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沧州市献县垒头中学中考化学模拟练科学实验.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195406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96.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沧州市献县垒头中学中考化学模拟练科学实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河北省沧州市献县垒头中学中考化学模拟练科学实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河北省沧州市献县垒头中学中考化学模拟练科学实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河北省沧州市献县垒头中学中考化学模拟练科学实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河北省沧州市献县垒头中学中考化学模拟练科学实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沧州市献县垒头中学中考化学模拟练科学实验.docx

《河北省沧州市献县垒头中学中考化学模拟练科学实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沧州市献县垒头中学中考化学模拟练科学实验.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沧州市献县垒头中学中考化学模拟练科学实验.docx

河北省沧州市献县垒头中学中考化学模拟练科学实验

科学实验

当堂练习

一、选择题

1.(新情景题)2015年3月3日上海交大闵行校区实验室换瓶时发生硫化氢气体泄漏,致一人死亡。

实验操作不当或生活中不良习惯会存在很多安全隐患。

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

B.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C.油库、面粉厂、纺织厂、煤矿矿井内都要严禁烟火

D.夜间厨房发生煤气泄漏时,应立即开灯检查并打开门窗通风

解析 夜间厨房发生煤气泄漏时,应立即打开门窗通风,不能开灯,D错误。

答案 D

2.(中考高频重组题)下列实验操作中,一定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

A.将50g氯化钠固体放入50g水中,可配成溶质质量分数为50%的氯化钠溶液

B.50mL水和50mL酒精配制成100mL酒精溶液

C.pH值为1和3的两种酸溶液按一定比例混合可得pH值为4的溶液

D.50g溶质质量分数10%的氯化钠溶液加热蒸发25

g水,得到溶质质量分数等于20%的氯化钠溶液

解析 将50g氯化钠固体放入50g水中,氯化钠不一定能全部溶解,故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是50%,A错误;因为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50mL水和50mL酒精配制的酒精溶液小于100mL,B错误;pH值为1和3的两种酸溶液按一定比例混合所得溶液的pH在1和3之间,C错误;50g溶质质量分数10%的氯化钠加热蒸发25g水,得到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100%=20%,D正确。

答案 D

3.(初高中衔接题)下列各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漏气的是(  )

解析 D装置用弹簧夹

夹住右边导管,上下移动,若装置不漏气,两边液面应形成一定的高度差,而图示两端液面相平,说明装置漏气。

答案 D

4.(中考高频重组题)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解析 在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时,利用的是装置内气体的压强改变,有气泡冒出时,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否则气密性不好,A正确;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B正确;二氧化碳验满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而不是伸入集气瓶内。

C错误;取用液体时瓶口应紧挨着试管口、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向着手

心,D正确。

答案 C

5.(中考高频重组题)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比较Fe、Cu、Ag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铁丝浸入CuSO4溶液,铜丝浸入AgNO3溶液

B

验证NaCl溶液中混有盐酸

取少量溶液,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C

不损坏铁制品的前提下除去表面铁锈

将铁制品长时间浸泡在足量的稀硫酸中

D

分离硫酸钠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

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后过滤,并将滤渣溶于稀硫酸

解析 铁丝浸入CuSO4溶液,能置换出铜,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铜丝浸入AgNO3溶液,能置换出银,说明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则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铁>铜>银,A正确;盐酸显酸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B错误;将铁制品长时间浸泡在足量的稀硫酸中,会损坏铁制品,C错误;硫酸铜能与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过滤后得到的滤渣是氢氧化铜,将滤渣溶于稀硫酸,氢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但滤液是硫酸钠和氢氧化钠(过量)的混合溶液,本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错误。

答案 A

6.(中考高频重组题)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中,正确的是(  )

A.除去NaCl中少量的Na2CO3杂质,先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过滤后再蒸发结晶

B.检验可燃性气体中是否含有氢元素,在其燃烧火焰上方罩上干冷的烧杯,观察有无水雾

C.实验测定某矿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先加入稀硫酸,再比较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

D.实验室制备干燥纯净的氢气,用锌与浓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经浓硫酸干燥后收集

解析 Na2CO3能与过量的CaCl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钙,A错误;检验可燃性气体中是否含有氢元素,在其燃烧火焰上方罩上干冷的烧杯,观察有无水雾,B正确;实验测定某矿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不能使用稀硫酸,因为稀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会覆盖在矿石表面,阻止反应的进行,使测定结果偏小,C错误;浓盐酸具有挥发性,用锌与浓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中混有氯化氢气体,制得的氢气不纯净,D错误。

答案 B

二、填空与简答题

7.(新情景题)资料显示:

“氨气可在纯氧中安静燃烧……。

”某校科学小组学生设计如下装置(图中铁夹等夹持装置已略去)进行氨气与氧气在不同条件下反应的实验。

(1)用装置A制取纯净、干燥的氨气,大试管内碳酸盐的化学式是________;碱石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产生的氨气与过量的氧气通到装置B(催化剂为铂石棉)中,用酒精喷灯加热,得到两种氧化物。

其中一种为氮的氧化物,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8,则氨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过量的氧

气与A产生的氨气分别从a、b两管进气口通入装置C中,并在b管上端点燃氨气。

两种气体通入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填写气体名称);其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碳酸铵或碳酸氢铵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生成氨气;所以大试管内的碳酸盐是:

(NH4)2CO3或NH4HCO3;氨气为碱性气体,应选择碱性干燥剂;

(2)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反应物为NH3和O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一种氧化物为水,另一种为氮的氧化物,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8,应为NO,则氨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是:

4NH3+5O2

4NO+6H2O;(3)由于装置C上端开口,要点燃NH3,须先通入O2,后通入NH3,因为若先通入NH3,NH3在空气中不能点燃,NH3逸出会造成污染。

答案 

(1)(NH4)2CO3或NH4HCO3 碱性干燥剂

(2)4NH3+

5O2

4NO+6H2O (3)先通氧气,后通氨气;若先通氨气,氨气在空气中不能燃烧,逸出造成环境污染

中考链接

一、选择题

1.(2015·浙江杭州拱墅区二模)根据如图所示实验,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或可能导致的结果中,错误的是(  )

A.甲实验中,酸液飞溅

B.乙实验中,集气瓶破裂

C.丙实验中,称量结果偏小

D.丁实验中,不能收集满二氧化碳

解析 由于水的密度小于浓硫酸,浓硫酸溶于水时能放出大量的热,使水沸腾,造成酸液向外迸溅,A错误;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致使铁丝融化,熔融的铁球会落下炸裂集气瓶,B错误;生锈砝码的质量增大,可能使称取的物体的质量偏大,C正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如果用长颈漏斗,则需要将长颈漏斗插入液面以下,防止气体散逸,D错误。

答案 C

2.(2015·浙江宁波五模)下列有关实验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点燃某可燃物,在火焰上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的内壁有水雾出现,证明可燃物一定是含有H

B.某混合气体能使灼热的氧化铜变成红色固体,且导出后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原气体中一定含有一氧化碳

C.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盐酸反应制取的CO2通入澄清石灰水无沉淀生成,可能是因为盐酸太浓

D.含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氢气、水蒸气、氮气的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石

灰水、灼热的氧化铜、干燥剂碱石灰(假定每步都充分吸收),最后一定只剩下氮气

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后有水生成,则可燃物中一定含有H元素,A正确;使灼热的氧化铜变成红色固体,且导出后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混合气体,不一定含有一氧化碳,因为H2和CO2混合也会出现上述现象,B错误;若实验室用大理石与浓盐酸反应制取的CO2时会使通过的石灰水中含有HCl,通入澄清石灰水时,HCl会和CaCO3、Ca(

OH)2反应,有可能无沉淀生成,C正确;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氢气、水蒸气、氮气的混合气体,通过石灰水把CO2除尽,灼热的氧化铜除去一氧化碳和氢气同时又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干燥剂碱石灰除去水蒸气和生成的二氧化碳,所以最终产物一定是N2,D正确。

答案 B

3.(2015·浙江宁波镇海区模拟)按下列装置实验,不能达到对应目的的是(  )

解析 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发生反应,可以采用向下排空气法进行收集,A正确;氧气的验满方法是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来验满,B正确;在室温下,氢氧化钙微溶于水,不能配制45%的Ca(OH)2溶液,C错误;混合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碳被吸收,然后经过浓硫酸的干燥,可以得到干燥的CO,D正确。

答案 C

4.(2014·浙江义乌稠州二模)向烧杯中逐滴加入X溶液至过量(如图a),生成沉淀或气体的质量与加入X溶液的质量关系符合图b的是(  )

选项

烧杯中的物质

X溶液

A

HCl和FeCl3

溶液NaOH溶液

B

碳酸氢钠和氯化钠溶液

稀HCl

C

镁铝合金

稀HCl

D

稀盐酸和稀硫酸

BaCl2溶液

解析 A项,HCl和FeCl3溶液中逐渐加入NaOH溶液,开始时HCl先与NaOH溶液发生中和反应,无法生成Fe(OH)3沉淀。

当HCl完全反应后,加入的NaOH溶液会与FeCl3溶液反应形成越来越多的Fe(OH)3沉淀,直到FeCl3溶液完全反应;B项,碳酸氢钠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稀HCl会立即产生二氧化碳气体;C项,镁铝合金中加入稀HCl会立即产生氢气;D项,稀盐酸和稀硫酸中加入BaCl2溶液,稀硫酸会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硫酸钡。

答案 A

5.(2015·浙江温州实验中学模拟)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选项

A

B

C

D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证明石蜡成分中含有碳元素

探究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和温度达到着火点

证明铁生锈是水和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

解析 将水倒入盛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拧紧瓶盖后瓶子变瘪,只能证明二氧化碳溶于水或和水反应,不能证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A错误;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从而可证明石蜡成分中含有碳元素,B正确;铜片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只能证明燃烧与温度有关而不能证明燃烧是否需要氧气,C错误;证明铁生锈是水和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应补充一个铁钉不与水接触的实验,D错误。

答案 B

二、填空与简答题

6.(2015·浙江杭州西湖区一模)某同学为了测定由两种元素形成的气态化合物X的组成,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他把气体X由注射器A缓慢送入装有CuO的B装置,使之完全反应,得到如下结果(不考虑装置中的空气):

①实验前B管及药品的质量为21.32g,实验后为21.16g。

②C管收集到的液体物质经电解后可以得到H2和O2。

③在D中收集到约为0.09g的N2。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B管反应前后减小了0.16g,这是________的质量,B管中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中收集到的液体名称及质量分别是________。

(3)组成气态化合物X的各元素的质量比约为________。

解析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