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渔歌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164841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5.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渔歌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渔歌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渔歌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渔歌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渔歌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渔歌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小学语文《渔歌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渔歌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语文《渔歌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小学语文《渔歌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渔歌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正确读写“白鹭、箬笠”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诗词,抓住景物特点想象诗词画面,感受诗词意境之美。

3.领悟诗词内容,体会诗人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诗词,抓住景物特点想象诗词画面,感受诗词意境之美。

2.领悟诗词内容,体会诗人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教学准备

课前预习单、课上共学单、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

检查学生初读古诗情况。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关注景物特点,去寻觅古诗词里的田园风光。

2.齐读《渔歌子》。

二、抓住景物,欣赏画面之美

1.字正腔圆读诗词。

及时纠音,引导学生联系注释及生活理解“箬笠”“蓑衣”等词语。

2.节奏分明读诗词。

教师范读,学生尝试读出诗词的音律美。

3.关注景物,想象特点,欣赏画面。

⑴展开想象,给景物找具体的特点(颜色或姿态)。

⑵交流景物特点,想象诗词画面,并引导学生回忆已学过的古诗词,体会诗词的画面美。

⑶对照词的顺序,完整地描述词的画面,读好诗句。

4.小结学法:

我们抓住景物特点展开想象,就欣赏到了诗词所传达的画面之美!

三、整合诗句,感受意境之美

1.聚焦“桃花流水”。

⑴补充诗句。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王维《桃源行》

桃花流水在人间,武陵岂必皆神仙。

——苏轼《烟江叠嶂图诗》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李白《山中问答》

⑵为什么诗人如此钟情于桃花流水呢?

学生结合自己理解简单谈。

⑶引导发现“桃花流水”的意境之美。

2.明确意象:

古人用“桃花流水”代指世外桃源。

3.学生读诗句。

四、补充资料,体会情怀之美

1.理解“不须归”的表面意思,诗人为什么不想回家呢?

2.补充资料,引导学生提取资料中的信息,理解“不须归”的真正原因。

出示:

一蓑烟雨张志和

张志和,精通音律书画,三岁能读书,六岁做文章,十六岁明经及第,深得皇帝器重,被赐名“志和”。

后看透名利,弃官舍家,浪迹江湖。

志和居江湖,自号“烟波钓徒”,每垂钓,不设饵,志不在鱼也。

3.补充张松陵的《渔父歌》,感受诗人挚爱山水而不归的情怀。

和答弟志和渔父歌

唐.张松龄

乐是风波钓是闲,

草堂松径已胜攀。

太湖水,洞庭山,

狂风浪起且须还。

4.教师引导学生走进诗人内心,体会诗人从容、洒脱的人生态度,和不须归的情怀。

(板书:

不须归)

5.小结:

这份田园风光,安放的不只是诗人的身体,更栖息着他的灵魂!

这不单是物质田园更是心灵田园!

6.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读出这份田园诗情。

五、类比阅读,发现田园诗的特点

1.链接《乡村四月》。

诗人写到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⑴学生尝试诵读这首诗。

⑵学生凭借课堂共学单自主学习。

⑶创设情境读好《乡村四月》。

2.类比阅读《乡村四月》《渔歌子》,发现田园诗的特点。

六、拓展阅读,感受田园诗词的魅力

1.这节课我们走进了《渔歌子》《乡村四月》,关注景物的特点,我们欣赏到了诗词传达的画面之美、田园之美。

补充田园诗。

(屏幕滚动出示)

2.短短的四十分钟诉不尽田园之美啊!

老师希望你能从课本走进生活,从诗词走进真正的田园。

愿我们都有一处可以安放身心的田园。

《渔歌子》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正处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记忆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等学习能力不断增强,可塑性比较强。

所以老师的引导格外重要。

本学期在第一组学习了《忆江南》,对词的常识有了初步的了解,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诗词学习方法,但如何引导学生感受诗人“诗画合一”的表现特点,感悟不同诗人笔下勾画出的不同渔翁的心绪,尤其是感悟“不须归”的境界就成了教学的重难点。

学生的想象力比较丰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本组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的三个维度,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渔歌子》效果分析

我在讲授这首古词时弱化了单一的解释诗句的意思,而是注重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品读,想象画面,词画交融,进入意境,体会情感。

我把诗词中的景物都呈现出来,使学生迈出积累语言的第一步。

教学过程中,学生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把词意说得很美,生动有诗意,我想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已在潜移默化中锻炼了。

抓住景物特点,欣赏画面之美,然后借助背景资料,了解作者当时的写作背景,指导学生品读出“不须归”所蕴涵的情感。

此外,我注重学生对课内外诗词的积累,在教学中适时穿插相关诗句,丰富画面的同时,也让学生学以致用。

《渔歌子》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1课《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词。

《渔歌子》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张志和。

整首词动静结合,意境优美,用词活泼,情趣盎然,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本课所在单元的主题是“走进田园,热爱乡村”,依据课程标准,本课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读词,充分感受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体验洋溢着泥土气息的乡村生活,产生向往之情;同时引导学生在读中抓住景物特点,学会表达方法,积累精彩句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1课《渔歌子》练习

看拼音写词语。

suōyīruòlìsàiwàibáilù

辩字组词。

赛()衰()须()笠()

塞()蓑()需()粒()

先解释带点的字,再理解诗句的意思。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箬笠:

_________蓑衣:

_________归:

_________

句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课文理解填空。

1.《渔歌子》的体裁不是诗,而是__________。

2.这首词前三句写景,时间是在________季,地点是在____________。

作者写景时十分注重色彩的描写,如鹭的颜色是__________,桃花的颜色是___________,箬笠和蓑衣的颜色分别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给人秀丽、清新之感。

3.词的最后一句写人,生动地表现了渔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生活情趣。

默写。

渔歌子

【唐】张志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渔歌子》教学反思

《渔歌子》是一首传唱千年的古词,作者运用“写意山水画”的方式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动静结合,色彩艳丽的画卷。

所谓“以诗传情、以诗言志”,在这幅意境优美的山水画的背后,传达的是作者对悠闲自在生活的向往。

词中更吸引我们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翁,而是江南水乡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

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

所以,我在讲授这首古词时弱化了单一的解释诗句的意思,而是注重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品读,想象画面,词画交融,进入意境,体会情感。

我把诗词中的景物都呈现出来,使学生迈出积累语言的第一步。

教学过程中,学生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把词意说得很美,生动有诗意,我想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已在潜移默化中锻炼了。

抓住景物特点,欣赏画面之美,然后借助背景资料,了解作者当时的写作背景,指导学生品读出“不须归”所蕴涵的情感。

此外,我注重学生对课内外诗词的积累,在教学中适时穿插相关诗句,丰富画面的同时,也让学生学以致用。

其次,在设计教学环节及上课的过程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并力图体现“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合作,营造融洽、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教师参与引导,与学生平等对话”的新课程教学理念。

使学生感悟这首词的魅力所在,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同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十分重视学生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不仅“学会,还会学”!

在执教完本首词,我的脑海里便开始反思其中的遗憾与愧疚,收益颇多:

1、时间应该可以控制得更好一些。

朗读指导的环节里可以再花多一些的时间,让学生读得更到位。

吟唱古词,一来是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二来是想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但这部分花的时间比预计多。

2、课堂上学生的发言积极性高涨,但我倾听时却不够细心。

倾听学生的发言也是一门艺术,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当出现学生的回答有些偏离主题时,应该要仔细捕捉有关信息,作适时引导。

3、其实整堂课下来觉得自己还是不够淡定,内心不够平静,没把自己的情绪控制得刚刚好。

《渔歌子》课标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处于第二学段,第二学段的课程目标为:

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2.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面向全体学生,突出以人为本。

注重语言实践,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结合实际教学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合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