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167163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X 页数:104 大小:814.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4页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4页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4页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4页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10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第一课时统一长度单位

教学内容:

课本P1、2,例1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

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曲别针、铅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

老师想要知道这本数学书的宽是多少,你们能帮助老师想想可以用什么办法?

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二、组织活动,体验数学

(一)、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1、明确活动的方法。

(1)、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2)、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从四件物品中(圆形、正方形、曲别针、三角形)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

(3)、量好后四人小组交流汇报自己量的结果,并思考:

为什么都是量数学书的宽,而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汇报。

得出:

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为标准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

4、让学生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

由此得出:

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二)、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

1、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铅笔、曲别针或用手等)去量桌子、铅笔盒等物体的长度。

2、交流展示学生测量的结果,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如:

为什么数学书的宽是5个曲别针的长,铅笔盒是5块橡皮的长,但它们并不一样长?

为什么桌子比铅笔盒长,但桌子才4根铅笔长而铅笔盒却有5块橡皮长呢?

……

引导小学生体会到:

因为选用不同的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

3、让学生用同一物品(正方形)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看结果如何,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三、练习巩固,实践应用

1、做一做第1题,学生看图直观地判断每种蔬菜大约有几个方格那么长。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交流。

如果学生看不清最上面的几种蔬菜的右端对准哪个方格,可以用尺子对准方格的竖线比一比。

2、做一做第2题,让学生用铅笔去量桌子的长、高,量凳子的高。

明确量的方法与前面有所不同,不再把作标准的物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来量,而是让学生用一个物品,一次接一次地进行测量,看所来年感长度有几个这样的物品长。

3、做一做第3题,学生直观看图,先估计所测物品大约有几个立方体长,再用上一题的方法在脑子里测量。

如果学生看图测量有困难,也可以让学生用立方体实物进行测量。

用实物测量时都要提醒学生注意量的方法:

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这样量出的结果才比较准确。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数学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你想说什么?

五、随堂练习《智慧树》第1页第1题。

第二课时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教学内容:

课本P3,例2,练习一1、2、3。

教学目标:

1、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进行正确地测量物体。

(限整厘米)

2、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

尺子、图钉、纸条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上一节课我们都知道要统一长度单位,也用了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进行了测量。

但在日常生活中用它来量物体的长度是很不方便的。

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

2、介绍认识尺子。

为了便于交流,尺子上的刻度作了统一规定。

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

二、操作活动,建立表象

(一)、认识厘米

1、投影出示厘米尺,师生一起观察厘米尺子:

在尺子上用不同的颜色标出1厘米的长度,说明前面正方体的一边正好是1厘米。

2、让学生量图钉的长度。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师:

“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子,量一量图钉大约有多少长。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得出一个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长。

1、教师明确量的正确方法:

图钉的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看另一端对着几。

2、请小朋友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学生活动,同桌交流。

3、巩固1厘米的表象。

请小朋友用手势比划1厘米的长度。

闭上眼睛想1厘米的长度等。

4、想想在自己的周围,生活中有哪些事物也是大约1厘米长的?

让学生去找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

帮助学生形成1厘米的鲜明表象。

(二)、用厘米量

1、我们已经知道了量的方法,也对1厘米有了初步的表象,下面我们就来量一量物体的长度。

2、请小朋友用手中的尺子量一量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纸条。

注意测量的方法要正确。

3、学生测量纸条。

教师巡视,加强个别指导。

4、交流反馈。

教师再次强调测量的正确方法。

三、巩固深化,实践应用。

1、请学生随意拿出自己的一枝铅笔,量一量你的铅笔有多长。

量好后同桌交流检查。

2、4人小组合作,每人分别量出3厘米、5厘米、7厘米、10厘米……给大家看。

教师个别指导。

3、学生自己选择身边的物品量一量,如一枝新铅笔的长,数学本子的长,橡皮的长等。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还会用厘米量物体。

五、随堂练习《智慧树》第1页2-5题。

六、板书设计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1)认识1厘米,从刻度0到刻度1

认识几厘米

(2)用厘米量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5页。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

直的和可度量的。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

直的和可度量的。

教学难点:

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直尺、各种直、弯的实物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一幅图,有很多路有直的有弯的,问:

走哪条路比较近?

为什么?

师:

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事例还很多,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自主探究:

1、认识线段。

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牙膏盒、药盒、直和弯的吸管、铅笔、绳子、直和弯的铁丝等,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

找出你认为直的东西。

从铅笔的一端摸到另一端,我们可以把其中的一端看作一个点,另一端也看作一个点,把这两个点叫做端点,书本的边等都有两个端点。

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并在线段的两端点两个点,告诉学生这就叫做线段。

问:

我们身边哪些东西的边可以看作线段?

为什么?

判断下面哪些是线段?

2、线段可以度量吗?

试量课本第5页的线段,互相交流量法。

师总结:

先将尺子的0刻度对准线段的左端点,再看线段的右端点对着尺上的刻度数是几就是几厘米。

3、画线段。

用手势表示3厘米大约有多长。

是画3厘米长的线段,并说出画法。

总结:

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起,铅笔尖沿着尺子的边一直画到刻度3厘米的地方,再标上两个端点,并且在线段下面写上3厘米。

讨论:

用断尺怎样画出3厘米长的线段?

三、拓展运用:

1、下图有四个点,每两点之间画线段。

2、下面是小明从家到学校路线图,你认为走哪条路最近?

3、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实践活动:

估一估,再量一量

五、课后小结:

同学们,我们这节课认识了线段,并且还学会了怎样量线段。

六、随堂练习《智慧树》第2页。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6~7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学会量整厘米上的线段,学会画整厘米长的线段。

2、知道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巩固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认真细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学会量整厘米上的线段,学会画整厘米长的线段。

教学难点:

估测物体的长度。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实物、尺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这单元我们学了什么?

小组合作整理一下。

二、自主探究:

学生汇报整理的结果。

谁能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1米呢?

我们身边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如何测量物体的长度?

什么是线段?

估测线段的长度。

三、拓展运用:

1、拿一张纸条,量出3厘米、5厘米、10厘米。

2、小组合作量铅笔、本子、墨水瓶、成员的身高、课桌。

3、练习一第6题。

先估测一下所量物体有几个小方块长,再用小方块实际测量一下,然后将估测与实测的结果对比,修正自己的估测策略。

4、练习一的8题。

先估计每条边的长,再实际测量,交流测量的方法。

5、第9题,学生动手试一试,再计算,说明计算的方法。

 6、第10题,先估计,再量一量。

 四、课后小结:

同学们,我们这节课我们都学到了什么?

五、随堂练习《智慧树》第3页。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8—10页,练习一

教学目标:

1、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测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数)。

3、初步认识线段,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画线段(限整厘米数)。

教学重、难点:

1、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画线段(限整厘米数)。

2、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测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

刻度尺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同学们,时间过得真快,转眼我们已经把第一单元《长度单位》学完了,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收获吧!

你愿意与大家分享吗?

二、自主探究

师:

今天,咱们首先回忆所学知识,把自己的收获、体会、快乐分享给每一个人,好吗?

生1:

我知道为什么要统一长度单位。

因为如果长度单位不统一,那么即使是测量相同的物体,长度结果也可能不相同。

生2:

我知道了“厘米”和“米”是国际上常用的长度单位。

生3:

我知道了手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

生4:

我知道了课桌的长度大约是1米。

……

师:

同学们说得都很好,可是有一点大家没有注意到,总结知识点的时候,我们尽量按课本呈现的先后顺序进行才不容易漏掉哟!

大家再想一想还有什么要补充的。

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时,用“米”作单位。

我还学会了,结合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积累的生活经验,就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

我知道了1米=100厘米。

师:

再想想,你会不会测量线段的长度啊?

线段有什么特点呢?

谁来告诉大家。

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并且是可测量的。

师:

这样一小节一小节地回忆,才能说得更全面,否则就把这一点丢了,是吧?

同学们总结得很好,老师希望今后学完每一个单元,大家就这样积极主动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这也是我们良好学习习惯的一部分。

今后面临的检验还很多,同学们需要继续努力啊!

三、练习

1、画一条6厘米的线段。

2、下面的长度单位对吗?

把不对的改正后写在括号里。

(1)数学书长26米。

()

(2)灯管长50厘米。

()

(3)房间高3厘米。

()

(4)字典厚6米。

()

(5)大树高8米。

()

(6)教室长10厘米。

()

四、课后小结

这节课我们总结了这一单元的内容,你记住了吗?

五、板书设计:

统一长度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