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歧杆菌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研究.pdf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176207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02.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歧杆菌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双歧杆菌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双歧杆菌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研究.pdf

《双歧杆菌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研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歧杆菌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研究.pdf(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双歧杆菌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研究.pdf

2009年3月第47卷第7期(下转第86页)新生儿黄疸包括血清中胆红素增高的一系列疾病。

尽管绝大多数新生儿黄疸的预后良好,但因未结合胆红素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潜在毒性,处理不当可造成永久的后遗症,因此应引起临床充分的重视。

我院于2006年元月2008年6月应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联合蓝光照射及退黄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60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诊断标准根据血清胆红素足月儿高于205mol/L,早产儿高于220.5mol/L,为病理性黄疸。

除胆红素水平外,生后24h内出现的黄疸,每天胆红素上升幅度85.5mol/L(5mg/dL),或每小时上升幅度8.5mol/L(0.5mg/dL);结合胆红素25.634mol/L(1.52mg/dL);黄疸持续不消退也应考虑为病理性高胆红素血症1。

笔者将符合新生儿病理性高胆红素血症诊断标准的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60例,男36例,女24例,足月儿43例,早产儿17例,天龄014d;对照组60例,男39例,女21例,足月儿41例,早产儿19例,天龄014d,均有出生不久出现皮肤黄疸,血清胆红素在205mol/L至326mol/L,或者持续时间超过10d。

治疗组中吸奶少35例(58.33%),反应低下32例(53.33%),窒息10例(16.67%),大小便少42例(70.00%),溶血12例(20%),贫血4例(6.67%)。

对照组中吸奶少32例(53.33%),反应低下30例(50.00%),窒息12例(20.00%),大小便少40例(66.67%),溶血10例(16.67%),贫血3例(5.00%),均无抽搐史。

1.2治疗方法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杭州龙达新科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执行标准:

WS4-S-001-20032,批准文号:

S20060010),药物成份由婴儿双歧杆菌、嗜酸杆菌、粪肠杆菌、蜡样芽胞杆菌组成,每片0.5g,用法为每日3次,每次半片,温开水送服,并根据病情,与对照组同时用蓝光照射,退黄药、肝酶诱导剂、必要时应用白蛋白等治疗。

1.3观察方法注意观察患儿皮肤黄染情况、精神神经症状、大小便情况、并应用美能达经皮胆红素测定仪每天进行胆红素检测,动态观察黄疸消退,胆红素值降至正常,期间进行间断血胆红素水平检测。

1.4统计学处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测,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处理。

2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胆红素水平比较见表1。

由表1可见:

治疗前两组胆红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口服双歧杆菌的治疗组日均胆红素下降值、平均治疗时间与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药物的毒副反应发生,治疗组用药后大小便比对照组多,精神、吸奶、反应好。

3讨论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1)胆红素生长相对较多;

(2)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能力不足;(3)肝脏微粒体中形成结合胆红素的功能缺陷;(4)胆红素排泄缺陷;(5)“肠肝循环”特点等。

新生儿高胆红素病因随地区、民族及年代不同而异2;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原因以前两类为多,但是胆红素肠肝循环重吸收增加也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重要原因之一。

采取促进胆红素排泄,减少其重吸收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措施之一。

在成人结合胆红素被肠道细菌还原成尿胆素和尿胆素原而排出体外,很少被肠道壁吸收,而新生儿出生时,肠道内无细菌,结合胆红素不能被还原生成尿胆素随粪便排出4。

近年来随着对母乳性黄疸认识的提高,加之创建爱婴医院大力提倡母乳喂养,使母乳性黄疸的发生率明显增加4。

其发病机制可能与初乳中的-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较高有关,该酶可将结合胆红素水解为未结合胆红素又被肠吸收入血液循环,加重肝脏的胆双歧杆菌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研究韦桂宁(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人民医院,广西河池547000)摘要目的比较双歧杆菌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

方法6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在退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口服,观察黄疸消退情况,大小便数量。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胆红素下降明显增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通过双歧杆菌及退黄综合治疗有较满意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双歧杆菌;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中图分类号R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01(2009)07-84-02表1两组治疗前后胆红素水平比较组别例数治疗前胆红素(mol/L)日均胆红素下降值(mol/L)胆红素降至正常值的天数(d)治疗组对照组t值P值606030620300200.90.376354167.40.004.50.75.40.84.00.00药物与临床84中国现代医生CHINAMODERNDOCTOR2009年3月第47卷第7期(上接第84页)红素负荷,胎粪排出延迟可使肠肝循环明显增加。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可直接补充人体正常生理细菌,在肠道内形成生物屏障,促进肠道蠕动,调整肠道菌群平衡。

本品经口服进入肠道后,可在肠道内生长、繁殖、定植,其中蜡样芽胞杆菌不属于人体肠道正常菌群成员,在肠道中定植48h后随粪便排出体外,而其余三种菌均是人体肠道中正常菌群。

促进新生儿肠道菌群建立,使肠道的胆红素被降解成粪胆原随大便排出体外,减轻血胆红素的上升,通过产生乳酸、醋酸刺激肠蠕动,减少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促进粪便排出,从而增加胆红素的排出,通过产生乳酸、醋酸使肠道PH呈酸性,降低肠道-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减少结合胆红素分解成未结合胆红素,减少肠道重吸入未结合胆红素。

本治疗组可以缩短治疗时间,本法疗效肯定,未见副作用,而且口感好,服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437.2李强,潘红飞,杨显先.桂西地区337例壮族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因分析J.新生儿科杂志,2005,20

(2):

85-86.3赵云红.蒙脱石与金双歧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观察J.西南国防医药,2005,15(4):

398.4韦昆成.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81例临床分析J.广西医学,2008,30(9):

1426.(收稿日期:

2008-10-30)注:

与治疗前比较,*P0.05,*P0.01表1治疗前后两组HAMD评定比较时间帕罗西汀组(n=30)氟西汀组(n=30)t值P值治疗前治疗1周治疗2周治疗4周治疗6周28.338.6219.257.99*17.277.33*11.318.67*9.356.49*27.445.7125.689.8822.858.65*16.218.22*8.395.69*0.4552.7812.6822.3040.6590.050.010.010.050.05于氟西汀组,在治疗2,4,6周末则明显低于氟西汀组。

帕罗西汀出现口干便秘6例,氟西汀组出现胃肠道症状6例,失眠9例,兴奋或激越6例,其他如体重增加等,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

3讨论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自50年代以来以其显著的疗效成为治疗抑郁症的首选药1,但在临床应用中发现TCAS抗胆碱能副作用及心脏毒性比较大,使患者常不能耐受而中断治疗2。

SSRI具有良好的抗抑郁效果。

盐酸帕罗西汀是一种新型抗抑郁药,其主要的作用机制是强效,高选择性的5-HT再摄取抑制剂可使突触间隙中的5-HT浓度升高,增加5-HT神经功能,从而产生抗抑郁的作用。

仅微弱抑制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再摄取,与毒蕈碱1,2受体或肾上腺素受体、多巴胺2受体、5-HT1,2受体和组胺H1受体几乎没有亲和力,对单胺氧化酶也没有抑制作用3。

帕罗西汀疗效优于氟西汀,可能因帕罗西汀在体内阻断5-HT能力23倍于氟西汀。

其能显著抑制5-HT神经突触部位的摄取,具有起效快,不良反应小,疗效好等特点4,被认为是有效的抗抑郁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有文献报道,其不仅是有抗抑郁作用,还兼有抗焦虑作用5。

本研究用帕罗西汀与氟西汀做对照研究,探讨帕罗西汀治疗伴明显焦虑的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副反应。

本研究结果表明,帕罗西汀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特别是伴焦虑情绪的患者,帕罗西汀组疗效率83.3%,氟西汀组76.7%。

帕罗西汀组治疗1周末起HAMD分值有显著下降,而氟西汀组在治疗4周末起有显著下降,治疗1周、2周末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1)。

治疗4周末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6周末起差异无显著性(P0.05)。

两组HAMD评分治疗6周末均有显著疗效,与陆爱益的研究结果相一致6。

在治疗1周末,帕罗西汀组TESS总分显著高于氟西汀组,在治疗2,4,6周末则明显低于氟西汀组,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

与陆爱益的研究结果有所不同。

在研究中显示帕罗西汀常见的不良副反应为口干便秘等;不良反应的强度和频率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而降低,通常不影响治疗,有较好的服药依从性。

帕罗西汀与氟西汀均有明显的抗抑郁作用,但帕罗西汀起效更快,副作用更小,疗效可靠。

参考文献1沈渔村.精神病学M.第4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696-697.2曹锐.针灸结合中药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06,3(21):

18-20.3文彬,韩伟.选择性的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治疗抑郁症的应用现状J.中国临床康复,2004,8(15):

2952-2953.4张海青.心理咨询的发展方向J.上海精神医学,1999,11(3):

174.5张亚林,曹玉萍.一所医院的神经症各亚型构成比10年变化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1,34(4):

235.6陆爱益.帕罗西汀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8,2

(1):

31-32.(收稿日期:

2008-06-13)表2治疗后两组各期TESS总分比较时间帕罗西汀组(n=30)氟西汀组(n=30)t值P值治疗1周治疗2周治疗3周治疗4周8.722.696.213.275.692.384.491.886.922.939.784.628.493.416.923.412.5863.1643.6263.4330.050.010.010.01药物与临床86中国现代医生CHINAMODERNDOCTOR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