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167486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42.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ocx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ocx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一、从“无为”到“有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背景)

1.汉初的“________”:

采取________政策,推动国力恢复与强盛,逐步不适应社会发展。

2.汉武帝的“积极有为”:

适应了加强________、巩固统一的需要。

答案:

一、

1.无为而治 休养生息

2.中央集权

 

【问题导思1】 汉初儒家思想不受重视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

(1)秦朝“焚书坑儒”,儒学遭到沉重打击,汉初尚未复苏。

(2)儒家思想没有强调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内容。

(3)秦末战争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无为”思想更有利于恢复封建经济和稳定统治秩序。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

1.思想来源:

以________思想为基础,糅合道家、________、阴阳五行家思想而形成。

2.主要内容。

(1)提出“春秋________”和“________,独尊儒术”。

(2)宣扬“________”,并提出“天人合一”和“________”。

(3)提出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________”。

答案:

二、

1.儒家 法家

2.

(1)大一统 罢黜百家 

(2)君权神授 天人感应

(3)三纲五常

 

【问题导思2】 董仲舒是如何改造儒学以适应时代需要的?

提示:

针对当时的王国问题和加强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针对加强君权的需要,宣扬“君权神授”;为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而提出“三纲五常”。

 

【预习检测1】 历史学家吕思勉在《中国制度史》中指出:

“两汉之世,(皇帝)遇日食灾变,则下诏责躬求言。

”下列思想内容与这一现象的出现有关的是(  )

A.三纲五常 B.天人感应

C.君权神授D.春秋大一统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能力。

从题干材料信息可知:

人君无道,天就会降下灾异加以谴责和威慑,这体现了天人感应思想,故选B项。

答案:

B

 

三、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正统)

1.汉武帝尊儒的措施。

(1)政治方面。

①重用儒者参与国政。

②儒家学说作为政府选拔人才、________的主要标准。

(2)教育方面。

①将儒家经典“________”规定为教科书。

②在中央兴办________,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2.影响。

(1)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________。

(2)儒家思想逐渐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地位。

答案:

三、

1.

(1)②任官授爵 

(2)①五经 ②太学

2.

(1)正统思想

 

【问题导思3】 汉代儒学为什么能成为正统思想?

提示:

经董仲舒改造的新儒学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使汉武帝能够通过思想统一来实现政治上的大一统。

汉武帝采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推行尊儒措施,儒学正统地位得以确立。

 

【问题导思4】 有人认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朝的“焚书坑儒”的实质是相同的,你认为上述观点是否有道理?

并阐述理由。

提示:

有道理。

秦朝的“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虽然确立的统治思想不同,但都是为了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都属于思想文化专制。

 

【预习检测2】 钱穆说:

“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

”“士人政府”给儒学带来的影响是(  )

A.儒学功利化B.儒学思辨化

C.儒学理论化D.儒学宗教化

解析:

本题考查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

”说明儒家学者地位提高,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时期“独尊儒术”,重视儒学的道德教化功用,因此很多士人凭借儒学入仕,由此可以看出士人政府给儒学带来的影响是儒学的日渐功利化,故A项正确。

答案:

A

1.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这里的“儒术”指(  )

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B.正统的孔孟学说

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

D.儒家学说与权术

答案:

C

 

2.(2015·云南学业水平考试)儒家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是(  )

A.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B.汉武帝创设太学

C.隋朝科举制度的创立D.明朝八股取士

答案:

B

 

3.“今后学者有所统一,为群儒首。

”为此董仲舒提出的思想主张是(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君权神授”

C.“仁政”思想D.“三纲五常”思想

解析:

本题考查材料信息获取能力。

关键词为“统一”,体现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只有A项吻合。

B、D两项是董仲舒思想,但与“大一统”无关;C项则是孟子的主张。

答案:

A

 

4.(2015·乐山一模)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

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

A.孔子、董仲舒B.韩非子、董仲舒

C.荀子、孟子D.商鞅、孟子

解析:

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结合所学可知:

韩非子是法家集大成者,主张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董仲舒新儒学吸收法家思想,体现外儒内法特点,故B项正确。

答案:

B

 

5.(2015·华师附中高二期末考)“天有阴阳,人亦有阴阳,天地之阴气起,而人之阴气应之而起;人之阴气起,而天之阴气亦宜应之而起。

其道一也。

”这一学说是(  )

A.阴阳五行学说B.大一统学说

C.仁政学说D.天人感应学说

解析:

本题考查材料信息获取和再认再现能力。

从材料“天地之阴气起,而人之阴气应之而起;人之阴气起,而天之阴气亦宜应之而起。

其道一也”说明天人之间相互感应,故D项正确。

答案:

D

 

6.(2014·泉州质检)董仲舒认为: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

”表明他的思想(  )

A.完全不同于先秦儒学

B.融合道家、法家等思想

C.突出人伦道德观念

D.顺应“三教合一”潮流

解析:

董仲舒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故A项错误;“道”“法度”表明董仲舒的思想融合了道家和法家的思想,故B项正确;题目主要突出的是“道出于天”“教化”和“法度”,故C项错误;“三教合一”最早出现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故D项错误。

答案:

B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两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举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

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捧上了独尊地位的原因。

——张岱年等《中国文化概论》

问题:

(1)判断材料一中图一的历史人物是谁?

其主要贡献有哪些?

(2)材料一中图二历史人物对先秦儒学有哪些创新发展?

(3)赏识图二中人物时的皇帝与秦始皇对待儒家的态度有何不同?

其本质又有何共同点?

答案:

(1)人物:

孔子。

贡献:

思想上,提出“仁”的思想,主张“以德治民”;教育上,首创私人办学,提出“有教无类”的思想;文化典籍上,编辑整理的《诗》《书》《礼》《易》《乐》《春秋》被称为“六经”,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藏。

(2)创新发展:

糅合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思想;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提出“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等学说;提出封建的“三纲五常”学说。

(3)不同点:

秦始皇“焚书坑儒”,压制儒家思想;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相同点:

都属于文化专制政策,为维护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2015·厦门期末质检)“这种宇宙理论极其详尽地描述了天上与人间的平行……一个好皇帝会带来和平和丰收,一个坏皇帝则带来动荡和饥荒。

”下列思想家中,最早完整阐述该理论的是(  )

A.孔子B.老子

C.韩非子D.董仲舒

解析:

本题考查材料解读和迁移运用能力。

根据材料“天上与人间的平行”“好皇帝带来和平和丰收”“坏皇帝则带来动荡和饥荒”可知这一理论强调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最早完整阐述天人感应理论的是董仲舒新儒学,故D项正确。

答案:

D

 

2.(2014·潍坊期末考)“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制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

”这一论断评价的是(  )

A.孟子“仁政”学说B.荀子礼法并施主张

C.韩非法家思想D.董仲舒新儒学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题中反映的是“儒家思想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的特点,董仲舒吸收先秦法家,道家等各派主张,对儒学加以发挥,适应了国家大一统的政治需要,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

答案:

D

 

3.有人说:

“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

”下列最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思想是(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C.实践德政,推行教化

D.“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解析:

抓住题干中关键信息“神学化”。

答案:

B

 

4.(2015·广东七校联考)“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引诱。

”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

A.“统一思想”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B.“统一思想”巩固了中央集权

C.“一种书”指儒家经典

D.“利禄”指通过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后,儒学获得正统地位,A项正确;思想的统一有利于政治的统一,B项正确;“一种书”指的是统一的思想,即儒家思想,C项正确;用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是在隋唐时期才出现的,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

D

 

5.(2015·广东四校期末联考)有学者指出,除秦律外,历史上的法典都出自于儒者的手笔,这是中国法系的一大特色。

学者是想说明(  )

A.儒学的正统地位B.儒学的包容性

C.儒学的积极作用D.儒学的局限性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都出自于儒者的手笔”体现了儒学与政治的紧密结合,体现了儒学在政治上的正统地位,故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出“包容性”,故B项错误;儒学的积极作用不只在法律方面,故C项错误;材料未提及儒学的局限性,故D项错误。

答案:

A

 

6.(2015·珠海摸底考)清朝学者赵翼说:

“西汉开国,功臣多出于亡命无赖;至东汉中兴,则诸将皆有儒者气象,亦一时风会不同也。

”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百家争鸣局面消失B.主流思想发生变化

C.民间向学之风兴起D.西汉君主重用儒者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材料中“功臣多出于亡命无赖,至东汉中兴,则诸将皆有儒者气象”说明官员身份发生重大变化,主要是儒家思想地位的提升,故B项正确。

答案:

B

 

7.(原创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与董仲舒的伦理思想是对他们生活时代所提出的挑战的回应。

——马国华《孔子与董仲舒伦理思想比较研究》

材料二 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细弱。

——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材料三 国家有两种实力,一种是以经济和军事力量为基础的“硬实力”,另一种是通过其文化和意识形态为吸引力的“软实力”。

硬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增长会提高自信心、自负感,以及更加相信与其他民族相比,自己的软实力更优越,并大大增强该文化和意识形态对其他民族的吸引力……20世纪80年代中国政府开始提倡对儒家思想的宣传,党的领导人宣称它是中国文化的“主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