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浅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173742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浅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浅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浅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浅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浅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浅谈.docx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浅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浅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浅谈.docx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浅谈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浅谈

教育管理马晓敏

内容摘要: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传统意义上的教育观念已不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那么,就必须更新滞后的教育。

事实证明,只有家校形成合力,教育效果才可能是加法。

在家校教育中,建立起全新的、和谐合作关系,可以推动学生的全面进步和发展。

关键词:

交流沟通合作互动

一、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伸

 

(一)、教育的主阵地是学校,但家庭也有教育的职责和义务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有了人类就有了教育。

学校教育在体现政治意志、宗教观念、道德取向、人生价值追求和做人的原则等方面,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能力方面;在适应社会需求和经济发展方面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一个人从婴儿——童年——少年——青年——成年,都是谁在影响着他的成长,都是谁在管理和促进他各方面的发展,他的性格、能力和信念及责任心的形成都是在家庭环境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一个成长中的孩子在学校是一名学生,同时他也是家庭中的孩子,一个社区的人。

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在影响着他的成长。

(二)、学校教育至关重要,但家庭教育更不可忽视

教育是培养新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学校教育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家庭、社会及他本人的教育功能各有特性,是不可轻视和无可替代的。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家庭是一个人首先接受教育,而且又可以对其终生施教的地方。

“养不教,父之过”。

正是说一个孩子的成长和教育,家庭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当然,家庭教育没有学校教育系统、专业,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个性、人格、意志、是非观念和品性等方面的影响是学校教育远不能及的。

我们常常发现有好些父子俩和母子俩走路的姿势,说话的风格都很相近。

这样的事实就足以证明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何等重要。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长期的教师,是终生的教师!

家庭是一个人出生以后的第一个生活环境,孩子在家庭中生活的时间长,其身心成长关键在家庭,对孩子影响最深的人往往也在家庭。

因此,家庭教育在家务劳动,青春期的教育,个性意志的形成,生活习惯,道德行为的养成等方面都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二、促进学校和家庭之间充分、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一)、加强联系,明确家校合作的意义

知识经济时代,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传统意义上教育观念已不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家庭教育观念更新的滞后与学校教育的与时俱进形成反差;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以及家长接受新事物的热情低于学生等直接反映在学生的言行之中。

针对以上几种现象的出现,我们提出构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互动发展的模式。

虽然地处农村,可现在的家长都比较年轻,都比较关注孩子的成长,可是家长们毕竟能力有限,且接受新生教育信息比较闭塞,这就阻碍了家庭教育的有利发挥,于是我们决定每学期至少印发两份致家长信,向家长解释学校政策,宣传具有时代感的教育合作意识;或对教育教学中出现的个案与家长共同研讨处理……这样,无形中和家长在教育的方向上达成共识,使作为参与者的教师与家长教育观念、行为指导和结果达成协调统一,在此过程中以全新的视角看待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关系;营造有利于学生和谐、全面发展的教育大环境,促进学生的发展并带动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发展;改善人的成长环境。

(二)、加强沟通,深化家校合作的意识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为了整合家校资源,最大限度的发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作用,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联系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不可忽视的是家访。

家访要彻底的改变理念,改变以往的告状式,要知道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

于是即使是针对问题孩子,也本着爱护孩子的自尊的原则,家长和老师要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角度分别查找教育的弊端,为了孩子的发展而和家长共同寻求恰当的教育方式,让教育对于某些孩子来讲恰倒好处的施展。

其次是电访。

我在电访的过程中,多数是有喜事要和家长分享,大到某些孩子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小到某些问题孩子的一点进步,这不仅是分享,更是对孩子、对教育的一种肯定。

第三,书信往来也是农村家校沟通的重要方式之一。

由于在农村,电脑还是新鲜事物,没法和家长进行网络沟通。

家访又不是很方便,有些问题不是一两次家访就能解决问题的。

由此我在班级设立了“书信接龙”,就某个问题学生、某些突发事件、某些新的教育理念,用连续书信的形式和家长不间歇的交流,对问题学生的转变、突发问题的解决、新教育改革观念的渗透都受到了很好的效果。

和王凯的家长进行的“书信接龙”就是一个很成功的例子。

王凯是一个由于学习很吃力被父母强烈要求留级的12岁男孩。

留级以后,他的学习依然照旧,没有一点起色,能够感觉到,他父母已经对他丧失了期望,更重要的是他不仅在学习上对自己失去了信心,而且表现在任何方面都显的那么的不自信。

作为班主任,我很心痛,我承认在学习方面,他确实是显得比别人反应慢,但由此而影响他各个方面的发展,这是在对一个孩子进行扼杀!

不能这样!

于是,我和他的父母进行了“书信接龙”,我向家长反映我的心痛发现,随之家长反馈他们的无奈;我又捎去一些收集到的孩子应全面发展的事例和资料,家长表示理解和感激;我又和家长共同探讨如何树立孩子的自信……最后,我们欣喜的发现王凯虽然在学习上表现的吃力,但是体育课上却身手敏捷,表现的很是灵活,于是私下我和他谈话,发现他对体育项目很感兴趣,结合他的特点,我又和体育老师商谈,最终觉得乒乓球比较适合他,于是我又开始继续我的“书信接龙”……现在的王凯在乒乓球方面已经小有名气了,同学们都很佩服他,尤其是男同学,简直把王凯当成偶像了,王凯的家长还把他送到专门的乒乓球俱乐部里训练。

现在的王凯一改往日的畏缩,无论在和同学们交往上还是学习上都是那么的自信了。

最高兴的还是我和王凯的父母,因为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朝气积极向上的孩子!

(三)、加强互动,提升家校合作的效益

重视家长会的开展。

在农村召开家长会不能光从学校的便利角度出发,而要顾及家长们的时间,避开繁忙的季节。

另外我们对家长会的开展要注重实效,不走过场,家长会上不仅向家长宣传与时俱进的具有时代要求的教育观念,更要共同探究教育中的不和谐问题;不仅要老师和家长互动,还要家长与家长之间互动。

最终要让家长通过这些活动,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从而获得极大的收获。

举办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系统的,体现时代性、针对性的教育指导。

让教育观念比较先进的家长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全面带动家校教育的和谐整合。

这里,我觉得值得特别提出的是,,同时,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真正尊重每一位家长,虚心向家长学习,努力与学生的家长共学习,同成长如此才能在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中不断提高合作伙伴的整体素养,为真正提高合作效果打下又一基础。

实践证明:

只有家校形成合力,教育效果才可能是加法。

让我们架起沟通学校与家庭的桥梁,实行家校联系,相互配合,促进我们的孩子健康成长!

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的措施

(一)、学校教育要主动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相互促进

1、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让家长走出误区

让家长的人才观由只重视“专家学者型”转到“多层次型”由“重智轻德型”转到“德才兼备型”;监护观由“保姆型”转到“自由型”,由“专制型”转到“民主型”学校要帮助家长掌握教育艺术,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孩子,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因材施教,顺其天性,循序渐进。

2、广开学校指导家庭教育的聚到渠道

一是开办家长学校,有计划、按步骤对所有家长进行培训,二是每学期召开两次家长会,主要让班主任对家长进行有针对性的交流指导,三是领导和教师经常进行家访,四是每月举行一次“家长开放日”活动,向家长开放课堂、实验室等,五是开设意见箱,开通热线电话和校园网,广泛与家长交流。

(二)、构建学校管理的社会参与体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1、家庭教育要与学校教育相对应,通力合作

(1)、家长应该参加家长学校和学校的活动,依靠学校,建设学习家庭,指导孩子规范、健康上网,充分利用最新信息技术,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家长应该经常与学校尤其是班主任进行交流,询问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了解孩子的思想表现,及时进行鼓励和教育,争取最佳效果。

2、积极吸纳社会各方面参与学校的教育工作

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和教材改革,国情教育、环境教育、交通法规教育等正逐步进入课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是大有裨益的。

但学校缺乏合适的教学人员,这就需要社会力量的大力支持。

学校应该聘请有关专家作为学校兼职教师,开辟学校与社会志愿共享的有效途径,使其制度化、规范化,让学生享受更广阔的教育空间。

3、“走出去”、“请进来”,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为了及时帮助学生摆脱某些困惑和迷茫,学校应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对学生进行教育。

“走出去”就是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到本地名牌企业、人才交流中心、烈士陵园、历史文化景点进行参观、学习、调查,拜访先进人物,目睹社会发展的真实情况,指导学生用正确的观点分析现实生活中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现象,评价社会思潮;“请进来”就是经常邀请有关专家和各界先进人物来学校作专题报告,对学生进行国际国内形势、国防、法制、环保、交通、消防等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爱党爱国、敬业奉献、积极进取的精神,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4、加强先进文化建设,强化文化市场的管理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文化有了很大的发展,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文化服务。

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国家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数量有限,不能满足日益增加的青少年的需要。

那些以营利为目的,对青少年有毒害的社会文化仍在泛滥,如色情、恐怖、暴力、迷信等,对成长中、发育中的学生产生了负面影响。

因此,政府有关机构和主管部门,一方面要加大投入,增加健康向上的优秀文化设施,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青少年的需要,另一方面应清除不健康的社会文化,换青少年一块纯洁的文化蓝天。

四、建立起全新的、和谐合作关系,推动学生的全面进步和发展

(一)、搞好宣传教育,营造社会舆论,让全社会认识到“家校”教育的重要意义

家庭教育虽然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但孩子最终长大成人,完成个体的社会化进程,大部分时间和主要阶段还是在学校这一“主战场”交互进行的。

学校教育担负着教育、培养下一代,为国家输送栋梁之材的历史重任,是保证孩子获取知识、健康成长的重要而难以逾越的环节。

家庭教育只是素质教育系统工程中的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其价值作用不可小觑,但也不可盲目夸大,“唯学校教育论”和“唯家庭教育论”都是失之偏颇,极其错误和十分危险的。

家长应经常与学校取得联系,与班主任、课任老师密切交流,时刻保持对孩子学习兴趣、学习成绩、学习目的、学习难点、学习情绪等各种学习表现的动态关注、适时了解和准确掌握。

要相信孩子的老师,也就是孩子的“第二父母”,会如亲骨肉般善待每一个学生,包括自己的孩子,会尽心尽责地关心每个孩子的教育和成长;对学校教育中老师对学生错误采取的一些批评与惩戒措施,和教学工作难免存在的一些不足与失误,不要过于惊讶,和采取过激的举动,要时刻牢记“父母的人格会影响孩子的人格,父母的举动恰是孩子的榜样”,因而,要以平常心对待,给予必要与充分的理解,协助校方抓好孩子的适时教育与教法改革等工作。

要结合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有针对性地引导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学习兴趣,掌握学习方法,长抓不懈,使孩子不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校应切实改变只注重排名和分数、教育是应对考试需要、教学不是面对全体学生,而是面对少数尖子学生、教法机械老套,偏重死记硬背,不善灵活启发和紧密联系实践运用等现实存在的许多突出问题,全面关注在校的每一名学生,因材施教,因人制宜,适时把学生的在校表现反馈给家长,把学生在家需父母、长辈配合完成的学习任务告知给家长,从而真正把素质教育的各项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