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资料整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191305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资料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资料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资料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资料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资料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资料整理.docx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资料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资料整理.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资料整理.docx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资料整理

伤仲永

原文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

“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

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译文

金溪县的平民方仲永,世代以耕田为业。

仲永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纸、墨、笔、砚等),(有一天)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

父亲对此(感到)很诧异,从邻家借来书写工具给他,仲永立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

这首诗的意思是赡养父母、与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传给全乡的秀才观赏。

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观赏的地方。

同县的人(对这件事)感到奇怪,渐渐地,(同县的人)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父亲,(有的人)花钱请方仲永作诗。

他的父亲以此认为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也已经很久了。

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了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

让(他)作诗,(他写的诗)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

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舅舅)回答说:

“他的才能已完全消失,完全如同常人了。

王安石说:

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

他先天的才能,远胜于一般有才能的人。

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常人,是因为他受到后天的教育没有达到要求。

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普通人,现在那些天生就不聪明,本来就是普通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能够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

一、总体感知

《伤仲永》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作者:

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也被称为王文公;是北宋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

他的散文雄健峭拔,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本文是一篇随笔,叙事部分采用了见闻录的方式,然后进行议论,揭示道理。

二、字词

(一)一词多义 “之”

1.忽啼求之——代词,书写工具。

2.借旁近与之——人称代词,他,仲永。

3.传一乡秀才观之——代词,仲永写的诗。

4.邑人奇之——代词,他,仲永。

5.或以钱币乞之——代词,仲永的诗。

6.余闻之也久——代词,仲永的事。

 7.于舅家见之——代词,他,仲永。

8.不能称前时之闻——助词,的。

 9.受之天——代词,通悟。

10.受之人——兼词,之于。

11.卒之为众人——助词,不译。

“于”

1、环谒于邑人——到,介词

2、于舅家见之——介词,在。

3、贤于材人远矣——介词,比。

4、受于人者不至——介词,被,引出动作的对象。

“自”

1、并自为其名:

自己

2、还自扬州:

从。

“闻”

1、余闻之久也——动词,听说

2、不能称前时之闻——名词,名声

“然”

1、父利其然也——代词,这样吧

2、泯然众人矣——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二)词类活用

意动用法

1、异——对…感到诧异。

2、奇——对…感到惊奇。

3、宾客——以宾客之礼对待。

4、利——认为…有利可图。

5、伤——对…感到哀伤。

名词作状语

6、日——每天

(三)古今异义:

1是:

古义此,与“自”组合意为“自从”,今为判断词。

eg: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2.或:

古义不定代词,有的,今义为或许。

eg:

或以钱币乞之;

3.文理:

古义是文采和道理,今表示文章内容或语句方面的条理。

eg: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4.众人:

古义是平常人,今义:

许多人,大家,eg:

泯然众人矣

5.稍稍:

渐渐,今义是稍微eg:

稍稍宾客其父

(四)通假字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bān)通“攀”牵、引。

三、知识要点

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

幼年天资聪慧“即书诗四句”。

“指物作诗立就”。

第二阶段:

才能渐退,“不能称前时之闻”。

第三阶段:

“泯然众人矣”。

2、“受于天”指什么?

“受于天”指人的先天条件好,即有天赋。

“受于人”又指什么?

指人后天学习和受到的教育。

3、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根本原因是什么?

受于人者不至也 还有其他原因吗?

父利其然,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4.最后一段的表达方式是什么?

议论。

说明了什么道理?

后天教育对一个人成才的重要性。

5、“伤”字的含义是什么?

哀伤、叹息。

它有哪几层意思?

叹息仲永的不自觉努力;叹息仲永父亲的利益熏心;叹息一个人才的流失。

6、“世隶耕”说明了什么问题?

仲永家既非书香门第,也非官宦世家,不可能受到诗礼熏陶,突出了仲永的天赋 

10课《木兰诗》

1、文章出了两个成语,分别是:

扑朔迷离意思是:

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清。

 磨刀霍霍意思是:

多形容敌人在行动前频繁活动。

2、夸张地描写了木兰身跨战马,万里迢迢奔赴战场的句子是: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描写木兰回家,家人兴高采烈的场面的句子是: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木兰与伙伴喜剧见面的句子是:

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惶。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用比喻巧妙解答木兰女扮男装奥秘的句子是: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侧面描写木兰功勋卓著的句子是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最能反映木兰艰辛的战场生活的句子是:

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

最能反映木兰紧张而有序的准备工作的句子是: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3、“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这一句子你怎么理解?

写出了木兰心情的急切,军情的紧急,路途的遥远以及思亲之情

4、“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这一句子你怎么理解?

写出了木兰回家之后能恢复女儿身的喜悦心情

15课《孙权劝学》

原文

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长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解释

当初,吴王孙权对吕蒙说:

“你现在身居要职掌握重权,不可以不学习!

”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加以推辞。

孙权说:

“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而成为学识渊博的学者吗!

只要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罢了。

你说你事务繁忙,谁比得上我处理的事务多呢?

我常常读书,自己感到有很大的收益。

”于是吕蒙就开始学习。

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讨论天下大事,鲁肃听到吕蒙的见解后非常惊奇地说:

“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已不再是当年的那个东吴阿蒙了!

”吕蒙说:

“与有志向的人分别几日,就要擦擦眼睛重新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

”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后就告别了。

一、总体感知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

作者:

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字君实。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事。

全书长于描写战争。

《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都是本书描写战争的代表作。

这里“资”是“帮助”;“治”是治理;“通”是“通史”;“鉴”是“借鉴”;整个书名的意思是:

以历史上的得失为鉴戒来帮助加强政治。

二、字词理解

(一)通假字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通耶,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2、卿今当涂掌事:

涂,通途

(二)一词多义

1、当:

但当涉猎(助动词,应当)当涂掌事(动词:

正)

1、见:

见往事耳(了解)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

(三)古今异义  

1、辞古义:

推脱。

(蒙辞以军中多务)今义:

美好的词语。

2、治古义:

研究 今义:

治理

3、及古义:

到了……的时候。

(及鲁肃过寻阳)今义:

以及。

4、过古义:

到。

(及鲁肃过寻阳) 今义:

经过。

5、更古义:

重新。

(即更刮目相待)今义:

更加。

6、但古义:

只。

(但当涉猎)今义:

转折连接词,但是。

7、博士古义:

当时掌管经学的学官。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今义:

学位名称。

8、往事古义:

历史今义:

过去的事

9、大古义:

很今义: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

10、孤古义:

古时候王侯的自称,我今义:

独自,孤独

11、就古义:

从事(文中)今义:

三、知识要点

1、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要想让人刮目相看,一定要自己善于学习,并学有所成。

2、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劝学。

3.孙权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

用自己的读书的体会现身说法。

4、文章与《伤仲永》比较,有何异同?

①《伤仲永》和《孙权劝学》的含义正好是一个对比,《伤仲永》里说的是天才少年仲永最后没落的故事,说明的是先天的天赋再好,如果没有后天的努力,最终还是“泯然众人矣”;而《孙权劝学》则通过昔日一介武夫的吕蒙最终通过学习成为吴国首席谋士的故事告诉我们,先天的不足是可以通过后天努力弥补

②前文以记叙和议论综合行文,后文是对话形式行文

5、文章出了两个成语:

刮目相待:

另眼相待,用新的眼光看待。

吴下阿蒙:

指学识浅薄的人。

6、文章给了你什么启示:

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少年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后天学习的重要(天性再好,不接受教育就会变成普通人;天性不好,只要努力学习,就会有收获)

7、文中共出现了3个人物:

孙权、吕蒙、鲁肃,他们分别有什么性格特征:

孙:

善劝,关心属下鲁:

敬才爱才吕:

善于听取意见、好学

8、“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侧面描写,作用是:

体现了吕蒙的惊人长进。

学有所成。

9、“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说明了吕蒙“学”的必要性

10、孙权告诉吕蒙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目标是:

涉猎、见往事(用原文词语填空)

20课《口技》

原文

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摇其夫语猥亵事。

初不甚应,妇摇之不止,则二人语渐间杂,床又从中戛戛。

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夫令妇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夫起溺,妇亦抱儿起溺。

床上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床声,夫叱大儿声,溺桶中声,一齐奏发,众妙毕备。

满堂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也

既而夫上床寝,妇又呼大儿溺,毕,都上床寝。

小儿亦渐欲睡。

夫茀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之声。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译文

京城里有个擅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