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二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189727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1.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二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二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二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二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二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二单元教案.docx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二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二单元教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二单元教案.docx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二单元教案

课题:

平均分的认识

(一)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知识目标

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能力目标

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重点

“平均分”的概念

教学难点

“平均分”的概念

教具、学具的准备

课件、准备10张正方形卡片、15个○卡片、20根小棒。

教法、学法

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准备

1.出示准备春游食品的情境图。

以小精灵聪聪的身份说二

(1)班明天要去春游。

小朋友正忙着准备春游食品呢!

我们来看一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食品。

2.让学生观察画面,请学生说一说了解到的情况。

二次备课:

二、呈现新课

二、新课

1.教学例1,引入“平均分”。

师:

我们来帮助二

(1)班小朋友准备春游食品好吗?

请各组为二

(1)班的5位小朋友分配春游食品。

(1)讨论分配方案。

突出每种食品“应该每份同样多”。

(2)动手分一分。

分好后,请各组推代表展示分配结果。

(3)让学生观察各组为二

(1)班小朋友准备的春游食品,发现:

每份中的各种食品同样多。

说明: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巩固“平均分”。

(1)出示教科书第13页“做一做”。

请学生看题,并说一说题意。

特别请学生说一说“平均分成5份,是什么意思。

(2)让学生用10张正方形卡片代替面包,分一分。

分好后,同桌检查一下:

是不是分成了5份,每份是不是同样多。

然后,按分的结果填空。

3.尝试平均分物品。

(1)按教科书第14页例2提出:

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

(2)请各组用实物图卡片(或○卡片)分一分。

(3)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分的结果。

(4)教师归纳平均分的方法:

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可以每次每份分一个或几个。

最后,要使每份分得同样多。

4.独立进行平均分。

(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矿泉水,独立完成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的任务。

(2)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

三、巩固提高,本课小结

三、练习

1.练习二的第1题。

(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花,动手往3个花瓶里插花。

说明:

想怎么插花就怎么插。

最少设计两种插花的方案。

(2)交流。

请学生展示自己最得意的插花方案,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3)评价。

让学生相互评价,欣赏自己的作品。

然后,请学生选出每瓶插同样多枝花的插花方案。

强调:

这几种插花方案,都是把花平均插进3个花瓶里。

此题的“插花活动”为使学生对平均分的印象更深,开始可以让学生喜欢怎么插就怎么插,以显示题目的开放性。

教学时,还可让学生用画一画的方法,往每个花瓶里插花。

借助插花活动,让学生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四、总结

1.请学生回忆: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2.教师总结:

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平均分,还学会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

要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可以每次每份放一个,也可以每次每份放两个„„最后,每份分得同样多。

四、作业布置

练习二的第2、3题。

五、板书设计

平均分的认识

(一)

平均分:

分得的同样多

平均分物品

插花活动

六、教学反思、教学随笔

课题:

平均分的认识

(二)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知识目标

巩固“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同样多。

能力目标

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重点

平均分与生活实际联系

教学难点

平均分与生活实际联系

教具、学具的准备

筷子、苹果、盘子、小棒、计算机课件。

教法、学法

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复习

1.把12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中,想一想应该怎样放?

把12个苹果放在4个盘中,想一想应该怎样放?

比较:

这两句话一样吗?

不同点是什么?

(强调“平均分”)

二次备课:

二、呈现新课

二、新授课

1.出示例题3。

计算机课件演示教科书第15页的例题3的画面。

请一个同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的内容。

(每条船限乘4人,24人要租几条船?

)教师:

每4人为1小组讨论一下,应该租几条船?

学生汇报:

每条船限乘4人,就是每条船只能坐4个人,所以每份是4人;那24人里包含有6个4人,所以应该租6条船。

教师:

如果每条船限乘6人,那24人要租几条船?

(让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再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2.练习:

科教科书第15页的做一做。

首先让学生观察画面:

图上画的是什么?

提问:

一共有几只小动物?

每位一双,一双是几根?

小熊有12根筷子,每份是2根,可以分几份?

够分吗?

教师:

这一道题就是问12里面有几个2。

三、巩固提高,本课小结

1.完成练习二的第4题。

用情境图呈现分萝卜活动。

练习时,先让学生观察画面,并根据画面提供的信息和问题,确定“把多少个萝卜平均分给小兔”“按每只小兔几个萝卜来分”,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

在学生明白把16个萝卜,按每只小兔4个萝卜分之后,让学生独立“圈一圈”完成分萝卜任务。

然后让学生交流分的过程和结果,比如学生说出“没4个萝卜圈在一起„„”通过圈和说,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

四、小结

四、作业布置

完成练习二的第5题。

五、板书设计

平均分的认识

(二)

平均分与生活实际联系

每条船限乘4人,24人要租几条船?

6几条船

六、教学反思、教学随笔

 

课题:

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知识目标

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

能力目标

懂得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的算式和写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重点

初步学会除法的算式和写法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除法的算式和写法

教具、学具的准备

课件

教法、学法

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引入新课

1.出示12个竹笋和4个篮子。

再出示题目: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可以放几个?

提问:

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

(强调每盘要放同样多)

学生独立分竹笋,然后汇报分的结果:

先把竹笋每盘放1个,每次分完,再把剩下的竹笋按照前面的方法继续分,直到分完为止。

分的结果是每盘放3个。

小结:

把12个竹笋,放在4个盘子里,就是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个。

教师:

像这样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或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等,都是属于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都是平均分,在数学上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表示。

(板书课题:

除法)

二次备课:

二、呈现新课

二、新授课

1.以前我们学过加法、减法、乘法的符号,那今天我们学习除法,除法的符号是“÷”。

指导书写:

写除号时,先画一短横,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直,上下两点要对齐。

2.出示教科书第18页的例题4。

教师: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

”这道题应该怎样列式?

①要分的竹笋是几个?

(12个)把12写在除号的前面。

②把12平均分成几份?

(4份)把4写在除号的后

③每份是几?

(是3)把3写在等号的后面。

教师一边说一边板书:

12÷4=3

④教师再让学生回忆刚才的除法算式是怎样列的?

让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⑤教师:

12÷4=3这个除法算式“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3。

”这个算式读作:

12除以4等于3。

⑥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

并读一读算式。

再互相说一说。

3.出示:

15÷3=5

教师:

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

(15除以3等于5)

请一个同学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

(表示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是5)

三、巩固提高,本课小结

提问:

一共有多少块饼干?

平均分给几个人?

每人分几块?

怎样列除法算式?

(要分的饼干是18块,除号前面写18;平均分给3个人,除号后面写3;每人分6块,等号后面写6)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

(18除以3等于6)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

(把18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是6)

四、作业布置

把20个苹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

五、板书设计

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

12÷4=3读作:

12除以4等于3

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3。

总个数写在除号的前面;把平均分的份数写在除号的后面,每每份是多少,应是得数。

六、教学反思、教学随笔

课题:

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知识目标

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

能力目标

懂得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多少份,也是用除法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掌握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重点

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

教具、学具的准备

课件

教法、学法

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引入新课

1.教师: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

2.分小圆片:

教师拿出8个小圆片要把这些小圆片分给另一些同学,每个同学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同学?

接着教师让学生注意观察,老师是怎样分的。

使学生知道,教师把小圆片先拿2个分给一个同学(教师分的时候要同时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另一位同学),再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三位同学,最后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四位同学。

也就是每2个小圆片分给一位同学,分完后问学生:

分给了几个同学?

学生观察出:

8个小圆片,每个同学2个小圆片,可以分给4个同学。

想一想:

刚才老师是怎样分的?

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二次备课:

二、呈现新课

1.出示教科书第19页的例题5。

(1)教师:

每4个放一盘是什么意思?

(每一份是4个竹笋)

(2)用自己的学具动手摆一摆20个竹笋,按每4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对操作错误的同学给予个别指导)

学生分完后,教师请一个同学到黑板前面来演示分的过程。

(教师要强调四个四个的分,每4个放一盘,也就是每4个为一份)

(3)让学生回顾分的过程和结果,提问:

我们刚才是怎样分的?

分的结果是怎样?

小结:

我们分竹笋的时候,把4个竹笋放一盘,求能放几盘?

实际上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这种方法也叫以用除法来计算。

(4)指导算式的写法。

①竹笋的数量是20个,这是表示要分的数量,写在除号的前面。

每4个放一盘,就是每份是4,写在除号的后面。

分的结果是可以放5盘,5是分的份数,写在等号的后面。

(板书,20÷4=5)

②让学生说一说除法20÷4=5表示什么意思?

(表示有20个,每4个分一份,分成了5份)

③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20÷4=5

被除数除数商

(5)小结: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了除法,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用除法来计算。

并认识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2.练习;教科书第19页的做一做的第1题。

提问:

一共有多少个小圆片?

每堆几个小圆片?

可以分成几堆?

(先让学生动手摆一摆)

怎样列除法算式?

(要摆的小圆片是12个,除号前面写12;每堆6个,除号后面写6;可以分成2堆,等号后面写2。

)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