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A控制程序.pdf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175745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17.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MSA控制程序.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MSA控制程序.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MSA控制程序.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MSA控制程序.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MSA控制程序.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MSA控制程序.pdf

《MSA控制程序.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MSA控制程序.pdf(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MSA控制程序.pdf

MSA控制程序控制程序文件编号:

D3-QM-II-01版次:

A.0页码:

第2页/共8页1.目的目的规定测量系统分析和评价方法,以及明确测量系统的接收准则,从而确保测量数据的有效性。

2.范围2.范围2.1本公司所有汽车品的控制计划涉及到的仪器均适用之。

2.2新量具在使用前/量具损坏送修后/校正后皆需作试验分析,在无任何偶发性因素下其分析频率应为1年更新一次。

3.权责3.权责品质部负责量测系统的分析及改善。

4.定义4.定义4.1MSA:

测量系统分析4.2EV:

重复性设备变差4.3AV:

再现性评价人变差4.4R&R:

重复性与再现性4.5PV:

零件变差4.6TV:

总变差4.7有效性Effectiveness(E):

即判断“合格”与“不合格”的准确性4.8E=实际判断正确的次数/可能判断正确的机会次数.4.9漏判的几率Probabilityofmiss(P-miss):

将“不合格”判为合格的机会4.10P(miss)=实际漏判的次数/漏判的总机会数.4.11误判的几率Probabilityoffalsealarm(P-FA):

将“合格”判为不合格的机会4.12P(falsealarm)=实际误判次数/误判的总机会数。

5.工作程序5.工作程序5.1计量型量具执行量测系统分析,宜用分析不同制程特性的量具,并依制程特性选用该量具之MSA特性进行分析,有如下评价方法:

5.1.1量具的偏移性5.1.2量具的重复性及再现性(R&R)5.1.3量具的稳定性5.1.4量具的直线性5.2量具重复性及再现性的实施步骤要领:

5.2.1数据的取得5.2.1.1指定仪器操作员3名。

(则指定为A、B、C)5.2.1.2采取5-10个测定样本个别给予编号,不让仪器操作员知道,但样本的规格及公差要选相同的(尽量包含大的偏差)。

5.2.1.3仪器操作员A随机抽取样本,测定值要记入于量具再现性及重复性数据表的A栏。

5.2.1.4仪器操作员B和C以同A的步骤一样测定,把测定值记入B和C栏。

MSA控制程序控制程序文件编号:

D3-QM-II-01版次:

A.0页码:

第3页/共8页5.2.1.5对所要求的测量次数(最多三次),仪器操作员A、B、C以随便顺序重复测定其余样本,并记入于各栏。

5.2.1.6将A仪器操作员对各个零件测次数实测值合计后,求其平均记入(平均)栏再求其Xa同步骤计算B、C仪器操作员之数据。

5.2.1.7将A仪器操作员对各个零件测量所得最大值减最小值之结果记入(全距)栏再求其Ra,同步骤计算B、C仪器操作员之数据。

5.2.1.8将各仪器操作员对各个零件的实测值合计后,求其平均记入(Xp)栏,再求其X将此栏中大之Xp减最小之Xp为其全距Rp。

5.2.1.9将Ra、Rb、Rc值及操作者人数填入(全距总平均)栏算出R。

5.2.1.10(MaxX)栏中记入(Xa、Xb、Xc)的最大值,(MinX)栏中记入(Xa、Xb、Xc)的最小值,(XDiff)栏中记入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5.2.1.11用下列公式求UCLR,但测量次数为2时”D43.27”;测量次数为3时“D42.58。

UCLR=(R)*(D4)5.2.1.12(UCLR)是个全距(R)的限界值,超过此限界值的值要作圆圈符号,确认原因和修正以后,用同前的计测器和Sample再测定或除去那些值,从剩余的实测值再计算R、XDiff及Rp。

5.2.1.13将R、XDiff、Rp之值入于的该栏内并代入公式,如5.2.3节,计算出各结果。

5.2.2绘制管制图:

在进行R&R分析前应先绘制以判定测量的程度是否稳定及量具是否有足够的鉴别力,判定准则如下:

5.2.2.1R管制图:

5.2.2.1.1若所有的全距皆落在全距管制上下限之间,则测量的程序稳定。

5.2.2.1.2若有某些全距落在原则上、下限外,则表示某些操作在使用量具时,其稳定性很差,应进一步研究造成R管制图失控的原因。

5.2.2.2X管制图:

5.2.2.2.1若高于70%的平均值在管制上下限外,则该量测系统的鉴别力佳。

5.2.2.2.2若低于70%的平均值在管制上下限外,则该量测系统鉴别力不佳。

5.2.2.2.3当发现测量系统有不稳定或鉴别力不佳的情形时,应先研究其原因并消除后才进行下一步的分析。

5.2.3计算R&R值:

5.2.3.1重复性:

以EV表示,用下列公式计算。

(K1)为认行回数2回时为(0.8862)3回时为(0.5908)。

EV=(R)*(K1)5.2.3.2再现性以AV表示,用下列公式计算。

(n)表示零件数、r表示试验次数、K2为仪器操作员数2名时为0.7071,3名时为0.5231。

AV=(XDiff*K2)2-(EV2/NR)MSA控制程序控制程序文件编号:

D3-QM-II-01版次:

A.0页码:

第4页/共8页5.2.3.3重复性及再现性以R&R表示,以下式计算R&R=((EV2)+(AV2))5.2.3.4零件变异以PV表示,以下式计算。

K3表示零件数为10时为(0.3146)PV=Rp*K35.2.3.5全变异(TV),TV=(R&R2+PV2)5.2.3.6重复性对全变异的百分比%EV=100(EV/TV)5.2.3.7再现性对全变异的百分比%AV=100(AV/TV)5.2.3.8重复性再现性全变异的百分比%R&R=100(R&R/TV)5.2.3.9零件变异对全变异的百分比%PV=100(PV/TV)5.2.3.10系统之解析能力指数:

ndc=1.41(PV/R&R)5.2.3.10.11.41为固定常数,ndc应5(取小数点前1位),否则视为解析力不够,需重新评估量具之适用性。

5.2.3.10.2所有计算都基于5.15Sigma(正规分布曲线之下99.0%的面积)根号内之值为负时,AV值作为零。

5.2.4结果分析:

5.2.4.1如重复性(EV)变异值大于再现性(AV)时:

5.2.4.1.1量具之结构需再设计增强。

5.2.4.1.2量具之夹紧或零件定位方式需加以改善。

5.2.4.1.3量具需加以保养。

5.2.4.1.4零件内变异有极值。

MSA控制程序控制程序文件编号:

D3-QM-II-01版次:

A.0页码:

第5页/共8页5.2.4.2如再现性变异值(AV)大于重复性(EV)时:

5.2.4.2.1作业者对量具的操作的方法及数据读取方法需加强,及作业标准书需明确订定或修订。

5.2.4.2.2量具校验不完整及仪表盘的校准刻度需更加明确标示。

5.2.4.2.3可能需某些夹具协助作业者,更具一致性的使用量具。

5.2.4.2.4量具与治具校验于入厂及送修校正后需再作量测系统分析,并记录。

5.2.5判定5.2.5.1重复性和再现性之误差在10%以下表示量具系统可接受。

5.2.5.2误差在10%-30%表示量具视情况接受(依其应用的重要性,量具费用及修理费用而定)。

5.2.5.3误差超过30%表示量具系统需加以改进,并通知客户知悉、协调处理对策,包括产品是否重新再测试。

5.3偏移性实施步骤要领,相关结果记录于5.3.1在实验室用比现场使用更高级之量具测量零件10次记录测量值并计算这些读数的平均值,以此平均值为“基准值”.5.3.2让一个评价人,以通常方法测量样本n次,并计算得到观测平均值5.3.3计算可重复性标准差重复性=max(Xi)-min(Xi)/d2*取g=1,且m=n查表可得d2*5.3.4确定偏移的t统计量偏移观测平均值-基准值b=r/nt=偏移/b5.3.5如果0落在围绕偏移值1-置信区间以内,偏移在水平是可接受的偏移偏移b(tv,1-/2)0偏移+b(tv,1-/2)V可由查表得到;1-/2可由标准t分配表查到范例:

依方法1得到一个零件的基准值(6.00),然后由主要操作者测量该零件15次MSA控制程序控制程序文件编号:

D3-QM-II-01版次:

A.0页码:

第6页/共8页查表得v=10.8;d2*=3.553333X=6.0067t=(6.4-5.6)/3.55333=0.225141b=0.22514115=0.58131t=(6.0067-6)/0.58131=0.114683为0.05查表得到2.206偏移=6.0067-6=0.00670.0067-0.58131*2.20600.0067+0.58131*2.206-0.12157100.134904由于0是落在置信区间(-0.12157100.134904),此测量系统的偏移性是可接受的.5.4稳定性实施步骤要领5.4.1获取一样本并确定其相对于可追溯标准的基准值,如果不能得到则选择一个落在产品测量中程数的产品零件,并指定它作为标准样本进行稳定性分析,对追踪测量系统的稳定性不需要一个已知基准值,可能需要具备预期测量的最低值、最高值及中程数的标准样本5.4.2定期(天、周)测量基准样品3至5次,样本容量和频率应基于对测量系统的了解,因素包括要求多长时间重新标准或维修测量系统使用的频率,以测量次数测量值偏移15.8-0.225.7-0.335.9-0.145.9-0.156.00.066.10.176.00.086.10.196.40.4106.30.3116.00.0126.10.1136.20.2145.6-0.4156.00.06.007MSA控制程序控制程序文件编号:

D3-QM-II-01版次:

A.0页码:

第7页/共8页及操作条件如何重要,读数应在不同时间读取以代表测量系统实际使用的情况。

5.4.3在X&R或X&S控制图中标绘数据5.4.4确定每个曲线的控制限并按标准曲线图判断失控或不稳定状态,记录于X-R管制图(量具稳定性)。

5.4.5附加说明A.R(S)图中的失控状态表明不稳定的再现性。

B.X图中失控表明测量系统不再正确地测量(偏移已经变),努力确定改变的原因,然后纠正。

C.必要时对应于预期测量结果的下端,上端和中间值的基准件或基准的测量系统控制图。

5.5直线性实施步骤要领5.5.1选择g5个零件,由于过程变差,这些零件测量值覆盖量具的操作范围.5.5.2用全尺寸检验测量每个零件以确定其基准值并确认了包括量具的操作范围.5.5.3通常这个仪器的操作者中的一人测量每个零件m10次5.5.4计算每次测量的零件偏移及零件偏移均值.偏移ij=xi,j-(基准值)i偏移i=偏移ij/m5.5.5在线性图上画出单值偏移和相关基准值的偏移均值.5.5.6在量具直线性分析报告表中,计算出并画出最佳拟合线和置信带.对于最佳拟合直线用公式:

yi=xi+b这里xi是基准值,yi是偏移平均值,XY(XYgm)X2(x)2/gmb=yx=截距对于给定的x0,水平置信带是:

yi2byi-axiyigm25.5.7画出“偏移=0”线,对图进行检查,以观察是否存在特殊原因,以及直线性是否可接受.如果“偏移=0”整个直线都位于置信区间内,则该测量系统的线性是可以接受的.5.5.8如果测量系统非线性,找下列可能原因下限=b-ax0-tgm-2,1-/2(1/gm)+(x0-x)2/(xi-x)21/2sb+ax0+tgm-2,1-/2(1/gm)+(x0-x)2/(xi-x)21/2sS=上限=MSA控制程序控制程序文件编号:

D3-QM-II-01版次:

A.0页码:

第8页/共8页5.5.8.1在工作范围上限和下限内仪器没有正确标准5.5.8.2最小或最大值标准量具的误差5.5.8.3磨损的仪器5.6计数型量具的实施步骤与要领5.6.1指定仪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水产渔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