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高中历史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同步测试新人教版必修3.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164799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64.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版高中历史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同步测试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解析版高中历史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同步测试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解析版高中历史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同步测试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解析版高中历史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同步测试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解析版高中历史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同步测试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解析版高中历史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同步测试新人教版必修3.docx

《解析版高中历史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同步测试新人教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版高中历史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同步测试新人教版必修3.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解析版高中历史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同步测试新人教版必修3.docx

解析版高中历史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同步测试新人教版必修3

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

1.关于中国教育发展史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中国第一所新式学堂是同文馆,它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标志

B. 北大红楼是新思想传播基地,主要是以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为主

C. 远程教育是我国大力普及九年制义务制教育的唯一渠道

D. 中国教育历经了向西方学习再到以传统文化教育思想为主,再到教育面向现代化的轨迹

2.“×××,教授。

1950年1月生。

1968年中专毕业;1969年作为知识青年至黑龙江上山下乡;1978年3月考进厦门大学经济学系;1982年2月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统计局工作;1985年进入江西财经大学任教;1996年到997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亚太研究中心做高级访问学者;……”该段履历反映了

A. “教育革命”对此人的成才起了积极的作用

B. 1977年恢复统一高考招生制度为此人人生的转折提供了机遇

C. 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对此人成为教授至关紧要

D. 《义务教育法》保障了此人少年时期的受教育权利,为后来此人的深造打下了基础

3.“现在看来,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科学技术和教育整整落后了二十年……抓科技必须同时抓教育。

”为此,1977年复出后的邓小平自告奋勇主管科技和教育,直接推动了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

下列哪些是邓小平在新时期发展科技和教育的措施(   )①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②恢复高考③颁布《义务教育法》     ④制定“科教兴国”战略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③④

4.下图是1976年发行的邮票“工农兵上大学”系列中的一张,从所学历史知识来分析,这应该反映的是哪一个历史时期的教育现状(   )

A. 文化大革命   B. 建国初期     C. 社会主义制度形成期    D. 改革开放后

5.中国教育事业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是在(   )

A. 过渡时期  B.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 “文革”十年时期   D. 改革开放新时期

6.下表是1975~1995年我国各级学校中女生占学生总数比例(%)的统计表。

结合所学,可以推断(  )

年代

高等教育

中等技校

中等师范

中学

小学

1975

32.6

34.4

39.3

45.0

1980

23.4

37.2

26.0

39.6

44.6

1985

30.0

38.6

40.2

44.8

1990

33.7

42.4

52.4

41.9

46.2

1995

38.5

48.3

62.8

45.2

47.5

A. 在80年代,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出现明显减少

B. “双百”方针的提出推动了我国基础教育的快速发展

C. 改革开放后我国才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D. 教育改革和观念进步是我国女性教育发展的重要原因

7.1946年,中国高等院校中工科学生仅占在校生总数的18.9%,到1952年达到35.4%,为各科学生之首。

1947年,政法科在校生占大学在校学生总数的24%,到了1952年这一比例下降到2%。

这一现象反映了( )

A. 人文社会科学的地位大大降低     B. 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即将展开

C. 贯彻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成果     D. 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

8.如图是红卫兵捣毁孔庙“万世师表”牌匾的情景,它反映的是( )

A. 建国初期的教育  B. 十年建设时期的教育 C. “文革”中的教育  D. 改革开放后的教育

9.从1952年秋开始,我国对高等院校进行大规模调整,新设了北京地质学院、北京钢铁工业学院、成都工学院,昆明工学院等学院,院校数量从201所减少到181所。

这表明,当时调整的主要目的在于

A. 彻底改变原有的不合理区域布局       B. 有计划地开始整顿和改造旧教育

C. 实现教育为工农服务          D. 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培养专门人才

10.以下对我国教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扫盲教育是建国初教育的重要内容     B. 20世纪90年代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C. “文化大革命”对高等教育造成严重破坏    D. 1979年恢复统一高考的招生制度

11.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说:

“1977年后的中国转变了方针。

为了现代化,重新建立了为国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

材料中的“传统制度”具体指的是( )

A. “科教兴国”战略 B. 高校招生考试制度  C. 优先发展基础教育  D. 九年制义务教育

1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

“在一个占世界人口1/5的发展中国家做到这一点,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壮举,它改变了中国的命运。

”“这一壮举”是指

A.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    B. 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C. 中国载人航天取得成功       D. 基本普及高等教育

13.“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推迟到七周岁入学。

”这一规定出自(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14.中国20世纪70年代的恢复高考(   )

①是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②有利于社会公平竞争

③有利于人才的选拔④是邓小平主持教育工作的成果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15.电影《高考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如果让你来设计这场考试的场景,可能出现的是( )

A. 背景音乐:

反映粉碎“四人帮”的歌曲

B. 外景:

考场门口悬挂这“改革开放送春风”的横幅

C. 内景:

考场中张贴有实施“科教兴国”战路略的标语

D. 特写:

作文题目“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二、材料分析题(共3题;共36分)

16.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从1950年到1952年,中国先后与苏联和东欧各国达成了交换留学生协议并陆续开始执行。

据教育部统计,1950—1963年间总共派出留学生9594人。

分布于苏(8357人)、东欧(共925人):

东德273,捷克238,波兰160,匈牙利88,罗马尼亚75,保加利亚68,阿尔巴尼亚23、西欧和亚洲各国17人。

材料二 从1979年到2000年,仅由中国教育部门派出的留学生就达45.77万人,分布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其中美国20万、日本5.5万、加拿大3.8万、英国3.65万、德国2.6万、澳大利亚1.78万、法国1.63万、俄罗斯1.18万。

此外,还有大批青年通过亲友和其他渠道出国留学,未包括在教育部门的统计数据之内。

       ——以上材料均摘自《百年接力留学潮》

(1)20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末以来,我国先后两次大规模组织留学教育,形成了中国近代以来第9代和第10代留学教育的高潮。

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不同时期的社会状况,扼要分析出现以上留学高潮的原因。

(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上述两个时期留学主要目的地不同的原因。

17.我国历来重视教育,古往今来都把教育看作是关系国家和民族兴衰的大事。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汉代开始办太学的皇帝是________。

太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是________。

(2)京师同文馆创办于( )A.洋务运动中  B.维新变法运动中

C.辛亥革命中  D.新文化运动中

京师同文馆的人才培养目标是________。

(3)从材料二的图中可得知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事业取得了哪些巨大成就?

试分析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

(4)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对教育改革提出了“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

即教育要面向________,面向________,面向________。

(5)1993年,我国着手实施发展高等教育的“211工程”。

“211工程”的含义是什么?

有何积极意义?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02年,清政府制定了《壬寅学制》,该学制是我国近代第一个新的、系统的、完整的全国性学制系统,它是后来的《奏定学堂章程》,亦称“癸卯学制”的基本蓝本。

“激发忠爱,开通智慧,振兴实业”是《壬寅学制》所规定的办学宗旨。

初等教育。

《钦定蒙学章程》中规定儿童从6岁起入蒙学堂,其宗旨是“在培养儿童使有浅近之知识,并调护其身体”。

蒙学堂毕业后才能升入小学堂学习,小学堂的宗旨是:

在授以道德知识及一切有益身体之事”。

蒙学堂和寻常小学堂共7年规划为义务教育性质,“无论何色人等皆应受此七年教育”。

中等教育《章程》规定,中学堂内附设师范学堂,以培养小学堂教习人才。

在第三年第四年设实业科,毕业后可以进入一切高等专门实业学堂。

中学堂课程门目表:

修身第一,读经第二,算学第三,词章第四,中外史学第五,中外舆地第六,外国文第七,国画第八,博物第九,物理第十,化学第十一,体操第十二。

同时,在中学堂之外还设有中等农工商实业学堂,为高等小学卒业后不愿意再升学的学生所设。

高等教育:

《章程》规定高等教育分为三级:

高等学堂或大学预科3年(设政、艺两科),于之平行的有高等实业学堂,师范馆、仕学馆等;大学堂3年(设政治、文学、格致、农业、工艺、商务、医书共7科,各科下有分若干专业,如医术科分医学、药学两个专业);大学堂之上设大学院,年限不定,以从事研究工作为主,不设立课程,学习不再主要依靠讲授,重在自学。

--张倩《张百熙与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壬寅学制》的特点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壬寅学制》的历史价值。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A

【解析】【分析】A项京师同文馆,是清末洋务运动期间中国政府官办的外语人才学校,以教授西方语言为主的官办教育机构,也是中国近代最早成立的新式教育机构,它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标志,故A项正确。

B项反映了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前期宣传民主与科学,后期主要宣传马克思主义,故B错。

D项中的唯一渠道明显错误。

D项不符合北大红楼的特征,故错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图形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答案】B

【解析】【分析】分析题干和选项,从“1978年3月考进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可知B项正确,其它都不符合史实,故本题答案为B。

【点评】此题实际很简单,主要考查史实,考查的是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3.【答案】D

【解析】【分析】有两个关键词“邓小平”“新时期”(指的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

①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到1965年就形成了,排除;②恢复高考是邓小平推动的,但不是在新时期,而在1977年,排除;③④符合题意,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注意题目中设问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4.【答案】A

【解析】【分析】B不对,是指1949年至50年代初;C不对,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建立;D不对,改革开放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966-1976年为文革十年动乱时期,因此选A。

【点评】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这一部分,2011年四川文综第37题做了考查,备考时要关注:

①社会主义教育的兴办;②“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革命”;③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5.【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属于基础知识识记层次,比较简单。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到1965年,我国教育事业逐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1965年即属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年至1966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