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旅游景点概况.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175465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旅游景点概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旅游景点概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旅游景点概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旅游景点概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旅游景点概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旅游景点概况.doc

《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旅游景点概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旅游景点概况.doc(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旅游景点概况.doc

第二章高原羚城——合作

第一节概况 -1-

一、地理概况 -1-

二、历史沿革 -2-

三、旅游服务 -4-

第二节主要旅游景点 -6-

一、米拉日巴佛阁 -7-

二、当周草原风景区 -10-

三、太子山 -11-

四、勒秀洮河风景区 -14-

五、美仁草原 -15-

六、岗岔风景区 -15-

七、南山森林公园 -17-

附:

米拉日巴佛阁导游词 -19-

第一节概况

在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缘,甘、青、川三省交接处,有一片广袤而神秘的土地,合作市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这片绿草如茵、地阔天空的土地上,被誉为高原明珠。

一、地理概况

合作市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北部,是甘南藏族自治州首府,是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藏区唯一设立的县级市,地处青藏高原的东南端,甘、青、川三省交界处,位于甘肃省西南部,地理座标东经102°54′,北纬39°59′。

国道213线和省道306线环城而过。

北距甘肃省会兰州250公里,南距四川省会成都860公里。

全市总面积2670平方公里,其中草场面积246.7万亩,林地面积56.97万亩,城区总面积12平方公里。

合作市于199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1998年1月1日正式挂牌运作。

全市现辖6个乡4个街道办事处,合作市总人口8.1万人,其中藏族人口4.4万人,占54%,辖区平均海拔2936米。

气候属高阴湿区,地形复杂、河流众多,生物种类丰富,自然景观雄奇壮丽,风土人情浓郁,有丰富的草原、水利、旅游等资源外,还蕴含着丰富的矿产,夏季受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形成湿润凉爽的气候特征,是夏季旅游避暑的好去处。

自古以来,这里就是内地通藏区进行茶马互市的主要贸易点,是东进西出、南来北往的必经之地,是古代“丝绸南路”联络西域、西藏、印度、接通中原和西蜀的重要中转站,是内地通向青藏高原的门户,也是唐蕃古道上的重要纽带。

在西部大开发的有力形势下,这里成为发展藏区经济、振兴藏族社会的前沿阵地。

中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曾就把这里誉为“藏区进入现代化的跳板”。

合作市位于甘肃省西南部,自古以来就是甘、青、川藏区唐蕃交往的重要门户,是历史上藏汉交流、东进西出、南来北往的商贸集散地。

二、历史沿革

据史料记载,合作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是唐蕃交往的重要门户,藏汉交流东进西出、南来北往的商贸集散地。

夏商周乃至秦汉,合作境域为羌人游牧之地。

春秋战国时期,合作就是古西羌首领无弋爰剑建立的羌族政权的北塞重镇,而无弋爰剑则因最早将农牧业生产技术自秦地传入青藏高原东部而著称;两晋南北朝时,东北鲜卑人吐谷浑率族人南下与甘南地区羌人杂居并逐渐统一羌人部落,立国号为吐谷浑。

西魏北周相继在合作北部设置河州枹罕郡,合作地区北部属其辖,在合作南部设置洮州美相郡,合作南部地区属其辖。

隋代统一全国,废州设郡,逐吐谷浑至青海。

唐代,合作地区北属河州,南属洮州。

中唐时期,游牧民族吐谷浑在北距合作80公里的枹罕地区建都立国,并开辟打通了历史上著名的西连西域、西藏和印度,南接中原和西蜀的“丝绸南路”。

此时内地迁徙罪人至甘南地区屯田守边,在合作市北部合作寺院筑军城一座,后人称“江卡拉城”。

合作市区南部和北部至今垦田遗迹多处犹存。

宋代吐蕃唃斯啰统一甘青藏族部落,在合作市地区东部红山底修建寺庙,以宗教制约藏人。

明代中期,吐蕃军队军官玉察后裔勒家鲜兄弟率部到达此地,兄居合作,弟住扎油,相继定居藏族部落。

自此以后,合作地区藏族部落逐步定居,各据一方,逐渐形成部落联盟。

清代,随着藏传佛教的兴起,各地相继建起寺院,逐步形成政教合一制度。

清末民初,合作地区名称“黑措”,意为“羚羊出没的地方”。

新中国成立后,合作属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全藏著名的藏传佛教六大宗主寺之一拉卜楞寺所在地)管辖。

1953年甘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成立时,就选定了四周岗阜罗列,低山环抱,地势平坦宽阔的沉积盆地黑措为州府驻地。

1954年,由甘肃省设计公司对城区建设作了初步规划后,于1955年开始全面建设。

历时一年后的1956年5月,州人民委员会所属部分机关率先从夏河拉卜楞迁来此地办公,镇名亦同时改为合作,既取藏语谐音,又象征民族团结、和睦。

1956年鉴于合作的地理位置优势,将州府从夏河拉卜楞迁入合作,因其地属夏河县,定建制为“合作镇”,由此合作成为全州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自治州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州府合作在甘、青、川安多藏区的政治、经济地位日益突出,州委、州政府以战略和发展的眼光,为了进一步加大民族地区改革开放的力度,及时向中央和省上提出撤镇设市的请求。

199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省人民政府通知设立合作市,经过筹备,合作市于1998年元月1日正式挂牌成立,合作改镇设市,从此,合作进入了一个历史的新阶段,拉开了现代化草原新城的建设序幕。

三、旅游服务

合作旅游资源丰富,异彩纷呈,是丝绸之路河南道和唐蕃古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汉藏文化的结合部,是典型的青藏高原自然、人文资源的缩影,旅游资源类型全、品位高、功能齐、特色浓和原始性、神秘性、多元性著称于世。

地域辽阔,历史悠久,自然风光绚丽多彩,藏族文化古朴神秘,民俗风情浓郁独特,历史遗迹底蕴丰厚。

其独具魅力旅游资源已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和中外游客的青睐,被誉为美丽神奇、纯净圣洁、世人仰慕的人间仙境——香巴拉。

合作市是古“丝绸之路”的商埠重镇,自古以来就是中原和西蜀与安多(甘、青、川称谓)藏区连接的重要枢纽,素有“丝绸南路香巴拉”的美誉。

全市有合作寺院、岗岔寺院、美武寺院、乔吾唐寺院等13处藏传佛教寺院。

市境内有安多藏区佛教名刹米拉日巴九层佛阁、神奇美丽的当周草原和甘南高原植物园、独具青藏高原风情的阿尼念卿(太子山)、风光旖旎的勒秀洮河风景区、天然奇特的岗岔溶洞景观等,集雪山、探险、草地、河流、藏传佛教为一体,这些数不胜数、令人向往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人文景观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文人学者和中外游客。

纵贯南北的国道213线,使这座新型的草原小城成为通往祖国大西南的重要通道,秀美旖旎的自然景观、独具魅力的人文景观、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明显的区位优势,使旅游业成为合作市的朝阳产业。

合作已成为兰州、夏河拉卜楞、合作、碌曲则岔、郎木寺、四川九寨沟、黄龙寺这条美丽迷人的旅游风景线上的新亮点。

合作集雪山、草地、河流、藏传佛教寺院、藏族民俗和探险胜地于一体,已成为甘南州主要的旅游服务基地、旅游中转站和游客集散地,是兰州经甘南到九寨沟旅游的必经之地。

合作市现有旅行社5家、三星级饭 店1家、二星级饭店4家、旅游定点饭店7家,草原旅游点19家,有普通类型的宾馆、饭店56家,总床位已达3540张,且大部分都是近两年草原新城建设过程中新建或改建、装修的,具备较好的接待条件。

另外,新建的香巴拉民族商品购物一条街,也使旅游购物形成了一定的市场规模。

2000年以来,合作市连续举办了五届规模空前的“中国甘南香巴拉旅游艺术节”。

以其独有的甘南民族文化内涵和地方民俗风情以及极富有青藏高原地域特点的自然风光,吸引了大量的省内外游客来观光旅游,极大的提高了旅游经济收入,近年来,合作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高原生态旅游商贸城市”的战略目标,充分利用合作地处甘、青、川交界处“金三角”地带的区位优势,把发展旅游业作为加快经济建设、缩小城乡差距的突破口,并按照“大旅游、大发展、大产业”的发展思路,聚万众之心,举全市之力,把旅游业放在主导地位,打造“一区一节两点三线”特色旅游,塑造香巴拉旅游品牌,启动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以生态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迅速崛起,旅游经济整体实力明显增强,旅游业已成为该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充分展示了合作市近年来的经济建设成果和城市建设的新形象,以鲜明的地方特色和突出的城市个性,整合旅游资源,向来自五湖四海的海内外游客展现合作市的“藏传佛教名刹——安多合作米拉日巴九层佛阁”、“藏族歌舞艺术之乡”、“风景名胜当周草原”、“壮美阿尼念卿”、“奇山异石、多彩民俗之地”等旅游胜景,让世界了解合作,让合作走向世界。

第二节主要旅游景点

一、米拉日巴佛阁

安多合作米拉日巴佛阁位于甘肃安多藏区合作市北侧的山根,它的全称是“安多合作米拉日巴九层佛阁”,名字虽然有点儿长,却也讲得很明白,是全藏区唯一的一座供奉藏传佛教各派宗师的高层建筑名刹,距今已有二百余年历史。

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被称为米拉日巴化生的洛桑达吉上师,在此地原有一座佛塔的基础上,仿照米拉日巴在洛扎亲自建造的九层佛阁的造型,兴建了安多合作米拉日巴佛阁。

但这座古老的佛阁毁于“文革”。

现存建筑重建于1988年5月,历时四年落成,建筑总面积4028平方米,高40余米,共九层。

安多合作米拉日巴佛阁是甘南十大王牌旅游景点之一,被人们称为是藏学博物馆,是为纪念米拉日巴而修建的佛阁,是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在安多藏区最主要的填充院。

佛阁内供奉有各类佛像一千二百七十多尊,建筑造型独特,融藏族堡式建筑与佛阁式建筑特色为一体,外观雄浑壮观。

楼内壁画琳琅满目,与彩绘、唐卡、塑像浑然一体,颇具宗教神秘的色彩;走廊楼梯盘旋直达楼顶,一至九层佛殿供奉的佛像有以米拉日巴尊者及其弟子为主的藏传佛教各派的开宗祖师;并先后形成了宁玛派、萨迦派、葛举派、葛丹派、格鲁派等诸多角派,有以喜金刚为主的密乘四部的众多本尊佛像;还有佛、菩萨、护法、财神等佛像二百一十五尊。

整个佛阁的佛像总数为一千二百七十二尊。

佛阁内珍藏有《丹珠尔》大藏经和《甘珠尔》大藏经共500余函。

佛阁大院四周的外围装有铜质大嘛呢经轮一百三十个,还有山门一座,白塔一座。

同所有藏传佛教寺院一样,佛阁顶部也安装着祥麟法轮,象征法轮常转、佛法不息。

米拉日巴佛阁的僧侣们每年还要举行各类佛事活动。

从后藏扎什伦布寺习而来的宗教法舞蹈形象或兽、或鬼或神,或善或恶,服装奇特、面具繁多,法号锣鼓激越,震颤人心。

佛阁与整个合作寺院的大经堂、护法殿、闻思学院、佛塔、嘛呢房等浑然一体,是一处展示、游览、休闲的综合性宗教建筑群和宗教文化旅游景点。

它不但是合作地区藏传佛教的活动中心,也以它别具一格的高潮的建筑艺术,称为不可多得的一处景观。

  米拉日巴是藏传佛教史上最富传奇色彩的一位大师,是噶举派(白教)创教者之一。

他年幼丧父,家产被伯父霸占,随母亲过着贫困生活,饱受凌辱。

为报仇雪耻,他修习了苯教咒术,并咒杀了伯父及其亲友30余人。

快意恩仇之后,他顿生忏悔之心,于是改宗佛教,拜在玛尔巴译师门下。

为了磨炼他的心性,玛尔巴曾让他在连续六年之内修建众多城堡,然后再一一拆毁。

后来,米拉日巴又在岗仁波卿雪山上苦修了9年,饮冰雪、食青苔,以至毛发肤色都变成了绿色,最终印证了“大手印”和“拙火定”密法。

“拙火定”能够大幅度提高身体温度,因此即便是在冬季,他也只穿一袭布衣,人们称之为“米拉日巴”,意为米拉家族中穿布衣者。

米拉日巴终生未建道场,在青藏各地云游传教。

他传教的方法独特,常以歌唱教授门徒,对后世藏族诗歌发展产生过影响。

米拉日巴修炼过苯教和红教的密法,参与开创了白教,而他对密宗的心得又被后来的黄教所沿袭,所以受到藏传佛教各派的尊崇。

  阁内主要供奉藏族民众中最富传奇色彩、妇孺皆知的米拉日巴佛。

楼高共九层,供奉以米拉日巴佛尊都及其弟子为主的藏传佛教各派的开宗祖师,有以金刚为主的四密乘的众多佛像、菩萨、护法神等各类佛像1720尊。

反映藏传佛教内容的各类壁画规模巨大,绘画技法高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在中国藏区共有两座米拉日巴佛阁,这座佛阁为安多载我藏传佛教名刹之一,建筑气势雄宏,金碧辉煌。

常年有住寺喇嘛学习研修,供奉佛主,有独特的文化氛围。

佛阁的每一层都有不同的主题:

第一层主供藏传佛教的几位主佛,像强巴佛(即汉传佛教的弥勒佛)、释迦牟尼、文殊、观音、大金刚手、药师、度母、白伞盖等等;第二层主要是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及其弟子;第三层是藏传佛教最古老的教派宁玛派(红教)的师君莲花生、希瓦措和法王赤松德赞……每一层都代表了藏传佛教的一个时代或是一个支派,并包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