十分合理,代码重用率低,不像是多人协同开发的成果。

已经打了很久的广告,却一直未能看到一个商品化的产品。

  大庆三维公司的ForceControl(力控)

  从时间概念上来说,力控也是国内较早就已出现的组态软件之一。

只是因为早期力控一直没有作为正式商品广泛推广,所以并不为大多数人所知。

大约在93年左右,力控就已形成了他的第一个版本,只是那时他还是一个基于DOS和VMS的版本。

后来随着Windows3.1的流行,又开发出了16位Windows版的力控。

但直至Windows95版本的力控诞生之前,他主要被用于公司内部的一些工程项目。

32位Windows下的1.0版的力控,在体系结构上就已经具备了较为明显的先进性,其最大的特征之一就是其基于真正意义的分布式实时数据库的三层结构,而且其实时数据库结构为可组态的“活结构”。

这些特点显然是受了如Apecs、InfoPlus等先进的大型控制软件的影响。

但1.0版的力控尚存在明显的不足,如:

I/O驱较少,界面和产品包装不够美观等。

在1999~2000年期间,力控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最新推出的2.0版在功能的丰富性、易用性、开放性和I/O驱动数量,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在很多环节的设计上,力控都能从国内用户的角度出发,既注重实用性,又不失大软件的风范。

另外,公司在产品的培训、用户技术支持等方面投入了较大人力,相信在较短的时间内,力控软件产品将在工控软件界形成巨大冲击。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目前进入市场的组态软件仅有一二十个主要品牌,但有能力进入组态软件市场的公司估计在几十个。

其中硬件厂商的组态软件产品目前在中国市场占有的份额也不容忽视,它们不但在对本公司硬件产品的集成配套方面具有优势,而且正在打入与其他厂家硬件产品集成的市场。

一些原DCS的系统厂商,如Rosemount,Honeywell等公司也陆续推出了新型的、更开放的控制系统以及现场总线产品,并配以“开放的”组态软件。

其中国内已有一定规模软件同时有能力(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