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语文下册《苏轼词两首》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183461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二语文下册《苏轼词两首》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高二语文下册《苏轼词两首》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高二语文下册《苏轼词两首》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版高二语文下册《苏轼词两首》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版高二语文下册《苏轼词两首》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二语文下册《苏轼词两首》教案.docx

《人教版高二语文下册《苏轼词两首》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二语文下册《苏轼词两首》教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二语文下册《苏轼词两首》教案.docx

人教版高二语文下册《苏轼词两首》教案

人教版高二语文下册《苏轼词两首》教案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豪放派词的艺术特点。

  2.从词句入手,体会炼字炼句的妙处,进而把握作品的意境。

  3、了解不同时期词作者的创作风格。

  4、准确背诵并默写全词。

  学习重点:

1、豪放派词的艺术特点。

  2、苏词中字词句使用的妙处。

  学习难点:

1、理解词的意境。

  2、苏词中字词句的妙处。

  学法指导:

诵读法、合作讨论法。

  知识链接:

  1、苏轼(1036—1101):

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

他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行新法,他极力反对,出任杭州等处地方官。

又因作诗得罪朝廷,被捕入狱,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时,旧党当权,召还为翰林学士;新党再度秉政后,又贬惠州,远徙琼州,后死于常州。

  苏轼的词意境和风格都比前人高出一筹。

他作词不纠缠于男女之间的绮靡之情,也不喜欢写那些春愁秋恨的滥调,一扫晚唐五代以来文人词的柔靡纤细的气息,创造出高远清新的意境和豪迈奔放的风格。

  苏轼的词强烈地反映着入世和出世的世界观的矛盾。

他政治上长期失意,一生经历坎坷,但仍能保持乐观豪迈的精神,不时发出健旺爽朗的笑声;另一方面作者在达观潇洒的风度里潜伏着一种浓厚的,逃避现实追求解脱的老庄思想,用来寄托自己对社会政治现实的不满情绪。

  2、《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谪居黄州游赤壁时所写。

这时作者47岁,自觉功名事业还没有成就,就借怀古以抒发自己的怀抱。

  苏轼出狱后被派往黄州,名义上是团练副使,其实要受地方官员的监督管制,形同囚犯。

为了排遣内心郁闷,他在住地临皋东面的山坡上盖了房子,取名“雪堂”,自号东坡居士。

每天早饭后他就到那里去读书,跟朋友们谈论,或浏览风景。

有时也到稍远的地方走走,到过赤鼻矶(当地人误以此为“赤壁”)、岐亭等地。

  苏轼游赤鼻矶,据前后《赤壁赋》所记,共有两次,都在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这一年里。

这首词大概是这期间写的。

当时他已45岁,所以词中有“早生华发”一语。

  3、念奴娇:

词牌名。

后人还以《大江东去》、《大江东》、《酹江月》作为《念奴娇》的代名。

  4.关于《定风波》

  《定风波》也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期的作品,记叙的只是出游时途中遇雨的一件小事,但从中表述了作者洒脱、放达的人生态度,更寄寓了他对自己所遭受的政治打击的愤懑和故作旷达之情。

  学习过程:

  1、填空(A级)

  《念奴娇·赤壁怀古》选自_______,是我国______时期伟大词人_______的作品。

词人有政治抱负,因作诗讽刺新法,被贬为_______。

贬居_______期间,曾两游_______附近的_______,写出了这首着名的词,时年_______岁。

  2.选择题:

(A级)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黑字的字形、注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A.纶(lún)巾酹(lèi)酒樵(qiáo)悴崩摧(cuī)

  B.纶(lǔn)巾酹(lēi)酒樵(qiáo)悴崩催(cuí)

  C.纶(guān)巾酹(lēi)酒樵(qiáo)悴崩摧(cuī)

  D.纶(guān)巾酹(lèi)酒憔(qiáo)悴崩摧(cuī)

  

(2)“故垒西边”句中的“故”当“旧”讲。

下列各句中的“故”和它意义相同的是()

  A.故作不良计B.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

  C.池鱼思故渊D.故国神游

  (3)“樯橹灰飞烟灭”句中的“樯橹”借代水军。

下列各句中加黑词语为借代用法的是()

  A.终岁不闻丝竹声

  B.举酒欲饮无管弦

  C.足下蹑丝履

  D.君当作磐石

  (4)“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对这诗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羽扇纶巾”,指诸葛亮。

诗句表现出诸葛亮衣着儒雅,仪态从容,大破曹军。

  B.“羽扇纶巾”,指诸葛亮。

诗句表现出诸葛亮衣着儒雅,仪态从容,协助周瑜大破曹军。

  C.“羽扇纶巾”,指周瑜。

诗句表现出周瑜衣着儒雅,仪态从容,在诸葛亮协助下大破曹军。

  D.“羽扇纶巾”,指周瑜。

诗句表现出周瑜衣着儒雅,仪态从容,大破曹军。

  (5)“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对诗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周瑜神游当年破曹旧地,应该笑我(苏轼)倾慕他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白头发了。

  B.我(苏轼)神游当年周瑜破曹的战场,周瑜应该笑我倾慕他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白头发了。

  C.我(苏轼)神游当年周瑜破曹的战场,人们应该笑我倾慕周瑜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白头发了。

  D.我(苏轼)神游当年周瑜破曹的战场,应该笑自己倾慕周瑜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白头发了。

  3.合作探究:

(C级)

  

(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试分析这几句诗在景物描写上的表现力量。

  

(2)苏轼为什幺自讥“多情”,并且说“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3).《定风波》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写雨,抓住雨怎样的特点来写的?

  (4).“徐行”且“吟啸”,描写了词人怎样的心态?

  4、延伸探究(D级)

  

(1)《念奴娇·赤壁怀古》塑造了词人自身什幺样的形象?

创造了什幺样的意境,抒发了什幺样的感情?

  

(2).“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是如何以小见大的?

  (3).过片到“料峭春风吹酒醒。

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给我们以怎样的人生启示?

  (4).“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你如何理解句中的“风雨”和“晴”的?

这三句是此篇的画龙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请谈谈是怎样的一种顿悟和启示?

  拓展阅读:

  《念奴娇》是一首怀古词,主要是通过对古迹的描写和对古人、古事的记叙,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这首词写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作者在“乌台诗案”之后被贬到黄州时期。

黄州附近有个“赤鼻矶”,相传即三国时周瑜大败曹操的赤壁。

作者在词中写的就是游览这个“赤壁”的所见、所想,借咏史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豪杰的缅怀和对功业早就的周瑜的仰慕之情,又联系到自己的现实处境,遂产生了年岁将老,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

这首词写古迹、记古人、古事只是一种艺术手段,以古比今,言志抒情才是核心目的。

  作者早年颇有远大的政治报负,但是在党争激烈的环境中屡遭贬斥。

来黄州之前,因写诗讽刺新法曾经下狱,险遭杀身之祸。

但是他毕竟是个旷达的人,尽管政治上失意,却从未对生活失去信心。

这首词就是他复杂心情的集中反映,词中抒写的是郁积在他心中的块垒,然而格调是豪壮的,跟失意文人的同主题作品显然不同。

  这首词的豪壮情调首先表现在对赤壁景物的描写上。

一开篇就显示了词人的旷达视野: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这不仅写出了长江的非凡气象,而且将自古以来和这里有关的许多英雄人物都概括进来了,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缅怀之情。

于是词人开始寻找英雄的足迹: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周郎是词人心中景仰的英雄,但是这里并不展开写,而是转而勾画古战场的险要形势: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一句“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的慨叹,将江山之胜和怀古之情融为一体。

这样的景物描写,读罢使人止不住内心情感的激荡,颇有“天风海雨逼人”之感。

  词中的豪壮情调还表现在对周瑜形象的塑造上。

词的上片将周郎和赤壁并提,已经肯定了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决定作用,到下片再着力写周瑜的才干和功勋,英雄形象就格外鲜明了。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指挥赤壁之战时正是青春年少、春风得意之时,“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赤壁之战对于吴军来说,是一场以弱抗强的战争,而作为吴军统率的周瑜不仅没有丝毫的畏怯,反而从容娴雅,沉着应战,谈笑间,巧用火攻烧掉了敌人的战船。

这种指挥若定的风度令词人满怀崇敬。

  江山依旧,人事全非,多情自扰,徒增白发。

于是引发了“人生如梦”的感叹,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寄托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普遍存在的一种出世与人世的精神矛盾,而苏轼是其中最达观洒脱的一个。

所以在他的词中虽然也常有消极苍凉的思绪;但是终究掩盖不了其豪放旷达的精神。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释:

  1.选自《东坡集》。

此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即被贬谪黄州后的第三年所作。

  2.沙湖道在黄州东南三十里,苏轼曾买田其间。

在去沙湖的道中遇雨,下雨衣湿,道路泥泞,同行之人皆觉狼狈,心情被雨打乱。

只有苏轼不在乎,不久天晴,苏轼在这种遭遇中写了这首词。

  苏轼之词,写的不只是情趣,还有关人生的哲学思想。

这是苏词令人注目的成就。

  第一句就表现了哲思。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自然界有风雨,人生同样有风有雨,都需要一种定力和持守,如儒家倡导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样才不会改变自己的品格修养。

  但是,“不淫、不移、不屈”之外该选择什幺呢?

如果只站在那里挨打,自认不在乎,那只能算是阿Q精神。

阿Q精神与中国古代圣贤所谓的修养,差别在哪里?

一是马虎,一是超脱。

所以苏轼说“何妨吟啸且徐行”,要走的路我依然要走下去。

  上片连续用了“莫听”“何妨”“谁怕”“任”等词语,写出了苏轼面对自然风雨时的刹那间的心理感受,也写出了他面对人生风雨时的定力和持守,进而言之,这便是面对苦难时一种可贵的超脱精神。

  这首小词写眼前景、心中事,因自然现象、谈人生哲理。

体现了苏轼婉转细致的一面。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继续感受、品赏词的意境、词的情韵。

  2.了解不同时期词作者的创作风格。

  二、能力培养目标

  1.初步了解豪放派的艺术特点。

  2.从词句入手,体会炼字炼句的妙处,进而把握作品的意境。

  三、德育渗透目标

  体会词人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旷达豪放的意境,在词的艺术境界中提升自己的人格,净化自己的情怀,树立爱国、报国的宏大志向。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初步了解豪放派的艺术特点,从词句入手,体会炼字炼句的妙处,进而把握作品的意境,是本课书的重点和难点。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初步了解豪放派的艺术特点。

  2.从词句入手,体会炼字炼句的妙处,进而把握作品的意境。

  二、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

  词到苏轼,是一大转变。

他以洒脱旷达之气入词,词体也由形式的解放进而为内容的革新,形成了豪放词派,对南宋爱国词人的影响尤其显着,留下了更为丰富多彩的词篇。

  (板书课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