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浙江省杭州市二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195490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22.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浙江省杭州市二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解析浙江省杭州市二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解析浙江省杭州市二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解析浙江省杭州市二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解析浙江省杭州市二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解析浙江省杭州市二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docx

《解析浙江省杭州市二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浙江省杭州市二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解析浙江省杭州市二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docx

解析浙江省杭州市二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杭州二中第一学期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一、单选题

1.下列物质可存在于正常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A.有氧呼吸酶B.血红蛋白C.神经递质D.唾液淀粉酶

【答案】C

【分析】

(1)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

 

(2)血浆、淋巴、组织液中物质:

 

①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

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

 

②细胞分泌物:

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

 

③细胞代谢产物:

CO2、水分、尿素等。

【详解】A、有氧呼吸酶存在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A错误;

B、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B错误;

C、神经递质可释放到突触间隙的组织液中,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C正确;

D、唾液淀粉酶在细胞内合成被分泌到消化道内发挥作用,消化道属于外界环境,不属于内环境,D错误。

故选C。

2.下列物质中不含有磷元素的是

A.tRNAB.RuBPC.腺苷D.NADPH

【答案】C

【分析】

(1)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有C、H、O、N元素构成,有些还含有P、S;

(2)核酸(DNA和RNA)的组成元素为C、H、O、N、P;

(3)ATP的组成元素为C、H、O、N、P;

(4)糖类的组成元素为C、H、O。

【详解】A、tRNA的元素组成为C、H、O、N、P,A不符合题意;

B、RuBP,是核酮糖二磷酸,由C、H、O、P构成,B不符合题意;

C、腺苷=腺嘌呤+核糖,腺苷的元素组成为C、H、O、N,C符合题意;

D、NADPH的元素组成为C、H、O、N、P,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以下哪项不是生长激素的功能

A.刺激蛋白质合成B.促进脂肪合成C.减少糖的利用D.增加糖元的生成

【答案】B

【分析】

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能促进骨骼、内脏和全身生长。

促进蛋白质合成,影响脂肪和矿物质代谢,在人体生长发育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详解】ACD、生长激素主要生理作用是对人体各种组织尤其是蛋白质有促进合成作用,能刺激骨关节软骨因而能增高、还能减少糖的利用、增加糖元的生成,ACD不符合题意;

B、生长激素没有促进脂肪合成的作用,B符合题意。

故选B。

4.下列有关种群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稳定型种群的数量不可能突破K值

B.种群达到K/2值之前就是“J”形增长

C.种群密度不能预测种群在将来一段时间内的变化趋势

D.湖泊深水区和浅水区的群落空间配置差异是垂直结构

【答案】C

【分析】

“J”型曲线:

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

 

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形成“S”型增长曲线。

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值。

 

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

环境遭受破坏,K值会下降;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K值会上升。

【详解】A、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受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影响,种群数量会发生波动,有可能突破K值,A错误;

B、种群呈S型增长过程中,在达到K/2值之前由于有环境阻力的存在,种群增长曲线不是“J”型,B错误; 

C、年龄组成能预测种群在将来一段时间内的变化趋势,种群密度不能预测种群在将来一段时间内的变化趋势,C正确;

D、湖泊深水区和浅水区的群落空间配置差异是水平结构,D错误。

故选C。

5.下列与人类遗传病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遗传病是指因致病基因而引发的疾病

B.“晚婚晚育”可降低新生儿的先天畸形

C.畸形胎常在早孕期由遗传或环境因素导致

D.“选择放松”会使人群中有害基因频率上升

【答案】C

【分析】

1、人类遗传病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 

(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 

(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

 

2、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1)产前诊断:

胎儿出生前,医生用专门的检测手段确定胎儿是否患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产前诊断可以大大降低病儿的出生率。

 

(2)遗传咨询:

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有效的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

 

(3)禁止近亲结婚。

【详解】A、遗传病是遗传物质改变而引发的疾病,包括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A错误;

B、“适龄婚育”可降低新生儿的先天畸形,“晚婚晚育”可能增加新生儿的先天畸形,B错误;

C、畸形胎产生的因素有遗传和环境两类,常在早孕期形成,C正确;

D、“选择放松”是指由于人为干扰而放松了自然选择的力量,但由于遗传病基因频率一般很低,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也很低,若没有选择发生则遗传平衡,其基因频率随着世代相传而保持不变,因此,“选择放松”造成有害基因的增多是有限的,D错误。

故选C。

6.有四个人,甲为21-三体综合征男性,乙为正常男性,丙为正常女性,丁为只患血友病的女性。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乙丙丁的体细胞在有丝分裂中期都各含2个染色体组

B.取四人的细胞制作染色体组型,其中只有丙和丁相同

C.四人中若乙和丙婚育或乙和丁婚育都能生出正常女性

D.甲个体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会联会紊乱,高度不育

【答案】D

【分析】

甲为21-三体综合征男性,染色体组成为45+XY,乙为正常男性,染色体组成为44+XY,丙为正常女性,染色体组成为44+XX,丁为只患血友病的女性,染色体组成为44+XhXh。

【详解】A、乙为正常男性,丙为正常女性,丁为只患血友病的女性,乙、丙、丁的体细胞在有丝分裂中期都各含2个染色体组,A正确;

B、取四人的细胞制作染色体组型,其中只有丙和丁相同,均为44+XX,B正确;

C、乙为正常男性,丙为正常女性,丁为只患血友病的女性,四人中若乙和丙婚育或乙和丁婚育都能生出正常女性,C正确;

D、甲为21-三体综合征男性,甲个体在减数分裂产生只是21号染色体联会紊乱,能产生含23条和24条染色体的配子,可产生后代,D错误。

故选D。

7.下列关于“减数分裂模型的制作研究”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用红色和蓝色的橡皮泥制成的长度相同的染色体,可表示一对同源染色体

B.用铁丝把颜色和长短相同的两条橡皮泥扎起来代表配对完成的同源染色体

C.MⅠ的一个纺锤体和MⅡ的两个纺锤体要相互垂直

D.模拟3对同源染色体的减数分裂只需要2种颜色

【答案】B

【分析】

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

①前期:

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

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

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

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

①前期:

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

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

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用红色和蓝色的橡皮泥制成的长度相同的染色体,可以表示来源不同的一对同源染色体,A正确;

B、复制完成的一条染色体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由着丝点连接,因此可以把颜色和长短一样的两个染色单体的中部用铁丝扎起来,代表减数分裂开始时复制完成的一条染色体,B错误;

C、在纸上画MI时期的纺锤体和MII时期纺锤体要相互垂直,C正确; 

D、模拟含有3对同源染色体的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需要2种不同颜色的橡皮泥,代表来自父方和母方的染色体,D正确。

​故选B。

8.下列有关HIV的叙述,正确的是(  )

A.HIV的特异性受体只存在于人体的辅助性T淋巴细胞表面

B.HIV的遗传物质不能直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中

C.HIV感染者细胞免疫下降,但体液免疫基本不受影响

D.HIV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昆虫等途径传播

【答案】B

【详解】A、人体对抗艾滋病靠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因此吞噬细胞表面以及T细胞表面都有受体,A错误;

B、HIV的遗传物质通过逆转录形成DNA后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中,B正确;

C、IV感染者细胞免疫下降,体液免疫降低,C错误;

D、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

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等,艾滋病不会通过昆虫传播,D错误。

故选B。

【点睛】艾滋病是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导致的免疫缺陷病.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主要攻击和破坏的靶细胞为T淋巴细胞,随着T淋巴细胞的大量死亡,导致人体免疫力降低,病人大多死于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或恶性肿瘤,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

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等。

9.下列关于人类对全球环境的影响,叙述错误的是

A.温室效应可以改变全球降雨格局,影响农业生产

B.平流层中的臭氧每减少1%,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线辐射强度就会增加2%

C.去除燃料中的氮氧化物就能很快使失去平衡的环境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D.目前人类所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下降

【答案】C

【分析】

1.臭氧层破坏:

 

(1)臭氧层作用:

吸收日光中的紫外线,对地球生物具有保护作用。

 

(2)破坏原因:

空气中的氟利昂等物质的大量排放。

 

(3)机理:

氟利昂遇紫外线即放出氯,氯破坏臭氧分子的能力极强,一个氯原子能破坏10个臭氧分子。

(4)危害:

臭氧层破坏后,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线将增加,给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危害。

 

2.酸雨 

(1)形成原因:

主要是硫和氮的氧化物溶于雨水而降落至土壤或水体中,酸雨的pH<5.6。

(2)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等。

 

(3)危害 

①酸雨落在植物体上直接危害植物的茎和叶片。

 

②酸雨污染的水体,严重威胁着鱼、虾和贝类的生存。

 

③酸雨使土壤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增加,从而毒害植物和土壤中的动物。

 

④酸雨抑制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

【详解】A、温室效应可以改变全球的气温,从而改变全球降雨格局,影响农业生产,A正确;

B、研究表明平流层中的臭氧每减少1%,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线辐射强度就会增加2%,B正确; 

C、去除燃料中的氮氧化物,可缓解对温室效应的影响,但温室效应的原因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排放,因此去除燃料中的氮氧化物还是不能很快使失去平衡的环境恢复到原来的状态,C错误;

D、由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全球生物多样性​锐减,故目前人类所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下降,D正确。

故选C。

10.将基因型为Aa的玉米自交一代的种子全部种下待其长成幼苗人工去掉隐性个体并分成两组,一组全部让其自交:

二组让其自由传粉,一、二组的植株上a基因型的种子所占比例分别为

A.1/9、1/6B.3/8、1/9C.1/6、5/12D.1/6、1/9

【答案】D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

基因型为Aa的玉米自交一代的种子全部种下,幼苗的基因型有AA、Aa、aa。

如果人工去掉隐性个体,则只有AA和Aa,比例为1:

2。

【详解】基因型为Aa的水稻自交一代的种子全部种下,待其长成幼苗后,人工去掉隐性个体,则AA占1/3,Aa占2/3,因此①组全部让其自交,只有Aa上会出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