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第20课《曹刿论战》同步练习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171589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44.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第20课《曹刿论战》同步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第20课《曹刿论战》同步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第20课《曹刿论战》同步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第20课《曹刿论战》同步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第20课《曹刿论战》同步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第20课《曹刿论战》同步练习题.docx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第20课《曹刿论战》同步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第20课《曹刿论战》同步练习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第20课《曹刿论战》同步练习题.docx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第20课《曹刿论战》同步练习题

曹刿论战

1.出身下层的谋士曹刿毛遂自荐,辅佐鲁庄公取得长勺战的胜利。

曹刿的成功给了你什么启发?

【答案】(示例)能力的展现需要一个平台,当机遇尚未到来时,应该积极为自己寻找展现能力的机会,让别人认识你,欣赏你,愿意为你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个性化感悟。

齐鲁长勺之战中,鲁国是弱国,为何却能在战争中取得胜利?

那是因为自知平庸的鲁庄公,知人善任,能允许平民曹刿一同参战,并在作战中听从曹刿的指挥,才使鲁国以弱胜强。

鲁庄公有容人的雅量,有用人之长的慧眼。

本体扣住“毛遂自荐”谈应该如何寻找机会展现自我,“推销”自我做答即可。

2.班级正在开展以“勇于担当,兼济天下”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相关任务。

(1)(故事链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下图与我国古代一位在国难面前勇于担当的历史人物有关。

请根据提示,简要叙写这个故事。

(60字左右)

(2)(对联续写)下面有两副未完成的对联,请围绕活动主题,续写下联。

①上联:

能文能武迎挑战

下联:

②上联:

苏武牧羊不辱臣子使命

下联:

(3)(论述修改)李明同学在观看纪录片《大国工匠》第八集“大任担当”后写了一篇心得,请你帮助修改。

本集介绍了三位大国工匠:

焊接火箭发动机的高级技师高凤林,拼接兵马俑的文物修复师马宇,手工打造飞机弧线的高级钣金工王伟。

[甲]纪录片播出后发生了广泛影响。

[乙]人们不仅深深折服于他们“精雕细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也为他们精湛的技艺而震惊。

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担起了国之重任,担当需要能力,需要技术,更需要奉献精神。

作为炎黄子孙,我们都应该勇于担当,忠诚奉献,做一个有担当的人,为民谋福,为国出力。

①[甲]处画线句中有搭配不当的语病,应将“___”改为“___”。

 

②[乙]处画线句中有语序不当的问题,修改意见:

__。

【答案】

(1)鲁庄公十年,齐国军队以强凌弱,攻打鲁国。

关键时刻,曹刿挺身而出,随战于鲁庄公,在战场上指挥得当、把握战机,最终打败了齐军。

(2)①敢说敢做有担当  

②曹刿论战无愧匹夫之责  

(3)①发生产生(或:

引起)②将“深深折服于他们‘精雕细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与“为他们精湛的技艺而震惊”互换位置 。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

(1)根据题目中给出的两个人物“曹刿”和“鲁庄公”可知,这个故事是指“长勺之战”。

作答时,作自己的话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即可。

(2)本题考查拟写对联。

对联分上下两联,两联字数相同,语义相关,相对应的词语词性相同。

作答时要尽量围绕着活动主题“勇于担当,兼济天下”来寻找材料来拟写作答。

比如,可用“曹刿论战无愧匹夫之责”来对“苏武牧羊不辱臣子使命”。

答案不唯一,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3)①语句“纪录片播出后发生了广泛影响”中,“发生”与“影响”搭配不当,可把“发生”改为“产生”或“引起”。

②语句“人们不仅深深折服于他们‘精雕细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也为他们精湛的技艺而震惊”中的“折服”比“震惊”表达的程度要深,所以应该将“深深折服于他们‘精雕细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与“为他们精湛的技艺而震惊”的位置互换。

3.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又何间焉

肉食者鄙

牺牲玉帛

望其旗靡

小信未孚

登shì而望之

【答案】(jiàn) (bǐ)(bó)(mǐ)(fú)(轼)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

作答时,注意易错音的积累,掌握汉语拼写规则,规范拼音书写,不要写成英语字母;根据拼音写汉字,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辨析,避免混淆。

注意“轼”的字形和“间”“靡”字的读音。

4.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辙(zhé)登轼(shì)肉食者鄙(bǐ)

B.弗(fú)玉帛(bó)小信未孚(fú)

C.竭(jjé)败绩(jì)望其旗靡(mǐ)

D.驰(chí)远谋(móu)又何间焉(jiān)

【答案】D

【解析】

【详解】

D.“间”是多音字,在此处应读jiàn,是“参与”的意思。

故选D。

5.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又何间焉(参与)B.肉食者鄙(卑鄙)

C.神弗福也(赐福,保佑)D.小大之狱(指诉讼事件)

【答案】B

【解析】

【详解】

B.“鄙”是古今异义词,在这里应解释为“目光短浅”。

故选B。

6.对下列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师败绩(齐军大败)

B.公将驰之(鲁庄公要下令驱车追赶齐军)

C.夫战,勇气也(作战,靠的是勇气)

D.夫大国,难测也(大国兵多将广,难以测量)

【答案】D

【解析】

【详解】

D.有误。

应理解为:

齐国是大国,难以摸清它的情况。

“测”在这里是“推测,估计”的意思,而非“测量”。

故选D。

7.选出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A.衣食所安肉食者鄙B.小信未乎必以信

C.肉食者谋之未能远谋D.肉食者鄙二者不可得兼

【答案】C

【解析】

【详解】

A.名词,食物/动词,吃;

B.信用,诚信/实情;

C.均指谋划,打算;

D.……的人/……的东西,情况;

故选C。

8.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可以一战。

A.战于长勺。

B.夫战,勇气也。

C.何以战?

D.再而衰,三而竭。

【答案】D

【解析】

【详解】

D项句子和例句都是省略句,A、C两项是倒装句,B项是判断句。

故选D。

9.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们要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展现其永久魅力。

B.这部电影之所以广受欢迎的原因是融入了特有的爱国情怀。

C.通过不断的努力,使他的模拟考试成绩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D.在激烈的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是勇气不足和谋略不当。

【答案】A

【解析】

【详解】

B选项句式杂糅;去掉“之所以”即可。

C选项成分残缺;去掉“通过”或“使”。

D选项语意矛盾。

去掉“不足”和“不当”。

10.下列关于语法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从内心深处里他一直很不喜欢《非诚勿扰》《快乐大本营》《奔跑吧,兄弟》等电视节目。

”这个句子中的“从内心深处里”充当状语。

B.“阳光明媚”“差得很远”“除恶扫黑”“敬畏生命”四个短语的类型均不相同。

C.《左传》,即《春秋左氏传》,又称《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

《左传》相传是战国时期鲁国的左丘明所作。

D.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家乡;“长河落日圆”中的“河”指黄河;“晋太元中”的“太元”是年号;《范文正公集》中的“文正”是谥号。

【答案】C

【解析】

【详解】

C错误,《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所作。

11.下列句子中,“以”的含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何以战

B.必以情

C.必以分人

D.可以一战

【答案】C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

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

要在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中,经常积累、对比,从而掌握虚词的用法。

C项“以”是“介词,把”的用法,其他三项“介词,凭借,依据”的意思。

故答案为C。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

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

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

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

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

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节选自《孙子兵法·军争篇》)

1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公将驰之驰:

_____________

(2)望其旗靡靡:

_____________

(3)三军可夺气气:

_____________(4)朝气锐锐:

_____________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彼竭我盈,故克之。

(2)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14.节选的甲、乙两文在阐述用兵方面相同的观点是什么?

这些观点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有怎样的借鉴作用?

【答案】

12.

(1)驱车(追赶)

(2)倒下(3)士气(4)锐利(饱满)

13.

(1)他们的士气消失了而我军的士气正旺,所以战胜了齐军。

(2)不要去攻击阵容整齐的敌人,这是掌握机变的用兵方法。

(意思对即可)

14.第一问答案要点:

战争中要善于分析敌情,掌握士气,把握战机,军事上要后发制人;第二问答案要点:

(1)无论干什么事要善于分析;

(2)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

等等。

参考:

我们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要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满腔的热情;遇到困难时,要善于分析,并多听听别人的意见,这样才能更好的克服困难。

【解析】

【分析】

选自《左传》作者:

左丘明年代:

春秋时期

选自《孙子兵法·军争篇》作者:

孙武年代:

春秋时期

12.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比如“驰”是“驱车追赶”;“靡”是古今异义词,“倒下”的意思。

13.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1)句中的“彼(他们)、竭(衰竭)、盈(满)、克(战胜)”几个词是赋分点;

(2)句中的“击(攻击)、堂堂(整齐)、治(掌握)、者也(表判断)”几个词是赋分点。

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14.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第一问可结合语句“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和“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

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

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概括作答。

第二问可结合学习和生活从“善于分析问题、随机应变、接纳建议”等方面进行分析作答。

参考译文:

【甲】到了那一天,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

曹刿说:

“现在不行。

”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

曹刿说:

“可以击鼓进军了。

”齐军大败。

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

曹刿说:

“还不行。

”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

“可以追击了。

”于是追击齐军。

打了胜仗后,鲁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

曹刿回答说:

“作战,靠的是士气。

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

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

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

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在那里设有伏兵。

后来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乙】对于敌方三军,可以挫伤其锐气,可使丧失其士气,对于敌方的将帅,可以动摇他的决心,可使其丧失斗志。

所以,敌人早朝初至,其气必盛;陈兵至中午,则人力困倦而气亦怠惰;待至日暮,人心思归,其气益衰。

所以善于用兵的人,敌之气锐则避之,趁其士气衰竭时才发起猛攻。

这就是正确运用士气的原则。

用治理严整的我军来对付军政混乱的敌军,用我镇定平稳的军心来对付军心躁动的敌人。

这是掌握并运用军心的方法。

以我就近进入战场而待长途奔袭之敌;以我从容稳定对仓促疲劳之敌;以我饱食之师对饥饿之敌。

这是懂得并利用治己之力以困敌人之力。

不要去迎击旗帜整齐、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