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源市工贸职业中专下学期.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195917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涟源市工贸职业中专下学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涟源市工贸职业中专下学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涟源市工贸职业中专下学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涟源市工贸职业中专下学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涟源市工贸职业中专下学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涟源市工贸职业中专下学期.docx

《涟源市工贸职业中专下学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涟源市工贸职业中专下学期.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涟源市工贸职业中专下学期.docx

涟源市工贸职业中专下学期

涟源市工贸职业中专2012年下学期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专业:

      班级:

          姓名:

       得分: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共计43分)

一、选择题(20分,每题2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抽屉(tì)  哽咽(yè)   侍弄(nòng)  冻疮(chuāng)

B.瞥(piē)一眼打了蔫(niān)捱(ái)日子  抹(mǒ)眼泪

C.心事重重(chóng)一绺(liǔ)头发    戳(chuō)鼻梁骨

D.贪多嚼(júe)不烂  驽(nú)马恋栈豆    疾风知劲(jìn)草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绊脚          惨酷          沦落         嗥叫

B.闭门羹        合事老        乱弹琴       莫须有

C.毛骨悚然      无动于衷      大事化小     再接再厉

D.千里送鹅毛    家书抵万金    邦以民为本   习贯成自然

3.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实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⑴这是一种不驯服的、对抗性的      ,是对世界上一切苦难的蔑视情感的迸发。

⑵一片被太多的鹿拖       了的草原,可能在几十年里都得不到恢复。

⑶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有了沙尘暴,河水把未来      到大海去了。

⑷那只狼已经倒了下来,一只小狼拖着一条腿,进入到那          的静静的岩石中去。

A.悲号   疲惫   冲刷   漠不关心

B.悲鸣   疲惫   冲刷   无动于衷

C.悲鸣   疲乏   冲洗   漠不关心

D.悲号   疲乏   冲洗   无动于衷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礼貌用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家用“优秀”二字来表扬我,实在是过奖了。

B.这次能和您一同共事,荣幸之至,今后还望您多多赐教。

C.不必这么客气,做这点小事只是举手之劳,何足挂齿。

D.蒙您及时送回丢失的支票,明天我将于百忙中专程前来致谢,请在家等候。

5.去年暑假,冠云和家人到大陆旅行,回来之后冲洗照片,赫然发现一张不可能拍到的灵异照片,这张照片的景象应该是(    )

A.四面荷花三面柳   B.绿树村边合

C.古道西风瘦马     D.三更画舫穿藕花

6.下列评述各位文学史上名人、名作的对联,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B.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C.神仙诗酒空千古,明达江天贮一楼。

(唐·李白)

D.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现代,鲁迅)

7.小说的三要素是(   )

A.时间    地点     人物

B.开端    发展     结局

C.时间    人物     情节

D.人物    环境     故事情节

8.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唯求则非也与?

9.下列各句中,对修辞手法辨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只有山长久地存在着,从而能够客观地聆听狼的嗥叫。

(拟人)

B.这位女市长开着“霸道”,因为违规驾驶,轧死了一名学童。

市民们非常愤慨。

(借代)

C.这样一座山看起来就好像什么人给了上帝一把大剪刀,叫他成天只修建树木,不做其他事情。

(比喻)

D.农民们都说:

看见这些鲜绿的苗,就嗅出馒头的香味来了。

(比喻)

10.下列文学常识解说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卖白菜》的作者是我国当代作家莫言,今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像山那样思考》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生态学家和环境保护主义的先驱奥尔多·利奥波德。

B.《劝学》的作者荀况是我国先秦儒家的最后一位大师,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家。

他主张“性善论”,认为“人之初,性本善”,强调后天的环境与教育可以使人的善良程度加深,主张“明礼义而化之”。

C.《我的空中楼阁》的作者李乐薇和《永远的蝴蝶》的作者陈启佑都是台湾作家。

D.朱光潜的《咬文嚼字》和马南邨的《不求甚解》是两篇文艺随笔,《咬文嚼字》是谈学习态度,《不求甚解》是谈学习方法,两者角度不同,精神一致。

二、语言运用(4分,每题2分)

1、福州乌山的琵琶亭有一副对联,上联是:

一弹流水一弹月。

下面最适合作为下联的一句是(   )

A.半入江风半入云 B.一味清凉上月时

C.二分明月万梅花 D.三月细雨春妩媚

2、根据下面一段话中的统计数据,请为这段话写一个结束句(不超过20字)。

最近,记者考察了某市最繁华的商业街,对这条商业街的商业用字进行了调查,发现整个路段的747个招牌中,含有不规范字的招牌多达118个,约占总数的16%。

在这118个招牌中共有326个不规范字。

由此看来,                                             。

三、名句填空(8分,每空1分)

1、青,取之于蓝,              ;冰,水为之,              。

(战国末·赵·荀子《劝学》)

2、                 ,金就砺则利,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战国末·赵·荀子《劝学》)

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

 (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4、静女其姝,俟我于城偶。

                ,          。

(《诗经·邶风·静女》)

5、吾所以为此者,                     。

(《史记·廉蔺列传》)

四、基础扩展(5分)

1、下面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为自己撰写的座右铭:

  上联: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下联: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你能指出上下联中典故里的主人公各是谁吗?

上联:

            (1分)   下联:

              (1分)

2、用动物名称填成语(3分)

_____争_____斗     _____丝_____迹    _____ _____为奸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共计36分)

一、我的母亲(老舍)选段(12分)

当我在小学毕了业的时候,亲友一致的愿意我去学手艺,好帮助母亲。

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勤劳困苦。

可是,我也愿意升学。

我偷偷的考入了师范学校——制服,饭食,书籍,宿处,都由学校供给。

只有这样,我才敢对母亲说升学的话。

入学,要交十圆的保证金。

这是一笔巨款!

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

她不辞劳苦,只要儿子有出息。

当我由示范毕业,而被派为小学校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

我只说了句:

“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

”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

我入学之后,三姐结了婚。

母亲对儿女是都一样疼爱的,但是假若她也有点偏爱的话,她应当偏爱三姐,因为自父亲死后,加重一切的事情都是母亲和三姐共同撑持的。

三姐是母亲的右手。

但是母亲知道这右手必须割去,她不能为自己的便利而耽误了女儿的青春。

当花轿来到我们的破门外的时候,母亲的手就和冰一样的凉,脸上没有血色——那是阴历四月,天气很暖。

大家都怕她晕过去。

可是,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

不久,姑母死了。

三姐已出嫁,哥哥不在家,我又住学校,家中只剩母亲自己。

她还须自晓至晚的操作,可是终日没人和她说一句话。

新年到了,正赶上政府倡用阳历,不许过旧年。

除夕,我请了两小时的假。

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

母亲笑了。

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

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

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

”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

今天,泪又遮住了我的眼,又想起当日孤独的过那凄惨的除夕的慈母。

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着我了,她已入了土!

1、这段话以时间为顺序,共写了三件事:

①            ;②            ;③                   。

(3分)

2、根据上题,该段文字可划分为三个层次,请用“//”在原文中标出。

(3分)

3、该段语言的最大特点是                 ;文字看似               ,却蕴含着作者对母亲深深的                之情。

(6分)

二、我的空中楼阁(李乐薇)选段(12分)

①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②十分清新,十分自然,我的小屋玲珑地立于山脊一个柔和的角度上。

③世界上有很多已经很美的东西,还需要一些点缀,山也是。

小屋的出现,点破了山的寂寞,增加了风景的内容。

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

④小屋点缀了山,什么来点缀小屋呢?

那是树!

⑤山上有一片纯绿色的无花树;花是美丽的,树的美丽也不逊于花。

花好比人的面庞,树好比人的姿态。

树的美在于姿势的清健或挺拔,苗条或婀娜,在于活力,在于精神!

⑥有了这许多树,小屋就有了许多特点。

树总是轻轻摇动着。

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而小屋的别致出色,乃是由于满山皆树,为小屋布置了一个美妙的绿的背景。

⑦小屋后面有一棵高过屋顶的大树,细而密的枝叶伸展在小屋的上面,美而浓的树阴把小屋笼罩起来。

这棵树使小屋给予人另一种印象,使小屋显得含蓄而有风度。

⑧换个角度,近看改为远观,小屋却又变换位置,出现在另一些树的上面。

这个角度是远远地站在山下看。

首先看到的是小屋前面的树,那些树把小屋遮掩了,只在树与树之间露出一些建筑的线条,一角活泼翘起的屋檐,一排整齐的图案式的屋瓦。

一片蓝,那是墙;一片白,那是窗。

我的小屋在树与树之间若隐若现,凌空而起,姿态翩然。

本质上,它是一幢房屋;形式上,却像鸟一样,蝶一样,憩于枝头,轻灵而自由!

1、第一、二段写了小屋的什么方面?

第二段用的倒装语序有什么作用?

(4分)

2、第三段中连用的四个比喻有什么作用?

(2分)

3、第四段在文章结构上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2分)

4、第五、六段为什么用大量笔墨去写树?

其效果如何?

(2分)

5、从观察角度分析,第七段是_____   __,把小屋拟人化,如“___    ___”一句就采用了拟人手法,第八段赋小屋以灵性,表达了作者对小屋特殊的喜爱之情。

(2分)

三、劝学(荀子)(12分)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劝学》一文在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运用比喻,运用的形式也各不相同;①有相关并列的;②有正反对比的;③有运用比喻引出道理的等等。

试把上文中的各个比喻加以分类。

(3分)

①相关并列:

             、              、               、

              

②正反对比:

               、               、               

③用比喻引出道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