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黄陵中学届高三历史模拟考试题普通班.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166299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7.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黄陵中学届高三历史模拟考试题普通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届高三历史模拟考试题普通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届高三历史模拟考试题普通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届高三历史模拟考试题普通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届高三历史模拟考试题普通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陕西省黄陵中学届高三历史模拟考试题普通班.docx

《陕西省黄陵中学届高三历史模拟考试题普通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黄陵中学届高三历史模拟考试题普通班.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陕西省黄陵中学届高三历史模拟考试题普通班.docx

陕西省黄陵中学届高三历史模拟考试题普通班

陕西省黄陵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6月模拟考试题(普通班)

一、选择题(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内。

24孔子所编的《春秋》在遣词用字方面非常讲究,如鲁君遇“弑”者有四人(隐、闵、子般、子恶),被戕于外者一人(桓公),《春秋》对此或书以“薨”,或书以“卒”。

这种表述体现了

A孔子的价值评判B记载历史的客观性

c《春秋》旨在叙事D评价历史的公正性

25西汉丞相田蚡入宫奏事,汉武帝问他:

“君除(任命)吏尽未?

吾亦欲除吏!

”据此可知,汉前期

A皇权得以加强B君臣关系恶化C相权有所削弱D相权冲击皇权

26唐朝法律规定:

“诸告祖父母父母者,绞。

”《疏义》义说:

“父为子天,有隐无犯。

如有违失,理须谏诤,起敬起孝,无令陷罪;若有忘情弃礼而故告者,绞。

”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A显示了百姓温顺敦厚的个性B法家思想渗透到法律中

C强调以孝治天下的核心价值D传统法制具有理性精神

27程朱学派与陆王学派虽然存在着严重的分歧,但他们在理想方面却存在着一致性。

其一致性表现在

A重建儒家文化的新秩序,以安定社会B融合释、道、儒观念,以达到二教一统

C强调经世致用之功,致力于政治改革D将理学向下通俗化,以觉醒庶民大众

28.1909至1910年,清政府各省咨议局相继成立,许多议员为争取对本省行政、参政、法律等方

面的监督权,要求改革地方弊政、检举地方官吏贪赃枉法等。

咨议局的成立反映了

A.清王朝加强专制主义的倾向B.晚清政府打击官员贪腐的决心

C.列强对中国政治侵略的放松D.有识之士宪政救国的迫切愿望

29.民国时期,“自铁路四通,奇技淫巧毕萃于都市,故近城镇者习奢华,而山泽则尚朴素,风气固判然两截。

”上述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

A.城乡思想观念差异受政治体制影响B.交通的变迁是风俗变革的根源

C.民国的建立有利于国民素质的提高D.城乡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

30.“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包括毛泽东,都是先在城市里从事工人运动,然后再到农村中去领导农

民运动和游击战争的。

这一条十分重要,没有它,就只能产生旧式的农民战争,而且也不可能取得胜利。

”这一论述旨在说明

A.马克思主义是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思想武器

B.工人运动与农民战争同步进行才能保证胜利

C.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只重视城市工人运动实践

D.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

31.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指出: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改革开放的实质是解放人们的思想B.此时党内仍存在“左”倾思想

C.该讲话推动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D.该会议后高考制度得以恢复

32.法国学者莱昂·罗斑指出:

“智者派的运动,是代表着想用类似的方法满足同样需要的各种独立的努力的总和。

这些需要,是这样一个时代和这样一个国度的需要:

在这个国度中,一切公民对于他这城邦的事务的处理或领导都有一份,并且只要靠言辞来取得个人的优越地位。

”材料表明()

A.雅典的公民政治促成了智者学派的产生B.智者学派激发了雅典人参与政治的热情

C.只有依靠雄辩的言辞才能取得政治地位D.公民参与城邦事务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33.在美国1787年宪法制定过程中,一次华盛顿与杰斐逊共进早餐,杰斐逊问为什么要设参议院?

华盛顿反问道,你为什么把咖啡倒进浅碟里?

杰斐逊说是为了使咖啡凉下来。

华盛顿说,既然如此,我们也可以把法案放入参议院的浅碟里降降温。

这则小故事反映设立参议院是为了()

A.暂时调和宪法制定中政党矛盾B.完善立法程序来防止决策谬误

C.扩大国会立法权强化中央集权D.建立国会内部的三权分立体制

34.“(某一事件)从它给予世界发展的影响来说,超越了其他大革命。

它在政治和社会经济变革的规模、深度和质量上,以及在给予周围世界以长久影响方面,几乎是史无前例的。

只要提一下,大众福利国家和社会,也就是现代人道主义资本主义的形成乃是西方针对社会主义革命给它带来的威胁做出的反应,就足以说明问题了。

”这一事件()

A.为国际工人运动提供了理论指导B.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伟大尝试

C.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D.打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

35.下图是一幅漫画。

这幅漫画反映了()

A.人类进入了新经济时代B.人类进入了工业文明时代

C.科技进步改变了人类生活D.东西方印刷技术推陈出新

二、非选择题: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36~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42~4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

36.

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6分)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胸怀科技报国的梦想,奋战在科技创新的最前沿,取得了世界一流成果,被称为创新中国的科技领航者。

潘建伟率领科研团队在十多年的时间内使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从跟随者变成世界的领跑者;王晓东对乙肝病毒的新发现,为未来相关药物研发打开新大门;赖远明带领科研团队成功破解青藏铁路修建中冻土如何“保冷”这一被称为“无法攻克的世界性难题”;鲁先平历经14年创新创业成功研制中国首个用于治疗淋巴癌的原创化学药“西达本胺”,在这一领域实现与国际先进水平并跑和部分领跑......他们的创新实践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诠释。

鲁先平将原创新药的研发形容为“走钢丝”。

潘建伟说:

“科学研究一定不能惧怕失败”。

王晓东将“不只是填补国内空白,而是获取人类知识的创新”作为自己的事业追求。

做事挑剔,追求完美的赖远明用“要想成功,就必须坚持”概括他的创新经验。

(1)运用“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科技领航者实现科技创新的主体原因。

(12分)

(2)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弘扬创新精神对于推动创新发展的作用。

(10分)

(3)班级举行主题班会探究批判性思维与创新精神的关系,请围绕主体提出两个观点。

(4分)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

材料一中国传统市镇兴起于宋代。

其中,一部分是由原来作为各地基层军事据点的戌镇演变而来,或通过县城降格、集市升格、税务坊场改置、交通驿站升置等方式设置的,称为“镇市”,具有一定规模,且有正式建制;一部分是在临时性乡村墟市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称为“草市”,大多规模有限。

到北宋中后期,市镇工商业已成为各地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形态上开始呈现不同的特点。

形成了环城市镇、农业市镇、手工业市镇、商品转运市镇、港口市镇、消费型市镇等不同的发展类型。

明清时期由于政治、经济和社会上的局限,城市的发展受阻,城市化的重心逐渐由城市转向农村。

明清时期城市化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人口、经济和社会活动向以市镇为中心的农村地区转移和聚集。

——摘编自陈国灿《中国早期城市化的历史透视》

材料二15世纪晚期,英国农村城镇的层级体系已经基本形成。

英国的农业条件并非最好,粮食生产主要集中于东南部区域,这种状况使得英国农村的商品交易相对发达,集市、市场和专业市场成为农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位置和经济水平为众多市场城镇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自中世纪时代以来,英国设立市场就有一项基本原则,即一个市场的设立不能影响邻近市场的生存,这通常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

在17世纪中期以后,英国的一大批制造业城镇异军突起,成为现代工业城市的先驱,而农村小城镇不再仅仅局限于为邻近的乡村提供市场服务,而是致力于提升专业化水平,拓展城镇功能,增加社会服务功能。

专业市场城镇、制造业城镇、港口城镇、休闲城镇和滨海城镇成为17、18世纪城镇发展的新形式。

——摘编自张卫良《工业革命前英国的城镇体系及城镇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中国古代城镇发展的因素。

(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英两国城镇化进程的异同,并分析出现差异的原因。

(17分)

42.(12分)近代中国的社会现实,是近代文化抉择的出发点。

文化和社会现实分不开,它本身就是社会的一部分。

因此,构建什么样的文化,是由社会现实来抉择的,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主题是独立、民主、富强,相应的近代文化也是围绕这个主题来构建的。

——龚书铎《社会变革与文化趋向一中国近代文化研究》

结合中国近代历史的相关史实,围绕“社会变革与文化发展”,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

明确写出论题,观点明确,解读须有史实依据,表述准确)

(二)选考题:

共25分。

请考生从2道地理选考题任选一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请考生从3道历史选考题任选一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43.【地理一选修3:

旅游地理】

王莽岭景区位于山西省陵川县境内,最高海拔1665米,境内植被茂密,覆盖率达96%,暑期气温在18~20℃之间,素有“中原后花园,清凉圣境”之美誉。

随着游客的增多,景区应运而生了一批以避暑、度假、休闲为主的农家山庄,成为省内外游客的避暑胜地。

近年来,在王莽岭避暑度假的郑州市民远多于太原市民。

下图示意王莽岭的地理位置。

分析到王莽岭避暑度假的郑州市民远多于太原市民的原因。

44.【地理—选修6:

环境保护】

洞庭湖自然保护区以保护越冬候鸟和鱼类资源为主要目的,上世纪70年代保护区将需水量大、根系发达、固沙作用明显的欧美黑杨作为护堤防浪生态林引入栽种。

2000年以来,地方政府为提高农民收入,利用黑杨生长快、用途广、适应性强、利润可观的特点,鼓励栽种黑杨,使其在自然保护区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

2017年中央环保督察组指出大面积种植黑杨严重损害了洞庭湖自然生态。

2017年12月,洞庭湖核心保护区300万棵欧美黑杨全部被清理。

下图为洞庭湖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待清理的欧美黑杨林。

分析洞庭湖自然保护区清理欧美黑杨的原因。

45.[历史一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西奥多·罗斯福继任总统时(1901年),美国刚刚走上了海外扩张的道路,如何使美国这个新兴经济大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扮演一个世界政治强国的角色,是这位年轻总统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罗斯福坚持“白人优越论”,认为扩张夺取落后民族的自治权是执行上帝的使命,只有武力干涉才是文明大国教育落后民族的重要手段。

他接受了马汉的“海权”思想,认为美国必须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以维护美国国旗的荣耀”。

为此大力发展海军战列舰,注意发展其他类型的军舰;加强了海军综合委员会的权力,使该委员会从一个咨询机构变成了拥有计划和政策制定权力的部门;对海军部进行改革,设立了五个同等地位的分支机构;扩大军事院校的招生,设立专门的人事委员会进行具体的人员扩充计划,增加征兵名额,提高海军生活待遇,改革晋升制度等。

罗斯福还确立一年一度的海上军事演习制度以及新的训练评佑和奖励机制。

美国通过改革,建立了世界第二的“大海军”,使美国的“太平洋帝国”的梦想得以实现,也为美国的全球扩张奠定了基拙。

因此,西奥多·罗斯福被称为美国的“海军之父”。

—摘编自张江宁《外国名家重大军事改革述评》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奥多·罗斯福海军改革的背景及特点。

(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西奥多·罗斯福的海军改革。

(6分)

46.[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一在洛迦诺会议上,英国首相奥斯汀·张伯伦宣称:

“大不列颠对这一问题恰恰是极为重视的……如果德国不是同时加入国际联盟,缔结公约就无从谈起。

——让·巴带斯特·迪罗塞尔《外交史》

材料二法国在洛迦诺会议上,坚持援引《国际联盟盟约》第十五、十六条,“如果德国进攻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充,不论国际联盟能否认定德国为侵略,法国都可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