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规划.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31795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规划.docx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规划.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规划.docx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规划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规划

为主动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行业企业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以及《枣庄科技职业学院专业建设规划》,特制定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规划。

一、专业建设背景

(一)行业背景

山东省机械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

将山东建成我国重要的机械装备产品制造和供应基地,初步实现由机械工业大省向机械工业强省的转变;进一步发展地域性的产业集群,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聚集带,重点发展工程机械、农业机械、电工电器等六大行业。

鲁南经济带及周边地区是中小型机床、大中型拖拉机及耕作机械、粮油及农副产品深精加工机械等设备的重要生产基地。

有山拖农机装备有限公司、鲁南机床有限公司、山东五征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工程机械集团等大型企业,有滕州的中小机床、临沂的小动力等产业集群,为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滕州机械制造业起步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通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了实力雄厚、产品门类齐全、具备一定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产业。

近年来,滕州机械工业迅猛发展,产业规模急剧膨胀,技术创新步伐明显加快,呈现出规模、质量、效益同步增长的良好态势。

中小机床产量逐年攀升,数控机床份额逐年扩大,市场占有率大幅提高,钻铣床的产量占到全国总产量的80%。

2006年12月,滕州市被命名为“山东省中小机床制造业基地”,成为国内知名的中小机床生产基地。

2008年,机械行业主要经济指标跃居滕州市各大支柱产业首位,成为领军产业。

滕州及周边地区制造业及其关联配套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市场。

(二)人才需求

根据对山东省高校毕业生近年来就业需求情况调查分析,山东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大批机械制造业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目前,在山东省现代制造业中,普遍缺乏高技能型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技术人才和熟练的产业技术工人。

枣庄人事人才网发布的人才需求报告显示:

枣庄地区的机械制造、冶金、煤化工等支柱产业对行业人才需求量年均增长率超过10%;从2007年开始,机械类高技能人才需求连续多年位于枣庄市用人需求榜的前列;枣庄市对机械制造业、建筑施工行业的机电设备安装调试、设备维护、运行检测、设备操作、设备营销与管理等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年需求量在2000人左右。

伴随着枣庄地区现代制造业基地的迅速发展,对机械制造类技能型人才需求还将明显增加。

二、专业建设基础

(一)专业现状

1.办学历史、规模

2005年学院开设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现有在校生316人。

2.教学团队

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优化、数量适当、优势互补、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发展目标。

目前,该教学团队拥有专兼职教师45人,其中专职教师32人,高级职称7人、中级职称8人,初级职称17人,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达到21.88%;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13人,其中高级工以上8人,占兼职教师的61.53%,兼职教师占教学团队的28.89%。

3.实践教学条件

(1)实验实训室建设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实训基地按照工学结合的真实职业环境进行建设,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已初具规模。

现有机械加工实训车间拥有各种机加工机床20余台,数控加工实训车间拥有数控机床5台。

数控仿真实训室一个(上海宇航仿真软件50个节点)、机床电气控制与PLC实训室、钳工实训室拥有钳工操作台80多个、CAD/CAM仿真室、测量实训室等一批设备先进、实操性强的实训室。

学院非常重视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与山拖农机装备有限公司、山东明润机械有限公司、滕州大地机床有限公司、山东威达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日照五征集团、无锡鹰普有限公司等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为学生职业技能训练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有效地推进了学生顶岗实习工作的实施。

(二)专业优势与特色

1.实境育人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部分专业学习领域的教学安排在实训室,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同时普遍采用项目教学法、任务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引导教学法等先进的教学方法。

2.过程考核

核心课程教学评价模式与技能鉴定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及职业资格考试通过率。

3.实施订单培养

积极推进订单培养,与滕州机床厂订单培养50名,与鹰普(中国)有限公司订单培养学生12名,并在积极开展新的订单。

三、存在的问题与差距

经过多年的建设,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有了较强的实力和影响力,但仍有许多不足:

教师职业教育思想观念不够解放,人才培养模式不够创新;专业教师课程开发能力有待提高,课程改革不够深入;与企业的结合不够紧密,校内实训设备数量相对不足,不能完全满足一体化教学需要;社会服务能力较弱,影响范围限于枣庄地区。

四、专业建设指导思想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服务为宗旨,主动适应枣庄市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需求、人才市场需求和提高城市竞争能力的需要。

坚决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树立基于职业属性的专业观,发挥行业企业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制订基于职业属性的专业建设方案,加强校企合作,推行工学结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确保专业建设切实贴近一线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实际。

(二)总体目标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围绕鲁南地区制造业基地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掌握专业基本理论,具备计算机辅助设计、编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能力和操作通用机械设备和数控加工设备的能力。

培养从事机械设计制造,设备的操作、维护调试和管理岗位的高技能人才。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根据本地企业的自身特点和发展需要,整合优质课程资源,形成适合鲁南地区制造业基地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提升教师的“双师”素质形成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结构,优化教师队伍;加强校内生产性实训工厂的建设,实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2009年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被确定为学院特色专业,争取2011年将该专业建设成省级特色专业。

(三)具体目标

1.人才培养模式

1.实施“411”的培养模式。

“411”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六个学期内有四个学期在校学习,一个学期现场授课,一个学期顶岗实习。

2.课程建设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岗位对知识能力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课程设置,动态管理,紧跟企业岗位能力的发展需要,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课程内容,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计划到2010年,根据行业发展需求,与企业共同开发课程2门;编写修订教材5部(其中校企合作开发2部),到2011年建成院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1门,带动本专业其它课程建设。

3.师资队伍建设

以师德师能培养为核心,以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为重点,着力加强“一专多能”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积极聘请企业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讲授实践技能课程,形成一支“素质优良、结构优化、数量适当、专兼结合、优势互补”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争取到2011年将机械设计与制造教学团队建成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4、实践教学条件

根据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及专业群建设与发展的需要,以培养学生的机械设计能力和机械制造工艺能力为主线,在原有实训条件基础上,新建一体化教室3个,CAM实训室2个;扩建校内实训基地2个;完善生产性教学工厂,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建立创新工作室1个。

在与山拖农机装备有限公司、滕州机床厂、山东威达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枣庄明润机械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到2011年,再增加校企合作单位6个。

5.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加强社会服务,积极开展各种社会技能培训工作。

鼓励专业教师去企业顶岗实习期间,与企业合作,帮助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问题,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贡献。

在产学结合方面,利用自身优势条件,对在校学生进行培养和培训的同时,加强对行业企业单位职工技术培训方面的合作,广泛开展社会服务。

完善实验实训管理机制,开发“工学结合”的实训项目,提高实验实训设备服务于学生技能培养的水平;加强为中小型企业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服务,社会服务数量与质量进一步提高。

五、专业建设内容与措施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先进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适应从事金属切削加工技术、机械设备管理、机械产品检验及开发等工作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较强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高技能人才。

2.人才培养模式

(1)实施“411”的人才培养模式

本专业将实施“411”人才培养模式,学生的学习过程分成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第1-3学期)在校内完成理论课程和实验实训课程的学习,理论课程达到知识必需、够用、面宽,实验实训课程重视基本操作技能,融“教、学、做”为一体,达到操作规范、熟练、与岗位零距离对接;第二阶段(第4学期)到企业一线岗位顶岗实习,部分专业课现场教学;第三个阶段(第5学期)回学校学习;第四阶段(第6学期)到企业一线顶岗实习,完成顶岗实习和就业,全面提高综合职业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

(二)课程建设

1.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

(1)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设计

邀请行业和企业的技术专家组成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根据人才需求调研与分析,结合社会需求和企业的具体要求对教学设计进行了充分的论证和修订,并围绕培养目标和就业岗位所应具备的核心能力,构建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在技术专家的参与指导下,确定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职业岗位群,总结出若干典型工作任务,通过岗位任务描述,确定典型工作任务;根据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行动领域,再将行动领域转化为可以进行教学实施的学习领域,从而构建完整的专业课程体系。

(2)基于行动导向的课程改革;

基于行动导向的课程改革理念是提高高职办学效率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教师在教学模式改革要做到以下六点:

①以职业活动为导向;②突出能力目标;③以项目为载体;④用任务训练能力;⑤以学生为主体;⑥“理实一体化”的课程设计。

2.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本专业重视教学方法改革和采用现代教学技术,广泛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完整的“行动”过程序列,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定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

在教学手段上,本专业积极将现代教学手段融入到教学过程当中,提高教学效果。

运用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等手段,根据授课内容,穿插图片和录象内容,可以帮助再现生产过程、展示结构、动态演示工作原理、创设工厂生产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教学资源建设

通过网络课程、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及精品课程的建设,带动专业整体课程的建设与发展,共享优质课程资源。

到2011年,根据行业发展需求同合作共同开发《金属切削机床与夹具》、《机械制造工艺》2门课程;编写修订教材《电工电子技术》、《金属切削机床与夹具》、《机械加工实训》、《机械制造工艺》、《数控铣床实训》5部,其中校企合作开发《机械制造工艺》、《数控铣床实训》2部,2010年将《金属切削机床与夹具》、《机械制造工艺》2门课程建成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带动本专业其它课程建设;2011年前建成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资源库,主要包括专业教学目标与标准、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模拟实验实训、教学指导、学习评价等要素。

通过这一平台建设,规范专业教学要求,共享优质教学资源,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基础平台。

4.精品课程建设

精品课程建设是本专业课程建设的核心,具有引领本专业课程建设的指导作用,也是保证本专业教学质量的关键建设。

要深入开展各门核心课程的学习情境设计,学材、活页教材及案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