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七律长征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185879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1七律长征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11七律长征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11七律长征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11七律长征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11七律长征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1七律长征教学设计.docx

《11七律长征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七律长征教学设计.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1七律长征教学设计.docx

11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11《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并会写“逶、迤、磅、礴、丸、岷”。

能正确读写“逶迤、磅礴、泥丸、岷山”等词语。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启发学生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学难点:

    理解二、三句诗的意思并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图片、课件

  教学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并会写“逶、迤、磅、礴、丸、岷”。

能正确读写“逶迤、磅礴、泥丸、岷山”等词语。

   2、了解长征这段历史以及本课的写作背景。

   3、指导学生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图片

  教学过程:

  一、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

    课前我们在家里收集有关长征的资料,这节课我们先来交流一下自己了解了哪些长征的相关知识,也可以讲述你收集到的长征时期的故事。

    (教师补充介绍长征资料,还可以让学生借助P58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对长征有进一步的了解:

红军长征的大致路线是:

瑞金→突破四道封锁线→强渡乌江→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过夹金山→穿过草地→陕甘会师)

  二、红军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了陕北根据地,这时,毛泽东主席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七律•长征》。

(教师板书课题)

  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感受诗人的伟大情怀。

请同学们先来自己读读这首诗,要读准生字的读音,注意诗歌的朗读特点。

  

(一)学习本课重点生字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逶迤(wēiyí)磅礴(pángbó)岷山(mín)

   2、解释词语。

     逶迤:

弯曲绵延的样子。

     磅礴:

气势雄伟的样子。

  

(二)我们已经学过不少诗歌,谁来说说这首诗有什么特点?

应该怎么读呢?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本首诗的特点:

“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

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偶句要押韵,三四五六句要对偶,必须一韵到底。

  (三)我们了解了这首诗的特点,现在再来读读,争取读得准确通顺。

  三、这首诗写于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取得胜利的时刻,它表达了什么内容?

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我们再来读读全诗,想一想这首诗的大意。

如果遇到自己难理解的诗句,可以在旁边画个“?

”。

  

(一)想好的同学,可以在小组里和学习伙伴交流。

  

(二)哪个小组愿意把自己组讨论的结果在全班交流?

    全诗大意: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小小泥丸在滚动。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雾气蒸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三)了解了全诗的大意,我们现在能不能把这首诗读得更好呢?

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

  四、布置作业:

   1、书写本课的生字和字词。

   2、继续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深入理解诗句,感受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学难点:

    体会二、三句诗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上节课,我们初读了《七律•长征》这首诗,并了解了全诗的大意,今天我们继续深入学习,了解这首诗中蕴含的情怀。

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首诗。

  二、全诗虽然仅有56个字,却向我们展示着长征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我们能不能再读读诗句,并结合自己了解的课外知识,说说诗中描写了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哪些艰险经历?

    (五岭山险峻、乌蒙山高耸、天险金沙江、大渡河险恶、千里大雪山。

  三、面对长征路上的这些艰难险阻,红军战士们又是怎样对待的呢?

  

(一)我们再来读读诗句,抓住重点词句感受红军战士的精神。

   重点理解:

    1、高大险峻的五岭山和乌蒙山在红军的眼里如同小小的“细浪”、“泥丸”,这一大一小的对比,表现了红军的顽强豪迈的英雄气概。

明是写山,暗写红军,反衬对比,十分巧妙。

    2、红军巧渡金沙江和勇闯大渡河在长征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都是具有典型意义的战斗,展示了红军的足智多谋和英雄气慨。

“寒”字用来烘托沪定桥自然环境的险恶,反衬红军战胜艰险的英雄形象。

“暖”字表达了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

这一寒一暖的对比,很巧妙。

    3、征服大雪山这一壮举,更是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勇往直前。

“更喜”两字,不仅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还体现了红军战士对美好的革命前途的向往和自信。

  

(二)体会得多好啊!

能把我们的体会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

(练习感情朗读)

  (三)在长征途中,红军战士遇到的艰难险阻不计其数,你还能说出哪些事例吗?

  (课件补充红军长征的影片资料:

寒冷和饥饿、渡过草地无人区等)

  (四)是啊,无论红军战士遇到怎样的艰难,他们都不会退缩,从哪句诗句中能让我们感受到红军的大无畏气概?

让我们大声读出来;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

  四:

“远征难”三个字总括了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难。

红军“不怕”“只等闲”,充分显示出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七律•长征》这首诗饱含着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

它是中国革命的壮烈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灿烂明珠。

让我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全诗,会背的同学可以背诵。

  五:

总结: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长征不仅在军事战斗史上创造了奇迹,而且也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象征。

  六:

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阅读或观看有关红军长征的故事书和电影电视片。

板书:

《七律长征》不畏困难,勇往直前

《清平乐·六盘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毛泽东创作这首词的历史背景。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这首词。

  教学难点:

体会词的意思。

  教具准备:

课件(长征路线图)、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板书,揭示课题。

   1、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

   2、教师解释课题:

清平乐是词牌名,是决定音韵和格律的。

   3、教师简介这首词的创作背景。

  二、读通词,掌握相关的生字新词。

   1、学生自由读词,要求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尽量读出韵律来。

   2、检查学生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

     重点指导“缚”的声母是“f”,“陕”是卷舌音,“缨”是后鼻音;“雁”的里面是两个单人旁,不要写成双人旁。

   3、学生齐读生词后正确、流利、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读懂课文,深入了解词的背景。

   1、教师导读:

这首词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的呢?

请同学们读课文。

     读中学习并掌握本课的其他生字新词,再和同桌说说毛主席创作这首词的背景。

   2、检查课文的朗读情况。

   3、指名反馈(要求简单地复述课文内容,也就说出了这首词的创作背景。

   4、教师在学生反馈的基础上,出示红军长征路线图,一边看图,一边介绍创作背景。

   5、教师引导:

了解这首词的创作背景,你能想像出毛主席当时写这首词时的心情吗?

   6、学生怀着喜悦、激动的心情读一读,读出革命者对胜利的信心和期待。

  

  四、理解词的意思。

   1、教师出示注释,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说说《清平乐·六盘山》这首词的意思。

     (六盘山、望断、红旗、长缨、苍龙)

   2、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对词的理解。

  五、品读,体会情感。

   1、指名读词额上半阕和下半阕,想一想,作者都写了哪些景象?

   2、指名反馈:

上半阕,作者看到了什么?

   3、师导:

这是词人远眺六盘山所见到的景象,这让他想到了什么?

请大家把词中的句子画出来。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两行词。

   5、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下半阕,说说作者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6、指导有感情朗读。

  六、拓展延伸,读《长征》。

   1、教师:

同学们,翻过六盘山,红军长征即将胜利,能不高兴吗?

在这漫长的长征路上苦难重重,但是我们的红军战士从未畏难过。

你们听――课件配乐朗诵毛泽东的《长征》。

   2、引导学生反馈搜集到的诗词,集体交流。

  七、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克服万难、流血牺牲争取来的,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将来建设祖国,为祖国争光。

  八、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词并背诵词。

   2、开展毛泽东主席诗词朗诵会。

  

板书:

清平乐·六盘山

看到            想         情

上半阕:

天 云 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幸福而自豪

下半阕:

峰 旗 战士 “何时缚住苍龙”   对革命的坚定和信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