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地市导游词.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169497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0.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地市导游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九地市导游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九地市导游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九地市导游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九地市导游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地市导游词.docx

《九地市导游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地市导游词.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地市导游词.docx

九地市导游词

(01)福州三坊七巷

各位团友,大家好!

旅途一路辛苦了。

首先,请于许我代表光大旅行社欢迎各位来到福建省省会——福州市旅游观光。

我是本次旅程的导游员。

我姓韩,大家叫我小韩就行。

在我身旁这位是我们的司机陈师傅,他有多年的驾车经验,大家可以放心。

这次行程将由我和陈师傅为大家提供导游服务,希望大家能够满意。

福州是一座拥有2200多年历史的名城。

唐开元十三年(725年)设福州都督府始称福州。

五代梁开平二年(908年)闽王王审知扩建城池,将风景秀丽的乌山、于山、屏山圈入城内,从此福州成为“山在城中,城在山中”的独特城市。

“三山”成了福州的别名。

福州位于福建省东部闽江下游,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全市总面积1196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总面积1043平方公里;总人口48O多万,其中城区人口116万。

“因州北有福山”,故名福州,又因900多年前就遍植榕树,“绿阴满城,暑不张盖”,故又有“榕城”的美称。

现辖鼓楼、台江、仓山、马尾、晋安五个区和福清、闽侯、罗源、连江、长乐、平潭、闽清、永泰等二市六县。

居民以汉族为主,还有畲、满、苗、回等20多个少数民族。

福州依山傍海,气候宜人,绿树常青,属暖湿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为19.6℃,最冷1月平均气温为10.5℃,最热7月平均气温为28.6℃,年均降水量1342.5毫米。

最佳旅游季节为每年4~11月。

各位团友,今天我们参观的是福州明清时期古建筑瑰宝——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地处市中心,东临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杨桥路,南达吉庇巷、光禄坊,占地约40公顷,现居民3678户,人口14000余人。

三坊七巷是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简称。

三坊是:

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

由于吉庇巷、杨桥巷和光禄坊改建为马路,现在保存的实际只有二坊五巷。

即使如此,在这个历史悠久的居民区内,仍然保留着丰富的文物古迹,保存一批名人故居和明清时代的建筑。

在这居民区内,坊巷纵横,石板铺地;白墙青瓦,结构严谨;房屋精致,匠艺奇巧,集中体现了闽越古城的民居特色,是闽江文化的荟萃之所,被建筑界喻为一座规模庞大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馆。

“三坊七巷”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福州的主要标志,被誉为明清古建筑博物馆。

近代诗人陈衍诗云:

“谁知五柳孤松客,却住三坊七巷间。

”这大约就是“三坊七巷”的由来。

三坊七巷的民风民俗也是福州民风民俗的代表,许多民俗活动常以三坊七巷为中心,它包括民间信仰、岁时节庆活动、建筑物中的民俗等。

“月光光,照池塘;骑竹马,过洪塘;洪塘水深难得渡,等妹撑船来接郎。

问郎长,问郎短,问郎几时返?

”这是唐朝观察使常衮作的一首民谣。

它曾给居住在三坊七巷的几代百姓带来多少童年的回忆。

直到现在,特别是老一辈人听到这首琅琅上口的民谣仍激动不已。

三坊七巷,以它近300座的明清民居古建筑物闻名于世。

古老的街巷,完整的坊里,配以古河道、古桥梁、古榕树,形成了古朴而富有特色的传统风貌,引起了国内外许多文物考古专家的广泛兴趣,成为游客前来福州的必到之处。

可以说,它是“全国少见,江南仅有”。

而老家在福州的海外游子,三坊七巷是他们魂牵梦绕、难以忘怀的故园乡土。

“三坊七巷”的路,绝对是小路,也许几百年来就是这样小,小得只能并排走两顶轿子吧!

然而“山不在高,有仙则灵!

”路不在大,有人则名。

就是从这样的小巷里,历代走出了多少风流人物,多少英雄豪杰?

他们走出幽深的坊巷,走向八闽大地,走向五湖四海,成就了一番大事业。

他们为“三坊七巷”增光,“三坊七巷”也为有他们而骄傲。

三坊七巷的古建筑风貌主要表现在:

石板深巷,青瓦粉墙。

各式精雕细刻的门罩,风火墙式的多进院落,从高处俯视犹如海上层层波浪。

三坊七巷不仅以它的古建筑闻名于世,它还代表了福州人重教育、好读书的优良传统,科举之盛,在全国也属罕见。

南宋著名学者,被称为与朱熹、张轼齐名的东南三贤之一的吕祖谦,在福州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路逢十客九青衿,半是同袍旧弟兄。

最忆市桥灯火静,巷南巷北读书声。

”这首诗也是三坊七巷的生动写照,说明了福州读书人之多以及深夜苦读的生动景象。

“三坊七巷”是福州历史的见证;“三坊七巷”是闽江流域人民智慧的结晶;“三坊七巷”更是福州人文荟萃的缩影。

它记录了唐末五代时闽王王审知立国的史实,记录了宋末端宗南明隆武皇帝在福州称帝的经历。

它吹洒着辛亥革命的风雨,传播着北京“五四”运动在福州的影响。

这些坊巷内曾经居住过上百名高官显贵、学者名流。

唐著名学者黄璞,宋理学家陈襄,晚唐诗人陈烈、状元郑性之、明抗倭名将张经、清巡抚沈葆桢、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等都曾在三坊七巷居住过,还有黄花岗著名烈士林觉民。

说到林觉民我们不能不提到他的《与妻书》。

林觉民牺牲后,全家为了避祸匿居在光禄坊早题巷一处许家院宅。

一天晚上,有人悄悄地将林觉民写给父亲及妻子的遗书塞进门缝,林觉民的妻子一直将这封信珍藏到辛亥革命福州光复后。

这一如诗如画的名篇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催人泪下,不仅表达了夫妻间深深的歉疚和殷殷的情意,而且表达了“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谋永福"的革命精神和伟大情怀,激励了千千万万的热血青年,具有极为珍贵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与妻书》中也十分细腻地表达了烈士对故里“三坊七巷”的眷恋之情,有一段是这样描写的:

“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屋,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

“最忆市桥灯火静,巷南巷北读书声”,让我们再一次感悟到故乡“三坊七巷”古老厚重的文化对我们的培养和熏陶。

各位团友,“三坊七巷”的讲解就到这里。

现在有半个小时的自由活动时间各位朋友可以在附近自由活动、照相。

时间过得真快,旅程已经接近尾声了,离别虽然有许多不舍,但还是到了该说再见的时候了。

感谢大家对小韩工作的支持与配合。

在这次旅游过程中,难免会有许多不到位的地方,还请大家多多包涵,同时也希望你们给我们提出宝贵意见。

您的意见将会使我们不断成长,不断进步。

我们虽然做不到最好,但我们会努力做到最好!

也许我不是最好的导游,但是大家是我遇到的最好的客人,能和最好的客人一起度过这愉快的两天是我的幸运,相逢是首歌,同聚你和我。

再次感谢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

期待我们下一次相遇,最好祝愿所有的朋友们健康快乐,万事如意!

 

(02)厦门菽庄花园

各位团友,大家好!

旅途一路辛苦了。

首先,请于许我代表光大旅行社欢迎各位来到福建旅游观光。

我是本次旅程的导游员。

我姓韩,大家叫我小韩就行。

在我身旁这位是我们的司机陈师傅,他有多年的驾车经验,大家可以放心。

这次行程将由我和陈师傅为大家提供导游服务,希望大家能够满意。

接下来我先为大家简要介绍一下福建省的基本情况吧。

福建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东面濒临台湾海峡,南面近临港澳,海岸线蜿蜒漫长,居全国第二。

岛屿星罗棋布,居全国第二。

福建省海洋资源丰富,拥有“渔、港、景、油、能”五大优势资源。

近海有海洋生物2000多种,发展渔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海岸带和近海海域蕴藏着大量矿产资源。

全省沿海风能资源丰富,并有利用潮汐、波浪、海流、温差发电的广阔前景。

沿海风光秀丽,气候宜人,拥有丰富多彩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是天然的度假和旅游胜地,海洋开发的前景十分广阔。

福建在历史上是“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伊斯兰教等重要文化发源地和商贸集散地,福州、厦门曾被辟为全国五口通商口岸之一。

泉州曾是古代世界第一大港口,泉州还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闽江口的马尾港是中国近代造船工业的先驱和培养科技人才的摇篮。

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鼓浪屿的菽庄花园。

鼓浪屿在厦门岛的西南方向,是一个椭圆形,四面环海,到处沙坡的小岛,与厦门岛隔着一条500米宽的鹭江,从轮渡码头乘船过海5分钟即可抵达。

鼓浪屿是厦门的一个区,面积1.91平方公里,人口1.62万人。

很早的时候,这里还是个渺无人烟的绿洲,因此,开始(宋元时)叫“圆沙洲”,元末明初,才有人在这岛上生活,同时,有了“鼓浪屿”的名称。

为什么称作“鼓浪屿”呢?

在岛上西南端海滩岸边,屹立着一块长期受海潮冲击形成“海蚀洞”的岩石,每受海浪冲击就发出像擂鼓的声音,这块岩石就被叫做“鼓浪石”。

这个岛空气清新,素有“海上花园”的美称。

菽庄花园是台湾富绅林尔嘉所修建的。

20世纪50年代起辟为公园。

近年来又修建了许多新的设施,面积也扩大了3000多平方米,是颇具特色的中国近代园林。

林尔嘉1874年出生于厦门,1880年去台湾,1895年随父回鼓浪屿定居。

他于1905年任厦门保墒局总办、厦门总商会总理,发起建设厦门的电话、电灯、自来水等公用事业。

他于清末捐巨款晋升为侍郎,1914年任全国参议院候补议员,1915年任厦门市政会会长,对厦门的城市建设多有贡献,曾连任鼓浪屿工部局“华董”14年。

“八一三”淞沪抗战时,他从庐山去了香港,期间还到上海居住了一段时日。

抗战胜利后回台湾定居,1951年去世,终年77岁。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清廷战败后,被迫签订屈辱的《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给日本。

台湾军民拒绝割台,成立台湾自主民主国,退林维源为议长。

但兵多乌合,匪类纵横,主政优柔寡断,临事又复操切,知不可为,坚辞不就。

当时,台湾人民奋起组织义军,与总兵刘永福率领的黑旗军,共同抗击题本侵略者。

这时,腐败的清朝廷竟下令招驻台官兵回大陆。

时任台湾垦抚兼团防大臣的林维源不敢逆旨,于1895年率全家內渡,定居鼓浪屿。

林维源原籍龙溪,其先祖于乾隆年间赴台湾水垦殖发家,在台北建有“板桥别墅”,即林家花园,其子林尔嘉6岁起就住在那里。

1905年6月16日,林维源去世,其子林尔嘉继承父业。

1913年,他因为怀念台北板桥故居,选定鼓浪屿金带水之湄,草仔山之下的一面坡。

仿照台北板桥别墅,参照江南名园修建了菽庄花园。

现在我们已经站在了花园门口,大家请看门上高悬“菽庄”园匾。

这二字,乃是主人字“叔臧”的谐音,又含“稻菽主人庄园”的意思。

因为林尔嘉的祖先是靠垦殖发家而富甲台湾的。

而且他花了1万银元的“润笔”费,请当时的大总统徐世昌亲笔题写的。

林尔嘉对花园的结构布局精心设计,力求再现台北板桥别墅的风貌又具江南名园的韵致。

花园在一块不足10亩的坡面上,创造出宽阔的视觉空间,把四周能看到景色全部纳入花园的怀抱。

花园内设置梅寿堂、壬秋阁、真率亭、观潮楼、四十四桥、招凉亭、顽石山房、十二洞天、亦爱吾庐、小兰亭等十景,小巧别致,自成一格。

菽庄花园风光万千,它集中了园林艺术中最具个性的3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藏海”。

一路走来不见海,到了花园门口甚至进了大门仍不见海,一堵高墙挡住了我们的视线,突然回首,门楣上高悬“藏海”园匾,带到转出月洞门,绕过竹林,看大海奔腾骤至引人踏浪前行。

真是令人豪情满怀呀。

瑞士园林专家参观菽庄花园后赞叹不已的说:

“我们只有藏湖,而厦门有藏海,这是十分难得的。

菽庄花园的第二个特点就是“巧借”。

林尔嘉把临海的坡面,海湾里的礁石,涨落的海水全部利用起来,围地砌阶,造桥修楼。

使原本十分狭窄的小海湾,借前方的日光岩,远处的英雄山,乃至海沧的嵩屿角为铺垫。

变成含纳大海,视野宽广,颇有层次的海上花园。

在中国任何一个城市,任何一个公园都是无法领略到如此美妙的意境,这也是菽庄最诱人的地方。

菽庄花园的第三个特点就是“动静结合”。

在我们左边坡面有一片假山,按地支分为“十二洞天”,洞洞相连。

常有小孩儿去追玩儿显示出没的动静。

坡边建有壬秋阁,人们在里面休憩观景,表现静谧的环境。

置身园中,处处是景。

海潮流动,长桥安卧,岸上花团锦簇,海中百舸争流。

组成了风格统一的中国传统园林建筑体系,使花园既有江南园林的秀美,又兼闽南园林的亮丽。

真是“片片帆影日边来,成群鸥鹭乘风去。

世外桃源君小隐,袖中东海我来游”。

各位团友现在是自由活动时间,您可以尽情的欣赏美景。

半个小时后我们在这里集合。

时间过得真快,旅程已经接近尾声了,离别虽然有许多不舍,但还是到了该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