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知识点.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973464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五年级上册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五年级上册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五年级上册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五年级上册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册知识点.docx

《五年级上册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知识点.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上册知识点.docx

五年级上册知识点

第一课小苗的诞生

1、一粒种子就是一个幼小的植物体

2、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水、空气、适宜的温度。

3、实验:

材料:

黄豆10粒、玻璃小瓶2个

实验方法:

将种子平均分为2组,放入瓶中。

1号瓶保持干燥,2号瓶放入适量水,其他条件相同。

实验现象:

1号瓶种子不萌发,2号瓶种子萌发。

实验结论:

种子萌发需要水。

4、标本盒保存到低温、干燥的地方

第2课土壤与植物生长

1、在其它条件相同时植物在不同类型的土壤中产量不同。

2、根据土壤中“沙”和“黏土”的含量多少,可以把壤土分为三类:

含沙多的叫沙质土。

含黏土多的叫黏质土。

沙和黏土含量差不多的叫壤土。

3、土壤的渗水能力由高到低:

沙质土,壤土、黏质土。

土壤的保水能力由高到低:

黏质土、壤土、沙质土。

4、除渗水性以外,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等都会对植物的生长产生影响。

5、适合在沙质土中生长的植物:

豆苗、花生、西瓜

适合在黏质土的植物有:

玉米、高梁、水稻、芦苇。

大部分植物适合生长在壤土中。

第3课怎样使植物长的更好

1、植物生长需要充足的光照、空气、适宜的温度、水、肥料

还需要除虫、除草、浇水、施肥、搭架、剪枝等

2、实验

假设:

多数植物生长需要充足的阳光

材料:

8株豆苗、纸盒

方法:

将豆苗平均分为2组,1组放在有充足光照的地方。

另一组用纸盒扣上,其它条件相同,观察豆苗的生长情况。

现象:

有光照的豆苗生长情况好。

被纸盒扣上的豆苗,生长情况不好

结论:

多数植物生长需要充足的光照。

3、多数植物生长需要充足光照。

少数植物只能生长在背光环境中。

叫喜阴植物。

如:

半夏、苔藓。

第4课根和茎

1.植物通过根吸收营养物质,通过茎传送营养物质。

2.植物根的共同特点:

都有根尖、根毛;都有大、小、粗细之分;都生长在地下;都向下生长。

3.植物的根

须根;葱、洋葱、小麦、蒜、水稻、

直根;香菜、萝卜、胡萝卜、甘薯、棉花、白菜、杨树。

4.根的作用:

固定植物,防止水土流失,吸收输送水和营养。

贮存营养,少数根有繁殖作用。

5、根和茎在外形上的主要区别是:

茎有节和芽,根没有。

马铃薯、莲藕、姜、荸荠,芋头是茎;

甘薯、山腰、萝卜、胡萝卜是根。

6、茎的作用:

具有输导、支持作用;贮存营养;少数茎有繁殖作用。

五、动物的食性

1、人和其它动物通过摄取食物来获得营养和能量。

2、动物按食性分为三类:

只以植物为食物的动物,叫草食性动物。

如:

马、羊、牛、兔子。

以其它动物为食物的动物,叫肉食性动物。

如:

狼、狮子、老虎、鹰。

有些动物既吃植物也吃动物,称为杂食性动物。

如:

人、蚂蚁、老鼠、乌鸦、猩猩、麻雀、狗。

3、草食性动物生活在草场。

肉食性动物生活在森林、草场上。

杂食性动物生活在森林、草场上。

4、我们怎样保护动物的生存环境?

建立自然保护区、做好保护动物的宣传。

六、葵花向阳

1、向日葵的“花盘”能向着太阳的方向转动,这种特性称为向光性。

2、大多数植物的茎、叶、花都具有向光性。

3、实验、

假设:

植物具有向光性。

材料:

两株生长相似的豆苗,1个侧面带孔的纸盒。

方法:

把豆苗放在阳光下,其中一株用纸盒扣上,其它条件相同,观察豆苗的生长情况。

现象:

豆苗向小孔方向弯曲生长。

结论:

多数植物具有向光性。

4、植物有向光性、向水性、向地性。

5、多数植物向下生长,茎向下生长。

6、根向下生长特性叫向地性,是植物受到地球引力作用的结果。

7、太空中的植物的根可能向任意方向生长。

8、昆虫有趋光性。

七、燕子南飞

1、生物学家们把动物这种依季节更栖地区的习性称为迁徙。

鸟类每年迁徙两次。

如:

家燕、大雁、野鸭、天鹅。

2、鸟类迁徙原因:

为了躲避寒冬的低温和由此而引起的食物短缺。

3、有洄游行为的鱼类:

鲑鱼、大马哈鱼、鳗鲡。

能长途洄游的其他动物;南极鲸类、海龟等。

4、迁徙,洄游都称为迁徙。

1、冬眠

(1)表现:

呼吸次数减少,体温下降,消耗能量减少,血液循环减慢,

(2)原因:

寒冷食物短缺;熊、蛇、青蛙刺猬、蝙蝠。

增厚皮毛脂肪,体表变色,落叶,留下种子自己死亡,地上死亡地下活着,迁移。

8、仙人掌的刺

1、植物因生活环境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外部形态。

2、仙人掌肥厚的茎能储存水分,变成刺状的叶能减少水分蒸发。

3、莲的叶子有利于水分的散失,茎内的空洞有利于在水下吸收空气和运输水分。

4.鱼流线形的身体有利于在水中运动,鳍可以在鱼游动时划水,尾鳍像船舵和螺旋桨的发动机,鳃帮助鱼呼吸。

5、骆驼有驼峰(固体水库),蹄肥大有肉垫(防陷、耐高温),全身长有棕黄色的毛(防寒、隔热),嘴唇厚、双排睫毛、鼻子有瓣膜、耳内有密密的长毛。

6、北极狐:

短鼻子、小耳朵,利于防止散热。

热带狐:

长鼻子、长耳朵,有利于大量释放散热。

7、鸟类适应飞翔的特征:

有羽毛和翅膀,身体轻,身体呈流线型。

9、奇妙的护身术

1、像蝗虫、甲虫这样,具有与其生活环境颜色一致或近色的体色叫保护色。

2、像竹节虫枯叶蝶那样,体色和形态都和环境中的其他物体或另一种生物相似,而不易被敌害发现的想象叫拟态。

3、动物的防御方法:

放臭气(臭鼬、黄鼠狼、臭大姐)

蛰刺(蜜蜂、水母)

变色变色:

变色龙、比目鱼、雷鸟。

喷射毒液:

蛇、蝎、黄蜂。

盔甲:

乌龟、蜗牛、穿山甲、犰狳。

装死:

负鼠、甲虫。

逃跑:

鹿、兔、羚羊。

尖刺:

豪猪、刺猬、海胆、河豚。

拟态:

竹节虫、枯叶蝶、螳螂、尺蠖。

自割、自切、自残:

壁虎。

4、有些植物受到伤害时,会分泌毒性物质,作为自己的防身武器,人们可以利用有毒植物中的毒素生产出生物农药。

5、保护色、拟态等防御方式对生物的意义:

有助于自身脱险和捕食猎物。

10、人对环境的需求

1、人类的生存需要阳光、空气、水和食物。

2、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动植物。

来自动物的有:

牛肉、鸡蛋、牛奶。

来自植物的有:

面粉、水果、筷子。

3、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含义:

说明了人与环境的关系,在不同环境中,选择不同的生活方式。

4、生活中的仿生品:

尼龙搭扣、雷达、飞机、迷彩服、锯。

5、人们要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11、人对环境的影响

1、人类的生活依赖于环境,环境的变化也会影响人类的生存。

2、人类对环境的影响:

过度放牧、滥伐树木、围湖造田、工业污染。

12、和谐相处

1、人类维持生命所需的物质来源于自然,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和过度开发是在毁坏人类的环境,人类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2、保护环境的方法:

使用无铅汽油、城市绿化、家庭绿化、汽车或步行上下班、少用一次性筷子、少用纸巾。

13、冷水和热水

1、人们用温度来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计来测量物体的温度高低。

2、温度的单位有:

摄氏度(℃)、华氏度(℉)。

3、沸水的温度100摄氏度,人体正常的体温37摄氏度,结冰的水0摄氏度。

4、冷热水混合时,冷水温度升高,热水温度降低,最终冷热水温度相同,热量从热水传给冷水。

14、传热比赛

1、热能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在同一物体中,热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

2、金属等传热能力强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

塑料、橡胶、木头等传热能力弱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适合做隔热材料。

3、为什么冬天摸铁比木头凉?

以为铁比木头传热快。

4、赤脚踩在瓷砖地板上比踩在木地板上觉得凉一些,是因为瓷砖比木地板传热快。

5、应用热的良导体的有:

铁锅、暖气片。

6、应用热的不良导体的有:

锅把、椅面、保温桶。

15、衣服的颜色

1、物体的颜色越深,吸热能力越强。

2、黑色吸热能力最强,白色吸热能力最弱。

3、人们冬天穿的衣服颜色深,夏天穿的衣服颜色浅,原因是:

深色物体吸热能力强,浅色物体吸热能力弱。

4、高斯号轮船平安脱险是因为深色的黑灰、煤屑加上凹凸不平的表面增加了吸热的能力,能够得到更多的热量,使冰融化。

5、地球上的热主要来自太阳。

太阳能热水器主要靠吸收太阳的辐射热使水变热。

6、储油罐涂成银白色,是因为银白色吸收的辐射热少,防止油罐爆炸。

7、太阳能热水器的材料用热的良导体,颜色涂成深色

16、风的形成

1、空气受热上升,周围的冷空气过来补充,形成风。

2、在冬天把教室的门打开一条缝,外面的空气比室内的空气冷,冷空气会贴着地面进入室内,所以门缝底部的纸片向里飘,室内的暖空气从门的上部向外跑,所以门缝上部的纸片向外飘。

3、点燃的蜡烛会使周围的空气受热上升,上升的热空气会推动螺旋圈转动。

4、空气受热后会上升,上升的空气使孔明灯和热气球升上了天空。

5、暖气片把周围的空气烤热,热空气上升周围的冷空气过来补充,再加热,如此循环暖气就可以把整个屋子的空气变热。

6、空气在对流的过程中,热空气总是上升,冷空气总是下降,所以厨房里的排风扇、室内的空调应安装在较高的地方,暖气片要安装在室内窗户的下面。

7、用冰块冷藏食物,要把冰块放在食物的上边。

17、保温和散热

1、保温就是设法减慢热传递。

如:

暖水瓶、保温杯、窗帘、羽绒服。

散热就是设法加快热传递。

如:

电暖气、暖气片、排风扇、

2、使热水变凉的方法:

冷热水混合、放入杯口大的杯中、用风吹、搅动。

3、使热水凉的更快方法:

加冰块、用冷风吹、放入冰箱的冷冻室、用两个杯子不停地倒。

4、白色可以减少热辐射,棉被是热的不良导体能减慢热传导,所以用白色的棉被把雪糕包的严严的。

5、羽毛膨松多孔,内有很多不流动的空气,它们都是热的不良导体,所以羽绒服有较好的保温效果。

6、保温箱的制作原则:

选用热的不良导体、颜色涂成浅色、减小容器的表面积。

7、帮动植物御寒的方法:

给小麦浇水、把树干用草包起来、把白菜放入地窖;给小狗穿棉衣,给动物搭窝,给动物的窝里铺上干草。

18、地表探秘

1、七大洲:

北美洲、南美、欧洲、非洲、亚洲、南极洲、大洋洲。

2、1910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现在的七大洲是由一块大陆地分裂开来的假设。

3、大多数地质学家都认为,地壳是由6个大板块和十几个小板块拼接而成的。

亿万年来,当地壳板块移动时,他们相互碰撞、挤压,地壳板块有的下沉、开裂、滑动,形成了各种各样的高山。

4、我国西藏的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在它的上面发现了海洋生物的化石,合理解释为:

在远古时代,喜马拉雅山所在位置可能是一片海洋,经过漫长的地质运动,地壳挤压、抬升,形成今天的喜马拉雅山脉。

19、地震

1、人们通常把那些会让人感到大地上下颠簸、猛烈摇动等地动现象叫地震。

2、地震是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3、1976年7月28日,我国唐山地区发生7.8级大地震,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损失最惨重的一次地震灾害。

4、20XX年5月12日,四川省发生8级大地震。

5、20XX年起,每年5月12日被定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6、地震的危害:

建筑物倒塌损坏,人身伤亡,大量社会物质损失,山体崩塌,泥石流,水灾,火灾,瘟疫。

7、中国古代科学家张衡在公元132年研制的候风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的地动仪。

8、地震前的征兆:

井水水位变化、动物行为异常(鸡鸭不回窝,鱼跃出水面等)、不寻常的微博、大地变形、瓦斯泄露等。

9、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怎样做?

首先要保持冷静,并尽快做到:

熄灭炉子,拔掉电源,迅速跑到室外的空地上,并且远离高压线;如果来不及,要躲避在厨房、卫生间等狭窄的地方或坚固的桌子、床等家具的侧面,并尽可能找到一些物品保护头部。

20、火山

1、火山的形成:

地球内部的岩浆在地球内部压力的作用下沿地壳裂缝喷发形成火山。

2、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可以看到红色的泡沫从瓶口喷出,形成像喷泉一样的喷发现象,喷射出来的混合物沿着铝箔流下来,好像火山的岩浆喷发的现象。

3、火山喷发的预报:

历史资料、实地观察、卫星探测。

4、火山喷发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也有有利的一面:

火山灰中有丰富的矿物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