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司马光教案及反思.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169171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3.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司马光教案及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司马光教案及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司马光教案及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司马光教案及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司马光教案及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司马光教案及反思.docx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司马光教案及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司马光教案及反思.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司马光教案及反思.docx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司马光教案及反思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20、司马光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

旁部首;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救人的品质。

教学重点:

1、能认识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看图展开合理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思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范读课文,把握要义,补充课题

1、你们喜欢故事吗?

喜欢听,还是喜欢演,或者是喜欢讲?

2、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板书课题,你们认真听,想想讲的是谁的什么事。

3、读课题,谁来说说“司马光做什么”?

谁再来说说“司马光怎么样”?

(二)、初读课文:

认识生字,读通课文

指导分小组学习,看哪个小组的同学最能干。

(1)、标出自然段番号。

(2)、勾画字词。

(3)、交流认识这些字的好办法。

(4)、组长检查。

(5)、读通课文。

(三)、检查自学情况:

检查巩固行字,理解词语,读喜欢的段落。

1、开火车读字卡。

2、说说你们小组用了哪些识字的好办法。

3、(投影或小黑板)出示课后练习“读读说说”,男女同学比赛组词语。

可板书部分词语。

4、用“缸、块、劲、砸、救”做猜字游戏。

5、读课文。

喜欢读哪段就站起来读。

(四)、读读贴贴看看想想

1、出示挂图(或多媒体演示):

上面是一个大花园,但是去掉了假山、大水缸。

(1)、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这是什么地方?

这人地方有什么?

谁能用书上的话告诉大家?

(2)、出示假山、大水缸图,请小朋友来贴,并能用自己的话再说一说。

2、这时发生什么事了?

你的心情怎样?

谁来读一读。

3、出示图画:

别的孩子惊慌的样子。

观察:

别的孩子怎么做的?

他们的表情怎样?

谁来读一读?

4、继续出示图画:

司马光。

观察司马光是怎么做的?

他的表情、动作是怎样的。

谁来读一读?

5、结果怎样?

这时,你的心情怎样?

全班一齐读书告诉老师。

(五)、写字

1、读一读今天要写的字,说说你有什么新发现。

提示:

我们学的哪些字有双耳旁?

左双耳和右双耳的字分开板书。

2、记住哪些字有困难?

哪些字容易出错?

说说你的好办法。

3、这些字怎样写才好看?

4、示范“那”、“都”的写法。

5、巡视、指导,表扬写得好的同学。

(六)、自由练习

一边读课文,一边想,我该怎样读、怎样讲、怎样演这个故事。

(七)、教学效果测评

1、轻声读音节,看看拼出了什么词,再写下来,想想对不对。

2、想一想,再填空。

想想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

再说说类似的词。

3、读给同桌听。

(八)、拓展性学习

把自己当成司马光,想想自己会怎样做。

第二课时

(一)、复习:

贴词语游戏

1、贴词语游戏。

(1)、出示词语卡片,请小朋友读一读。

(2)、将卡片分发给学生。

再出示教学挂图。

指导学生贴词语。

2、这节课你想怎样学课文?

(二)、学重点段:

勾画词句,读读演演,细心体会

你觉得课文最精彩的是哪些自然段?

1、别的小朋友都慌了,给“慌了”打上点。

(1)、从哪些表现看出他们“都慌了”?

用横线勾出。

(2)、你想怎样读、怎样演或怎样讲才能表现小朋友的“慌”?

试一试。

个别范例指导。

2、司马光表现怎样?

给“没有慌”打上勾。

(1)、从哪些表现看出他“没有慌”用波浪线勾出。

(2)、你想怎样表现他“没有慌”?

试一试。

(3)、司马光当时可能是怎样想的?

3、领读“别的孩子都慌了--”;“司马光没有慌――”

4、你觉得司马光的办法怎样?

你想怎样夸一夸他?

5、如果你也在场,你会怎样想?

还有什么别的办法吗?

进一步思考:

如果没有举得起的石头怎么办?

如果司马光一个人砸不破大水缸怎么办?

如果……你还想设想当时的情境,多问几个怎么办吗?

(三)、用自己的方式表现课文:

朗读、表演、讲故事

愿意怎样来表现这个故事?

根据自愿的原则,将学生分成读故事、演故事、讲故事的三部分,第部分学生找自己喜欢的伙伴共同学习。

为每部分学生提出要求。

板书:

读:

心情 语气 快慢 轻重

演:

读 想 演

讲:

读 圈 讲

(四)、背诵:

有情有味,熟读成诵

1、喜欢朗读故事的小朋友,把这篇课文有感情地读读,让大家欣赏,好吗?

大家觉得怎样?

像他们这样读读。

2、这个故事多么生动啊!

谁能把它背下来呢?

自己轻声地读一读、背一背吧。

3、谁背得快?

来领着大家背。

说说你为什么背得这样快的。

4、互相背一背。

(五)、教学效果测评

1、读第一句,想想该填上什么词,再读读,看看填对没有。

读第二句,看看和第一句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然后说一说。

2、比一比,“那里”和“哪里”有什么不一样。

你怎样分清它们。

读句子,想想句子的意思,再填空。

检查一下,写对没有。

(六)、拓展性学习

1、可以跟爸爸妈妈商量一下怎样查到资料,再动手查。

遇到不懂的地方要问一问。

2、回忆跟小朋友在一起玩时发生的事,有顺序地讲出来,如果能讲得生动一点更好。

七、作业设计

想想看,你还有什么方法能救出缸里的小朋友?

八、板书设计

21、司马光

没有慌

(举起、使劲砸)

别的小朋友都慌了

有的……有的……

教学反思:

对于“司马光砸缸”这个故事孩子们并不陌生。

在初步感知课文后,孩子们就告诉我:

这篇课文讲了一个司马光砸缸救小伙伴的故事。

学习司马光遇事沉着、不慌张是本课的教学目标,对于这个教学目标,通过朗读感悟,很容易就能达到。

理解司马光爱动脑筋、机智、方法巧妙是本课的难点。

如何攻破这一难点呢?

在实际教学中我是这样操作的:

我让孩子们进行比较,一个小伙伴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这时别的小伙伴、司马光分别是什么反应?

通过比较,学生体会到了司马光的机智、聪明,从而使他们对司马光有了深刻的了解,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准本课8个生字和9个词语的音。

认识“司、假、慌、喊、举、砸、破、救”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看图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及司马光砸缸的过程,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和孩子。

  4.从司马光破缸救人的故事中受到启发,遇到事情要像司马光那样不慌张,支脑筋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1.读准本课的生字及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让学生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和司马光砸缸救人的词句,知道司马光是一个遇事不慌、勇敢聪明的孩子。

  教学难点

  学习司马光这种逆向思维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板书课题:

11司马光

  2.简单介绍:

司马光姓司马,名光。

是我国此宋时期的历史学家。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

  二、看图图意

  1.出示图,从图中你看出了什么?

  学生能从图中看出一口大缸被砸破,水哗哗地流出来,一个孩子正往外爬,图中间的孩子正伸手去扶那个孩子,其他的孩子有的吓哭了,有的喊着,有的找大人。

  2.你有不懂的地方吗?

  学生1:

爬出来的孩子是怎样掉进缸里的?

当时的情况怎样?

  学生2:

是谁救的掉进水缸的孩子,他是怎样救的?

  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借助拼音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和会认的字。

画出的生字和会认的字要多读几遍。

  2.读准生字及会认字的音。

  

(1)自己借助拼音读生字和会认的字。

  

(2)同桌小伙伴互读、线纠正。

  (3)抽读生字和会认字的卡片。

  (4)做猜字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字音。

  (5)电脑出示词语的演示文稿:

  孩子吓哭没有假山慌了喊叫

  举起砸破救人古时候司马光一块石头

  3.再读课文,标画出自然段。

  4.学生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听听他们读的字音是否准确。

  四、理解课文内容:

  

(一)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2.电脑出示插图;让学生根据图中人物的穿载来理解:

“古时候”这个词语。

  

(二)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

从他的读中你知道了什么?

  2.教师提问:

①他指的是谁?

(他指的是司马光)②你是怎么知道的?

(我从第一自然段知道的)③教师鼓励学生能够联系上下文思考问题④借助图弄清花园里假山下,大水缸的位置,以及是怎样的一口缸。

  3.指导朗读

  ①教师范读第二段,要求学生认真听,听出什么了?

(教师在读时注意突出“大”和“满”字)

  生:

我听出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缸,抽里装满了水。

  ②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③指名读这段;读后同学评议。

评议时同学们先可以说说他哪儿读得好!

然后说说哪儿读得还不够,应该怎样读。

最后他自己的体会读出来。

  ④由于本段的第二句是个长句,不容易读的教师再范读,让学生注意看清标点,听好停顿的地方。

  ⑤学生自己练习朗读。

  ⑥同桌互读,相互纠正。

  ⑦指名读,集体纠正。

  (三)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课文,听他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2.提问:

有一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玩,怎么全掉进大水缸里呢?

请你们联系上下文说一说。

  3.理解:

“一不小心”的意思。

(就是没留神掉进大水缸里。

  4.应该怎么读呢!

同学们自己练习朗读这段。

  5.指名读,大家评议。

  6.必要的时候教师范读指导。

  7.提问:

有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去玩,没留神掉进了大水缸里。

启发学生想象,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怎样呢!

通过讨论得出当时情况十分紧急,掉进大水缸里的小朋友如果不急时救上来就会有生命危险。

  8.过渡语,就在这紧急时刻,司马光和其他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呢?

我们一起来读读第四、五自然段。

  (四)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学习第四自然段

  

(1)学生自己轻声读这段,读后说说你了解到了什么?

边读边画出表示小朋友动作的词语。

  

(2)从“有的……有的……哭、叫、喊、跑、找”这些词,小组讨论他们这些人当时是怎么想的?

  (3)小组汇报得出结论:

让别人来帮忙,我这么小,没有办法,有的吓哭了,不知道怎么办。

  (4)为了让学生理解:

“别的小朋友都慌了”的场面,教师提问:

一个小朋友掉进大水缸里,随时有生命的危险,如果你也在场,那都慌起来了是什么样子?

请同学表演当时的场面。

  (5)教师指导学生有语气地读好这段。

  (6)过渡:

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

就在这危急时刻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

  2.学习第五自然段:

  

(1)自己读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

请你画出司马光动作的词语。

  

(2)请同学看图,并模仿司马光的动作。

  (3)师:

司马光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怎样做才叫“使劲”砸呢!

再请同学们做动作。

学生在表演中理解了词语和句子。

  (4)教师指导学生读后四、五段。

  (五)通过比较理解课文内容。

  1.与课文中人物的比较。

  提问:

当一个小朋友一不小心掉进一口大水缸里时,司马光的表现与别的小朋友的表现有什么不同?

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2.自己与司马光的比较

  

(1)提问:

同学们也动脑筋想一想,假如你当时是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员,你还有什么方法能救出掉进大水缸的小朋友呢?

学生讨论后全班交流。

  办法一:

用梯子爬到缸上,把小朋友拽上来。

  办法二:

找一根长竹竿,让小朋友抓着竿爬上来。

  办法三:

去喊大人,让大人把他救上来。

  办法四:

可以找来抽水机把水抽出来。

  办法五:

可以拿来绳子把小朋友拉上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