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意象意境答题指导.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161235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鉴赏意象意境答题指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古诗鉴赏意象意境答题指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古诗鉴赏意象意境答题指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古诗鉴赏意象意境答题指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古诗鉴赏意象意境答题指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诗鉴赏意象意境答题指导.docx

《古诗鉴赏意象意境答题指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鉴赏意象意境答题指导.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诗鉴赏意象意境答题指导.docx

古诗鉴赏意象意境答题指导

   

(一)意境分析题

1.设问方式

(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这首诗(或某诗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某几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

(4)某几句诗所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2.答题步骤

第一步:

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并点出描写手法。

第二步:

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第三步:

分析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3.方法总结

意境分析三注意:

一注意:

描绘图景将诗句与想象结合。

描绘诗中图景,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二注意:

概括意境特点应多角度。

概括意境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这两个词最好能从不同的角度概括,角度有色彩、动静、视野、荣衰、明暗、气势等。

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淡静美、清丽隽永、感伤哀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绪基调。

三注意:

分析情感要具体。

诗歌情感分析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二)意象特征分析型

1.设问方式

(1)分析某意象的特征。

(2)概括某意象的形象特征。

2.答题步骤

第一步:

概括意象特征。

第二步:

结合诗句分析意象特征。

(概括题此步骤省略。

3.方法总结

意象特征分析三关注:

一关注:

诗人用来修饰描述意象的词语。

二关注:

意象本身的自然属性。

三关注:

诗人描写意象的修辞及衬托作用的句子。

四关注:

意象在诗中常见的表意作用。

(三)意象作用型

1.设问方式

(1)某意象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2)某意象在诗中的有什么内涵?

(3)某意象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4)结合诗句鉴赏诗中的某意象。

2.答题步骤

第一步:

判断意象类别,概括意象特征。

(结合诗句判断是画面意象、传统意象、比喻意象还是象征意象;有什么特征。

第二步:

点出形象的意义。

(意象传达的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第三步:

点出给读者的感受。

(画面意象有画面感、传统意象引人联想、比喻意象生动形象、象征意象含蓄凝练。

第四步:

分析意象是否有结构上的作用。

3.方法总结

意象作用解题四关注:

一关注诗中意象特征。

诗人在诗中描述的意象特征是符合诗人情感的。

二关注诗中意象的传统内涵。

有些意象是具有传统内涵的,也能表明诗人的思想感情,观点态度。

三关注诗中抒情词句。

意象最终是为抒情服务的。

四关注意象所在位置。

要从意象所在位置来看其在结构中的作用。

例1: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

度破讷沙①(其二)

李益

破讷沙头雁正飞,鸊鹈泉②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

[注]①破讷沙,沙漠名。

②鸊鹈泉:

泉水名。

(1)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

 

参考答案:

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

 

三点剖析

考点:

古诗词中的意象、意境的辨别、理解和赏析。

重难点:

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意象的作用和赏析诗句的意境。

易错点:

意象作用分析不准确,意境的赏析不全面。

 

意象特征分析

例题

例题1、古诗鉴赏(6分)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注:

“萧萧班马”出自《诗经》。

班马:

离群之马。

(1)17.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例题2、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山寺夜起

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

诗人是如何描写的?

随练

随练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

(2)题。

(11分)

唐多令(邓剡①)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

叶声寒,飞透窗纱。

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

说兴亡,燕入谁家?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注:

①邓剡(1232—1303)又名光荐,字中甫,又号中斋,文天祥的朋友。

本词为南宋灭亡之后,邓剡被俘,过建康(今南京)所写。

(1)8.上片中“堪恨西风吹世换”一句语意双关,请简要分析。

(5分)

 

(2)9.下阕中的“雁”这一意象具有怎样的特点?

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6分)

 

例题

例题1、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南湖早春①

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鸸②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注]①南湖:

鄱阳湖分南湖、北湖,自星子县、甕子口以南称南湖。

元和十年(815)夏,宰相武元衡被人谋杀,忠直的白居易愤而上疏,请求朝廷缉捕凶手,被诬为越职言事,于是年秋被远贬江州。

②鸸:

一种鸟。

(1)诗人描写了什么样的早春画面?

请简要分析。

随练

随练1、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

度破讷沙①(其二)

李益

破讷沙头雁正飞,鹈泉②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

  注:

①破讷沙:

沙漠名。

②鹈泉:

泉水名。

(1)从题材来看,这首诗属于——诗。

(2分) 

 

 

(2)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

(6分)

 

意象作用题

例题

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

(1)—

(2)题。

至正改元辛巳寒食日示弟及诸子侄①

(元)虞集

江山信美非吾土,飘泊栖迟近百年。

山舍墓田同水曲,不堪梦觉听啼鹃。

[注]①这首诗作于元顺帝元年寒食日祭扫祖墓时。

作者的先祖虞允文曾在宋高宗绍兴年间大破金兵,暂时稳定了南宋局面,但最终宋朝还是灭亡了。

(1)你是如何理解诗中“啼鹃”这一意象的?

请结合末句简要分析。

随练

随练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

诉衷情令·长安怀古

康与之

阿房废止汉荒丘,狐兔又群游。

豪华尽成春梦,留下古今愁。

君莫上,古原头,泪难收。

夕阳西下,塞雁南飞,渭水东流。

【注】康与之,北宋末年南宋初期词人,此词作于词人南渡之前。

(1)“夕阳西下,塞雁南飞,渭水东流”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有什么作用?

 

(2)词的上片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如何抒发的?

请结合注释简要阐述。

 

拓展

拓展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②题。

扫花游·秋声

王沂孙

商飙①乍发,渐淅淅初闻,箫箫还住。

顿惊倦旅。

背青灯吊影,起吟悲赋。

断续无凭,试立荒庭听取。

在何许。

但落叶满阶,惟有高树。

迢递归梦阻。

正老耳难禁,病怀凄楚。

故山院宇。

想边鸿孤唳,砌蛩私语。

数点相和,更著芭蕉细雨。

避无处。

这闲愁、夜深尤苦。

注释:

①商飙:

秋风。

①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词开头三句,使用“乍发、渐、初闻、还住”这一系列词语,把“秋声”起伏错落的听觉形象写得张弛有致。

B.“背青灯吊影”一句说,作者在不绝于耳的“秋声”中,身单灯孤,形影相吊,内心充满孤寂不堪的羁旅之苦。

C.“迢递归梦阻”一句,是针对上片“顿惊倦旅”的进一步铺陈,原来“秋声”惊断的梦境是萦绕心间的“归梦”。

D.本词结尾的“这闲愁,夜深尤苦”,一个“闲”字,在悲愁的氛围中透出了一种自嘲,流露出闲暇轻松之感。

②说说本词“想边鸿孤唳,砌蛩私语。

数点相和,更著芭蕉细雨”几句营造了这样的意境?

 

拓展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8分)

道中二首(其二)

吴松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

霜月系枫桥。

注:

吴松:

即吴淞,江名。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么样的景色?

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3分)

 

(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5分)

 

【答案】

(1)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声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

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

(2)孤舟联结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答案解析

例题

例题1、

【答案】

(1)17.D(2分)。

(2)18.“浮云”象征着友人行踪不定,“落日”则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

(两个意思,共4分。

对一个得2分)

【解析】

(1)17.此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

D项,“一反李白诗的豁达乐观,尽显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不正确。

在该诗歌中并没有体现出哀伤的情调。

故选D。

(2)18.此题考查对诗歌和诗人的了解和认识。

“浮云”、“落日”和“孤蓬”一样,都是送别诗常用的诗歌语汇,诗人将情感融入到景物中,故答题时,可结合着对景物的理解,进而体会诗人的情感。

“浮云”飘忽不定,故象征着友人行踪不定;“落日”天色已晚,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

 

例题2、

【答案】三四两句中的烟有两个特点:

一是色白,而是具有动态。

诗人在第三句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容山岚在月光下呈现出如云的白色;第四句以“流”字描写山岚之动态,形象生动。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能力。

学生解答时需要注意几点:

一是读懂诗歌,理解情感;二是要会逐联分析,明了“烟”的画面及其特点;三要语言准确优美,表达出诗人的心境,鉴赏出诗歌的美感。

难度较高。

此处需抓住关键词句把握主旨,三四两句抓住“烟色如云白”使用比喻,以及“流”字的妙处展开回答。

诗词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羁旅行愁的诗作。

当时作者遭遇离乱,漂泊他乡,心情孤独愁苦。

作者住在山中的野寺里,孤独一人,对月思乡,感慨身世浮沉。

首联“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描写月亮从高高的岩石之巅升起来,月光普照大地,为全诗铺设了思乡的氛围,奠定了思乡的基调。

接着诗歌转向对月光下一溪水雾的描写。

由于月光如水,澄澈明亮,所以,本来就洁白的云气更显洁净飘渺。

首联描写符合山中晚景特点,月光的衬托使得景物更加美好。

颔联紧承首联,写月光照耀下的溪上水气如云样洁白,飘飘漾漾,散流在寺前。

表面看起来,这不过是自然现象,并无妙处可言。

但比起首联,却写出了水气的自然飘动的动态之美。

而且,洁白的水气飘渺轻盈、流落无定,不禁让作者联想到自己漂泊无依的生活。

这一联的描写除了用云气暗喻作者羁旅生活的特点,也是以乐景写哀情的重重一笔,妙不可言。

颈联写无法入睡的自己打开寺门,站在寺外观赏美景。

眼前美景,让作者感慨万千,不禁怜惜起来。

这一份怜惜,暗含着深沉的身世漂泊之感。

诗人抬头看天,却感觉到霜重气寒,心中难免凄凉孤独。

“霜天”二字,紧扣心情,间接表达了漂泊在外的孤寂凄冷的心境,可谓传神之笔。

尾联直抒胸臆,用反问的形式写到:

谁看到无家可归的客居他乡的人,在这荒郊野外,月下思乡,山中叹惋,独自一人深夜不眠呢?

反问加强了抒情效果,与前面的景物描写遥相映衬,更写出一份愁绝伤绝的自伤之境,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整首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抓住富有特征的景物来描写孤独凄凉的身世之慨,以乐景写哀情,更见其哀;以月色铺设情境,则无一处不孤寂愁苦。

此诗大有杜甫诗歌沉郁苍凉之感,但多出了一份轻巧和淡静,可为上乘之作。

 

随练

随练1、

【答案】

(1)8.明写恼恨“西风”使季节更换(2分);暗写痛恨元朝统治者使南宋灭亡(2分),让自己沦落天涯(1分)。

(2)9.“雁”这一意象的特点:

①因季节变化从自己的家园北方南迁(2分);②寒夜里无处可栖,只能伴着清冷的明月,栖于瑟瑟的芦花之上(2分)。

“雁”的形象寄寓了诗人对乱离中有着不幸处境的人民(也包括自己)的无限同情和慨叹(2分)。

(意思对即可)

【解析】

(1)8.此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