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161738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

《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

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内容:

妈妈的小帮手

-------分类与比较

单元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能按指定标准或自定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并会比较物体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宽窄、粗细、厚薄等。

2.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力。

3.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有关分类、比较的简单数学问题,并能初步汇报和交流自己的想法。

4.经历分类、比较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养成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

单元重点:

通过观察、操作,能按指定标准或自定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并会比较物体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宽窄、粗细、厚薄等。

单元难点:

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有关分类、比较的简单数学问题,并能初步汇报和交流自己的想法。

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分类和比较都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学生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在今后的认数与计算、认识图形、简单的统计等学习活动中,经常会用到分类的思想和方法。

学生在第一单元已经学习了比较数的大小,具备了初步的比较意识,为本单元进一步学习比较长短、高矮、粗细、厚薄等打下了基础。

本单元主要学习内容:

按指定标准和自定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比较物体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宽窄、粗细、厚薄。

本单元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是,选取学生熟悉的家庭生活场景为基本素材,通过帮妈妈整理衣服和存放衣服的活动,启发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中学习分类比较,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本单元设有两个信息窗。

第一个信息窗是“帮妈妈整理衣服”,通过母子对话引出“怎么整理呢”这个问题,感受分类的必要性,体会分类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自主练习”第3题提出“想一想,有哪几种分法”,借助7种物品的多种分法,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第二个信息窗是“帮妈妈放衣服”,通过妈妈与小朋友的对话,启发学生利用经验,学习比较“厚薄”、“长短”。

同时根据图中提供的琉璃球、花瓶、瓷马等物品还可以比较多少、大小、轻重、粗细、高矮等。

在“我学会了吗”栏目中比较高矮和粗细,达到扩展、巩固的目的。

(二)教学建议

1.本单元提倡的学习方式是联系生活经验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时,教师要给学生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去观察、操作、尝试。

要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说一说看到了什么,联系生活经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

由于学生年龄小,观察能力有限,建议教师在教学中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

通过小组合作,可以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学生对新知识得到比较清晰、全面的认识。

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分类是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

2.注意引导学生表达和交流。

在学习分类时,除了按给定的标准给物品分类以外,学生还可以自定标准进行分类。

在分类过程中,让他们说一说是怎样分的,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就要给予肯定、鼓励。

让学生初步体会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可能会不同。

3.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充分地操作,得到充分的体验。

除了教材中提供的素材之外,还可以让学生借助学具和身边的物品练习分类和比较。

4.对本单元的评价,既要注重对知识与技能的考查(如是否初步学会了对物品进行分类,是否能对物品进行比较),同时,又要注重对学生自觉运用知识情况进行引导。

5.本单元建议课时数:

3课时。

(一)妈妈的小帮手分类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生活体验分类的意义,通过动手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通过实践活动感知不同的标准下,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3、在操作中提高学生对比、分析的能力。

4、渗透思想教育,教育学生平时应多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二、重点难点:

重点:

体验分类的意义,通过动手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难点:

学会分类的方法。

三、教法学法:

教法:

指导法

学法:

动手操作法

四、课前准备:

课件,学生准备学具盒。

五、教学内容:

(一)整理观察,体会生活的需要——按标准分类。

师:

“同学们,前几天老师让同学们回家帮妈妈整理衣服,并观察你们家里的衣服是怎样摆放的。

你们做了吗?

(生:

做了)你们能帮妈妈干活,真是些好孩子,现在让我们想一想,通过整理和观察,你都发现了什么?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独立思考。

学生同位交流自己的发现。

师:

“现在,谁想把你的发现声音响亮的告诉全班同学?

生:

“我发现我们家的衣服叠得很整齐,我爸爸的放在一个橱里,妈妈的放在一个橱里,我的放在一个橱里。

师:

“这是把每个人的衣服分别放在一起。

生:

“我发现我们家的衣服是上衣放在一起,裤子放在一起。

师:

“也就是说上衣、下衣分开来放。

生:

“我发现我们家的衣服是冬天的放在一起,夏天的放在一起。

师:

“你们家的衣服是按不同的季节分开来放。

……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随机板书:

爸爸妈妈我

上衣裤子

冬季夏季

……

师:

“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说得也棒极了。

看来你们的妈妈都是按生活需要把衣服分开来放的。

(指着板书)其实这些都是你们家分衣服的标准,而你的妈妈把衣服按照一定的标准分开来放的做法,就叫做分类。

”(揭示课题)

(二)尝试分类,体会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师:

“同学们,我们刚才说了你们小家里的衣服是怎么分类的,现在我们来给我们班集体这个大家分分类,好吗?

“你打算怎样给全班同学分类呢?

”(学生独立思考)

师:

“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生:

“我想按照男同学女同学来分”

(师板书:

男女)

师:

“现在我们就按这个同学的想法来分分看。

注意:

请男同学站起来。

现在,全班同学被分成了两类,站着的是男同学,坐着的是女同学。

请坐下。

”“谁还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生:

“按东西路队来分。

(师板书:

东路队西路队)

师:

“现在我们再来按这个同学的想法分分看。

注意:

请东路队的同学站起来。

现在,全班同学又被分成了两类,站着的是东路队的同学,坐着的是西路队的同学。

师: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两次站起来的人是同一批人吗?

(不是)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体会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

生:

“因为两次站的标准不一样,所以站起来的不是同一批人。

师:

“说得太好了。

你还有不同的分法吗?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师板书)

生:

“按长头发和短头发来分”

生:

“按穿校服的和没穿校服的来分”

……

(三)联系生活,体会分类的好处

师:

“同学们刚才想出了那么多种分法来分咱班的同学,现在我想请教同学们,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分类呢?

(学生独立思考,也可以同位商量)

教师可这样引导:

哪里用到分类——具体是怎么分的——这样分有什么好处?

学生举例后教师出示课件图1让学生说一说.

同时要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

(四)自主练习,应用分类,明确为什么这样分。

1、自主练习第一题:

师:

“同学们,你们去沙滩玩过吗?

你们是怎么去的?

(坐汽车去的)除了汽车,你还知道哪些交通工具?

学生回答。

师:

“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在我们的学具盒里也有一些交通工具,请你把它们拿出来。

你能给这些交通工具分分类吗?

学生动手操作,分完后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2、自主练习第二题:

出示课件

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让学生分一分,说一说.

3、作业:

找找生活中的物品动手分一分。

(五)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

分类

男女

东路队西路队

(二)妈妈的小帮手比较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按指定标准或自定标准,会比较事物的大小、多少、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

2、在比较的活动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力。

3、使学生经历具体比较活动的过程,学会比较的方法。

二、重点难点:

重点:

会比较事物的大小、多少、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

难点:

会比较事物的大小、多少、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

三、教法学法:

教法:

指导法

学法:

动手操作法

四、课前准备:

课件,各种物品

五、教学内容:

(一)初步感知,明确目的。

1、谈话引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帮妈妈把衣服整理好了,那么衣服整理好了该放在哪儿呢?

(学生独立回答)现在咱们一起去看一下小明和妈妈是怎样放的。

2、观察信息窗,并提出问题。

(1)小明和妈妈是怎样放衣服的?

(2)图中还有什么?

你想对大家说什么?

(二)积极参与,自主学习。

1、教师引导提问:

看看这些衣服,你能看出什么?

你是怎么知道的?

(1)生独立思考。

(有的可能看出衣服的多少,有的可能看出衣服的长短)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讨论结果,引出对多少、厚薄的比较,引出课题。

在交流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说完整的话,用“谁比谁……”的形式表达比较的结果:

妈妈的衣服比小明的长,妈妈的衣服比爸爸的短……(渗透比较的相对性。

2、练习。

(1)自主练习第1题: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指名说结果,并说一说理由。

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2)补充练习:

伸出各自的手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第几根手指比第几根……谁最长,谁最短?

(3)、比较:

除了衣服,再看看其他的东西,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后,自由发言,交流想法。

3、巩固

(1)自主练习第2题:

先向学生介绍天平,再让学生独立做,教师注意让学生通过观察看到的三个红萝卜的重量与一个青萝卜的重量相等,判断出一个红萝卜的重量比一个青萝卜的重量轻,让学生说出判断的理由,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

(2)自主练习第3题:

①让学生先观察,再独立做,并说一说理由。

②说一说,你还能比什么?

4、拓展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任何两个物体都可以进行比较,想一想都可以比什么?

(1)小组讨论,指名发言交流,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2)找一找,我们周围有没有可以比较的东西,你能提出一些关于比较方面的问题吗?

(小组合作,采用比赛的形式,看哪个小组提的问题多,提的问题好。

作业:

自主练习4、5

5、引导学生独立总结:

谁能说一下通过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

今后打算怎么做才能更好?

板书:

比较

(三)我学会了吗?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熟练和巩固对十五的分类和比较方法。

2、初步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回顾和整理能力。

二、重点难点:

重点:

对知识的整理和巩固。

难点:

对知识的整理。

三、教法学法:

教法:

指导观察比较

学法:

操作合作交流讨论

四、课前准备:

单元主题图水彩笔

五、教学内容:

综合练习

(一)知识回顾:

1、小朋友们还记得我们刚刚学习了哪些知识吗?

学生回答,教师进行归纳。

2、引导学生整理知识。

(1)展示“分类”一课的课件:

我们和小明一起帮妈妈整理了衣服,我们都按哪些标准进行了整理分类?

引导学生简要回答

(2)展示“比较”一课的课件:

小明帮妈妈整理好衣服后,和妈妈一起放到了厨子里,想一想,我们对这些衣服进行了比较。

都比较了什么呢?

引导学生进行简要回答。

(二)巩固练习。

1、出示“我学会了吗”主题图。

(1)仔细观察,图上画了些什么?

(2)大树发出了什么喊叫?

大树为什么承受不了了?

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师生共同归纳。

(3)小熊和小鹿比较,谁重谁轻?

怎样叙述?

(4)如果把两棵树进行比较,可以比什么?

同桌两人说一说,然后全班进行交流。

2、实践活动:

整理书包。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