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153380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3.7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鄂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鄂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鄂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鄂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鄂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鄂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教学设计.docx

《鄂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鄂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教学设计.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鄂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教学设计.docx

鄂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自然之美”为话题组织课文的。

自然是如此神奇,她为我们提供了无穷的宝藏,为我们带来无限的乐趣,为我们创造无数的灵感,让我们用双手去挖掘,用心灵去发现,用最大的热情去赞颂她吧!

《大地巨人》让我们感受到自然的博大与宽广,《大自然的声音》让我们体会到自然的神奇与清新,《五彩池》则引领我们在想象与现实、传说与科学间徜徉。

通过教学本组课文,要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的伟大,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古诗《敕勒川》让学生感受到四野苍茫、古朴雄浑的气势,感受到草原独特的魅力。

“口语交际”的话题是“秋游”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得很紧密,对于作文的教学有一定的帮助。

本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惜惜相关,教学时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手段,让学生的情感融入课文所描绘的境界,通过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写作顺序,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本单元的教学,教师要与学生一起,围绕话题内容,将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各种活动之间相互联系,密切配合,前有学习、感受,后有拓展、交流,使单元内各部分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同时要在感悟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品读句子,培养学生理解词句的能力。

知识与技能

1.学会30个字,会认31个生字。

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积累运用。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描写方法(叙述的顺序),边读边想象,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感悟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4.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在诵读中体验情感。

5.认识比喻句,探究不同语言形式所表达的不同的效果。

6.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学习运用比喻形象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讨论、交流来理解课文内容。

2.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课文描写的意境,加深理解。

3.通过摘抄、读读背背来积累语言。

4.通过对话交流,完成口语交际,通过写作实践,完成习作练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课文,观察自然,感受自然之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1.掌握要求学会和会认的字。

2.能借助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了解词语,逐步培养学生了解词语的能力。

3.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4.学习积累运用词语、句子。

5.在口语交际和习作中,能联系难忘的地方或景色,就某一方面说具体、写具体。

7大地巨人2课时

8大自然的声音2课时

9五彩池2课时

古诗诵读敕勒歌1课时

语文乐园三6课时

教学内容

大地巨人

2课时

教学

目标

1.学会“望、群、象、丘、须、茂、密、躺、宽、跃”10个字,认识“蔼、肌、陵、绒、缓 ”5个字。

学习运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理解“连绵、起伏、和蔼、宽厚”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养正

培养目标

养德:

通过学习课文,体会诗中描绘的巨人形象,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学会“望”等10个生字,认识“蔼”等5个生字。

学习运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理解“连绵、起伏、和蔼、宽厚”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诗中描绘的巨人形象,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

教学过程

预设与生成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蔼、肌”等6个生字,会写“望、群”等10个字。

2.学习运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理解“连绵、起伏、和蔼、宽厚”等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重点

1.读准本课生字词读音,正确书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难点

1.翘舌音“绒”和后鼻音“望、陵”的正确认读。

 端正、美观地书写“望、象、宽”等字。

2.学习运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理解“连绵、起伏、和蔼、宽厚”等词语。

一、激趣导新

1.激趣:

说到巨人,你的脑海里会想到什么?

2.交流:

相信大家一定还记得《夸父追日》中的夸父,他的身体是那么高大、健壮,他就是一位巨人。

3.导新: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也和巨人有关。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认识一下这位和蔼的巨人吧!

4.板书课题:

指名读,齐读。

二、自学互动

1.自读识字:

 

(1)小声试读:

注意把字音读准、句子读连贯。

 

(2)小组合作:

互查字音、词语认读、生字书写。

望着山群想象丘陵胡须茂密躺了宽厚跳跃和蔼胸肌绒衣缓缓

方法指引:

1.检查读音:

先由A检查D,B检查C;再A、B互读,最后小组齐读。

2.研究字形:

A指导C、D观察,B总结关键笔画和形近字。

3.全班交流:

每组以1个字为例,按照音、形、记法、提醒的顺序,由C或者D同学汇报。

(4)交流反馈:

你需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字?

①“陵”是后鼻音;“跃”不要误读yào。

②“望”的左边是“亡”,不要多加一点;“茂”的下面是“戊”不要写成了“戍”;“跃”的右边是“夭”不要写成了“天”。

(5)齐读词语。

2.再读感知:

(1)把词语朋友送入文中,再读一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

(2)标出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师:

原来这首诗歌是将我们的大地,比作了一位和蔼的巨人。

那么,诗歌中,几次提到了大地是一位和蔼的巨人呢?

预设:

生1:

2次,第一小节和第五小节。

三、和谐发展

1.诗人为什么要把大地想象成一位巨人,请大家自由地读第一小节,边读边想:

诗人看见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

师:

连绵的山群是怎样的?

2.课件出示图片:

请大家看大屏幕,像这样一座连着一座没有间断的高山就是……

师:

我们还可以用“连绵”这个词来形容什么?

师:

理解了词语的意思,谁能带着感情朗读这两行诗?

师:

同学们想象一下,此时如果你们也坐在草地上,除了这连绵的山群,你还可以望见什么?

3.课件出示图片:

看到这么美的景色,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带着你的感受读第一小节。

4.指名读、齐读。

师:

诗人望着连绵的山群,他总是把我们的大地想象成……

师:

“和蔼”是什么意思?

你还能用“和蔼”形容谁?

请你用“和蔼”说一句完整的话。

师:

大地巨人就像一位和蔼的长辈,时时刻刻陪伴着我们,我们来赞美一下他吧!

5.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

6.这位和蔼的巨人是怎样对待我们的?

自由读第五小节。

师:

“宽厚”是什么意思?

指导学生用逐字解释法理解。

师:

为什么大地宽厚地对待我们?

师:

除了可以在大地上翻滚,还可以做什么呢?

师:

是啊,我们无时无刻都在大地上玩耍,面对和蔼宽厚的巨人,谁能读出对大地巨人的喜爱之情?

指名读,分小组读。

7.边看图片边说:

其实大自然中有许多自然灾害,他默默地承受着这些痛苦,多么伟大呀!

让我带着敬佩之情读这一小节。

8.大地就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孕育着无数的生灵,让我们带着感激之情读这一小节吧!

9.我们在他的身上任意跳跃、嬉戏,他却面对微笑地看着我们,毫无怨言,让我们带着感恩之情再读这一小节。

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第一、第五小节,第一小节中把大地想象成一位和蔼的巨人,第五小节写出了巨人的宽厚。

那么,大地巨人究竟长什么样子呢?

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习课文第2.3.4小节,了解大地巨人的形象。

2.体会诗中描绘的巨人形象,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学习重点

学习课文第2.3.4小节,了解大地巨人的形象。

学习难点

体会诗中描绘的巨人形象,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一、揭题导入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复习: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这一课中的生字词朋友,你还认识他们吗?

3.导入:

我们学习了课文第一、第五小节。

知道在第一小节中把大地想象成一位和蔼的巨人,第五小节写出了巨人的宽厚。

那么,大地巨人究竟长什么样子呢?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二、读悟学文

(一)自读感知:

师: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模样和自己的声音,大地巨人到底长得什么样子呢?

请第自由读一读课文的第2小节,你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体会到大地是一位巨人,边读边画出相关语句。

1.作者是怎样把大地想象成巨人的呢?

谁来把读一读第2小节?

2.交流反馈:

生1:

他起伏的胸肌,是丘陵和盆地。

(1)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诗句中的比喻句“起伏的胸肌”是“丘陵和盆地”

(2)来,我们一起看看这幅图,是不是你们想象中的那样?

(丘陵与盆地,通过看图,微凸的山坡与凹陷的盆地。

(3)这个巨人多大啊,丘陵与盆地是他呼吸时胸部的肌肉,一起一伏的,你们自己感受呼吸时的起伏,联合想象诗句。

(4)谁能读好它。

(二)合作释疑:

1.请同学们默读第3-4小节,你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体会到大地是一位巨人,边读边画出相关语句。

A、D,B、C互读文章。

C、D同学把自己的想法说给A、B同学听。

A组织讨论,B同学代表小组发言。

2.交流汇报。

生1:

他全身盖满小草织成的绒衣,高兴时就摘一片云彩作手巾。

(1)再来看看,出示原野草地的图片。

(2)这是巨人的?

(3)指名读,理解“盖满”。

(4)穿上小草织成的绒衣,那他肯定特别开心,你们瞧,他高兴的时候再干什么?

(摘一片云彩作手巾)

(5)如果是你,这时候感受如何?

(6)指导学生读出大地满是绿色,大地广阔的感觉。

生2:

他的头发和胡须,是茂密的森林。

(1)课件出示茂密的森林图片,让学生观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大地之大。

(2)课文这是指什么?

(巨人的头发和胡须)

(3)看了这幅图,你想说什么?

(4)指导学生朗读。

生3:

他每一次的呼吸,是风在山谷里来去的声音。

(1)请学生倾听自己的呼吸声。

(2)课件演示几种风的声音。

(3)指导学生朗读,学生感受大地的呼吸。

(4)大家感觉到了什么?

(巨人真大啊,真了不起……)

(5)那谁还想来读一读?

读得真棒,大家能像他这样读吗?

3.你们的朗读让我仿佛看到了这位和蔼的巨人,瞧!

他也在做游戏呢!

(1)指名读诗句。

(2)交流作者把太阳比作了什么?

他每天的游戏是什么?

(3)指名学生表演,同座旁白。

(4)全班边表演边诵读。

4.学生齐读2-4小节。

(三)自读感悟:

1.大家发现这三节有没有一些相似的地方?

(句式:

“……是……”)

2.你任意选择一个这样的句子读一读,想想这是什么修辞方法的句子?

(比喻句、拟人)使学生理解这也是作者根据自己想象打得比方。

3.你们真会感受,如果把大地再打个比方,你会把它比作什么?

(母亲,父亲……)

4.为什么你会把它比作母亲?

(大地像妈妈一样,哺育了人类,是人类得以繁衍生息……)

三、和谐发展

1.和巨人对话:

学完这首诗,大家一定了解了为什么说大地是一位巨人了,你想对这位巨人说些什么呢?

2.教师小结:

大自然是如此的神奇。

这位和蔼的巨人宽厚地对待我们,让我们自由自在地跳跃翻滚,让我们用最大的热情去赞颂他吧!

作业

设计

分层作业

C类:

 

1.正确书写10个生字及相关词语。

2.能把课后生字组成课文中的词语。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B类:

能带上动作表演这篇课文。

A类:

体验日记:

仿照课文的2、3、4节,再为大地编几行诗,去赞颂他吧!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