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下册《平行线》课案教师用 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169125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98.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数学下册《平行线》课案教师用 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七年级数学下册《平行线》课案教师用 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七年级数学下册《平行线》课案教师用 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七年级数学下册《平行线》课案教师用 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七年级数学下册《平行线》课案教师用 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数学下册《平行线》课案教师用 新人教版.docx

《七年级数学下册《平行线》课案教师用 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数学下册《平行线》课案教师用 新人教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数学下册《平行线》课案教师用 新人教版.docx

七年级数学下册《平行线》课案教师用新人教版

课案(教师用)

5.2.1平行线

(新授课)

【理论支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果.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然而,有不少学生觉得其内容单调,枯燥,复杂,毫无兴趣.因此,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元素,加强目的性教育,让学生从熟悉的情境中领悟数学的奥妙,从而产生学好数学的浓厚兴趣,这也是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良好途径和学好数学的关键.

对本节课来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让学生迅速掌握本节课内容的基础,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平行线的概念、平行公理及其推论,因此我们可考虑先给出了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的模型,说明在转动a的过程中,存在两条直线不相交的情况,由此给出平行线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平行线是学生已有的概念,一般地,平行线使用“不相交”这种否定方法来定义的,这种否定的方式包含了对空间的想象.因为在实际生活中只有平行线段的形象,学生理解平行线是无限延伸着的,无论怎样延伸也不会相交是一个难点.利用这个模型引入概念,直线a从在直线c的左侧与直线b相交逐步变为在右侧与直线b相交,中间存在一个不相交的位置.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平行线的概念.同时,教科书还利用这个模型引入平行公理,这个模型还是三线八角的模型,也可以用它来引入平行线的判定方法的学习,因此,要重视这个模型在教学中的应用.

对于平行公理,教科书是结合本节开头的木条模型,让学生讨论转动木条过程中,有几个位置使a与b平行,以及通过动手过直线外一点画平行线的活动,让学生体验平行公理,并进一步给出平行公理的推论,都不要求证明.

实际上,平行公理的推论就是平行线的传递性,平行公理和它的推论是完全等价的,也可以用这个推论作为公理,把平行线的存在性和唯一性作为推论.根据教科书对于证明的安排,这里都不要求推论,只要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体验这些结论就可以了.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进一步了解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掌握有关的符号表示;

2.会用三角尺、方格纸等画平行线,积累操作活动的经验;

3.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了解平行线的有关性质(基本事实).

数学思考

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感受从具体到抽象的数学过程.

解决问题

能够独立解决画平行线的问题,理解平行线的基本事实.

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以及逻辑推理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平行线的定义,并能用符号表示.能借助三角板,方格纸等画平行线.

2.探索平行线的基本性质(基本事实).

教学难点:

探索平行线的基本性质

【课时安排】

本节内容共1课时.

【教学设计】

课前延伸

一、基础知识填空

1.在同一平面内_______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如图1所示,两条直线AB、CD平行,记作_______,读作______________.

2.在同一平面内,直线a与b满足下列条件,把它们的位置关系填在后面的括号内。

(1)a与b没有公共点,则a与b__________;

(2)a与b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则a与b_________;

(3)a与b有两个公共点,则a与b___________.

3.经过________一点,________一条直线平行于这条直线.

4.如果两条直线都平行于第三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也_______.

〖答案〗

1.不相交AB∥CDAB平行于CD

2.

(1)平行;

(2)相交;(3)重合.

3.直线外有且只有4.平行

〖设计说明〗心理学认为:

本题所选的题目是引导学生通过预习新课,初步感知平行、相交、垂直的基本概念,初步了解平行公理及平行公理的推论,为本节课的顺利展开打下基础。

二、预习思考题及答案

1.观察如图所示的长方体:

(1)用符号表示下列两棱的位置关系:

AB______EF,HA______AB,HE______HG,AD_____BC;

(2)EF与BC所在的直线是两条不相交的直线,它们______平行线(填“是”或“不是”),由此可知______内,两条不相交的直线才能叫做平行线。

1.

(1)∥,⊥,⊥,∥;

(2)不是,同一平面

〖设计说明〗这个思考题可以让学生学会平行符号的运用,理解平行、垂直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让学生在探索本问题的过程中,增强对学习本课时知识的兴趣.

课内探究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演示生活中的一些图片(如自动扶梯的左右扶手、双杠、铁轨等),请同学们找出它们的共同之处,从而引出课题.

师生活动:

由学生观察思考,引出课题.

〖设计说明〗教师通过演示木条的各个情况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了解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动手试一试,你就会有收获

活动2

问题:

如图,分别将木条a、b与木条c钉在一起,并把它们想象成两端无限延伸的三条直线.转动a,直线a从在c的左侧与直线b相交逐步变为在右侧与b相交.想象一下,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直线a与直线b不相交的位置呢?

师生活动:

学生分组活动,动手操作,在组内交流、讨论.教师到小组参与活动,倾听学生的交流,并帮助学生,指导他们完成任务,在此基础上,教师给出平行的表示方法.

生:

在木条转动的过程中,存在一个直线a与直线b不相交的位置,这时直线a与b互相平行.

师:

因此,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如何表示上图中a与b的平行呢?

生:

a=b.

生:

不行,平行的符号如果用“=”来表示,就与等于号无法区别开来.

师:

的确如此,那怎么办呢?

我们不妨再来看一下“活动1”中的实物图.

生:

图中不仅有横向的平行线,还有纵向、斜向的平行线,想一想,同学们一定有办法.

生:

可以用斜画法,用“∥”来表示两条直线平行.

师:

同学们的确很棒!

通常,我们用“∥”来表示两条直线的平行,如图(多媒体演示).

(1)中a与b平行可记作:

a∥b.

(2)中AB与CD平行可记作:

AB∥CD.

〖设计说明〗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几种,认识两条直线平行的含义,准确地把握定义.为学生提供参与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得出平行的定义的基础上,给出平行的表示方法,体会到平行的表示方法的合理性,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活动3

问题:

(1)展示一组图片,请同学们找出其中的平行线或请同学们在教室里找平行线.

(2)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有几种位置关系?

动手画一画.

师生活动:

试画一画,同桌可以讨论.

生:

两种,相交和平行.

由此师生共同小结: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只有相交、平行两种.

〖设计说明〗让学生体会图形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通过自己动手画图,在自我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同一平面内直线的位置关系.

尝试反馈,巩固练习:

1.判断正误

(1)两条不相交的直线叫做平行线.()

(2)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的两直线是相交直线.()

(3)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直线一定平行.()

(4)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必把这个平面分成四部分.()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垂直、平行三种

B.在同一平面内,不垂直的两直线必平行

C.在同一平面内,不平行的两直线必垂直

D.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直线一定不垂直

师生活动:

学生回答,并简要说明理由.教师重点强调平行线定义中的前提条件“同一平面内”及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

〖设计说明〗这组练习,旨在巩固学生掌握平行线定义及平面内两直线的位置关系,通过判断

(1)(3)题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平行线的“同一平面内”的前提条件,通过判断

(2)(4)题和选择题使学生对两直线位置关系,尤其是对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有更深层的理解.

活动4

问题:

我们很容易画出两条相交直线,而对于平行线的画法,我们在小学就学过用直尺和三角板画,下面请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

已知直线AB和AB外一点P,过P画直线CD,使CD∥AB.(如图)

师生活动:

学生能够很快完成,然后请一个学生在黑板上板演,其他学生观察他的画图过程是否正确,然后师生一同更正.教师应重点强调:

(1)在推动三角尺时,直尺不要动;

(2)画平行线必须用直尺和三角板,不能徒手画.

〖设计说明〗画平行线是几何画图的基本技能之一,在以后的画图中,常常会遇到,要求学生使用工具,不仅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能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同时通过画图得到平行公理,培养了学生的直觉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尝试反馈,巩固练习:

1.画线段AB=45mm,画任意射线AX,在AX上取C′、D′、B′三点,使AC′=C′D′=D′B′,连结BB′,用三角板画CC′∥BB′,DD′∥BB′,分别交AB于C、D.量出AC、CD、DB的长(精确到1mm).

2.读下列语句,并画图形.

(1)点P是直线AB外一点,直线CD经过点P,且与直线AB平行;

(2)直线AB、CD是相交直线,点P是直线AB、CD外一点,直线EF经过点P与直线AB平行与直线CD相交于点E;

(3)如图,过点D画DE∥AC,交BC的延长线于E.

师生活动:

学生在练习本上按要求画图,并由两个学生在黑板上画第2题的

(2)(3)题,学生画完后,教师给出第1题的图形(提前做好的投影片),请同学们回答测量结果,然后共同回答第2题的

(2)(3)题.

师:

我们学习了“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请同学们回忆,过直线外一点能不能画直线的垂线,能画几条?

生:

能画一条,并且只能画一条.

师:

平行线呢?

生:

(学生动手操作,思考后总结)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师:

我们把这个结论叫平行公理(教师板书).

〖设计说明〗这组练习重点巩固平行线的画法及理解描述图形和位置关系的语句,能够根据语句画出正确图形,要求学生用准确的几何语言反映图形,正确理解几何语言是画好图形的前提.

活动5

问题:

如图,P、Q分别是直线EF外两点,过P画AB∥EF,过Q画CD∥EF.

师生活动:

学生可在练习本上完成,教师让学生积极发表意见,然后给出正确结论.

师:

我们观察图,如果AB∥EF,CD∥ED,那么,直线AB、CD能不能相交?

生:

(观察,回答)不相交,即AB∥CD.

师:

为什么呢?

同桌可以讨论.

(学生积极讨论,各抒己见)

我们观察图,如果直线AB与CD相交,交点为M,那么会产生什么问题呢?

请同学们讨论.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思考、讨论,得出结论)

师:

同学们想得很好.因为AB∥EF,CD∥EF,于是过点M就有两条直线AB、CD都与EF平行,根据平行公理,这是不可能的,这就是说,AB与CD不能相交,只能平行.由此,我们可得平行公理的推论.

板书: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也就是说:

如果b∥a,c∥a,那么b∥c(如图).

师: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直线是平行的,那么不相交的两条射线或线段也是平行的,对吗?

为什么?

生:

(学生思考后回答)不对,给出反例图形,例如:

如图所示,射线OA与O′A′就不相交,也不平行.

师:

同学们想一想,当我们说两条射线或线段平行时,实际上是什么平行才可以呢?

生:

它们所在直线的平行.

〖设计说明〗学习几何不仅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识图能力,而且要求学生有过硬的分析能力,也就是说理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思考、分析问题的良好习惯.

变式训练,培养能力:

(出示投影)

选择题

下列图形中的直线(线段、射线)都不相交,哪一组平行()

〖设计说明〗加深学生对平行线的理解,尤其是平行的变式图形.

三、课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简洁抽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