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博物馆的现代化.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169222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博物馆的现代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论博物馆的现代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论博物馆的现代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论博物馆的现代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论博物馆的现代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博物馆的现代化.docx

《论博物馆的现代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博物馆的现代化.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博物馆的现代化.docx

论博物馆的现代化

论博物馆的现代化

19970323

字数:

6291

作者:

苏东海

版次:

3

正文:

    

    中国正在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

中国的博物馆也在从传统博物馆向现代博物馆转变之中。

现就博物馆现代化的几个基本问题做一些论述。

    一、博物馆现代化是一个历史进程

    博物馆的发展是随着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发展而发展的。

有什么样水平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就有什么样水平的博物馆。

博物馆的职能水平、思想水平和科技水平是和它所处的社会的历史阶段相适应的。

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发展起来的原始的、古代的博物馆是古代文明的产物,是以私藏珍品为主体的博物馆水平。

从十五、十六世纪的文艺复兴,十六、十七世纪的宗教改革和科学革命,十七、十八世纪的资产阶级政治革命,十八、十九世纪的工业革命中

    发展起来的近代博物馆是以收藏、科研、教育为主体的公共博物馆水平。

近代博物馆是近代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产物。

近代博物馆发轫于欧洲,逐渐发展到世界各地,形成了具有不同地域特点和意识形态特征的欧洲博物馆、

    北美博物馆、日本博物馆、苏联博物馆和殖民地附属国博物馆等近代博物馆系统。

在二次大战后的现代社会中,博物馆又经历了近50年的现代化发展历程,在数量上有了巨大的发展,质量上产生了重大的飞跃。

现代博物馆是现代社会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一个果实。

博物馆从现代社会中获得哪些新的内涵呢?

博物馆在现代化进程中主要的发展是怎样的呢?

    第一、科普职能的崛起。

从五十年代计算机普及以后,人类迅速进入高科技时代,新知识、新技术的猛烈发展,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

社会迫切需要科学技术的普及,因之博物馆的科学研究职能迅速地向科学

    普及延伸,自然博物馆、科技馆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全球的科技馆五分之三以上建立于五十年代之后。

博物馆在科普方面的价值日益为社会所重视。

    第二、现代教育职能的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社会劳动就业的知识准备已经不是一次性的学校教育所能完成的,从而产生了终身教育的迫切需要。

六十年代开始的作为终身教育重要内容的回归教育、继续教育、

    成人教育和职工教育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在博物馆得到实现,同时学校教育的第二课堂的传统职能也在加强。

博物馆教育在现代社会中已经成为学校教育以外的第二教育系统,成为社会大教育系统中的重要成员。

    第三、与大众旅游共进共荣。

随着社会生活的水平大幅度提高,六十年代大众旅游迅速兴起。

旅游的大发展驱动着博物馆的大发展,大批旅游者叩击着博物馆的大门,驱动着博物馆向现代化、大众化发展。

现代博物馆已经与旅游

    事业形成共进共荣的良性关系。

    第四、为环境保护服务。

随着后工业社会出现的环境危机、生态危机,七十年代开始世界环境事业急剧上马,成为全球关注的事业。

博物馆不仅成为环境保护、标本收藏和参与教育的机构,而且出现了迎接生态文明世纪的生态博

    物馆、整体博物馆等博物馆的新门类。

    第五、文化遗产保护的紧急任务。

随着二次大战的结束,人类文化遗产在大规模建设中的破坏也是严重的。

工商业的大发展、交通网的建设、城市民用住宅和公共建筑的扩大,使许多重要历史遗迹、古建筑、古墓葬被拆除平毁

    。

美国1966年调查表明,为建设公路、民宅而将三十年代进行“美国历史建筑物调查”时确定的历史建筑物拆毁了一半。

在历史文化遗产迅速消失的严重情况下,挽救人类当前尚在的文化遗产已引起全球普遍重视。

为此联合国发出

    了一系列紧急呼吁保护文化遗产。

这无疑大大提高了博物馆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加重了博物馆承担着的历史使命。

为此国际博协在几次代表大会上专题研究博物馆与文化保护问题。

遗址博物馆、纪念馆在这一段时间内数量上猛增

    起来。

    第六、为未来而征集。

由于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不断加速发展,现代物品的消失极为迅速,出现了时代越近、物品的淘汰率越高、文物的幸存越低的现象。

这就提高了现代物品收藏的紧迫性。

瑞典博物界发起了博物馆

    为未来而征集的运动,70多家博物馆参加这一运动,分工合作对当代生活的不同方面进行跟踪、注录。

如对一个普通家庭的房屋、用品进行登记造网以便日后整体入藏。

国际博协早在1986年第十四届大会上发出“博物馆与我们遗产

    的未来,紧急呼吁”。

1996年国际博协又把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确定为“为未来而征集”。

国际博物馆界已把文物保护的目标伸向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总之,博物馆与上述各项现代事业的紧密结合,与上述人类各项紧迫任务的紧密结合,使得博物馆的传统形象逐渐被博物馆的现代形象所取代。

博物馆作为文化遗产的保护神;异军突起的教育新天地,高档文化消费的乐园的现代形

    象已经树立起来,博物馆已经深深地植入现代社会之中。

    二、博物馆的现代化与博物馆传统

    博物馆文化是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文化,是一种既善于继承传统又善于发展自己的文化,因此它能够保持青春长在。

博物馆收藏、科研、教育三种基本职能形成文化复合体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继承、不断发展的过程。

收藏职能

    是博物馆最古老的职能,是博物馆第一职能。

到了近代科学革命兴起,博物馆成为科学标本收藏、分类、研究的基地后,科研职能逐渐成了博物馆的第二职能。

科研职能的诞生并不是对物的收藏职能的否定,而是从物的收藏职能中衍

    生出来的。

科研职能的出现是以第一职能物的收藏为基础产生的。

社会发展需要科学技术,但科学技术在博物馆这种文化体中生根,离开了博物馆的物是不可能的。

博物馆教育作为博物馆第三职能的出现,固然是十八世纪工业革命后

    教育普及运动的产物,但它不是凭空植入博物馆的,它是博物馆第一、第二固有职能的延伸。

博物馆教育是一种围绕着物化的教育,只有紧紧围绕着物,博物馆教育才会呈现异彩。

博物馆三种基本职能的依次出现井构成统一的文化复

    合体的过程,体现了博物馆始终保持着继承和发展的合理关系,从而使博物馆得以千百年的延续下来,有着不衰的生命刀。

    正确对待传统是至关重要的。

传统既不是一块完整的美玉,也不是一个沉重的包袱,传统是一种客观存在。

它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既有历史继续发展的立足点,也有历史将要抛弃的陈迹。

当公共博物馆出现的时候,它既继承了古代

    博物馆收藏珍品的传统职能,又抛弃古代博物馆“密藏”的消极因素,因而得以开始博物馆社会化的新进程。

由此可见对待传统的正确态度应该是研究传统、分析传统,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把传统中最有价值的东西提取出来,与未来

    相衔接,这就是对待传统的历史主义态度和方法。

    什么是博物馆中最核心的精华使博物馆得以生生不已的呢?

我认为博物馆是一个物质世界,是一个有特殊价值的物质海洋,博物馆最本质的特征就是物质特征。

博物馆是以收藏珍贵物为开端的,近代博物馆继承发展了博物馆的物

    质特征,从博物馆物质特征中引出科研职能,扩大了博物馆物的古老的传统概念。

当科研职能在博物馆出现时,博物馆收藏的标本、科学实验仪器、各种科学技术装置、古代科技的遗物等都扩大了传统的珍贵物的概念,赋予了博物馆

    收藏物以新的内涵,从而使科研职能在博物馆中扎下根来。

十九世纪博物馆教育职能的出现又一次扩大了博物馆物的概念。

过去参观博物馆是在库房中进行的,后来由于教育普及的社会需要,博物馆开辟了陈列室,按照历史顺序或逻

    辑顺序把藏品组合起来进行展示,这就形成了教育行为,带来了博物馆教育职能的诞生。

博物馆教育继承了博物馆传统的实物特征,又把单个的物发展成为有主题组合的物群,这就又进一步扩大了和发展了博物馆物的概念,进一步丰富

    了博物馆实物为特征的内涵。

到了十九世纪末,博物馆三种职能已经完备起来,成为以博物馆实物为特征的文化复合体。

    博物馆之所以能以实物为特征生成多职能的复合体,是和诞生它的那个时代的社会先进思潮相联系的。

在否定神权的思想解放中、在近代科学的建立中、在工业革命的发展中,十七、十八世纪的唯物主义和十九世纪的早期实证

    主义是其中的思想基础。

这种当时是先进的哲学思想推动了社会前进,也为近代博物馆的诞生以及博物馆价值的实现提供了思想基础。

因之博物馆也进入了社会进步文化的行列,得以朝气蓬勃地发展起来。

今天,虽然博物馆的唯物主

    义本质和实证方法已经不够用了,但其合理的内核仍在作为传统中的积极因素被继承下来

    在二十世纪的现代社会中,博物馆的物质特征继续沿袭下来。

博物馆物的概念在社会发展中又有了新的发展。

什么是博物馆现代化进程中获得的新内涵呢?

从传统意义上讲博物馆都是占有三维空间的实物,这一概念已被突破,二

    维空间的实物、无形实物都已被视为博物馆的物而收藏。

如占有二维空间的原版照片已成为博物馆收藏的一个重要门类;无形的声音的文物价值已被人们认识,博物馆开始收藏历史声音;无形的民俗、有形的民俗文物,被誉为活化石

    的某些民族舞蹈,传世的古科技工艺等都已成为博物馆的收藏物。

现代文物概念仍在不断扩大,七十年代从国际博协独立出去的国际古遗址理事会,就已经把环境内涵注入到了古迹、建筑群、遗址的概念中。

八十年代文化遗产和自然

    遗产还被视为不同的遗产领域,到了九十年代,自然遗产也被视为文化遗产而统称世界遗产了。

文化遗产的概念日益把环境涵盖进来,这是人类环境意识加强和文化遗产概念放大的一种体现。

显然博物馆实物的传统概念已经不够用了

    。

国际博物馆学术界正在研究重新界定博物馆实物概念。

1994年在北京举行的国际博物馆学委员会年会上重点议题就是“实物资料”,会议对扩大了的实物概念及资料概念、对事物及实物概念进行了辨析,对社区的概念进行了探讨

    ,这些研究对理解博物馆的现代含义是有帮助的。

所有上述放大了的物的概念都没有离开博物馆的物质特征,是博物馆物质特征的新发展。

更值得提出的是在博物馆的先进思潮中,不仅扩大了博物馆物的内涵,而且在探索着博物馆物

    质概念的升华。

博物馆物质中的精神含量日益为人们重视就是一种倾向。

例如,国际博物馆学委员会前主席冯门施就认为博物馆的本质是博物馆物携带的信息。

我在拙作《中国博物馆的哲学》中论述的博物馆价值观就是阐述的博物

    馆的精神价值。

七十年代发起的新博物馆学运动和生态博物馆运动所追求的博物馆整体化、社区化、民主化,无疑是先进的。

可惜他们一开始就以先锋派的姿态充满了对传统博物馆的否定,宣称生态博物馆在空间上、时间上、人与

    自然的关系上、管理者上都与传统博物馆截然不同。

对传统的虚无主义使他们如无根的浮萍一样飘浮不定。

1993年2月我与冯门施的一次学术对话时,我们共同批评了新博物馆学运动对传统的错误态度。

冯门施说“我个人同意新博

    物馆学运动把博物馆的物置于社会广泛联系之中,但新博物馆学否定传统的功能我就不同意了”。

我说“我认为新博物馆学运动最大的贡献在于它有勇气去否定传统,而它最大的失误也在于否定传统,因为它对传统不是批判的继承而

    是简单的抛弃”。

如果他们能够克服对传统的虚无主义,他们将会是博物馆的未来。

近几年来,新博物馆学运动与博物馆学界的主流派在理论上有所接近,1995年国际博协十七届大会期间,两派还进行了学术合作,共同主持了“博物馆

    与社区”为题的联席会议,并就博物馆学与新博物馆学的理论界限和结合点进行了探讨,这是令人鼓舞的。

    中国博物馆传统中最积极的因素是使命意识。

中国近代博物馆诞生于国家民族沦为半封建半殖民之际,救亡图存是历史的使命。

中国近代第一座博物馆就是把开发民智、救亡图存作为建馆宗旨的。

中国博物馆一直是使命型的博

    物馆,强烈的使命意识一直是中国博物馆传统中最有继承价值的积极因素。

当前,我们正在把这种传统与建设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