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结精华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155242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79.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结精华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结精华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结精华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结精华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结精华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结精华版.docx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结精华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结精华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结精华版.docx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结精华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结精华版

导论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

1.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

1)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始终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

2)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就是要在此基础上继续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篇章。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引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旗帜。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三、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成就

30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给中国带来了历史性的重大变化:

中国人民的思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解放,激发出空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中国初步改变了经济社会比较落后的状况,成为一个生机勃勃、走向繁荣富强的国家;中国共产党进一步实现了从领导革命的党到领导建设和改革的党的历史方位转变,党的执政方式更加科学、民主,党的执政能力不断增强、提高,成为坚定走在时代前列的党,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2.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2)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3)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人民;

4)巩固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五、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1.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

1)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重大问题的认识,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提高运用这一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本领。

2)学习这门课程,对于硕士研究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具有重要意义。

2.学习本课程的方法

1)要同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结合起来;

2)要同研究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3)要同掌握人类所创造的丰富知识结合起来。

 

第一讲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一、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

1.当代中国国情概述

1)国情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的社会性质及其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是历史文化传统、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国际关系等各个方面的总和。

2)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中国共产党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和繁重性世所罕见,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所面临矛盾和问题的规模和复杂性世所罕见,在前进中所面对的困难和风险也世所罕见。

这“三个没有变”和“三个世所罕见”是对中国基本国情的清醒定位和科学认识,是准确观察问题、作出正确决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当代中国的历史方位

历史方位是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处的位置。

1)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2)当代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时期;

3)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二、当代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重要战略机遇期

1.准确认识我国发展面临的阶段性特征

1)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3)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

4)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

5)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法治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

6)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的更高要求;

7)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

8)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

2.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

战略机遇期,主要是指有利于战略发展的历史阶段及其背景、环境和条件,具有时间的长期性、空间的开阔性、影响的全局性等特点。

面向新世纪,中国共产党在深刻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提出21世纪头20年时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作出这一重大判断的依据主要在于:

1)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中国发展;

2)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更加成熟。

三、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

1.始终坚持科学发展

发展是当代中国和世界的潮流,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

2.坚持以人为本这个核心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3.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促进全面持续可协调发展,反映了现阶段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2)促进全面持续可协调发展,必须正确处理经济与社会发展,城市与农村发展,东中西部发展,人与自然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关系;统筹安排和处理好消费与投资、供给与需求,发展的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科技进步与人力资源优势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等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

4.坚持统筹兼顾

1)总揽全局,统筹规划;

2)立足当前,着眼长远;

3)全面推进,重点突破;

4)兼顾各方,综合平衡。

 

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概述

1.经济与经济建设

经济是指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与一定的社会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或社会经济制度,是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上层建筑赖以建立起来的基础。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主要目的,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加社会财富,提高经济效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时发展和完善社会生产关系和经济制度。

经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心任务,是政治文明、文化繁荣、社会进步、生态良好的物质基础。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1)关于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思想;

2)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思想;

3)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想;

4)关于基本经济制度的思想;

5)关于分配制度的思想;

6)关于对外开放的思想;

7)关于经济管理和宏观调控的思想;

8)关于经济发展的思想。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体制

经济制度是指在一定历史阶段占主要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又称社会经济结构。

一个国家的经济制度决定其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并受到政治法律制度的保护。

经济体制主要指在经济制度基础上经济运行的具体形式,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具体形式和结构、国民经济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机构设置和经济运行规则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体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基本经济制度;

2)分配制度;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二、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1.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特点

1)从改革的社会性质看,不是改变整个社会的根本性质,而是赋予社会主义制度新的生机和活力,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增强社会主义的吸引力,使社会主义社会趋于健全和成熟;

2)从改革的社会力量看,是把坚持党的领导与充分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目的是让人民群众富裕起来,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福祉;

3)从改革的内容看,不是改变社会基本制度,而是变革现存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那些方面和环节,变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各项具体制度安排;

4)从改革的手段和方法看,是为维护社会稳定的前提下,循序渐进地进行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利益关系的调整,同时在这种调整中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既保持社会的和谐稳定又使社会焕发强大活力。

2.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和原则

1)坚持社会主义的改革方向;

2)坚持改革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3)坚持从实际出发的改革道路;

4)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5)尊重群众首创精神;

6)大力推进体制创新。

3.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1)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增长方式粗放问题仍然突出;

2)市场机制未充分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3)宏观调控体系不够健全;

4)市场秩序不够规范。

三、中国的经济发展

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规模在数量上的扩大。

经济发展,则不仅包括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规模在数量上的扩大,而且包括经济结构优化、经济效益提高、生态环境良好、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等内容。

调整经济结构,关键在于实现“三个转变”:

1)实现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2)实现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3)实现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2.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和发展道路

经济发展战略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国家关于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基本任务、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

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道路主要包括:

1)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2)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3)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4)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

四、经济全球化条件的中国对外开放

1.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机遇和挑战

1)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世界范围的各类生产要素得到更加高效的利用和更为合理的配置,使各种创造财富的源泉得到更加充分的涌流;

2)经济全球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是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任何国家和民族只有自觉参与进去,才可能获得发展的机遇,促进自身的发展;

3)经济全球化是在西方发达国家主导下推进的,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和科技上具有较大优势,在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上明显领先,在制定和维护国际经济行为规则和制度上占有主导权,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仍处于不利地位,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制约着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并带来了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富占有之间新的不平衡;

4)虽然国际金融危机给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带来了重大影响,但从总体上看,这次危机并没有根本改变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趋势,也没有根本改变世界经济中长期的发展趋势。

2.扩大对外开放的主要内容

1)继续推进对外贸易增长;

2)继续坚持“引进来”;

3)实施“走出去”战略;

4)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

3.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国际经济秩序,是指在世界范围内围绕国际经济关系所确立的一系列国际行为规则和制度的总和,从根本上决定着全球经济利益的分配格局。

中国倡导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主要包括:

1)国家不分大小、贫富、强弱,都应该按照民主平等的原则处理国际经济关系,坚决反对以大欺小、以富欺贫、以强欺弱;

2)通过和平协商方式解决国际经济摩擦和争端;

3)本着求同存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