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水化试题库.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19542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108.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水化试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大学水化试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大学水化试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大学水化试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大学水化试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水化试题库.docx

《大学水化试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水化试题库.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水化试题库.docx

大学水化试题库

水化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水环境化学(绪论):

研究天然水体的化学组成、分析方法以及水体中各类物质的来源、存在形式、迁移转化过程和分布变化规律的学科,是环境科学的分支学科。

2、水体:

是河流、湖泊、沼泽、水库、池塘、地下水,海洋等的总称(种类)水及其溶存的物质构成的体系。

是包括水中悬浮物、溶解性物质、水生生物、底泥等在内的一个完整的自然综合体。

(构成)

3、

4、含盐量:

天然水中可溶性的各种盐类物质总和。

5、离子总量

天然水中各种离子的含量总和。

6、矿化度

天然水中所有无机矿物成分的总量。

7、盐度

当海水中的溴和碘被相当量的氯所取代、碳酸盐全部变为氧化物有机物完全氧化时,海水中所含全部固体物质的质量与海水质量之比,以10-3或‰为单位,用符号S‰表示,单位是g/kg。

(第一章)

8、依数性

指稀溶液蒸汽压下降、沸点上升、冰点下降值都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摩尔浓度成正比,而与溶质本性无关。

(第一章)

9、透明度

将直径为30cm的黑白圆盘沉入水中,在不受阳光直射条件下,圆盘刚刚看不见的深度。

10、补偿深度

有机物的分解速率等于合成速率的水层深度称为补偿深度。

(第一章)

11、硬度

指水中二价及多价金属离子含量的总和。

(第二章)

12、碳酸盐硬度

水中与HCO3-及CO32-所对应的硬度。

加热煮沸,形成CaCO3沉淀而除去,称为暂时硬度

13、非碳酸盐硬度

对应于硫酸盐和氯化物的硬度,即由钙镁的硫酸盐、氯化物形成的硬度。

煮沸不能出去,称为永久硬度。

14、碱度

是指水中所含的能与强酸发生中和作用的全部物质的总量,亦即能接受质子的物质总量。

是反映水结合质子能力,也就是水与强酸中和能力的一个量。

(第二章)

15、同化性硫酸盐还原作用

由植物和微生物共同参与。

可把硫酸盐转变成还原态的硫化物,然后再固定到蛋白质等的成分中(主要以巯基形式存在)

16、脱硫作用(desulfuration)

指在厌氧条件下,通过一些腐败M的作用,把生物体的蛋白质或其他含硫有机物中的硫矿化成H2S的作用。

17、硫化作用

即硫的氧化作用。

在好氧条件下,H2S可由贝日阿托氏菌属等氧化成硫或硫酸。

硫可进一步被硫杆菌属氧化成硫酸。

而在厌氧条件下,H2S可被光合细菌的一些种氧化成硫,或被着色菌属的一些种氧化成硫酸。

这两类硫的氧化作用都称硫化作用。

18、异化性硫酸盐还原作用

在厌氧条件下,硫酸可通过脱硫弧菌属、脱硫肠状菌属等细菌还原成H2S。

19、异化性硫还原作用

硫通过脱硫单胞菌属等的一些菌种还原成H2S的过程。

称异化性硫还原作用。

20、Marcet原理

海水中主要成分的含量比例在不同的海区间几乎是恒定的,只是盐分含量总值不同,这一结论称为海水主要成分组成恒定性原理,或称Marcet原理,或称Dittmar定律。

(第二章)

21、亨利定律

对于难溶气体,当气体压力不很大时,气体溶解度与其分压力成正比。

(第三章)

22、气体的溶解度:

在一定条件下,某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达到平衡后,一定量的水中溶解气体的量,称为该气体在所指定条件下的溶解度。

(第三章)

23、道尔顿分压定律:

由几种气体组成的混合气体中,其中某组分的分压力等于混合气体的总压力与该气体的分压系数的乘积。

(第三章)

24、饱和含量

是指在一定的溶解条件下(温度、分压力、水的含盐量),气体达到溶解平衡以后,1L水中所含该气体的量。

25、气体饱和度

指溶解诶气体的现存量占所处条件下饱和含量的百分比。

(第三章)

26、“水呼吸”耗氧

水中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细菌等微型生物都要呼吸耗氧,有机物在细菌作用下分解氧化也要消耗大量的氧气,这一类耗氧统称~

27、日较差

溶氧日变化中,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称为昼夜变化幅度,简称日较差

28、氧盈:

超过溶解氧饱和度100%以上的值称为氧盈。

29、氧债

(OD)是指好气性微生物、有机物的中间产物及无机还原物在缺氧条件下理论耗氧值受到抑制的哪一部分耗氧量。

是理论耗氧量与实际耗氧量之差:

OD=TOC-AOC

30、酸度

水中所含能与强酸发生中和作用的物质总量,即水中能够给出质子(H+)或经过水解能产生的H+的物质总量。

31、pH

水体中呈离子状态的H+离子的数量,也称为称为离子酸度。

32、缓冲作用

天然水所具有的能够抵御外来酸碱物质对pH的影响,保持自身pH值基本稳定的作用称为缓冲作用。

33、必需元素

是指直接参与生物的营养、其功能不能被别的元素替代、生物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元素。

(或者:

如果某种元素被证明至少是某种生物所必需的,则该元素称为必需元素)(第五章)

34、氨(铵)态氮

指水体中以NH3和NH4+形态存在的氮的含量之和,或称为总氨或总氨氮。

35、氨化作用

含氮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释放氨态氮的过程即为氨化作用。

(第五章)

36、硝化作用

在通气良好的天然水中,经硝化细菌的作用,氨可进一步被氧化为NO3-,这一过程称为硝化。

(第五章)

37、脱氮作用

在微生物作用下,硝酸盐或亚硝酸盐被还原为一氧化氮或氮气的过程,为脱氮作用。

(第五章)

固氮作用

溶解的氮气在固氮细菌和固氮蓝藻的作用下,转变成可以被吸收利用的氮,用于合成含氮有机物的过程。

38、活性磷酸盐

凡能与酸性钼酸盐反应的,包括磷酸盐、部分溶解态的有机磷、吸附在悬浮物表面的磷酸盐以及一部分在酸性中可以溶解的颗粒无机磷等,统称为活性磷化合物。

符号PO4-P。

39、有效磷

能被藻类直接吸收利用的磷。

一般可把活性磷看成有效磷

40、稳定剂

由于溶胶的聚结不稳定性,需在溶胶中加入少量电解质(即稳定剂),其离子吸附在分散相颗粒表面上形成双电层结构,由于带电和溶剂化作用,胶体粒子可相对稳定地存于介质中。

41、Fajans吸附规则:

对于由难溶离子晶体构成的胶体粒子,如(AgI)m,能与晶体的组成离子(如Ag+、I)形成不溶物的离子将优先被吸附。

42、-电位:

当分散相和分散介质做相对运动时,吸附层和扩散层之间存在的电位差称为电动电位,用希腊字母表示,又称为-电位。

43、总电位差:

为全部正电荷与全部负电荷之间的最大电位差,即胶核表面离子与全部反离子之间的电位差。

44、气液界面的吸附作用

液体中的溶质具有自动富集于液体表层从而降低水溶液表面能的趋势,这就是——

45、气提作用(泡沫浮选作用):

由于气泡的形成及在其气液界面上的吸附作用,水体中具有表面活性的物质连同可与其结合的其他各种形态物质一起被选择地富集于液相表面膜中,这种现象称为——

46、气浮分离法:

采用某种方式,向水中通入大量微小气泡,在一定条件下,使呈表面活性的待分离物质吸附或粘附于上升的气泡表面而浮升到液面,从而使某组分得以分离的方法。

47、凝聚——双电层斥力减弱,引力增强导致的胶体粒子的聚集现象。

48、混凝剂或凝聚剂

向胶体溶液中加入电解质,可以压缩扩散层,降低胶粒的-电位甚至使之接近于零,此时最容易发生聚集作用,所加的电解质称为。

49、污染物

是指进入环境后能够直接或间接危害人类的物质。

50、毒物

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较小浓度或剂量就能引起生物机体功能性或器质性损伤的化学物质,或剂量虽微,但积累到一定的量,就能干扰或破坏生物机体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或永久性的病理变化,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

51、剂量(dose)

指给予机体的或机体接触的外来化学物的数量,通常以单位体重接触的外源化学物数量(mg/kg体重)或机体生存环境中的浓度(mg/m3空气,mg/L水)表示。

52、绝对致死浓度(absolutelylethalconcentration,LC100)

指能在一定时间内引起观察生物个体全部死亡的水中化合物的最低浓度。

53、半致死浓度

指能在一定时间内引起试验生物群体中50%生物个体死亡的水中化合物的浓度。

54、有效浓度(effectiveconcentration,EC)

指外源化学物引起机体某项生物效应发生改变所需的浓度。

不以试验生物的死亡作为反应指标,而是以通过测定或观察生物对毒物的某种特定的效应。

55、耐受限度(tolerancelimit,TL)

指在一定时间内一群生物中一定存活比率个体能够耐受的某种环境污染物在水中的浓度。

96hTL10相当于96hLC90

56、生物富集

生物从周围环境中吸收积累化学物质的现象

57、生物放大

生物通过食物链积累化学物质、毒物随着营养级的提高而增大的现象。

58、急性毒性试验:

指在短时间内(通常为24~96h)生物接触高浓度有毒物质时,被测试化学物质引起试验生物群体产生一特定百分数有害影响的试验。

59、化学需氧量

在一定条件下,用强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物时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以氧的mg/L为单位表示。

60、生化需氧量

指好氧条件下,单位体积水中需氧物质生化分解过程中所消耗的溶解氧的量。

61、总需氧量

指在水中有机和无机物质燃烧变成稳定氧化物所需的氧量,包括难以分解的有机物含量和一些无机S、P等全部氧化所需的氧量。

62、腐殖质

在自然海水及土壤中,尤其是污泥和腐泥中广泛分布着一些分子组成复杂、性质较为稳定的大分子有机化合物的总称。

63、水质

水及其中所存在的各类物质所共同表现出来的综合特性称为水质。

(二)填空题:

1、天然水是海洋、江河、湖泊(水库)、沼泽、冰雪等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总称。

(绪论)

2、反应天然水含盐量的参数通常有离子总量、矿化度、盐度和氯度。

(第一章)

3、盐度和比重计的简单换算式为:

S=1.305(比重-1)

4、构成淡水离子总量的主要阳离子有Ca2+、Mg2+、Na+、K+和主要阴离子有HCO3-、CO32-、SO42-、Cl-。

(第一章)

5、在阿列金分类法中,根据含量最多的阴离子将水分为三类:

碳酸盐类、硫酸盐类和氯化物类;在类下在根据含量最多的阳离子将水分为三组:

钙组、镁组与钠组。

海水为氯化物类、钠组、Ⅲ型水、用符号ClⅢNa。

(第一章)

6、衡量水色的四大标准:

肥、活、嫩、爽。

7、纯水密度最大的温度是4℃,冰点为0℃;随着海水盐度增加,冰点和密度最大值的温度都会降低,当盐度超过24.9时,海水密度最大值的温度低于冰点。

(第一章)

8、对于一般的湖泊池塘,引起水体流转混合的主要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是风力引起的涡动混合,一是因密度差引起的对流混合。

(第一章)

9、构成天然水硬度的主要离子是Ca2+和Mg2+。

(第二章)

10、根据形成硬度的离子不同,可分为钙硬度、镁硬度、铁硬度等。

考虑到水中与硬度共存的阴离子的组成,又可将硬度分为碳酸盐硬度与非碳酸盐硬度。

碳酸盐硬度是指水中与HCO3-及CO32-所对应的硬度。

非碳酸盐硬度是对应于硫酸盐和氯化物的硬度,即由钙镁的硫酸盐、氯化物形成的硬度。

(第二章)

11、一般天然水的碱度由碳酸氢根碱度、碳酸根碱度、硼酸盐碱度及氢氧根碱度组成。

(第二章)

12、AT海水=[HCO3-]+2[CO32-]+[H4BO4-]+[OH-]-[H+]

≈[HCO3-]+2[CO32-]+[H4BO4-]

AT淡水=[HCO3-]+2[CO32-]+[OH-]-[H+]

13、当水体中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时,碱度增大;

14、养殖用水碱度的适宜量以1~3mmol/L较好,溶解氧pH…

15、在天然水中,存在的阴离子主要为HCO3-、SO42-、Cl-,但是在水中其含量大小顺序不同,一般而言,在淡水中为HCO3->SO42->Cl-,在咸水中则是C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