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专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154503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129.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卫生专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职业卫生专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职业卫生专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职业卫生专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职业卫生专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职业卫生专篇.docx

《职业卫生专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卫生专篇.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职业卫生专篇.docx

职业卫生专篇

职业卫生专篇

LT

2、《承诺书》;

2、《xxxxx中团煤业有限责任公司xxxxx扩建工程安全预评价》;

3、《xxxxx中团煤业有限责任公司xxxxx扩建初步设计》;

4、《xxxxx中团煤业有限责任公司xxxxx扩建初步设计安全专篇》。

第二章项目概况

第一节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一、矿井概况

xxxxx于1995年建矿,投产时间为1996年2月,总投资50万元,属个体私营企业,法人代表:

xxxx。

重庆市国土和房屋管理局2008年2月换发了采矿许可证xxxxxx,生产能力10kt/a,根据xxxxxx

矿井现采用平硐开拓方式,现主平硐口标高+710m,方位98°,全长65m,为半园拱断面;矿井现正开采+710m以上的K2煤层,+710m以下尚未开采。

矿井采煤方法为倒台阶采煤法、放炮落煤,自然垮落法管理顶板,木支柱戴帽支护,开拓巷道采用金属支架支护,矿井正常生产时一般布置2个工作面采煤,采用机械抽出式通风,通风方式为中央分列式,井下平巷采用人力推车运输,轨道上山为绞车提升和下放,采区回采率90%左右。

矿井目前采用单回路+备用柴油发电机组供电,由源泉变电站引一趟架空线路至xxxxx,电压等级10kV,供电距离5km,截面50mm2;矿井备用电源由自备的柴油发电机组提供。

目前,矿井正在进行建设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

二、交通位置

xxxxxxxxxx位于重庆市西部,行政区划属重庆市xxxxx,xxxxx位于xxxxx主城区307°方向,到xxxxx城直距124km,地理坐标为:

北纬31°41′48″,东经108°40′45″;井口西安坐标:

X=3493935,Y=36586739,井口黄海高程:

+710m,交通较为方便。

(详见图1xxxxx交通位置图)。

矿区有3km简易公路与乡级公路相连,矿区到中岗乡21km,并有硬化公路与渝巫道水泥路相连。

到xxxxx城直距124km,交通较为方便。

三、项目建设性质

xxxxx本次设计工程建设性质为:

扩建。

四、项目建设规模

该矿为扩建矿井,矿井原设计生产能力10kt/a;根据(渝府发[2007]128号)和(渝府[2009]2号)以及渝北区煤炭产业发展规划,矿井扩建规模为40kt/a。

五、建设总投资

矿井总投资额为1347万元,吨煤投资:

336.7元/t。

六、生产作业体制

矿井设计年工作日330d,矿井采用“三.八”作业制,采煤工作面“二采一准”(二班采煤,一班准备),掘进工作面三班掘进。

七、作业时间

每班作业时间八小时。

八、劳动定员

矿井劳动定员,按照矿井开拓方式、工作面采煤方法、机械化配备水平、安全管理需要,并结合煤矿建设组织机构设置,采用岗位定员编制配备人员。

矿井劳动定员汇总见表2-1-1。

表2-1-1劳动定员汇总表

人员类别

出勤人数

在籍

一班

二班

三班

合计

系数

人数

生产工人

60

60

50

170

(一)井下工人

35

35

32

102

1.4

143

(1)采煤

9

9

8

26

(2)掘进

6

6

6

18

(3)瓦检工

2

2

2

6

(4)爆破工

5

5

3

13

(5)电工

2

2

2

6

(6)绞车司机

1

1

1

3

(7)信号工

4

4

4

12

(8)机车司机

2

2

2

6

(9)通风、监测工

1

1

1

3

(10)安全员

2

2

2

6

(11)带班矿领导

1

1

1

3

(二)地面工人

10

10

8

28

1.3

36

管理人员

4

4

3

11

1

11

原煤生产人员合计

49

49

46

144

190

井下最大班人数

39

39

35

服务人员

4

4

4

12

1

12

其它人员

5

5

3

13

1

13

全矿合计

58

58

53

169

215

矿井全员效率

40000/144/330=0.84t/工

第二节总平面布置、生产工艺及技术路线

一、总平面布置

矿井工业场地的平面布置根据矿井在充分利用已有场地、建(构)筑物和设施情况下,结合矿井地形、地物、工程地质、水文、气象等自然条件和工业场地竖向布置,在满足井下开拓部署、地面生产系统、地面运输等主要生产环节情况下,根据建(构)筑物的功能特点,因地制宜分区布置。

1、主要生产区布置

矿井主要生产区布置在主平硐井口北西侧,在距主平硐井口北西方向50m处布置储煤场,在距主平硐井口南西方向200m处布置临时堆矸场,用于临时储存矸石。

2、辅助生产区布置

矿井辅助生产区在距主平硐北西侧距主平硐井口60m为中心布置,布置机修车间、器材库、地面变电所、压风机房、木工房等。

锅炉房、浴室、矿灯房地面生产消防水池位于风井工业场地的山坡上。

地面污水处理站布置在主平硐井口南西侧240m的溪沟边。

3、生活行政福利设施布置

在主平硐工业广场设置行政福利生活区。

在距主平硐南西侧距井口120m为中心布置,布置井口综合楼、宿舍、和食堂等。

地面生活生活水池位于主平硐井口南西侧50m的山坡上。

4、风井场地

东翼风井场地位于团城河西翼山上,与主平硐直线距离约300m,场地标高+920m,占地面积300m2,场内布置有通风机房、配电室及通风机值班室、消防水池(V=200m3)。

新修矿区公路至该风井场地。

5、高位水池

分别在主井和风井工业场地设置高位水池。

主井高位水池位于主井工业场地附近山坡上,标高+750m,容积200m3。

负责向矿井供给生活用水和地面消防洒水用水

风井高位水池位于风井工业广场附近山坡上,标高高于风井口不少于10m,容积200m3,负责向矿井井下供给消防洒水用水。

6、地面爆炸材料库

主要考虑安全、隐蔽,便于运输的设计原则。

库址位于主平硐工业广场的北测,与主平硐井口工业广场直线距离320m,附近没有民居。

按新近颁布的国标《爆破安全规程》的规定,该爆炸材料库的对外安全距离均符合要求。

根据井下生产的要求:

设计确定1座炸药库(库容1.5t),1座雷管库(6000发),并相应布置空箱存放室、岗亭、水池、配电值班室(设在围墙外50m的进场道路的附近)。

7、瓦斯抽采站:

在东回风井工业场地布置地面瓦斯抽采泵站,距离东风井井口约100m,地面瓦斯抽采泵站选择在地形坡度较缓,交通方便,安装管道便捷的地方。

矿井地面不同的建筑物分别采用框架结构、砖混结构和钢筋砼结构建筑;框架结构独立基础,砖混结构为条形基础。

地面爆破材料库采用自然通风,设值班室,室内安装矿内直通电话。

二、生产工艺及技术线路(矿井主要生产系统)

1、矿井开拓方式

平硐开拓(集中布置、分区开采):

利用原+710m东翼主平硐作为矿井主平硐,用于矿井煤炭运输、东翼开采时的矸石运输、进风、行人和排水,改造利用+920m标高东翼回风平硐作为东翼回风平硐;利用原+710m标高西翼平硐作为矿井辅助平硐,用于进风,西翼开采时运料、排矸,行人等,新掘+920m西翼回风平硐。

在+710m以上、+710~+550m和+550~+400m之间东西两翼各布置一个双翼采区,各采区距煤层底板法线距离20m伪倾斜布置轨道上山、行人上山和回风上山,在+710m、+550m、+400m标高K2煤层底板平行布置运输大巷和回风大巷,各采区沿煤层布置煤层区段运输巷和回风巷,轨道上山通过石门甩车场、行人上山通过联络巷与各水平运输大巷或煤层运输平巷连通,回风上山通过联络巷与各水平回风大巷或煤层平巷连通。

形成生产系统。

2、提升系统

采区轨道上山分别装备一台矿用防爆单筒绞车,主要担负矿井提放煤炭、矸石、材料和设备的任务;采区行人上山各装备一套煤矿用固定抱索器架空乘人装置运送人员。

各采区轨道上山均选用JTB-1.2×1-30型单筒提升绞车一台。

其主要参数如下:

滚筒直径D=1200mm,滚筒宽度B=1000mm,牵引力30kN,钢丝绳直径d=18mm,平均提升速度1.5m/s,配套电机功率P=45kW。

表2-2-1提升设备计算选型表

设计依据及

计算选型

东二、三采区轨道上山

采区

轨道上山

钢丝绳直径(mm)

18

14

绞车选型

JTB-1.2×1-30

JTB-1.2×1-30

最大静张力(kN)

30

30

容绳量(m)

660

660

滚筒直径(mm)

1200

1200

滚筒宽度(mm)

1000

1000

速度(m/s)

1.5

1.5

功率(kW)

45

45

东二采区行人上山选用RJY22-25/400架空乘人装置一台,驱动轮直径1000mm,绳速1m/s;选择6×7-22-1570-I-光-右交GB/T8918-2006钢丝绳,直径22mm,每米重量g=1.7kg,公称抗拉强度252kN。

电动机功率22kW。

东三采区行人上山选用一台与东二采区行人上山相同的架空乘人装置运送人员。

3、排水系统

矿井采用两级排水,在+550m水平和+400m水平分别设置水泵房。

矿井开采+550m水平时,涌水由+550m水平水泵经东二采区行人上山排至+710m主平硐流出地面,经处理后排入小溪;开采+400m水平时,涌水由+400m水平水泵经东三采区行人上山排至+550m水平,再由+550m水平水泵经东二采区行个山排至+710m主平硐流出地面,经处理后排入小溪。

+550m水平正常涌水为75m3/h;最大涌水量为195m3/h。

选配MD155-30×8型单吸多级分段式离心泵做主排水泵。

该水泵配套电机额定功率160kW,额定流量155m3/h,额定扬程240m,额定效率75%,允许吸上真空高度5.1m。

总共设置3台同型号水泵,1台工作,1台备用,1台检修。

排水各自经过1趟φ194mm×5mm管路。

+400m水平正常涌水为35m3/h;最大涌水量为85m3/h。

选配MD85-45×5型单吸多级分段式离心泵做主排水泵。

该水泵配套电机额定功率90kW,额定流量85m3/h,额定扬程225m,额定效率70.4%,允许吸上真空高度5.1m。

总共设置3台同型号水泵,1台工作,1台备用,1台检修。

排水各自经过1趟φ140mm×4.5mm管路。

井下巷道水沟净断面均为0.4m×0.3m×0.35m(上宽×下宽×深)。

4、压缩空气系统

设计在地面建立压风机房,通过主平硐向井下集中供气。

选配LGFD-13/8螺杆式空气压缩机2台,1台使用,1台备用检修,其主要参数为:

排气量:

13m3/min;排气压力:

0.8MPa;冷却方式:

风冷;电机功率:

75kW。

5、井上下主要运输设备

(1)地面运输

场内运输主要靠道路和窄轨铁路承担,场内各主要建筑物均有道路连接,以满足材料运送、消防急救、环境卫生及职工上下班等各项要求。

煤坪、临时排矸场及辅助生产厂房由窄轨铁路与井下运输系统直接相连。

1)窄轨铁路:

井下原煤及矸石经主平硐采用矿用防爆特殊型电机车牵引运输至地面煤坪或临时排矸场;场内窄轨铁路采用600mm轨距,15kg/m的钢轨,4号单开道岔,最小弯道半径R=12m,纵坡i=3%~5‰。

2)公路运输:

场内的材料运入和转运采用公路运输方式;场内公路为泥结石路面。

路面宽4.0m,路面纵坡一般为2%~3%,局部陡坡不大于10%,道路的平曲线半径R=10~15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