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18746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1.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docx

《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docx

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奴隶制社会)

中央

禅让制→王位世袭制

约BC2070年,黄河流域,禹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

特点

有时父子相传,有时兄终弟及,王位只在一家一姓中传承,形成“家天下”的格局(在此之前为“公天下”)

地方

分封制

发展

夏朝建立→商朝沿袭→西周完善

目的

有效的统治被征服的广大地区

对象

亲属子弟、功臣、先代贵族(后来还有同姓贵族和归顺的异族首领)

依托

宗法制

内容

(周朝)

①天子要对诸侯诏赐册命,授土、授民、授职。

②诸侯受封后,定期朝见天子,向天子纳贡、服役,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出征。

③诸侯在自己的封国里,也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卿大夫,卿大夫再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士。

卿大夫和士同样要对上一级承担纳贡、服役、作战等义务。

意义

从天子到士,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开拓了疆域;巩固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使国家强盛。

宗法制

含义

以血缘关系亲疏维系政治等级的制度

发展

夏朝产生→商代发展→西周完备

实质

维系统治阶级内部关系、加强奴隶主贵族世袭统治的工具

核心内容

嫡长子继承制

意义

防止奴隶主贵族之间因权力和财产的继承问题而发生的争执和内乱,有利于维护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巩固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王位世袭制、分封制与宗法制相互联系,相互依托,这三者构成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2.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皇帝制

(君主专制)

BC221年,秦王嬴政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阳。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是当时东方的一个强国)

内容

①改变称号(改称“皇帝”、“玺”、“朕”、“制”、“诏”);

②总揽军权、行政权、财权,任免主要官员、调动军队的权利

特点

皇权至上、皇权独尊、皇权世袭

中央集权制

中央

内容

设置三公九卿,三公即丞相(政务)、太尉(军务)、御史大夫(掌管图籍章奏、传达皇帝诏令、监察百官),九卿分掌朝廷和国家各项行政事务

意义

巩固统治,三公相互牵制,避免权力过大

地方

内容

①推行郡县制,废除分封制,分36郡,郡下设县,郡守、县长均由朝廷任命,不世袭

②在全国各地统一实行秦律,并且统一全国的文字、货币、度量衡,修驰道

意义

①前者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②后者加强了地方与中央的政治、军事联系

意义

①积极影响:

巩固了统治,国力大大增强,促进国家的统一,成为封建社会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

②消极影响:

容易滋生暴政

其他巩固统治的措施

反击匈奴,夺回河套地区,修长城;统一东南、岭南地区,开凿灵渠

 

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①中央政治制度

汉朝

汉承秦制,沿袭皇帝制和三公九卿制:

西汉的内朝是决策机构,外朝是执行机构;

东汉光武帝设尚书台,下分六曹(剥夺九卿职权),后“虽置三公,事归台阁”,三公成为虚衔

魏晋南北朝

逐步形成三省制度:

先中书省(决策),后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

隋朝

以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为政府最高行政机构

唐朝

中书省是决策机构,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

门下省是审议机构,审核政令;

尚书省是执行机构,下设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六部。

五代十国

在三省六部之外设枢密院,主管军事机密和武装队伍,并参与大政决策

宋朝

中央二府:

中书省、门下省是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是最高军政机构

元朝

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是最高军事机构

②地方政治制度

汉朝

郡国→州.郡.县

汉初,郡国并行制,郡设太守,国设相

汉武帝后期,分全国13州,设刺史,代表中央监察诸侯和地方高官

唐朝

道.府.县

唐与隋同,唐朝的州县两级行政制度与隋朝相同

唐太宗时,分全国为道,作为监察区,监察地方州县

唐玄宗时,道成为正式的行政区划

元朝

行省.路.府.县

行中书省,简称“行省”,行省之下设置路、府、县

△除大都周围地区和西藏地区以外,均使用行省制。

 

4.明清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

明朝

刚建立时,沿袭元朝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总揽全国政务;

明太祖朱元璋时,革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作为最高一级的行政机构,设立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

明成祖时,内阁制度正式确立;

明宣宗时,内阁有票拟权,成为辅佐皇帝决策的中央机构;

清朝

入关前,议政王大臣会议为中枢机构;

入关后,仿明设立内阁;

康熙帝时,设立南书房,形成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南书房三个辅政机构;

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军机房),集中军政大权,所发出的谕旨称为“廷寄”,内阁名存实亡

二、近代中国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和民主革命

1.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

时间

1840-1842

原因

①打开中国市场(根本原因);②1839年虎门销烟(直接原因)

结果

中国战败,签订《南京条约》(根本原因:

封建制度的落后)

条约

名称

中英《南京条约》(1842)

内容

①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②赔款2100万银元;

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作为通商口岸;

④中国对英国进出口货物收取关税由双方商定等。

后续

1843年与英国签订《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作为补充;

1844年与美国、法国签订了《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

影响

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

时间

1856-1860

原因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结果

中国战败,签订一系列条约

条约

名称

中英中法《天津条约》(1858)

内容

①准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②中国增开沿海沿江10个通商口岸;

③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通商、传教;

④外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航行等。

名称

中英中法《北京条约》(1860)

内容

①承认《天津条约》有效;

②增开天津为通商口岸;

③割让九龙司一区给英国;

④赔偿英、法两国军费白银800万两。

其他

与沙俄签订《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后签《勘分西北界约记》

影响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受到更严重的侵害,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

(是第一次的继续和扩大)(△火烧圆明园)

 

2.太平天国运动

时间

1851-1864

原因

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的血腥掠夺、本国封建势力的残酷剥削(根本)日益加重,加速了农民的破产,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经过

1851.1

广西桂平金田村,洪秀全发动农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1851.9

攻占永安并建制,初步建立政权

1853.3

攻占南京并改名天京,定其为都城,正式建政

1853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1853.5

为推翻清朝统治北伐、西征、东征(全盛时期,西征夺取清朝半壁江山)

1856

天京变乱,天京保卫战

1859

洪仁玕总理朝政,颁布《资政新篇》

1864

天京陷落,运动失败

纲领

名称

《天朝田亩制度》(1853)

内容

废除一切土地私有制,规定以户为单位,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

每户留足口粮,其余粮食一律上交圣库。

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由圣库供养

目的

建成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人间天国

评价

这个纲领反映了数千年来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愿望,但是绝对平均主义的做法是根本行不通的,实际上该制度也未曾得到施行

名称

《资政新篇》(1859)

内容

①向西方学习,由公众选举官吏;

②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

③开设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影响

这是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但未曾施行

结果

失败(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和时代的局限性)

评价

①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具有不可避免的时代局限性。

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社会生产力的代表者,提不出科学的民主纲领,不可能建立一个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新社会。

②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也狠狠打击了外国侵略者。

它所进行的反封建反侵略战争,拉开了近代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3.甲午中日战争

时间

1894-1895

原因

日本帝国主义经济发展需要(根本),中国必战求和,朝鲜东学党起义

结果

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

条约

名称

中日《马关条约》(1895)

内容

①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其附属各岛和澎湖列岛给日本;

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只按进口货纳税

影响

《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4.义和团运动

时间

1898-1901

原因

民族矛盾尖锐(根本),自然灾害与教会(直接原因)

口号

扶清灭洋

评价

①反映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显示了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的英勇精神,容易调动各阶层加入反帝斗争;

②容易丧失对清政府的警惕,被其利用,将西方的文明与侵略混为一谈,笼统排外

结果

失败

 

5.八国联军侵华

时间

1900-1901

结果

中国战败,同11国签订《辛丑条约》

条约

名称

《辛丑条约》

内容

①清政府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付清,共9.8亿两;

②北京设立“使馆区”,允许各国驻兵保护;

③拆除大沽炮台以及从北京到大沽沿途的所有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④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

影响

《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了“洋人的朝廷”

 

6.辛亥革命

 

中国同盟会

背景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

时间

1905.8

地点

日本东京

性质

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

政治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三民主义”:

“民族、民权、民生”

三民主义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要求,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推动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展

武昌起义

时间

1911.10.10

结果

胜利。

各地革命党人起义响应,一个月内13个省、城市脱离清政府独立

条件

革命思想、革命力量、地理优势、矛盾尖锐

△武汉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摇篮。

 

中华民国的成立

时间

1912.1.1

地点

南京,孙中山宣誓就职(计算±1911)

文件

名称

1912年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内容

①中华民国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②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③国民享有人身、居住、迁徙、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宗教信仰的自由,选举、被选举权利,以及纳税和服兵役的义务。

性质

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评价

体现了民主精神,反映了人的解放和社会解放的历史要求,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评价

①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

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辛亥革命对亚洲及全世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②但是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革命果实最终也被袁世凯窃取。

 

7.五四运动

时间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