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复习 专题11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164049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78.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复习 专题11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考生物复习 专题11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考生物复习 专题11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考生物复习 专题11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考生物复习 专题11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复习 专题11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解析版.docx

《高考生物复习 专题11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复习 专题11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解析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生物复习 专题11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解析版.docx

高考生物复习专题11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解析版

高考生物复习

专题11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1.实验原理

(1)土壤条件:

不仅为植物提供水分和矿质元素,也是一些小动物的良好栖息场所。

(2)取样方法:

许多土壤动物身体微小且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3)统计方法:

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2.研究步骤

步骤

实施

提出问题

不同区域土壤中,物种丰富度相同吗?

制订计划

包括步骤、时间、地点、内容、方法、备注等。

实施计划

准备及取样

用取样器取样(如用采集罐、吸虫器等进行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采集小动物

①诱虫器采集

②简易采集法:

用解剖针拨找同时用放大镜观察,发现小动物后进行采集

③采集到的小动物可放入酒精中,也可将活着的小动物放入试管中

观察和分类

①可借助放大镜、实体镜进行观察

②可借助动物图鉴查清小动物名称,并进行分类

统计和分析

丰富度的统计方法:

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实验结论

组成不同群落的优势种是不同的,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是不同的。

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越长,物种越多,群落结构也越复杂。

3.采集小动物所用到的仪器

(1)诱虫器(A图):

该装置中的电灯是发挥作用的主要部件,该装置利用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使土壤动物远离光源、热源。

(2)吸虫器(B图):

该装置中的纱布作用是防止将土壤小动物吸走。

考点一:

实验过程和注意事项

例一.(2018·永州调研)如图是“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装置的花盆壁M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要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

B.乙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

C.甲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光、趋湿、避高温的习性采集

D.用乙装置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

【答案】 C

【解析】 甲装置中花盆壁M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要留有一定空隙,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以保证土壤小动物的有氧呼吸,A正确;乙装置较为简易,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B正确;甲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避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来进行采集的,C错误;用乙装置采集到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保存,便于计数和观察,D正确。

例二.下列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为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

B.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丰富度

C.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收集土样中的小动物时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

D.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

【答案】 B

【解析】 为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作为对照实验,A项正确;土壤小动物身体微小、活动能力强,不能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调查其丰富度,可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调查,B项错误;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收集土样中的小动物时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C项正确;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D项正确。

考点二 实验拓展和应用

例一.下表为调查不同浓度的甲胺磷对土壤动物群落影响的结果,根据此表分析正确的是(  )

甲胺磷浓度(mol/L)

动物指标   

0

0.04

0.09

0.16

0.30

0.54

种类数(S)

56

36

29

22

18

18

总个体数(N)

612

419

212

133

121

92

A.甲胺磷浓度与土壤动物总个体数(N)之间的关系呈正相关

B.在农田害虫的防治过程中,把握农药的科学用量,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C.土壤动物的丰富度可反映土壤农药污染的程度,S值越大,污染越严重

D.长期过量施用甲胺磷,会导致土壤动物产生相应抗性,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

【答案】 B

例二.土壤动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某一地区人工广场绿地、某植物园、农用地3种不同类型土地的地下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见下表。

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  )

样地

类群数

个体数

第1层

第2层

第3层

第1层

第2层

第3层

人工广

场绿地

14

8

3

182

74

22

某植物园

13

7

4

190

92

18

农用地

11

8

4

92

113

21

注:

第1层为距地表0~5cm;第2层为距地表5~10cm;第3层为距地表10~15cm。

A.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数

B.各样地相同土层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有明显的差异

C.各样地相同土层土壤中各动物类群密度没有明显的差异

D.人类活动对土壤动物的数量和分布存在影响

【答案】 D

【解析】 土壤动物群落调查不适合采用标志重捕法,A项错误;由表格可知人工广场绿地、农用地和某植物园相同土层的动物类群丰富度差别不大,B项错误;人工广场绿地、某植物园第1层个体数与农用地个体数存在明显的差异,C项错误。

易错点一:

从不同营养环境中采集土壤样本要分别统计。

易错点二:

尽可能多地收集小动物。

收集小动物时,根据土壤中动物的避光性和趋湿性来收集。

易错点三:

从同样营养土壤中采集的样本,进行多组统计比较。

易错点四:

识别命名要准确,并进行分类。

易错点五:

远离危险地带,不要破坏当地环境。

挑战真题:

1.(2015·四川卷,7)某放牧草地有一些占地约1m2的石头。

有人于石头不同距离处,调查了蜥蜴个体数、蝗虫种群密度和植物生物量(干重),结果见下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植物之间的竞争将会加剧

B.蜥蜴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就越大

C.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

D.草地上放置适量石头,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了群落的种间关系、空间结构和能量流动的相关知识,考查综合分析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识图能力,难度适中。

由坐标曲线图分析可知,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加,禾草植物的生物量变化不大,而非禾草植物的生物量明显下降,有利于禾草植物的生长,禾草植物与非禾草植物之间的竞争将减弱,A错误;由坐标柱形图分析可知,距离石头越远蜥蜴的个体平均数越小,可推测出蜥蜴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越不便于隐蔽,而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就越大,B正确;距离石头的远近属于群落水平结构,C正确;草地上的石头越多蜥蜴就越多,蝗虫数量越少,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更有益的部分,D正确。

2.(2015·北京卷,4)大蚂蚁和小蚂蚁生活在某地相邻的两个区域。

研究者在这两个蚂蚁种群生活区域的接触地带设4种处理区,各处理区均设7个10m×10m的观测点,每个观测点中设有均匀分布的25处小蚂蚁诱饵投放点。

在开始实验后的第1天和第85天时分别统计诱饵上小蚂蚁的出现率并进行比较,结果见表。

处理区

小蚂蚁出现率的变化/%

定时灌溉

不驱走大蚂蚁

增加35

驱走大蚂蚁

增加70

不灌溉

不驱走大蚂蚁

减少10

驱走大蚂蚁

减少2

对本研究的实验方法和结果分析,表述错误的是(  )

A.小蚂蚁抑制大蚂蚁的数量增长

B.采集实验数据的方法是样方法

C.大蚂蚁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

D.土壤含水量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

【答案】A 

【解析】不驱走大蚂蚁比驱走大蚂蚁,在定时灌溉或不灌溉的情况下,小蚂蚁出现率都有所降低,可以得出大蚂蚁和小蚂蚁在食物上的竞争较强,进而可以得出大蚂蚁抑制小蚂蚁数量的增长,大蚂蚁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A错误,C正确。

驱走大蚂蚁,定时灌溉,小蚂蚁出现率增加,不灌溉,小蚂蚁出现率减少,可以得出土壤含水量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D正确。

本实验对实验数据的采集方法是“7个10m×10m的观测点”、“每个观测点中设有均匀分布的25处小蚂蚁诱饵投放点”属于样方法,B正确。

挑战模拟题:

1、选择题

1.(2019·河北衡水中学期中)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群落丰富度调查实验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调查土壤中蚯蚓的种群密度可用标志重捕法

B.调查森林植被的丰富度可用样方法,需对各个样方取平均值

C.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中鼠妇时,应用记名计算法统计其丰富度

D.对于土壤小动物而言,用取样器取样法可调查群落丰富度和某个种群的密度

【答案】 D

【解析】 蚯蚓的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适宜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A错误;用样方法调查森林中某植物的种群密度时,需对各个样方取平均值,B错误;丰富度是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鼠妇只是土壤小动物的一个种群,应说调查鼠妇的种群密度,C错误;对于土壤小动物而言,用取样器取样法可调查群落丰富度和某个种群的密度,D正确。

2.(2019·福建泉州质检)下列关于群落“丰富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可采用标志重捕法

B.甲池塘中鲫鱼数量多于乙池塘,则甲池塘中鲫鱼丰富度较高

C.经过群落演替,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均达到相同水平

D.森林中物种数目多于河流,则森林的物种丰富度高于河流

【答案】 D

【解析】 由于土壤中的小动物身体微小,而且活动能力强,所以不能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调查其丰富度,可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A错误;丰富度是指群落中不同物种数目的多少,而不是种群中个体数目的多少,B错误,D正确;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与其所处环境密切相关,所以经过群落演替,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不一定均达到相同水平,C错误。

3.下图是“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装置的花盆壁C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

B.乙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

C.甲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

D.用乙装置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

【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甲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避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其中的花盆壁C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

4.下列关于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为了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

B.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C.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收集土样中的小动物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

D.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

【答案】B

【解析】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方法是取样器取样法,标志重捕法用于调查体型较大,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5.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研究过程是:

提出问题→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B.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C.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收集土样中的小动物

D.取样时尽量不要破坏环境,并应事先取得有关部门的同意

【答案】B

【解析】标志重捕法适用于个体较大、活动能力较强的动物,而个体较小、活动能力较强的小动物的研究常用取样器取样法。

6.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不同季节,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一般不同

B.不同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