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祛湿法治疗难治性痤疮经验.pdf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178303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79.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祛湿法治疗难治性痤疮经验.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用祛湿法治疗难治性痤疮经验.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用祛湿法治疗难治性痤疮经验.pdf

《用祛湿法治疗难治性痤疮经验.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祛湿法治疗难治性痤疮经验.pdf(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用祛湿法治疗难治性痤疮经验.pdf

Med10,92难治性痤疮主要是指那些经常规中、西药物治疗,皮损无改善或消退缓慢,或停药后很快复发的痤疮。

黄莺教授乃四川省中医院知名皮肤科专家,硕士生导师,从医20余年,医学理论渊博,临症经验丰富,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各种疑难性皮肤病。

笔者有幸跟师学习,现将黄老师用祛湿法治疗难治性痤疮的经验总结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1从湿立论痤疮是皮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属中医“肺风粉刺”范畴1。

中医学认为该病是由肺经风热、血热所致,如诸病源候论面疱候记载:

“面疱者,谓面上有风热气生疱,头如米大亦如谷大,白色者是”2。

外科启玄肺风疮齄鼻疮记载:

“肺气不清,受风而生,或冷水洗面,以致热血凝结于面所有”。

治疗上主要运用清肺热、凉血、解毒等法,一般都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但是对于一些难治性痤疮,一味的清热凉血往往很难奏效。

吾师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一些痤疮之所以难治,其病因病机除有肺经风热、血热外,患者体内还有湿的存在。

湿性粘滞,与它邪相合胶着难解,不易驱除,故致使疾病病程延长,反复发作,缠绵不愈。

湿邪的产生或因先天禀赋不足,脾虚湿盛;或因姿食肥甘厚腻之品,脾胃运化不及,以致湿滞中焦;或因运动量减少,气血不畅,胃气不行,湿邪内生;或因工作压力过大,精神紧张,思虑伤脾,脾虚生湿。

痤疮主要发生于青少年,而现代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又存在诸多利于湿邪滋生的因素,故吾师将祛湿法运用于难治性痤疮的治疗确有临床指导意义。

2辨证分型针对一些湿邪在发病中起主导作用的难治性痤疮,根据疾病演变的不同阶段和临床症状,吾师将其分三种证型来论治。

2.1湿热型此型多由患者平素嗜食肥甘厚腻之品,酿湿生热所致。

皮损为丘疹、脓疱、囊肿,色红,有痛痒感,兼见局部皮肤油腻,纳差,口黏口苦,肢体困重,舌苔黄腻,脉濡数等。

治以清热祛湿。

治疗时当详辨湿热之轻重,合理应用清热和祛湿两大法。

湿重于热,方以三仁汤加减;热重于湿,方以茵陈蒿汤加减。

常用药物:

杏仁、白豆蔻、薏苡仁、黄芩、栀子、大黄、茵陈、厚朴等。

2.2脾虚湿盛型多因患者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饮食失调及思虑伤脾,脾胃运化失常,水湿内生所致。

此型皮疹特点:

丘疹色红不甚,或已成脓疱,不易破溃,兼见纳差、乏力、便溏,舌淡、苔白腻或薄白,脉濡等。

治以健脾祛湿。

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

常用药物:

苍术、白术、茯苓、薏苡仁、泽泻、山药、扁豆、砂仁等。

23痰湿瘀互结型此型患者多属阳热有余之体,加之过食辛辣油腻之品,致使聚湿生痰,痰热互结,使局部气血瘀滞所致。

皮疹以结节、脓肿、囊肿为主,或见窦道,经久难愈,色暗红,苔黄腻,脉弦滑等。

治以除湿化痰,活血散结。

方用消瘰丸加减。

常用药物:

浙贝母、生牡蛎、玄参、夏枯草、半夏、赤芍、丹参等。

3典型病例患者男,23岁,2008年10月11日初诊。

3年来患者面部反复出丘疹、结节、囊肿,近2个月加重,曾在外院服中、西药治疗无明显好转。

现面部皮肤油腻,皮疹以额部及两颊部为甚,皮肤科检查:

面部可见绿豆大小丘疹,多处密集成片,色红,部分皮疹有脓头,前额及两颊部散见黄豆至豌豆大小结节、囊肿,自觉疼痛,质硬。

纳眠可;大便干,23日1次;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辨证属湿热痰瘀互结证。

现患者湿热之象较重,当以清热祛湿解毒为先。

方以茵陈蒿汤和三皮消痤汤加减(注:

三皮消痤汤系名中医钟以泽经验方)。

方药:

桑白皮15g,地骨皮12g,牡丹皮10g,白花蛇舌草30g,薏苡仁20g,生山楂15g,茵陈15g,炒栀子10g,大黄9g(后下),郁金15g,夏枯草15g。

7付,水煎服,每日1付。

二诊:

服药后面部皮脂分泌减少,红色炎性丘疹消退过半,结节肿块变小,疼痛减轻,大便已不干,日行1次,舌质已不甚红,苔转白稍腻,脉弦滑。

此时湿热之邪已退之大半,现当以化痰散结活血为主,方以消瘰丸合三皮消痤汤加减。

方药:

桑白皮15g,地骨皮12g,牡丹皮10g,白花蛇舌草30g,薏苡仁20g,生山楂15g,浙贝母10g,夏枯草15g,玄参20g,生牡蛎20g,丹参30g。

14付,水煎服,每日1付。

三诊:

面部丘疹、脓疱已大部消退,结节肿块变小,质软,已不感疼痛,皮肤油腻消失,大便正常,舌红稍暗,苔薄白,脉细涩。

有阴伤之象,当配以滋阴之品,方以消瘰丸合二至丸加减。

方黄莺教授运用祛湿法治疗难治性痤疮经验陈红岭,陈昕,高存志,彭敏,陈战,李天浩(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610075)摘要:

黄莺教授临床辨治难治性痤疮,认为应从湿立论,或为湿热,或为脾虚湿盛,或为痰湿瘀互结,然后再根据不同证型辨证施治。

关键词:

祛湿法;黄莺;难治性痤疮中图分类号:

758.3+3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10)02-1082临床经验108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10年第9卷第2期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有遗传背景、后天发生的色素减少性皮肤病,症状为皮肤出现局限、散发、泛发性色素脱失斑。

此病由皮肤和毛囊的黑素脱失所引起,临床上易诊难疗,常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精神负担。

中医称本病为“白驳”、“白驳风”、“白癜”等,多由风邪搏于肌肤,气血失和所致,随着现代中医药学的发展,对该病的治疗也有了多种新方法。

林夏老师从医30余载,近二十年来专事中医皮肤科工作,医技日渐成熟,辨证严谨,特色鲜明。

笔者有幸作为其学术继承人,跟师接诊,深知老师临床中擅长活用古方,异病同治所获颇多,兹选取2例病案介绍如下。

1病案举例1.1病例1患者女,70岁,2008年7月21日初诊。

主诉颈部白斑1年。

患者于2007年7月颈部出现白色斑片,因未及时治疗蔓延至躯干、双上肢。

3个月后诊为“白癜风”。

短暂使用糖皮质激素(泼尼松)及中成药(白蚀丸)间断治疗,效果不佳。

无药敏史,否认慢性病史。

皮肤科检查:

颈部、上肢、躯干部散在分布指盖至钱币大小白色斑片十余处,部分边缘模糊,部分白斑周围皮肤色素加深,中央可见白色毳毛生长。

平素腰膝酸软,疲乏耳鸣。

舌质偏红少苔,脉细弱。

西医诊断:

白癜风。

中医诊断:

白驳风(肝肾阴虚证)。

予以补益肝肾、活血化瘀法治之。

处方:

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10g,红花6g,当归12g,熟地黄12g,赤芍12g,川芎10g,潼蒺藜12g,旱莲草12g,菟丝子15g,北沙参12g,白术10g,无花果12g,自然铜10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服。

并配中药外用:

补骨脂80g,菟丝子80g,白芷30g,上药研粗末后加乌梅15g,白酒适量浸泡后取液,每100mL加入地塞米松40mg,外用,23次/d。

涂药后适度日光照射,以皮肤发红或见针尖大小丘疹或丘疱疹为佳。

同时每日服黑芝麻20g。

9月3日四诊,诉左上肢屈侧白斑减轻。

见左上肢屈侧白斑处呈现数个芝麻大小褐色皮岛,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仍守原方化裁治之。

原方去无花果,加黄芪12g,继服。

10月17号七诊,诉皮损处灰褐色点状色素继续增多。

见颈部白斑明显减退,白斑处长出较多粟粒至芝麻大小皮岛,舌脉同四诊,仍守原方化裁治之。

加补骨脂10g。

11月10日九诊,诉白斑处皮岛继续增多,自觉疗效显著。

颈部白斑大部分消退,四肢白斑处均见大量皮岛生长。

半月后再诊,中药改隔日1剂,连服3个月,继用中药外涂。

2009年2月复诊,颈部、上肢白斑消退,胸部仍有少量皮损,但较治疗前明显好转。

1.2病例2患者男,28岁。

2008年7月2日初诊。

主诉手足部白斑6年。

患者于2002年2月双手背面出现白色斑片,后加重,渐波及双足部及背部。

同年经诊为“白癜风”,给予糖皮质激素结合光化学疗法(PUVA)治疗,有效但停药易复发。

后经中医诊治,用清热凉血、祛风消斑类药物,效果不甚理想。

今至林夏老师门诊求治。

皮肤科检查:

双手、双足及背部见豌豆至银币大小白斑三十余块,皮损处见白色毳毛生长,白斑周围色素加深。

平素情志抑郁,烦躁叹息。

舌质暗红,苔薄白,脉沉弦。

西医诊断:

白癜风。

中医诊断:

白驳风(气滞血药:

浙贝母10g,夏枯草15g,玄参20g,生牡蛎20g,丹参30g,知母10g,白花蛇舌草20g,牡丹皮10g,女贞子10g,旱莲草20g。

10付,水煎服,每日1付。

四诊:

面部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皆消失,遗有暗红色色素沉着,未见新出皮疹,疾病基本痊愈。

4体会难治性痤疮病因病机复杂,有时不只是由湿邪致病,往往兼有风、热、痰、虚等症,因此治疗时我们要整体把握,灵活辨证,抓住疾病的本质,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同时还应注意一下几点:

辨病与辨证结合:

吾师首重辨证,提倡辨证辨病结合。

如治疗难治性痤疮,根据痤疮乃是热邪致病的基本特征,常在辨证的基础上加以清热凉血解毒之品如桑白皮、牡丹皮、地骨皮、赤芍、白花蛇舌草、连翘等;祛湿而不伤阴。

祛湿药多为渗利苦燥之品,久用有伤阴之弊,因此吾师在应用陈皮、半夏、苍术等燥湿药时常配以沙参、生地、白芍等滋阴之品,使邪去而无伤阴之弊。

参考文献:

1李曰庆.中医外科学M.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

207.2隋巢元方著.诸病源候论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

768.(收稿日期2009-09-20)林夏老师诊治白癜风经验浅析王艳丽,韩月(安徽省马鞍山市中医院,马鞍山243000)摘要:

林夏老师提出白癜风以七情内伤,肝郁肾虚为本,复感风邪,束于皮毛腠理为标,内外之邪相合,从而导致机体气血失和,络脉失畅而发病之论。

并主张以疏肝补肾,活血化瘀为治疗大法,强调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立法遣方,使古方桃红四物汤得以活用。

关键词:

白癜风;中医治疗;临床经验中图分类号:

R758.4+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2-109210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城乡园林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