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能源利用效率研究开题报告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192424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77.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制造业能源利用效率研究开题报告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国制造业能源利用效率研究开题报告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国制造业能源利用效率研究开题报告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国制造业能源利用效率研究开题报告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国制造业能源利用效率研究开题报告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制造业能源利用效率研究开题报告书.docx

《中国制造业能源利用效率研究开题报告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制造业能源利用效率研究开题报告书.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制造业能源利用效率研究开题报告书.docx

中国制造业能源利用效率研究开题报告书

工商管理硕士(MBA)研究生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书

 

论文题目:

姓名:

学号:

学科专业:

工商管理硕士

指导教师:

开题通过后最终定稿时填写

 

中国上海

开题日期:

年月日

附件1:

选题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市场经济社会里,效率就意味着活力和竞争力。

没有效率的社会,就没有发展的动力,在开放的世界经济中就难有其立足之地。

因为效率意味着能够提供相对更多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效率越高,所能拿出的用于分配的资源就更多。

因此,经济效率高的社会能够利用其相对较多的资源用于解决贫富分化问题,进而改变收入差距大的状况,能为社会持续良好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能源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物质保障,它的开发与使用程度关系到一个时期、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水平,与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息息相关。

近年来,中国的能源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这些成就基本上都是依靠能源大量消耗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得来的,这就使得原本就不平衡的能源体系面临着更大的压力,进而制约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解决这个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平衡能源体系。

能源的利用效率反映既定要素组合下能够减少的要素需求量。

它直接影响产品竞争力和国家竞争力,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

如何科学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能源资源,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己成为世界各国广泛和重点研究的课题。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西方国家始终把中国的能源问题作为“中国威胁论”的焦点而争论,这严重影响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如今,在能源价格持续上涨的严峻形势下,我国政府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倡导绿色发展、节约能源的理念,积极用政策引导全国改变高耗能、低产出的能源消费模式。

国家“十一五”(2006-2010年)规划期间,首次制定了严格的环境约束目标,单位GDP能耗比上个五年下降20%左右,工业废料回收利用率达到60%,以此来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维持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

在2010年国家“十二五”规划中,为了增强危机意识,加快建立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政府再次把节能减排、资源节约作为政策重点,用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来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从我国现实的经济发展来看,能源的利用存在两个突出的问题:

能源供需失衡及能源效率低下。

2000年以来,能源的供需问题表现得愈来愈明显。

首先,煤炭的供给日趋紧张,导致煤炭价格不断上升,众多煤矿企业不断开采资源,由此引发多个煤矿工地不断出现重大安全事故;加之石油储备的急剧减少,进口的对外依存度增高,国际油价攀升,使得石油供给远满足不了需求;其次,电力资源十分短缺,从个别城市用电短缺到最近几年的用电高峰期全国大部分省市地区大面积拉闸限电。

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中期发展阶段,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在2001年后表现尤为突出。

能源资源的紧缺与能源资源的大量需求之间的矛盾迫使人们更加关注能源的利用效率,因为只有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才能出现相对更多的资源,从而缓解能源紧缺问题。

但目前,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相对国际水平还相当之低。

从能源的消耗强度来看,2004年中国单位GDP能耗是美国的4.2倍,日本的7.2倍,德国的6.6倍,世界平均水平的3.1倍。

从这些数据大致可以反映出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还十分低下,能源利用存在严重的浪费现象。

但是可以发现随着近几年我国节能减排工作的力度加大,能源利用效率问题取得了一定成效。

2006年我国单位GDP能耗是美国的3.7倍,日本的5.4倍,世界平均水平的2.9倍。

较2004年,能源利用效率有了明显的提高,但距离世界水平仍有较大的差距。

从产业结构来看,制造业是国民经济最重要的支柱产业。

2008年,我国制造业的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87%,占全国GDP的42.5%,为国家提供50%以上的财政收入。

可以看出,制造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核心和工业化的动力。

而且制造业的发展水平能够体现一个国家生产力发展状况。

同时,工业排放中的绝大部分污染物均来源于制造业生产过程中能源的使用。

因此,制造业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中非常重要。

因此,结合目前我国制造业能源利用以及其对环境污染的实际情况,必须加强对能源利用效率和统计测度方法研究,以更好地达到国家根据科学发展观所提出的政策目标。

探讨中国制造业的能源利用效率问题,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实施科学发展观战略、为政府决策部门制定和完善能源利用效率政策系统、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附件2: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论文最终所将解决的问题。

2.1主要研究内容

本文通过使用非参数的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研究中国制造行业能源利用效率状况,并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对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通过实证研究分析环境因素在测度能源利用效率时所产生的影响,并根据所得的能源利用效率值分析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提出对策建议,为中国制造行业能源利用及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2.2论文最终解决的问题

通过对有效测度制造业细分行业的能源利用效率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制造业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为提高我国制造业的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提供政策建议和参考,使得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减少对能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

 

附件3:

论文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预期目标、难点及存在问题、工作计划等。

3.1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使用的方法主要有:

(1)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

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是被广泛应用的方法。

本文既需要通过实证研究,对中国制造行业能源源消费进行测评,又需要通过规范分析中国制造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进行分析。

(2)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对中国制造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进行定性分析,还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环境约束下中国制造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进行了定量分析,然后用面板计量模型分析法对中国制造行业能源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3.3预期目标

通过本文的研究结果,为提高我国制造业的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提供政策建议和参考,使得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减少对能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

3.4难点及存在问题

由于统计年鉴中缺乏某些年份分行业各类能源的消耗量数据,模型中所选取的指标体系不能完全反映所有与能源利用效率相关的信息量,有待进一步研究并加以改进。

3.5工作计划

2013年5月:

查阅资料、文献收集,确定研究方向及内容;

2013年6月:

与导师讨论开题报告,并依据开题时各位老师提出的意见,进一步确定论文的写作纲要;

2013年7月-12月:

针对研究的内容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确定研究模型以及研究的重点;

2014年1月-3月:

论文写作和修改阶段;

2014年4月:

论文定稿及答辩。

 

附件4:

文献综述

1、能源利用效率研究综述

国外对于能源效率的研究起步较早,积累了丰富的文献资料。

国外的研究者一般用能源密度来测量能源效率,如Mukherjee对能源密度的定义每单位产出或活动所消耗的能源数量[1],Mongia和Sathaye定义为每单位增加值所消耗的能源总量[2]。

但是,有学者对该方法提出了质疑,因为能源生产率或能耗强度指标本身就包含了许多结构性因素,如产业结构变动、能源投入结构的变化,或者能源价格的变动,它们都会影响指标值的大小,可能会对分析能源的技术效率产生严重的干扰,因此使用单位GDP或单位产出的能耗等指标难以如实反映效率的变动[3,4]。

近年来,国内许多研究者开始关注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问题。

如邱灵等通过对中国能源利用效率进行地域划分,研究能源利用效率的区域差异特征,进而找出影响区域能源利用效率的因素[5]。

魏楚和沈满洪则是运用1995-2004年数据计算省际的能源效率[6]。

李国平等学者运用中国1995-2006年数据来测算地市级地区的全要素能源效率,探究了地级市能源效率的空间相关性对我国能源效率地区分布的影响[7]。

在行业的能源效率研究中,多以工业行业的能源效率研究为主,LiuChang等搜集了中国29个工业行业的数据,用以分析影响工业行业能源强度的主要因素[8]。

杨中东用能源需求收入弹性的变化来分析能源强度的变化,进而用能源强度来分析2002-2007年中国工业27个行业的能源效率[9]。

KongTing等研究了24个制造业行业能源价格对能源强度的影响,发现通过促进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可以提高行业能源效率[10]。

夏文敏利用VAR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了经济增长、能源消费、二氧化碳排放之间的相关关系后,对我国省域数据采取新的划分标准研究了各地区能源利用效率的DEA分解,并对各区域能源效率通过聚类分析和脱钩指数分析研究了造成区域性差异的原因[11]。

也有一些文献涉及到了将行业进行高中低耗能行业的区别研究,但这些研究很少涉及到行业的能源效率的比较分析。

耿海清分别选取了5个典型高耗能行业和低耗能行业,对比分析两者在经济增长贡献、就业吸纳能力和环境影响等方面的差别,揭示了高耗能产业对区域城市化的影响机理[41]。

查冬兰和周德群比较研究了我国1994-2003年工业高中低耗能行业CO2排放影响因素的差异性,得到工业经济增长和子行业结构对两类行业CO2排放分别起到加剧和减缓的作用的结论[2]。

魏一鸣和廖华系统地总结了能源效率的7类测度指标及测度方法。

还指出了当前关于这些能源效率指标的认识或应用误区[42]部门的能源利用效率通常被定义为单位产值能耗或单位产品能耗。

M.GPatterson(1996)定义能源效率是用较少的能源生产出限定数量的服务或有用的产。

史丹(2002)指出能源利用效率包括能源经济效率和能源技术进步效率,提出使用能源弹性系数与能源消费强度来反映能源利用效率的改进[z]。

但并未提出直接测度能源利用效率的方法。

Huandwang(2006)指出能源效率的两种计算方法:

一是基于传统单要素能源效率,只把能源要素作为投入要素及GDP作为唯一的产出进行分析,而不考虑其他生产要素如资本存量、劳动力等;二是全要素能源效率(total一factorenergyefficiency,TFEE),即考虑能源、劳动力及资本存量等作为投入变量而GDP作为产出变量进行分析[3]。

魏楚等(2007)指出通过DEA方法定义的能源效率是在全要素生产框架下度量当前能源投人与最优可实现的能源投人,综合考虑了其它要素对产出的影响,是一个更能刻画“技术效率”变化的指标[#]。

王群伟等(2008)指出能源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具有相似性,一定程度上验证了能源效率的提高依赖于全要素生产率改善的分析结论I5]。

在Huandwang等的基础上,杨洪亮(2008)根据是否是单要素还是多要素对能源效率进行了界定。

单要素能源效率定义为一个经济体的有效产出(usefuloutput)和能源投入(energyinPut)的比值;全要素能源效率反映了社会生产的各投入要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相互替代,而决定最终产出的并非是能源或人力等某一个生产要素,而是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

同时,全要素能源效率可以使用不同的统计分析方法来确定效率前沿[6]。

魏一鸣(2010)提出把能源利用效率定义为“全要素能源效率”不会引起误解[9]。

Huandwang(2006)采用多投入(能源消耗、资本存量、劳动力、播种面积),单产出(地区GDP),并用目标能源消耗与实际能源消耗之比测度中国各地区能源效率[3]。

孙立成等(2008)利用相似的方法定义能源效率,并用来分析我国能源效率现状及与国外之间的差距[v]。

李世祥(2008)同样采用多投入(能源消耗、资本存量、劳动力),单产出(地区GDP),并用基于不同目标的能源消耗与实际能源消耗之比测度能源效率[l6]。

上述基于全要素定义能源效率能够反映资本存量及劳动力等对GDP的贡献及能源使用和劳动力、资本之间的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司法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